鄭州現在哪些方面已經超過了武漢?

行攝青年


鄭州本人帶過一年,說心裡話變化確實是大,特別近五年鄭州在市內交通上是下足了功夫,高架立交,,,比武漢要強!比武漢強在哪呢?就強在鄭州的幾條快速路都是連續性不落地的長距離高架,穿城而過!立交基本全互通,大氣!武漢這方面規劃不夠長遠!但各方面的不足也太多,最大的不足就是不適合宜居,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都很差!然後整體城建缺乏細節與品味,綠化不是一般的差!


忘情冷冷


不是這兩個城市一直在比較,是鄭州一直在和武漢做比較。武漢在中部一直以來是把長沙當做頭號競爭對手。

一座城市保羅萬象,鄭州能夠超過武漢的地方當然是有的,但在大的方面,大家比較在意的數據層面,鄭州目前沒有哪方面能超過武漢。

分別對比一下GDP總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預算收入、市區面積、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市公司數量、三甲醫院數量、211高校數量、200米以上高樓數量、地鐵通車裡程。

GDP總量

鄭州:10143億(全國16)

武漢:14847億(全國9)

人均GDP

鄭州:102655元(全國28)

武漢:130639元(全國11)

人均可支配收入

鄭州:33051元(全國57)

武漢:42133元(全國27)

公共預算收入

鄭州:1152億(全國14)

武漢:1528億(全國9)

建成區面積

鄭州:502平方公里(全國18)

武漢:628平方公里(全國10)

零售品消費總額

鄭州:4057億(全國17)

武漢:6196億(全國5)

上市公司數量

鄭州:30

武漢:58

鄭州:31所

武漢:37所

211高校數量

鄭州:1所(全國18)

武漢:7所(全國5)

200米以上高層數量

鄭州:7座(全國31)

武漢:43座(全國6)

地鐵通車裡程

鄭州:134km(全國15)

武漢:318km(全國5)


在一些熱點排名榜單當中,確實難以看到鄭州超過的武漢的數據,唯一例外的就是房地產類的數據榜,鄭州的房地產行業佔DGP比例高於武漢,鄭州房屋空置率高於武漢。

實話實說,鄭州目前和武漢依然不是一個等級的城市,雖然鄭州近幾年發展很快,但武漢也不慢,所以兩者早產生的差距至今仍然存在,只是有些方面差距縮小了。要說超越,是世間百態涉及無數,怎麼也能數出即使種能夠超過武漢的,只不過這些數據的重要性並不高。在城市規模、城市建設、收入、經濟、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武漢處於全面勝出的狀態,這樣的差距尚且需要很長時間來彌補。強調武漢的優勢並非否定鄭州的進步,只是想直觀呈現兩者的實力依然不在一個點位,想與武漢正面競爭,鄭州仍需努力。


城市發展報告


武漢人生活在鄭州,我認為鄭州在發展變化程度是超過武漢的,畢竟我們大武漢之名是很久就有了,一直是重鎮。而鄭州從縣城發展起來,即便城市建設整體比武漢差很遠,但速度很快,可以說兩年不來找不到路。

交通方面,鐵路誰都不服誰,各有千秋,各有優勢。航空方面,鄭州雖然客流超過長沙武漢成為中部第一,但直飛航線不如武漢長沙多,不怎麼方便,很多時候我要去了武漢或者北京飛。

教育不說了,如果不提我的母校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鄭州的學校雖然在初中高中有很多亮點,但高等教育層面和武漢有較大的差距。但鄭州大學人數全國第一,而這樣中間檔的人才,恰恰是河南發展所需要的,所以,在中級人才儲備,鄭州還是有實力。但涉及高精尖有些不足,優勢專業太少。

總的來說,哪一個城市都有長短,這樣對比沒什麼意義,我認為就是在找事。既然國家支持鄭州和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那就一塊搞唄?雙贏的項目多了去了。


江南皮革廠門衛張師傅


鄭州在航空方面已經超越全面超越武漢。2017年客運量力壓武漢3個身位,貨運量更是其2.7倍!我們從近5年武漢天河機場客運量可以看出,增速忽上忽下,甚至在2015年超越長沙成為中部地區冠軍,但最近2年增量乏力,2017年更是被鄭州超越,最近5年全國排名也從13位滑落為16。數據是真實的,數據也是殘酷的,武漢是到了反思的時候了!

機場是一座城市通向世界的門戶,連接國內的樞紐。客運吞吐量是反應一座機場,乃至一個城市興衰的風向標。機場吞吐量是反應當地活力的晴雨表之一,各大機場在努力爭取客源方面,尤其是中轉客源方面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武漢在2013年的客運吞吐量已經達到1570萬人次,全國排名13,僅次於長沙。但是鄭州客運吞吐量僅為1314萬人次,全國排名18。然而正是這一年3月8日,鄭州獲批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這也拉開了開掛般的增量序幕。

圖、2017年,鄭州機場客運量已經完成對武漢的超越,貨運量更是其2.7倍

武漢雖然在2015年榮登中部機場首位,但是這一年增量屢創新低。鄭州則持續發力,在全省“兩體系一樞紐”的核心帶動下後勁十足,“以貨帶客”效應明顯,在2017年貨運量突破50萬噸(增量10.1%),實現中部機場“雙第一”的目標。而2019年鄭州南站即將開通,作為“米”字高鐵的重要支撐,也將會帶來大量中轉客流。

圖、2013年武漢客運量超出鄭州5個身位

機場的客運吞吐量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此以長沙、鄭州作對比不是為了挑起地域爭論。大家同樣在加速,你跑的慢就是落後。面對數據,打嘴仗沒有任何意義,只會讓武漢的客運量再度走低。武漢需要警醒、反思,鄭州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航空之家



中國經濟10強出爐,武漢雖然只排名第九,但是中國未來實現城市化,需要有20個像北上廣深一樣的大城市才行,如果都集中到北上廣深,大城市病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隨之帶來的交通擁堵,空氣汙染等問題會導致社會動盪。

未來十年武漢的排名有可能進一步靠前,成為比肩世界一流的世界大城市,為什麼這樣說呢?

所有的大城市普通被水資源困擾,但是武漢三江交匯,水資源充足,不存在這個問題,歷史上民國時期武漢就是中國的一線城市,只不過在改革開放後,開始落後,最近幾年開始奮起直追,大有趕超之勢,武漢也有其獨特的優勢,是全國的交通樞紐,大學生在校人數較多,以前武漢畢業大學生留著武漢的比較少,基本上屬於人才輸出地方,但是新政府上臺後,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出臺一系列的制度來留住大學生,在北上廣深等地,緊縮落戶的情況下,武漢的這種做法,既順應了潮流,又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武漢的城市建設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武漢相比其他的城市底蘊深厚,地大的優勢會十分突出的顯現出來,強烈看好未來武漢的發展。

還在猶豫要不要留著武漢的小夥伴們,不要猶豫了,今天你對武漢愛理不理,小心10年後你高攀不起!!


財經地平線


鄭州剛解放時不如武漢。剛解放時,鄭州十萬人左右,武漢200萬人左右,居全國第三位。上海北京之後,就是武漢了。原因是那時水運重要。武漢是九省通衢,周邊九個省的除糧食外的日用品都需要通過長江水系運送,再通過人力挑扛送達。那時落後著呢!比方說吃的鹽,解放前就是挑過來的。為什麼晉商多,山陝那麼閉塞,卻出現喬治庸這樣的富豪?原因就是那時環境閉塞才需要有商人搞活經濟。從外國來的工業品如火柴,茶葉布匹,都是從江浙經長江的武漢,襄樊,唐白河再挑到山陝,甚至挑到甘寧蒙疆。這就是鄭州不如武漢的原因了。

解放前,河南沒有工業,省會開封地處黃河邊,水患嚴重,發展慢,解放後,省會遷鄭州,鄭州才從小縣升格。鄭州的發展得益於鐵路,京廣,隴海兩個幹線使鄭州四通八達。中原的棉花,菸葉,糧食使得棉紡,捲菸,糧食加工等產業迅速發展。改革開放後,鄭州因為河南人多,房地產,大學,新開發區異軍突起,後來居上,現在已經超過同等的長沙南昌,直追並接近甚至有超過武漢的勢頭。作為一個河南人,要為家鄉的發展迅速而歡欣鼓舞。

至於說鄭州在哪方面已經超過了武漢?個人認為,一是在發展速度。武漢起步早,鄭州發展速度更快。表現在城市規模,航空,鐵路運輸等方面。二是在房地產,看看鄭州的範圍就知道了。雖然房地產飽受詬病,但還是離不開。三是城市群。鄭州和周圍的洛陽,開封,新鄉,許昌,平頂山,地理位置更近,更有利於做大做強。當然,武漢的大學群,光谷,船舶製造,鋼鐵冶煉,鄭州還不能望其項背。但鄭州的航空港,富士康,也有特色。


用戶1636436873143


近兩年的鄭州的發展 我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鄭州短短50週年從一個小縣城發展一個超級大都市,我相信中國除了深圳,沒有第二個像鄭州這麼厲害了吧?一個城市GDP總量確實不如武漢,但是鄭州潛力是我去過中國所有城市發展最快的,很多人老說鄭州沒什麼外企,國企,重工業,輕工業之類的,但是這麼年輕的城市肯定需要時間慢慢來吧!鄭州摩天大樓雖然少,但是消費全國最便宜的城市吧?5塊錢能讓你吃撐,我們一個鎮上都比鄭州消費還高,鄭州的交通聞名於世界,外地人都說誇鄭州的交通真厲害。我去過杭州感覺比鄭州差遠了,杭州也就民富 經濟發達 綠化比鄭州好。現在的鄭州未來幾年裡,GDP前十絕對沒問題。



女神是無雙劍姬菲奧娜


武漢和鄭州都是中部數一數二的大城市,而且這兩座城市還有比較深厚的歷史淵源,所以說一直以來兩座城市都在暗自較量,這幾年不管是在經濟發展還是在城市建設方面可謂是你追我趕、不亦樂乎,當然還有湖南省會長沙。
機場是一座城市通向世界的門戶,連接國內的樞紐。客運吞吐量是反應一座機場,乃至一個城市興衰的風向標。機場吞吐量是反應當地活力的晴雨表之一,各大機場在努力爭取客源方面,尤其是中轉客源方面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武漢在2013年的客運吞吐量已經達到1570萬人次,全國排名13,僅次於長沙。但是鄭州客運吞吐量僅為1314萬人次,全國排名18。
在城市規模、城市建設、收入、經濟、醫療、教育、交通等方面,武漢處於全面勝出的狀態,這樣的差距尚且需要很長時間來彌補。強調武漢的優勢並非否定鄭州的進步,只是想直觀呈現兩者的實力依然不在一個點位,想與武漢正面競爭,鄭州仍需努力。

大河塗料網


任重道遠,還不到好大喜功,沾沾自喜的時候。

鄭州崛起,是因為鄭州一直是一塊窪地,而武漢,開埠之時,鄭州不過一小縣城,賴國策相扶開始發展,但與多城相比只是一新秀。

去比武漢?拿什麼去比?武漢三鎮,能把鄭汴全裝進去還富餘。

我亦鄭州人,但不是井底之蛙。


流動的美食


河南鄭州圖

現在的湖北武漢比河南鄭州強多了,未來五年之內河南鄭州不可能超過湖北武漢的。

湖北武漢圖

武漢市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城市規模大。在全國百強城市綜合實力排名16位。世界城市排名是第二位。

武漢市工業的主體產品是鋼鐵、汽車、光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醫藥、環保機械、家電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徵。

鄭州市工業的主體產品是煤、電、鋁、建材、食品、紗、布等,原材料、資源型工業特徵。

對外開放:武漢已有美、法總領事館,即將在武漢設總領事館的有韓、日、德、英、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等國,鄭州尚無外國領事機構。

鄭州市排名第一:

鄭西高鐵、石武高鐵、鄭徐高鐵、鄭萬高鐵、鄭合高鐵、鄭濟高鐵、鄭太高鐵、鄭銀高鐵

武漢市排名第四:

武廣高鐵、合武高鐵、漢宜鐵路、宜萬鐵路、渝利鐵路、武九高鐵、西武高鐵

從經濟總量和經濟實力來看,在中部地區六個省會城市中,武漢處於領軍地位,鄭州與長沙位居第二方陣。鄭州要肩負起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之重任並有更大地作為,就必須把武漢作為學習和追趕的目標,實現跨越式發展,縮小差距並奮力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