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的來歷是什麼?有多長的歷史?

胡帥波


岳陽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騰王閣齊名。自古以來,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

岳陽,又稱嶽卅,再稱巴陵。岳陽地處湖南最北端,與湖北隔洞庭湖相望。岳陽交通十分發達,水陸兩便,商賈雲集,經濟發達,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加之範公一篇《岳陽樓記》,在讚揚岳陽美景的同時,尤其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寬闊胸懷,時刻激勵岳陽人勇往直前!

據岳陽縣志記載,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12年左右。當時,赤壁大戰已結束,周瑜病亡,魯肅接任東吳國大都督。為抵抗外敵,魯肅在洞庭湖上訓練水軍,特修建岳陽樓作閱兵臺並作休息之用,距今已1900年了。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岳陽樓屢經戰火,幾度毀滅,又幾度修復。最近的修復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

現在,岳陽樓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又是岳陽著名的旅遊景點。平時,來岳陽樓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而在旅遊季節,更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wddfc


三國紛爭的公元210年,東吳大將周瑜病死在巴丘。死前遺書孫權說:“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於是孫權就任命魯肅為奮武校慰,令他趕至巴丘、江陵,接掌水軍。

戲曲和小說中的魯肅是一個憨厚的長者,實際上,真實的魯肅卻是“少有壯節,好為奇計”“有過人之才”的將軍。魯肅接掌水軍之時正是孫權、劉備激烈爭奪荊州之日,巴丘正當江湖匯口,四通八達,為古來水陸爭戰之地,尤利於水戰,成為一個重要的水軍據點,可見魯肅肩上的擔子之重。所以,為了防禦關羽,也為了防備曹操的南下,公元215年魯肅選擇了洞庭入長江的咽喉之地構築了險固的巴丘城,同時在城西依山臨水、地勢高敞之處,建起了訓練和檢閱水軍的閱軍樓。這就是岳陽樓的前身。

以後這古樓多次在閱軍樓的基礎上修圮,先後被稱作“巴陵城樓”(因為它築在巴陵城門之上)、“洞庭連天樓”,只不過那時仍是閱軍樓的規模而已。直到唐朝的開元四年(公元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嶽州時,才把閱軍樓擴建為一座莊嚴壯麗的樓閣,初步奠定了岳陽樓的規模。不過,那時因為這座樓在郡署的南邊,所以只得了“南樓”的名字。“岳陽樓”名字的出現還是在唐肅宗中期(公元756-762年),大詩人賈至被貶到嶽州時寫的《岳陽樓重晏王八員外貶長沙》的詩裡。

從閱軍樓到岳陽樓,就當時的生產水平和岳陽地理基礎而言,都不是易事。據說當時修這樣一座樓,非一般能工巧匠所能為,連木匠師傅的祖師爺---魯班仙師也親自下凡幫忙了呢!

說是唐玄宗的時候,嶽州來了一個姓張的太守。他上任的第二天,就帶著書僮到巴陵老城去轉了一圈。當他走到三國魯肅的閱軍樓時,不禁被那裡的山光水色迷住了:只見洞庭湖浪濤連天,君山在波中時隱時現。巴陵山鬱郁蒼蒼臨水矗立,只可惜,這座閱軍樓在這廣闊宆宇間太簡陋了。於是他心裡就萌生了在此修一座莊嚴、漂亮樓閣的打算。

到底把樓閣修成什麼樣子呢?太守心裡沒有一點底。忽然他心裡一亮:既然沒有前人的樣子,那麼不如干脆出榜招賢。誰能修好這座樓,重重有賞。不過,要是修不好,不僅工料全賠,還要受罰。

這樣的榜文,條件實在有點苛刻,所以榜貼出去以後,看的人擠黑了街,可是沒有一個人敢揭榜。到第三天頭上,來了一個年輕的後生把榜揭了。

太守一看此人,年不過二十七、八,揹著一套木匠傢什,實在不像有什麼絕技在身。就問:“年輕人,你能夠接這麼大的活計嗎?”年輕人說:“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了心,功到自然成。只要大人給我時間準備,到時候保證大人滿意。”

“你要多少時間準備?”

“半年訪遍江南名樓,一年完工。”

“好,我就等你一年。”太守答應了。

小木匠帶著傢俱邊做工邊考察江南各大名樓。一直沒想出一個比較滿意的樣式。半年快過去了,這一天他聽說幾十裡外有座樓十分奇特,就背上傢什去看。走著走著,前面有條大河攔住了去路,河上白浪滔滔,霧氣嫋嫋,他沿河上上下下找了一個時辰,也沒找到橋,眼看天要黑了,今天過不去就又要耽誤一天,小木匠把心一橫下了水,朝對面游去。江面太寬了,天氣又冷,小木匠遊著遊著終於支持不住了,一個勁地往下沉。正在這個時候,浪花裡來了一隻小船,一個老艄公把他救了上來。

“孩子,你到什麼地方去呀?怎麼急得連命都不要了?”艄公問。

小木匠把如何揭榜,如何考察江南名樓,如今期限已到,仍然沒有滿意的結果,如此這般地說了一遍。老人聽了,翹起大拇指連連誇他:“好!後生子有志氣!”說完,彎腰從船艙裡拿出一隻鳥籠子對他說:“我把這隻鳥籠子送給你,看看有沒有用。”

小木匠一看,呀!這隻鳥籠子好精緻,上下三層,渾然一體,窗欞隔扇,玲瓏剔透,式樣特別美觀。這不正是心裡想的那樓樣子嗎?只是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這個鳥籠是怎麼做出來的。於是他抬頭問:“請問老人家,能不能把他拆散,告訴晚輩做一遍呢?”

老人笑眯眯地回答:“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了心,功到自然成。”

小木匠回到家裡,把鳥籠擺在桌上看了三天三夜,還是沒看出門道來。眼看各地工匠已雲集巴陵,工程馬上開始,可是自己還沒拿出式樣來,氣得他直罵自己:“人家能做出這麼精緻的東西,我卻連解都解不開,這十七、八年的木匠手藝不是冤枉學了嗎!”說著,他氣得一拳頭往桌上捶去,打得鳥籠子一下跳起一尺多高,掉在地上摔得散散的。小木匠一下子呆了,盯著那散了一地的木棍子,眼淚涮涮地往下流。哭著哭著,他又哈哈大笑起來。原來,他發現每一根木棍子頭上,都做著小小的記號,按照這些記號一一拼起來, 一個精緻的鳥籠子又還原了。

修樓工程開始了。工地上人來人往,熱熱鬧鬧,小木匠當了掌墨師,忙得不得了。正在這時來了一個七老八十的老木匠,揹著一套缺牙破口的工具,找掌墨師傅要事做。小木匠抬頭一看,覺得此人有點面熟,可一時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就吩咐徒弟說:“你去招呼這位老師傅,隨便給他點事做吧!”老木匠說:“掌墨師傅,我可不是混飯吃的,要是看得起,就交一筒大料給我,說不定我能幫你個大忙呢!”

小木匠心想:老師傅這麼大年紀,難得有這番心意,也莫莫負了他一片好心。好在工地上這麼多人,也不多了他一個。於是就說:“既然如此,你就到河坡下自己選一根料,想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吧!”

老木匠到了河坡下,選了一根又直又大的樹,然後就從早到晚守著它砍呀,刨呀,誰也不知他要做什麼。有人忍不住問他,他說:“莫問,到時候要派大用場的。”就這樣過了三三見九天,老木匠終於停了下來。別人以為他要走了,誰知他又拿出墨斗彈起線來。彈一條線,他就坐下來想一會。彈一條,又想一會。就這樣左一條,右一條,橫一條,豎一條,老是彈來彈去。學徒伢子跑過來問他,老木匠還是那句話:“莫問,到時候要派大用場的。”就這樣,他又彈了三三見九天的墨。到了第十天一大早,老木匠把學徒伢子喊過去,拿出一根小尺,對他說:“我要走了,麻煩你十多天,沒別的送你,就把這根小尺留給你作紀念吧!”說完話,自顧自地揚長而去了。

這天,工程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四梁八柱件件齊備了。就是托起房頂的“如意斗拱”左拼右拼總也合不攏。一龍堵住千江水,工程只好停了下來。太守一天來催三次,急得小木匠象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時候,那個學徒伢子突然想起了那個來歷不明的老木匠留下來的那筒料,急忙說:“老師傅留下了一筒料,說是要派大用場的,不知道能不能做斗拱?”

小木匠聽了,先是一喜,可是一看到那些亂七八糟的墨線又是一氣:“這是什麼如意斗拱呀!”說著,對準那木料就是一斧頭。誰知斧頭剛一碰到木料,那根樹嘩嘩地就散開了,撒了一地如意斗拱!用它拼到樓頂上去,剛剛合適!

小木匠連忙問學徒伢子:“老師傅人呢?”

學徒伢子說:“早就走了。”

小木匠問:“走時說了什麼?”

學徒伢子:“什麼也沒說。只送給我一把小尺子。”

小木匠接過小尺一看,只見一面的頭上寫著一個“魯”字,一面寫著一個“班”字。這時,他才想起,這個老木匠就是送給他鳥籠子的老艄公,難怪看著那麼面熟呢!

在岳陽這個故事,經過人們口頭流傳,已經演繹出許多“版本”,儘管它“傳”得有點“神”,但多少也反映了岳陽樓的珍貴和神奇!


福大和生活美學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他既將"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勝景盡收眼底,又把憂國憂民的情懷𥘵露無遣。


其次就是杜甫的《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更把那種"前望君山,下瞰洞庭"波瀾壯闊的氣勢,以及自己報國無門、憂心如焚的心境體現的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還有如陳與義、米芾、顏延之、張湘州、文徴明等文人雅士或到此憑欄賦詩;或題贈書法墨寶以作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