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給父母老是報憂不報喜該怎麼辦?

手機用戶6750106873


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

作為我,我報喜不報憂,是因為我知道父母都很關心子女,在他們的世界裡,兒女大過天。小小的事情都會被他們無限放大,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用事事都告知父母,父母當年也是這麼吃苦過來的,但她們從來不會和我們抱怨。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吃苦讓我們更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

世事無常,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冷靜一點,看得淡一些,開心最重要


林六天


孩子給父母老是報憂不報喜,我個人認為這與父母對孩子小時候的溺愛有關係。

一般情況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報喜不報憂,希望孩子生活好就好,儘量減少孩子們的後顧之憂,以孩子事業為重。孩子怕父母牽掛操心,對父母老人家也是報喜不報憂,擔心父母的身體,畢竟父母好就是孩子們的福氣。而對父母報憂不報喜的孩子比較少。但也有一層,我姐就是屬於這一種類型。在我小的時候,還沒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那幾年,農村人普遍日子都不好過,吃飯光稀的,穿的都兩個顏色,黑和灰為主。我家姊妹三個,我姐老大,都是大的穿新服、用的新書包,小的拾大的換下的舊衣服、舊書包。父母吃穿都先盡我姐用。等以後實行承包制後,姐忙的唸書,後面結婚,地裡的活都是我和妹妹幫著家裡做,割草打柴都是我和我妹做。一晃三十年了,我姐的孩子都念書結婚了,我姐每次和我媽在一塊,都是哭訴她的憂愁,她的難處,四個孩子不聽話淘氣,日子難過缺錢。而每次我姐與孩子在一塊,總是說她的孩子聽話,一家人嘻嘻嘻哈哈,好像和我媽在一塊,就是為了傾訴排解自己的一種壓抑。我也是醉了!

這麼多年了,我家和我妹家走的很近,我和我姐共同的語言很少。

總之,溺愛的孩子一般比較自私,苦難的孩子早當家!建議儘量讓孩子多吃苦,孩子也就多體諒大人的難處。這個社會就少一些巨嬰!



Dunzi敖海涵


孩子給父母報喜不報憂,首先我覺得孩子長大了,心思細膩了,能理解父母對孩子的一份關愛之心了。怕因為自己做錯了事,遇到了困難,受到了挫折,讓父母知道了,父母會擔心,會感到困惑。擔心他們可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會唉聲嘆氣,愁眉不展。這樣他會很心疼父母的。如果這樣,不如自己去承擔。

我的兒子今年結婚借了幾萬元錢,我得知後問他為什麼不給我們要,為什麼每次問有沒有錢,總說手裡的錢寬裕,他笑笑說:“這點欠賬不算什麼的,今年就能還上了。不能讓你們手頭太緊。”我原來以為兒子總也長不大,幹什麼事總得靠父母,也不會心疼父母,似乎大大咧咧的,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想不到他還會想到不讓我們手頭太緊。終於知道心疼我們了。我心裡一陣激動。感到兒子確實長大了。

遇到了這種報喜不報憂的情況,父母應當告訴孩子,遇到了困難和挫折,自己能解決的,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一定要告訴父母。如果是經濟上的困難,自己不能解決的,一定要告訴父母,也許父母能夠替你分擔一部分。如果是心理思想上遇到了阻礙,想不通,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路,也一定要告訴父母,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趕上一個諸葛亮,多一個人替你想辦法,可能就會多一條路,幾個人集思廣益?可能會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報喜不報憂的另一種情況可能是孩子和父母、親人心裡有隔閡,怕自己犯的過錯,或者做的不好的地方告訴了親人,會受到嚴厲的責備、謾罵,甚至毒打。心裡畏懼,所以不敢告訴。

遇到這種情況就要考慮改變自己的教育和管理孩子的方法,和孩子好好溝通,做孩子的心心相通的朋友。

總之,遇到孩子報喜不報憂的情況,要認真分析情況,找到恰當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清甜的小河



香妃存在嗎


報喜不報憂是因為孩子怕家裡人擔心,孩子為了避免家人擔心,怕因此而導致了父母有過多的干預!因此只好報喜不報憂了!證明這孩子心智比較成熟,敢於面對現實,是一個有一定膽色的人,但從側面來看,這孩子不太誠實!有點耍小聰明!

而報憂不報喜的孩子其問題一定多多!他應該是故意這麼講的,就是希望家人出手幫助以達到他想得到的東西!比如錢物等!從側面反映出來他不是一個有擔當的人,總希望別人去幫助他!其依賴性比較強!不敢面對現實!沒有獨擋一面的勇氣!

不管是報喜也好報憂也吧!只取其一的都是有問題的!因為根本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永遠喜也不可能永遠憂!不符合現實!他必然是有所隱瞞!有喜有憂才對!

現在這一代的年輕人少了那份開拓創新的精神,但是卻有向別人索取的勇氣!他們缺乏進取之心!做什麼都好都比較挑剔!自我中心意識很強!不管別人的感受!習慣了衣來順手飯來張口,沒有危機感!一旦出到社會很難與別人相處!所以遇到危機了就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了,因此報憂的也就多了!常常報憂也不感覺到有什麼的不對!你為他擔心他卻認為是應該的!在他認為你應該為他考慮!

所以適當的引導是必須的,避免他行差踏錯!多注意他的生活習慣和他的工作情況!由其是他的交際對象!看他結交的是什麼樣的人!這些對他那可是影響深遠的!


夜冷清有誰共鳴


報憂不報喜,這是有問題的!

你也沒說你多大,孩子多大,

孩子懂事了還是你也不懂事。。。。

如果有這種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

1.的確沒啥好事跟你說,如果你孩子是個學生,

在學校裡成績一般,跟同學相處一般,才藝一般,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但總是不小心考的差,跟同學鬧矛盾什麼的,所以只有憂沒有喜!

2.你的教育影響他,比如你經常告誡他說自己考試得一百就是驕傲,驕傲使人落後!他成績好就不敢告訴你!不要相信別人,他們都可能害你,所以他不會跟別的同學交朋友!

3.你是不是隻顧自己玩,對孩子缺少陪伴,只有通過報憂的時候,你才能稍微的關注一下孩子。

建議先自己好好思考,到底問題出在哪,然後再想怎麼辦?或者直接引導孩子說說有沒有好事?

再建議問問題的時候,儘量說的清楚點,要不我們怎麼針對的幫你。。。。


只釣東風


報憂不報喜,說明孩子已經已經長大,不在身邊,但孩子的心智還不是很成熟。這與父母在長期的孩子教養中大包大攬有關。俗話說,窮人的孩子祝大家,也就是說,在那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是得不到父母的愛,而是從小就要獨立和承擔。如今,大多數家庭都走向了富裕,存在的問題是父母對孩子的大小事情大包大攬,從吃飯到洗衣到一切的“全包”。

問題既然已經出現,再追究過去已經沒有意義,當下該做什麼是關鍵。

其實,就教育孩子來說,多數孩子還是很懂事的,比如關愛、孝道、社會公德等等。那麼既然懂道理,不妨父母也要懂得“示弱”一下。父母不是鐵打的,父母不是全能的,父母也會生病,也會疲勞,也會腰肌勞損,也會有搬不動的東西。

面對孩子的報憂,父母也要有分析,有些是“撒嬌”,找“依靠”,應對的辦法也是自己也也要會“撒嬌”。

簡單例舉,沒事主動掛電話的時候,“聊著聊著”聊到自己這兩天感冒了,很不適,搬東西扭傷了腰等等。(我這裡只是例舉)最好是沒事“關心”孩子的時候帶出這些“問題”,目的是,“帶出”孩子的親情感,關愛感,責任感。不能展開太多,思路可以自己展開,尋找適合自己的,目的就一個,孩子應該懂得責任和擔當。方法技巧自己看,要明白,孩子道理都懂的,父母如何讓孩子往心裡去。


一個蟲蟲的旅行


因為父母不想讓他的孩子擔心,所以報喜不報憂。






農村麗英


孩子給父母報憂不報喜是什麼原因,再一個是因為什麼事情呀只報憂不報喜呢?

再一個孩子是處於一個什麼年紀,在做什麼導致他報憂不報喜呢?這些你也沒說清楚呀!

如果孩子是因為成年才開始上班,報憂不報喜可能是因為才脫離開父母的庇護,有諸多的不適應才這樣吧!我們做父母的就多關心,多鼓勵些以幫助孩子儘早的適應工作環境!

如果孩子已成家立業,還在給父母報憂而不報喜,只能說明孩子還不夠成熟。做父母的如果真的想幫助一下,也得分事情的輕重緩急!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要一味驕縱。那樣不是愛而是害!只有孩子自己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堅強才能承擔起他應承擔的責任!!



農村李子生活錄


這樣的孩子還是太自私了,只考慮向父母索取,當然了,還是和孩子溝通少,平時多溝通,無論快樂和不幸與家人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