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們議論陳寅恪—中國最博學之人

最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所寫,議論了些陳寅恪,這本書很好看,不愧被高曉松和馬爺等人津津樂道,他叛逆,古怪有趣,言論自由慎獨。

而綜合我看《李敖有話說》和錢鍾書的意見好好看看

PS:就如易中天所說的他不適合當偶像,在這裡只是重申一下

奇葩們議論陳寅恪—中國最博學之人|李敖王小波錢鍾書
  • 王小波,這樣一箇中國的喬伊斯和卡夫卡,對自由的想法浪漫,甚至提倡不偉大,自己喜歡更清楚,不被他人灌輸思想的定力。

他在《沉默的大多數》提到過陳寅恪,他很是尊重,並把他當成榜樣,倒是不太同意他他把自己眼中不重要的《再生緣》,耗費經歷。

而《再生緣》,為清代彈詞女作家陳端生所著

書被陳寅恪教授贊為彈詞篇中最傑出的,可以和印度、希臘有名的大史詩相比的作品。陳寅恪教授深受此書震動,並在晚年時期創作《論再生緣》以記述之。當代文豪郭沫若先生對《再生緣》一書也有著高度評價,將其與《紅樓夢》一書並稱為“南緣北夢”

文章開頭:領略一番

靜坐芸窗憶舊 時,每尋閒緒寫新詞。縱橫彩筆揮濃墨,點綴幽情出巧思。

開篇詩意盎然,接下來的論事可關忠孝事,評詩原是拙愚詩。知音未盡觀書興,再續前文共玩之。

閨幃無事小窗前,秋夜初寒轉未眠。燈影斜搖書案側,雨聲頻滴曲欄邊。閒拈新詩難成句,略檢微詞可作篇。今夜安閒權自適,聊將彩筆寫良緣。自古云,婚姻五百年前定。我觀來,成敗之由總在天。駿馬常馱村漢走,巧妻每伴拙夫眠。這些多是循環理,須信其間非偶然。有一等,才子佳人成伉儷,多應前世有盟緣。若非兩意相關切,便是同心契愛全。或為參差難遂願,故而今世又牽連。如其美惡無嫌忌,安得還偕再世緣。因甚書中談及此?這情由,卻同此集事相關。說一番,悲歡離合新奇語。《再生緣》,三字為名不閒。

可謂實可比紅樓夢

寫的很是不錯呢,可惜此書也沒有寫完,真如作者所言平生無法兩事,見不了夫君,和無法完成《再生緣》。

奇葩們議論陳寅恪—中國最博學之人|李敖王小波錢鍾書

另外作者詩也不錯

作者詩.寄外

未曾蘸墨意先痴,

一字剛成血幾絲。

淚縱能幹猶有跡,

語多難寄反無詞。

十年別緒春蠶老,

萬里羈愁塞雁遲。

封罷小窗人盡悄,

斷煙冷露阿誰知。

而王小波可能看了太多國外好評之書沒仔細讀讀才如此評價一番。

而李敖這麼奇葩的,批評了幾千個人的挑刺兒的,竟然也認為陳寅恪學識淵博,讀書眾多。可見此人確實很吊。

奇葩們議論陳寅恪—中國最博學之人|李敖王小波錢鍾書

他的李敖有話說,至今今我印象深刻。

至於錢鍾書,這個奇葩,不得不說他確實淵博,當年他們卻沒有聽陳寅恪的課,後來知道,陳寅恪也寫詩後來就很後悔,至於辯證那個有名的秦淮八豔之一,有沒有清白之身,這個余英時是很瞭解的,也說了確實陳寅恪整這個確實有些傷風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