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信用記錄

  在如今的信用消費時代,信用檔案逐漸成為企業或個人的“經濟身份證”,是開展經濟活動的“通行證”,因此建立良好的信用記錄無論對於個人或是企業都至關重要。

   一、相關定義

  不良信息是指對信息主體信用狀況構成負面影響的下列信息:信息主體在借貸、賒購、擔保、租賃、保險、使用信用卡等活動中未按照合同履行義務的信息,對信息主體的行政處罰信息,人民法院判決或者裁定信息主體履行義務以及強制執行的信息,以及國務院徵信業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不良信息。

   二、維護良好信用記錄的意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信用建設也在不斷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對於個人來講,信用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是方便日常生活的信用資本;對企業而言,信用是企業最重要的品牌價值和無形資產,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性條件之一。“人無信則不立、業無信則不興”,建立並維護良好的信用記錄,必將在未來終身受益。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信用記錄

  (一)個人的信用維護

  1.建立良好信用的意識

  長期以來,個人用戶普遍缺乏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意識和道德規範,如今個人的信用記錄不僅會影響房貸、車貸、消費貸款等,如果是最高人民法院公佈的失信被執行人還會受到各種限制,如限制坐飛機、列車軟臥,限制住高檔星級賓館等高消費,限制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等。

  另外,仍有部分人群未能形成藉助信用轉化為借貸資本實現資金融通的概念。有時借貸行為或使用信用卡,並不是僅僅為了緩解短暫的資金壓力,而是下意識的建立良好信用,為日後的借貸需求提供良好的信任基礎。

  2.堅持按時足額還款

  按期做好資金落實,儘量避免在最後一天還款日才籌措資金,以免發生一些客觀因素導致資金到賬不及時,造成不良的信用記錄。另外,出國出差或旅遊前要做好還款安排避免因網絡等因素導致未能及時還款。

  (1)銀行貸款

  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不良記錄在還清欠款之後開始計算,超過5年的將被滾動覆蓋,其他銀行無法再查詢到。各發卡銀行都需將客戶的消費及還款記錄定期上傳,不可篡改。銀行方面不做任何不良的評價,僅如實的反饋歷史。

  (2)信用卡

  信用卡還款信息會被央行徵信系統滾動記錄24個月,用卡終止,對應的記錄也不再滾動,而是長時間保存下來。因此,建議信用卡用戶還清欠款後繼續用卡至少兩年,期間保持信用良好,就能靠滾動記錄把不良記錄從徵信報告裡去掉。對於信用卡逾期多少天會構成違約、不良記錄,主要由各發卡行自行設定。對有寬限期的銀行,信用卡持卡人在每月還款日之後的寬限期內還款,信用記錄可不被銀行報送至徵信系統。持卡人應準確瞭解並謹慎使用寬限期,避免產生逾期記錄。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為逾期後超過5年以上這些記錄就會自動消除,無論是銀行貸款、信用卡消費等,如果未先主動去清償逾期債務,相關不良信用記錄都將會伴隨一生。

  3.定期查詢

  定期查詢個人信用報告,除了可對還款記錄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數之外,還可及時發現被他人冒名貸款或信用報告被貸款機構越權查詢的信息等。因為隨著互聯網金融服務項目層出不窮,部分用戶會發現個人信用報告也可能出現來自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等查詢記錄。個人用戶對於點擊申請額度按鈕中勾選同意某某服務協議及授權的情況需格外慎重,一些網貸公司可能通過用戶直接勾選電子同意書得到授權,以此來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個人認為信用報告中信息錯誤、遺漏的,可以向徵信中心或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以維護自身權益。

  4.及時解決不良記錄

  在定期查詢自身徵信記錄時,一旦發現有不實的不良信用記錄,一定要設法儘快消除。比如,因個人信息被盜用導致產生的信用問題,可向公安機關報案,由銀行發起調查處理,一旦發現違約行為與本人無關,應向髮卡行或貸款行提出異議申請。

  如果因特殊原因產生了不良記錄,而這條記錄是真實的,個人可以向徵信中心申請在信用報告中添加“本人聲明”,對此條記錄的客觀理由進行註釋性說明。

   (二)企業的信用累積

  企業信用檔案是企業徵信機構對企業信用信息採集、整理、保存、加工而提供的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是企業整體信用狀況的真實體現,是企業獲得商業信任的綠色通行證,是大眾消費的指南和交易決策的重要參考,是安全消費、公平交易(信貸、借貸、賒銷、勞務等商務活動)的重要社會保障體系。

  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企業缺失最基礎的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文化建設。任何企業良好的信用記錄均需不斷的累積沉澱,所以任何一個企業,均應主動參與徵信體系建設,依託人民銀行或其他徵信機構的徵信系統,積極建立屬於自己的信用檔案。

  企業的信用文化是一種潛在的制度性資產,著重強調員工的倫理道德觀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一致,喚起員工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企業要把“誠實守信”作為企業價值觀的首要理念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通過制定企業信用準則,加強以契約為基礎的誠信教育,把“誠信”轉化為全體職工的自主意識和自覺行動,營造“一諾千金,有諾必踐”的信用文化氛圍。

  另外,企業信用記錄空白不意味企業的信用記錄良好,相反這使得金融機構或社會徵信機構無從判斷企業的信用狀況。為逐步建立信任基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應主動與金融機構建立緊密聯繫,讓金融機構瞭解企業,降低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導致金融機構缺乏對企業的瞭解的不良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