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頭崩塌!創立36年,如今裁員7000人,狂虧400億負債6年

在那山的這邊,海的那邊,曾經有個遙遠的傳說。


在小米,華為等一眾國產手機巨頭尚未完全崛起的年代,江湖上曾經有個神秘的品牌,能和蘋果分庭抗禮。


那會可沒有什麼果粉與小米粉,華為粉的互撕大戲,手機發燒友們互相撞見了,都是客客氣氣先問一句:您是用蘋果還是用藍莓的?


啥玩意?


和我用的牌子不一樣?


來吧,抽出刀,決一死戰。


1


根據多家媒體近日報道,已有36年曆史之久的RIM集團(黑莓的製造商)正式宣佈,自2020年8月31號起,黑莓手機將正式停產,這也意味著,這個昔日被譽為能和蘋果分庭抗禮的手機巨頭,正式走下神壇。


又一巨頭崩塌!創立36年,如今裁員7000人,狂虧400億負債6年

事實上,黑莓的疲態由來已久,只是在詭異的"品牌光環"加持下,人們有意或是無意的忽視了,黑莓背後的種種問題。


比如黑莓從2013年開始,就在持年虧損,2014年根據其財報,虧損居然達到了驚人的59億美元(約摺合人民幣410億)。


又一巨頭崩塌!創立36年,如今裁員7000人,狂虧400億負債6年

此外,你肥叔特意追溯了一下黑莓在2011年以來的三次大裁員,分別是2011年2000人,2012年5000人,2016年200人(這一年算是黑莓相對平緩的一年),這三次大裁員合計7200人,近幾年來小範圍的人事波動,更是不必多提。


此外,相較於去年三月的股價最高點,黑莓的股價曾在去年10月暴跌50%。


看完這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你應該好奇的不是黑莓為啥還能活著,而是應該關注這家企業,究竟為啥沒早點死了。


2


要理解黑莓背後的大邏輯,我們還得從這款產品本身說起。


首先,黑莓產品本身從產品邏輯,營銷思路,甚至是企業文化和情懷,都充滿著古怪的矛盾。


當年以全鍵盤而出名的黑莓,曾一度專注於主攻高端市場,把網絡安全性,產品架構和獨立性能作為最大邏輯。


在這個邏輯的支撐下,黑莓的市場佔比曾一度高達美國市場的40%。


又一巨頭崩塌!創立36年,如今裁員7000人,狂虧400億負債6年

但是在觸屏時代和扁平化市場來臨後,這套邏輯顯然就出現了問題。


你肥叔曾在前文介紹,大集成產業過分注重於所謂的"高端市場"是十分危險的。


這些年來,莫說是黑莓,康師傅,百盛等企業,都在這個問題上犯過錯誤,在市場扁平化時代,電子產品這種很難形成強粘性的產品,要搞所謂的高端,很容易因為市場規模不夠大而造成成本平攤困難。


再者,什麼叫高端?何為高端?


粗暴的在大眾製造業中,引用高端這個概念頗為偏激,蘋果夠不夠高端?


這款產品上到CEO,下到販夫走卒都爭相搶購嗎,那到底算是高端還是低端?


你看,電子產品裡,通用這個屬性,比高端重要太多。


又一巨頭崩塌!創立36年,如今裁員7000人,狂虧400億負債6年

3


長期以來,黑莓沉迷於高端這個概念不可自拔,就連業務轉型時期都要順嘴提一下這個概念,如今黑莓業績多年不見明顯好轉,想回去做手機已然不能,想轉型做軟件,又得面臨不小的市場競爭,著實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