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為何不再受重用?

林則徐,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這位晚清朝臣的名號,可謂是如雷貫耳,與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相比都不遑多讓。

然而不同於曾李二人在朝中掌握大權,是晚清的肱股之臣,林則徐的政績大多是些"小地方"的作為。就是這些作為,既成就了林則徐,又"摧毀"了林則徐。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為何不再受重用?

林則徐雖然在晚清之後聲名顯赫,但他的家世著實算得上清貧。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在考中貢生後在家鄉做起了教書先生。而他的母親也不過是鄰鄉貢生之女。林賓日除了有林則徐這個兒子,還有兒女十人。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多口之家而言,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勉強強滿足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雖然日子過的清貧,林賓日卻並未放鬆對孩子們的教養。林則徐曾在《先妣事略》中記載,當時他和兄妹們白天就在父親的私塾裡讀書,晚上回家後姊妹們再幫母親幹一些女紅,好補貼家用。雖然當時林則徐做的不是些針線活,但還是不得不搭把手,把家裡做好的女紅拿去售賣。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為何不再受重用?


後來林則徐能有"睜眼看世界"的勇氣,與他父親早年的教育也頗為關係。林父出身清寒,直至十三歲才入私塾求學。

為了避免兒子走自己的老路,林父在林則徐還小的時候就將林則徐帶去私塾,親自監督他學習。林父並非三味書屋裡那種刻板的教書先生,而是很重視因材施教,提高品格修養。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為何不再受重用?

林則徐後來在入駐鰲峰書院之後,與同樣著眼於現實的陳壽祺、梁章巨等人關係親密,立下了"經國救世"之志向。

嘉慶十一年(1806),林則徐開始在福建廈門海防任職,負責處理船舶往來、米糧兵餉運輸的一些文書。而當時廈門就是鴉片走私氾濫的一個關口,上有貪官,下有奸商,一片烏煙瘴氣。所以林則徐後來能有那樣堅定的銷燬鴉片的決心,與他早年的為官經歷也不無關係。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為何不再受重用?

而後嘉慶十八年(1813),林則徐因中舉而開始在中央活動,初任庶吉士。此後的幾年間,他都受命奔波於各地,幹著一些對清廷幾乎可有可無的地方事務。

直到嘉慶二十五年(1820),林則徐才做上了江南道監察御史,有了比較大的實權。然而這個實權雖讓他在嘉慶皇帝面前"刷了好感",做了確實利於百姓的實事,也讓他因剛正不阿和不少官員交惡。此後他還做過江蘇按察使、陝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江蘇巡撫、湖廣總督,而這些都為他晚年政路不通埋下了伏筆。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為何不再受重用?


道光十八年(1838),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終於到了銷菸禁煙的前線,在廣州虎門海灘完成了他早在廈門做文書時就想做的事。而銷煙一事,更是無數受其迫害的中國百姓心心念念之事。所以大膽銷煙的林則徐,才一時間家喻戶曉,讓人讚不絕口。

然而林則徐銷煙,燒得是走私者的錢,毀的是貪官汙吏的利。所以銷煙之後,咽不下這口氣的利益受損的各方,便把矛頭指向了林則徐。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為何不再受重用?

在銷煙後不久,最大的鴉片走私方英國就又向中國增派了艦船,英國在華的勢力進一步增強。當英軍再次耀武揚威地站在清廷的面前時,為了"議和",清廷便將當初在虎門銷煙,直接讓英國損失頗多的林則徐推了出來。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為何不再受重用?

晚清雖然逐漸沒落,但仍舊是那個封建王朝。中央開始打壓林則徐,其他與林則徐有過節的官員自然要"跟"著中央走。所以一時間,林則徐幾乎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不僅被"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還被認定為是此次英國出兵的禍端,甚至連此前一直支持林則徐的道光帝都翻臉不認人。

道光十八年(1838)四月林則徐在虎門銷煙,次年九月就被革職。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林則徐又被降為四品官員,奉命去浙江鎮江負責當地海防事宜。直到此時,林則徐都還相信清廷,希望在鎮江戴罪立功。然而英國卻咬死林則徐不放,要求清廷再度懲辦林則徐。

無奈之下,林則徐又被從鎮江發配到新疆。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為何不再受重用?

後來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間,清廷雖再度啟用林則徐,但此時林則徐的身體卻不如以往,常常疾病纏身。

在這段時間裡,林則徐主要負責的是一些不與洋人打交道的地方事務,所以相比於銷煙時的高調,此時的林則徐確實是要低調很多。而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至三十年(1850)他辭世之前,清廷雖曾想再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處理廣西軍務,但他已病入膏肓,無力再"經國救世"。

所以林則徐在組織了虎門銷煙之後的十二年裡,說他是"慫",其實並不合適。他只是被迫做了替罪羊,遠離了與洋人有關的是非之地。而他"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決心,其實從未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