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禦疫情時的——棍棍面

全國都在齊心抗禦新冠肺炎的關鍵時刻,兒子的單位讓近期復工,眼瞅著即將離家的兒子,母親眼中露出難分難捨的神情。

巴不得兒子在自己身邊能多呆一天,可是又不忍心兒子失去自己的工作,畢竟一個農家子弟靠自己的辛苦與努力,換得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不容易呀。

懂事的兒子自打上學、找工作都沒有讓她太多的操心,關中女人內心確實生出幾分對兒子的愧疚,但沒有背景與太多財富的農家裡,只要不是嬌慣的兒郎,有哪個不是自謀出路呢?老輩人的口語“向陽花木早逢春,貧家孩子早當家”說的一點都沒有錯!

找尋到心理的平衡點,一位普通的關中女人,內心傷感的離別情稍微有一點安慰,於是慈祥的母親便不忍心攪擾兒子遵守單位的通知,此時關中女人特有的仁慈本質,體現出一個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憐,詢問兒子想吃什麼,好從自己的親手勞作裡,為兒子帶來離家前的滿足。

物質已充足的家庭裡,雞鴨魚肉冰箱裡滿當當地塞著;大過年也不缺反季節的蔬菜;白米細面的油膩膩的美餐飯食,也如同每一個幸福的關中人家的餐桌一樣的豐盈;打工回家的兒子每日裡,舌尖上也美美地享受著家的味道。

面對母親一次次的詢問,兒子懂得了媽媽不依不捨的心情,兒時媽媽做的筋道、親切地棍棍面的味道又一次閃現眼前,“媽,我想吃你做的棍棍面!”

好阿,媽現在就給你做!

幹練的關中母親,迅速地挽起袖子,取出一隻大碗當做“和麵盆”,雪白的麵粉在母親深情的雙手中,頃刻間就變作胖胖的麵糰,看著大碗裡白胖胖的麵糰,兒子又開心一笑地說道:

媽,我幫您揉麵,您給咱就火燒鍋吧!

母親的思緒一下子又回到當年:

進門放下書包的小小子暖心的話語,那個比案板高出一點的兒子,站在凳子上使勁揉麵的情景,陰雨天潮溼的燒火柴禾急忙就不著、廚房裡煙燻嗆人的難堪......

乖兒子,天然氣一打就著,還是媽來揉麵吧。

媽,那您就歇一會,還是我揉麵,過一會麼......

還是您給我搓棍棍面,分工明確的慣例呀......

母子倆默契的分工、親暱的言辭讓貌視就在昨天的場景再一次重現,常年打工在外的關中漢子也體味到一對母子,在風雨中做飯的苦楚!

打心眼裡感喟那些年的磨難,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關中漢子才有了外出打工的機會,一家人在不同的地方共同努力著,一雙兒女都大學畢業有了稱心如意的工作,他們也舉家離開了那個,曾經苦難並存的舊家園,來到這座古城安家,現在母子倆親暱說著貼心話,相幫著在一起做飯,這是一個短暫而溫馨的團圓日子呀!

兒子健壯有力的雙手嫻熟地揉著那團胖乎乎的面,母親眼角淌下一滴幸福、愜意的淚花,孩子們長大了、懂事了、出息了,關中人口語中“娃哭娃笑”的苦難日子,也已經成為她永遠的苦楚回憶。兒子揉好了麵糰,拭去眼角淚花的母親便開始了,她最為拿手的技藝——搓棍棍面。

抗禦疫情時的——棍棍面

——關中平原盛產小麥粉搓成的棍棍面

一條條充滿彈性的棍棍面,從勤勞者一雙巧手中旋轉著跳躍出來,一根根帶著母親慈愛的棍棍面擺在了案板上,一位關中普通的女性,為兒子做的愛意濃濃的午飯就這樣完成著。

抗禦新冠肺炎的新年裡,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應有的貢獻,這位慈愛的人母,用關中人特有的美食棍棍面,來滿足兒子對家鄉眷戀的滿足,酸、辣、筋道、爽滑、醇香、有嚼頭的棍棍面,充盈著濃厚的母愛,也給了兒子無盡思鄉的滿足。

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棍棍面出鍋了,這正是疫情籠罩下中國年裡,最實在的一種能量的補充!

母親眼中的兒子,已經成為一名堂堂正正的男子漢,一名肩負著自己使命的打工者,一位在疫情中即將踏上崗位的社會力量的一份子。

這碗頂裝(關中方言結實、耐飢)的棍棍面,也是一位關中男兒一生中最受用的美味,任何珍饈佳餚、饕餮盛宴也抵不上關中人心目中的——棍棍面!

有著棍棍面情節的每位關中人,在這場抗禦新冠肺炎的鬥爭中,都會使出自己渾身的氣力,為最終戰勝疫情而自豪。


——郝景望在關中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