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什麼是釣點?

生命在於運動w


1 釣魚選擇釣位(釣點),是很重要的,

2 不管去哪裡釣魚,隨便一個可以釣魚的位置,就是釣點。

3 新手要學會看釣點,熟悉魚習性,水域多深,適不適合魚聚集躲藏在這裡

4 釣魚經驗是慢慢積累的,一個好的釣點,輕鬆入護上百斤魚獲還是很容易的。

5 水庫選擇釣位:一般選擇回灣鏵尖地面突出,鏵尖坐釣正前方是大水面,我們常說魚道,由於大魚在一個地方吃不飽,需要遊很遠地方才能找到食物,如果在鏵尖處打窩,種大魚的幾率高大的。平常強調釣友去鏵尖釣魚,就是這個原因

6 如果是去一新的地方釣魚,可以選擇別人釣過位置,釣魚,我們常說的老釣位。



老表在江西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也是一名釣魚愛好者,釣魚也有好幾年了,關於什麼是釣點,釣魚人最清楚不過了,不過有關於釣點,大家理解的意思也是有點不一樣的,其實意思都是一樣的,那我談談我自己的個人理解吧~

第一:釣點,就是我們垂釣的地方,比如說我在某某地方釣魚,這裡就是我們的釣點,釣點其實對於釣魚是非常重要的,選對地方,選對位置,釣點那魚多,釣的魚也肯定多了。

第二:釣點也可以理解為我們拋竿每次拋的那個點,我們也簡稱釣點,我們每次都打到那個點,釣魚高手是每次都打得很準的,打得準魚也聚集的快,範圍也不大,對我們垂釣是有很大幫助的。




釣魚飛飛


釣魚,什麼是釣點?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只要有釣友釣魚的地方我們認為都是釣點。只不過有的釣點出魚多,有的釣點出魚少吧了。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找到合適的釣點呢?下面我們就談談怎麼尋找一個合適的釣點。我認為我們需要根據以下因素來確定。

一、天氣因素。

我們外出釣魚會受到天氣的影響,尤其是氣壓、溫度、風向等因素影響較多。

1、氣壓因素。

我們都知道氣壓對魚兒的活動是有影響的,大部分釣友都會選擇在氣壓1000Pa以上,才會出釣。我私下以為當天氣壓高低不是我們出釣的最主要的因素,而是需要把今天的氣壓和昨天、前天作對比,如果今天的氣壓與昨天相比是升高的,那麼魚的活性就高。反之如果氣壓相比昨天是降低,那麼魚的活性就低。另外,水流也會影響氣壓的高低,一般有水流的地方,氣壓就高。所以,我們出釣時還是選擇氣壓升高的天氣較好點。

2、溫度因素。

魚兒是趨溫性動物,溫度對魚兒是有著很大的影響的,哪裡溫度高魚兒就像哪裡跑。比如冬季中午時水面的表面溫度高,魚就會上浮,早晚溫度底魚就會在底,所以我們冬季釣魚時是早晚釣深,中午釣淺。我們在選擇釣點時也要遵循這個規律。

3、風的因素。

風也是影響魚兒活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有風的天氣,水中的含氧量就非常高,魚的活性就會比較高,一般有風的天氣魚口就會相對的好一些,就像許多釣魚人說的大風大浪出大魚啊!但是有時風向也會影響魚的吃口,比如冬季釣魚要是遇到東南風,魚口就會不是多好。所以風也是影響我們釣魚的一個因素。

二、地形因素。

我們出去釣魚,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都需要找到魚窩,找到魚窩就找到了魚獲。大部分魚兒都在草窩、橋墩、到樹、蘆葦叢、沉船等地方,這些都是魚兒經常活動棲息的地方。另外,河溝裡的陡坎,河中的鏵尖處。這些也是我們常說的魚道,所以在這裡坐釣收穫也會不錯的。

三、魚兒的習性。

1、喜草性。

魚兒在產卵時都喜歡到有水草的地方,這樣魚兒在剛剛出生時,就在有水草的地方生活,這裡就是魚兒的家鄉,所以大部分魚兒都喜歡在有水草的地方棲息生活。這就是魚兒的喜草性,我們選擇釣點時要找有水草的地方。

2、趨溫性。

魚兒是變溫動物,其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隨著變化。尤其是冬季魚兒為了更好的生活,度過寒冷漫長的冬季,對溫度的感知會更加敏感。冬季魚兒都會去溫度高的地方生活。所以魚兒會早晚在深水,中午在淺灘。因此,我們冬季釣魚在選擇釣點時要做到早晚三遷。

總子,我們外出釣魚在選擇釣魚的釣點時,需要考慮許多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天氣和地形以及魚兒的習性等,但是面對這些因素時,我們要靈活運用才能更好的獲得漁獲。

寫在最後:我是東子,一個快快樂樂的釣魚人,如果你也是一個快快樂樂的釣魚人,請點點關注支持一下。謝謝!!!!!!


東子戶外666


秉承解答問題,儘量細緻,明瞭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釣魚,什麼是釣點?釣點從字面上來講就是釣魚時釣魚人佔據的地方。

俗話說:“七分釣位,三分釣技”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釣位的重要性了,那我們該具體怎麼選擇釣位呢?個人認為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才能稱之為釣點:

1,釣點必須安全。

選擇釣點的前提是釣魚人的人身安全。

選擇”實底“的地點,不要選擇在溼滑,”虛底“,陡峭,野生動物洞穴,遠離高壓線,人活動不受限,揚竿順暢等地方。

2,根據魚兒的生活習性選擇:

每種魚都有各種的生活習性,各自的生活習性又制約著魚兒的行為。魚兒生存的三大要素:食物,水溫,溶氧量。我們是可以根據這三點來選擇釣點。

食物:

這些地方一般在:岸邊淺水處,水草處,水域進出口處,伸向水中的大樹下,回水灣,人類淘米洗菜之處,牲畜下水之處等等地方。

水溫:

一年四季的變化影響著氣溫的變化,而氣溫的變化又直接影響著水溫的變化,水溫的變化又影響著魚兒的生活習性,魚兒的生活習性又制約著魚兒的行為,這些因素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在選擇釣點是一定要考慮進去的。

比如:初春,仲春,深秋,冬季這幾個時間段由於氣溫較低,我們可以選擇釣遠,釣深水。因為在氣溫低時,魚兒胃口小,對於食物需求不強烈,最重要的是深水水溫比較穩定。

在暮春,中秋這兩個時間段的氣溫對於魚兒來講比較適宜的。暮春魚兒需要哺育幼魚,中秋魚兒需要”養膘“,這兩個時間段也被我們釣魚人稱之為”釣魚的黃金季節“。這時我們選擇釣位就要以食物為導向了,哪裡有食物釣點就選擇哪裡,釣遠釣近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夏季和初秋時,在早晨和傍晚及夜釣這些氣溫低時間段我們可以選擇釣近,在氣溫高時間段我們可以選擇釣遠。

溶氧量:

氧氣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因素之一。我們可以選擇以下幾點:水域的進出口,下風口,靜水中流動水域,白天水草處等地方。

另外,還有我們常說的樺尖(又稱為魚道),二道坎等處。

寫到最後:

在釣點的選擇上我們可以遵循魚兒迴游,覓食,棲息等生活習性來選擇。說白了釣點就是魚兒常常”光顧“的地方。


石頭煮生活


好的釣點,它能夠讓釣魚人垂釣起來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曾有不少釣友提出這樣的問題,釣技,釣位,餌料誰更重要?在我看來,釣魚是一門學問,影響魚獲有很多,釣技,釣位,餌料相比之下不分伯仲,無法一較高低。只不過好釣點是前提,釣點裡的魚兒多,你的餌料,釣技才有處發揮,垂釣就要容易得多。

那麼如何選擇一個好的釣點呢?

我們要結合當地水資源情況(水情,魚情)及垂釣目標魚的生活規律和習性等等因素來綜合考量。

我們選好釣點是根據魚兒的一些生活習性,如:魚兒的趨溫性,由於魚兒是變溫動物。受水溫的影響較大。冬季來臨,魚兒大多喜歡在水溫接近體表溫度的區域活動。所以向冬天選釣味,像一些深水區,凹槽區無疑會是好釣點。

魚兒的生存同樣也離不開氧,食物。像一些含氧豐富,食物充足的地方,像下風口,草窩中也是不錯的好釣點。

由於魚兒有迴遊的習性,像一些河道閘口,深淺結合部位,水庫鏵尖等處,大多是好釣點。以上就是我選釣點的一些總體思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借鑑,有所幫助。


魚不開口咋整


釣魚作為一種休閒運動,從古至今,從官方到民間一直廣為流傳,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釣魚不僅可以休閒娛樂,也可以淡泊明志,更是可以釣魚養家,發財致富!古有姜子牙在渭水河畔,直鉤釣魚,出將入相,立下豐功偉績,今有天元,化氏,龍王恨以漁具漁餌為產業,創下鉅額財富。所以要想靠釣魚做出一番成就,首先要了解魚,並對釣魚的技術刻苦鑽研,力求登峰造極的地步。

釣魚入門首先要知道各種目標對象魚的生活習性,然後針對它的生活習性與和覓食習慣,選擇合適的釣位與釣點來布窩,才有豐厚的漁獲。

平常垂釣的魚種,主要是鯽魚,鯉魚,草魚。鯽魚喜歡淺水,有草的地方或障礙物多的位置逗留覓食,鯉魚則喜歡老河道,深溝,光線弱的坎下躲藏,草魚喜歡呆在安靜的河灣,大庫灣,有草,有果樹雜樹的下面。

知道了魚的習性,再選釣位。選釣位首先要辨大勢。什麼是大勢?就是宏觀整體水域,找出灣,鏵尖,整體深水區,淺水區。然後根據對象魚,以及重要的天氣因素,再細分選擇具體釣位。

釣位就是選中的局部區域,覺得這一塊藏魚,然後再細分,測試釣位區各處的水深水淺,岸上的障礙物,水下地形是坎,是坡,還有坑,再確定具體釣點。所以,釣點就是下鉤的精確窩子。

我喜歡野釣,傳統釣,也玩土臺釣,說的不好,請指正,共同學習。








新洲牧童


釣魚,釣點尤為重要!古人講成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好的釣點,就是“地利”!釣魚圈也流傳一句“七分釣位三分釣技”,也凸顯出釣點的重要性。


那麼,什麼是釣點?這個得從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從大的方面來看,釣點,就是您要選擇作釣的水域。打開地圖,附近會有一些野塘、河流、水庫或者是黑坑。在出發前,選擇去哪個水域作釣,就是從大的方面選擇釣點。

尤其是野釣愛好者,通常會通過釣友群、論壇等途徑,得知附近某個水域的大致情況:交通路線、有哪些魚種、是否收費、水深情況、魚情密度等。這樣選好大的釣點後,於是有針對性的整理裝備,例如要帶什麼味型的窩料、什麼樣的餌料、多大的線組、多長的竿、以及其它物品。


其次,從小的方面來看,釣點,是您到達目標水域後,需要選擇下竿作釣的位置,稱之為釣點,圈內稱“釣位”。關於選釣位,有很多講究。例如“長塘釣腰、方塘釣角”、“亮水釣草、水草釣洞”,還有關於河流、水庫等各種水域裡選釣位的方法,都是釣友們常年積累的經驗,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總之,釣魚選釣點很重要,正如兵法雲:“謀定而後動”。下竿之前,仔細選擇釣點,對提升魚獲很有幫助。

歡迎釣友關注、評論、交流!我是墨海遊釣。


墨海遊釣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釣點是釣魚中的重要技巧,釣點的選擇影響到周圍是否有魚,魚的密度如何,因為水域中的魚都是不均勻分佈的,有的地點有魚,有的地點乾脆沒有。到了初冬選擇釣點就更加主要了,因為這時候魚的活動範圍小,打窩的效果不太好,甚至可以說打窩是輔助,找魚窩才是關鍵!那初冬的時候,鯽魚喜歡在什麼地方扎堆呢?

首先是看一看對於自己不那麼熟悉的水域,你一定要圍著釣點走兩圈,如果是河道、大的湖庫,那麼先選個大概位置,然後在你設定的區域內多走走。看哪個地方餌料袋多、哪個地方比較平整、哪個釣位的草禿了,結合這幾點基本就能確定是個老釣位,坐不坐先不說,至少心裡有數。

然後你還得看水裡的植被,冬天冷,魚兒要麼扎草堆要麼躲石洞要麼退到深水,若是水質比較清澈的地方咱們能夠收集的信息還是不少。岸上的環境也得看,因為近岸是什麼樣子,很大概率水下也就是什麼樣子。比如說你找到一個樺尖,那麼樺尖延伸出去的地方一般就不太深;像一些水庫,陡峭的崖壁下水通常都會深一些。在一些水質清澈的地方,如果沒什麼水草等遮蔽物,天冷還是應該釣遠釣深一些,反之如果水質清澈有水草或者沒有水草但水比較渾濁同時近岸也比較深,那麼不一定就需要用長竿最後一點比較重要的是看看周圍有沒有死魚,如果有基本上可以收竿回家的節奏,不用我說大家也懂得,那肯定是電工又來“光顧”了。

選擇釣點無非遵循以下幾點

一、近岸、淺灘

初冬時節水溫並不足夠低,所以還不需要釣太深的釣點。那如何判斷是釣深還是釣淺呢?通常就是土方法,家裡的自來水試試水溫,感受下涼水洗手是否太冰。這裡有個知識,我們知道水深的變化會導致水溫變化,不同水深水溫是不同的,但是就算結算水面結冰,深水中依然可以保持四度左右。所以整體水溫過低的時候,深水水溫高,但是整體水溫還不低,淺水比深水就高。初冬的水溫還比較適合鯽魚進食,所以選擇近岸淺談是完全可以的,再加上光照的影響,中午前後淺水水溫更高。但是要注意淺談的選擇並非大片的淺灘,而是跟深水相連的淺水區。或者是淺談水底有坑,溝的地形。選擇淺灘,釣組也更好搭配。

二、向陽、避風

受到陽光直射的地方水溫會偏高,哪怕水溫只高一點點,但是根據魚逐溫的特性也能更吸引魚兒,所以有釣北岸向陽的說法,原因就是魚多停留在向陽的北岸。除了北岸,還有東西兩岸可以選擇,不過往往不建議選擇南岸,尤其是南岸比較高的地形。避風,因為冬季颳風會導致水溫變化,大風天肯定是不宜出釣的。要選擇順風或者背後有樹,有建築物等遮風物體的地方。冬季釣具釣組比較輕盈,幾乎沒有抗風能力,所以避風也是必須的。不過說到颳風,還有另外一個理論。就是冬季尤其是晴天,水錶溫度高,如果有風的話,在下風口會有水上下層交換的情況,導致下風口下層水也暖和,所以可以釣下風口。不過拋竿有一點難度。

三、草洞、草縫釣草,

是一年四季的常態,尤其是釣鯽魚。水草區域給鯽魚提供食物來源,產床,躲避天敵的地方。水草還有保溫,減緩熱量流失的效果,也能減少颳風對水面的影響,還能抵抗流水。總之鯽魚一年四季均喜歡在水草區,尤其實在初冬水溫不低的時候,鯽魚還不在深水,基本全在水草區域周圍。釣草,需要注意兩點,一是選擇天然的草洞或者草縫,人工開釣點在初冬起碼等待幾天才會有魚,因為此時鯽魚的進食範圍已經很小了。第二,晴天中午未必要釣草,因為水草保溫也會讓水草區升溫速度不如明水,所以選擇明水或者距離水草有點距離的草邊、草縫比較好,草洞就差點了。反之陰天,那釣草肯定比釣明水好。

四、晚秋初冬的重要地形釣點最後羅列下地形的問題,向陽避風是首選。在向陽避風的基礎上,選擇緩坡,蒲草蘆葦根部,鏵尖等都是晚秋初冬的絕佳釣位;晚秋初冬水溫低,最好選擇靜水垂釣。這樣入水口就不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入水口的新水注入會讓附近水溫變得更低。但是也要區分,需要看入水口的水量問題,如果僅僅是比較小的緩流還是可以選擇的。逐溫而尋找釣位是一年四季都通用的方法,水溫低的季節找水溫高的地方,水溫高的季節找水溫低的地方,再配合上天氣的選擇,往往能選出不錯的釣點。 

我是小青年,一名愛釣魚的90後,喜歡請關注,





小青年釣魚人


很多釣魚新手,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找一個合適的釣點。所謂釣點,就是要能釣起魚,釣起來舒服的位置,個人總結幾點。

1,在到了水邊以後,先彆著爭下杆,先觀察一下釣點的地形和水情。在小溪匯入江河,湖泊的入水口,兩條河的交匯處,江河湖泊的鏵尖、洄灣,岸邊的樹陰等等。這些地方要麼是魚道,要麼是藏魚的地方。

2,在小溪匯入點的兩邊,溪水癢氣豐富,還有一些魚喜歡吃的餌料流入,魚會喜歡呆在這些地方。兩條河的交匯處,由於河水對流,會把水底的養份翻上來,浮游生物各種餌料必然豐富,所以,對魚來說,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進食場。鏵尖就是岸邊的凸出位置(就是岸邊伸出水面的位置),魚類是有洄游的習性的,洄游戲必然會經過鏵尖,這種是叫魚道,這個是釣魚人共同的共識。洄灣一般是魚類遊戲累了休息的場所,特別是江河流水的地方,魚經過長途跋涉,也會累的,所以會找一個水流較緩的地方休息遊戲,所以這種地方下鉤,也是一個選擇。至於樹陰處,大部分魚類都不喜歡明亮的地方,特別是夏天有太陽更是如此,所以會找一個有樹陰的地方休息。樹陰處還有果實,樹葉,蚊蟲之類的會掉水中,也為魚類提供食物,所以也不能錯過。

3,一般在有魚的地方,你到水邊後,如果有聞到一股很重的魚腥味,那說明水裡的魚,相對來說密度較高,也是個不錯的位置。另外也可以觀察岸邊,像草魚吃完草會排出大量的糞便,會被水衝到岸邊,有看到的話,水裡也是肯定有魚的。

4,還有掠食性魚類,像翹嘴、紅尾、鱤魚等,在水面追小魚時,會有炸水,甚至會躍出水面。像這類魚,就可以用活餌或路亞來釣。

最後,以上是個人的淺見,並不完全對。釣點的選擇,還是要根據當地的魚情地形來判斷,多問問當地的釣友,多出去試釣,才能找出自己的合適釣位。


開拖拉機大叔


何為釣點,顧名思義就是垂釣時下杆的地方。在我們實際的垂釣過程中,釣點的選擇是十分關鍵的,如果把每一次垂釣都比做是一場競技的話,那麼合理的釣位則能幫我們爭取到更有利的籌碼。那麼什麼樣的釣點更利於我們的垂釣呢,一般來說只要能滿足魚兒的覓食需求,同時又能利於它們躲避危險,這樣的釣點便是一個值得我們下杆的,因為在這樣的地方往往都會有魚兒聚集在此。

有水草的地方

一般來說,有水草的地方常常都會有魚兒聚集,這是因為水草既能為魚兒們提供藏身的地方,同時也能讓魚兒們躲避陰涼,並且在水草中有許多微生物跟藻類,這些都是魚兒們的食物來源。但並不是有水草的地方都會有魚,像那種比較硬且有尖刺的水草處,因為不利於魚兒們活動,所以這樣的水草處並不能吸引魚兒們聚集。

回灣處

我們在自然水域中垂釣時,不管是水庫還是野河,地形地勢都是相對複雜的,在這些環境中存在著回灣處跟緩流區,在這樣的地方更利用食物的積累,同時也更利用魚兒活動跟覓食。因此,在這樣的地方下杆垂釣,往往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流水處

在江河或水庫中,往往也會存在著流水的區域,在這樣的地方既能積累一定的食物,同時也利於魚兒們躲避危險,最為關鍵的是,這種地方水體中的溶氧量相對較高,魚兒們也會更加的活躍,因為我們在外出垂釣時,也可以將釣點選在這樣的地方。

寫在最後

不管在什麼時候垂釣,釣點的選擇都是極為關鍵的,但由於垂釣環境的不同,我們最終釣點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但利用覓食、利用藏身、魚兒活躍度等都是值得我們參考的外在因素。釣魚並不是一件死板的事情,因地制宜才能讓我們釣有所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