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同學結婚、我們隨三百元的份子,十幾年後我結婚、他們隨二百,該生氣嗎?

七月的岔路口


送禮多少是送禮人權衡了價值的決定,說明你在他心中只值200元。


愚仁y


其實你不必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要看你同學的人品如何,如果是那種又奸又滑的人,那就不必來往了。若果確實是有困難的,你也不能在意。我老公的朋友,在我兒子十二歲的時候,他一分錢也沒拿,喝完酒就走了,我問老公朋友給了多少錢,他說給了二百。後來朋友借錢,從我手裡拿了四千,後來給了我兩千,後來老公也說還夠了四千。過了好多年,老公說實話了,兒子十二歲的時候一分也沒給,借的錢也只還了兩千。因為那時朋友正處於困難時期。一直到現在,我們兩家還是挺好的關係。


秋風無韻


正常,我大弟隨一親屬200,他女兒回100。我同事還是非常有錢的主。你隨了他們家N次禮,都有1000了,結婚告訴有隨200的,還有說在海南呢,更氣人。

少100,咱們不生氣,我現在退休了,孩子還沒對象,有的家隨禮1000多了,現在見面連招呼都不打 。等我女兒結婚告訴他們,他們還不說去火星了。

通過一事看清一個人,不氣,對吧?全當扶貧了。


冰清韻a


你同學,同志,朋友結婚,你隨份子錢是什麼意思,是想你有舉動時讓人家還回來,是這個意思吧,如果是這樣的話,當初你還隨什麼份子呢,你不如直接和他們說,我不給你們隨份子了,省的到我那時你們還得破費,現在咱們就二清了,我從7O年代就隨禮,那時38元,最多隨2o元,以後隨著工資,物價水漲船高,百元,最高三千元,我有大事時,他們都來了,我一概沒要,因為我給你們隨禮,是從心裡真心祝福你們,沒法表示,只有給你一點錢略表心意,我有事,你們來了,就說明我沒白交你們這些朋友,這退休回家這麼多年了,互相還聯繫呢,聽到信就往一堆聚,不知對不,交朋友從心裡交,別拿一點錢老算計,這樣不如不交,


山頭16


當然不應該生氣!相反,你應當感到高興,十幾年後,你的同學兩口子還來出席你的婚禮,為你喜結良緣表示祝賀,這是很好的同學情!

一般來說,我們國人隨禮講究的是禮尚往來。禮尚往來有兩大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對等原則,就是說別人給你多少禮金,你在下次給別人回禮時至少要等同。象你在十幾年前給同學結婚打紅包300元,現在你結婚了,他來吃喜酒,當然應當至少回禮300元,這個是一條“底線”。第二個原則是後來者居上。意思是說在後回禮者要比先送禮的多一點。這個原則體現的是我們中國禮儀之邦對朋友、對客人的慷慨、熱情和尊重,你先敬我一尺,我後敬你一丈。比方說你在十幾年前給同學打紅包300元,現在你結婚他回禮應當高於300元,來個400元也是應當的。

我們中國人是十分講究禮數的。無論吃什麼酒席,都不會空著手去,總要打個紅包,這也叫隨份子。這是禮儀習俗,也是人之常情。這類酒席有紅白喜事酒、生日壽宴酒、進火升學酒,等等。這種人情交往是很頻繁的,時間久了容易忘記,就是說你容易忘記別人給你隨了多少禮,也容易忘記你給別人隨了多少禮,久而久之成了一筆糊塗賬,這就很被動,不利於人際交往。所以細心的人,會有一個專門的賬本,上面記錄著自己送出的禮金和收到的禮金。有了這個寶貝賬本,你就不慌不忙了,當有應酬往來時,翻出來看看,自己就心中有數了。

好了,咱們扯近了談,過了十幾年了,你清楚記得當年同學結婚時你隨禮300元,說明你是一個細心的人,你肯定有一個賬本,這當然很不賴嘛!而你這位同學呢,最大的可能是一位馬大哈,比較粗心,十有八九把自己當年結婚的賬本弄丟了,查無實據,他記不得你當年隨禮是多少,加上他肯定不是一個太講究的人,於是隨隨便便給你來了個200元,略表寸心了。實話實說,你十幾年前的300元,確實不算少了;而你同學現在的200元,一點也不能算多,馬馬虎虎吧,而且來的是兩口子。或許,你同學也記得你當年隨了300元禮,但他是一個不太講究的人,他只想回禮200元,他這叫不按套路出牌,也就隨他去吧!

不管怎樣,你結婚是終身大事,幸福快樂,有眾多親朋好友前來祝賀,場面盛大隆重,你圖的是喜樂氣氛,並不在乎收了多少禮金,難道不是嗎?所以哪怕你的同學只隨禮100元,你一定懶得計較了。如今大家收入高了,誰也不在乎收多少禮金,只在乎與眾多親朋好友同喜同樂。錢財如糞土,情義值千金。你的同學兩口子前來參加你的婚禮,當面向你表示最真誠的祝賀,這就非常好!總之,來了就是好,不管禮金是多少。或許用不了多久,你這位同學兒子結婚了請你喝喜酒,你至少會隨禮1000元以上呢!


李家莊雜說


直率地講,對這事生氣與不生氣都是你自己的事。心小,你就端著;心大,你就放下。

其實,在你提出這個問題時,自己心裡是有氣的。出發點無非是想獲取他人的同情,在大家遣責對方失理、寡義的呼聲中,寬慰一下自己那顆受傷的心。

客觀地看,十多年前,你為同學結婚賀禮300元。當時講的是友情、顧的是面子、圖的是回報;十多年後,你結婚同學還禮200元。或許他眼下經濟拮据,或許他性格啦呼,或許他不懂世故,或許他眼界狹隘。

生活中,看清一個人。一是在名利上,二是在急難時。你的同學是什麼樣的人,十多年的歲月和交往,足以說明問題了。而根本用不著通過這件小事去揣測。

在人與人交往中,對人要真誠、義氣、大度一些,不要為了回報而付出。那樣心會很累,還顯得俗氣功利。每個人,但凡做過的事,當時都是有考慮的。對與錯,好與壞,時間會給出結果。既使以前錯了,也沒有什麼可生氣、自責和後悔的。成熟是付出代價換來的。長一點記心,弄懂一個問題,尤其認清一個人,往往遠比付出本身意義更大,價值更高。


老漢心語


你好,這就是你同學不懂事了,十幾年前你隨三百塊錢,算上通貨膨脹,相當於現在一千塊錢了。

而他們只隨了你二百塊錢,典型的看不起人,但是他們既然出錢了,你大喜的日子也沒必要為這點事生氣,能拿到二百就是二百,以後他們有什麼事,你就不用去了。

因為中國人講究的是禮尚往來,你給我一百塊錢,我還你一百塊錢東西,這叫走動。如果想錦上添花,我給你一百塊錢,你還我價值二百的東西,下回我還跟你辦事。

像你同學這種你給他們三百,他還你二百的,說不上是落井下石,但肯定就是不會做人,建議收完錢全部拉黑。謝謝。


快威動漫


如果我說實話,請你不要介意。

中國的人情世故,但凡談到隨禮,就很能說明問題。

設身處地,我們每個人,這裡當然是指我們這些市井俗人,在隨禮的多少上,自然是有權衡利弊,分個一二三等的。

一等關係,除了手足兄弟,就是對於對自己有切身利益的權貴之人,自然不能得罪,不僅如此,更要藉此良機拉進關係,隨禮傾囊破份,只盼討個主家歡喜,日後好落得提攜照顧。

略次一等,便就是親朋好友,親密同學,在生活中相互幫忙,或志趣相投,或私密相好,也是隨行就市,以維護友好關係為標準。

最次一等,就是無所謂的關係,隨份子就是為了維持最低的來往關係標準,好了不稀罕,壞了無所謂,有你五八,沒你四十,隨份禮也算是看得起你了。

依你所訴,大概率你是最後一種,請不要顧著沮喪或憤怒,因為,最重要的不是這個。

其實最要命的,就是你現在的生活狀態,他們不在乎你的態度,不願意高看你一眼,肯定是你不值得他們巴結和維持,這跟勢利眼無關,因為整個中國的人,都是這個傳統德行。

你問出這樣的話來,證明你還是有一點生氣的,斤斤計較前後的得失,也說明你的胸懷不夠寬廣。

還是感謝一下那些給你二百元份子錢的朋友們吧,至少,他們沒有選擇無視,還是願意與你維持這一段最低的關係的。


心靈之匠


十幾年前的三百和現在的二百比,該怎麼比呢?現在的二百也許不值十幾年前三百的十分之一。其實,同事或者親屬之間相互隨禮,並不是禮金多寡的問題,而是一種態度。十幾年前我給你隨禮拿三百,而到了今天你卻只給我拿了二百,即使是十幾年前的一百等同於今天的一百,那你還少拿了一百呢,更何況現在的一百比起十幾年前的一百不知貶值了多少倍。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你的人品是多麼的奸酸刻薄,不可供事。你這明顯的就是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的自私自利之人。通過一個簡簡單單的隨禮之小事,就使你的醜陋品質暴露無遺,實在是不可理喻。


煙雨江南141818606


你應該生氣,而且要氣的死去活來。你多大了?估計是年輕人吧?人生經歷過什麼挫折?人這輩子坎坷多了去了。工作吧,同事領導都會有矛盾。生活吧,與父母愛人也有矛盾。矛盾無處不在,要想生氣,有的是氣生,這輩子不幹別的了,光生氣就很充實。活的有意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