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非常稀少的姓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語堂


稀少姓氏一是不常用,二是字數筆畫過多,大部分不熟悉,不認識。也有的是與古代的某位皇親國戚重名。

最明顯的就是辦理身份證,有些稀有姓氏字體複雜一點根本打不出來。也有重名的鬧出不少笑話,比如姓乾,名隆,雍正等。也有姓氏複雜的,之前有一個段子好像是說一個班級上有一個姓氏筆畫少的,還有一個姓氏比較特別的,筆畫挺多,好像是十三個字的,結果筆畫少的都答完題了,筆畫多的連名字還沒寫完呢。

再就是與自然界又關的,比如姓太的,一叫太平洋或者太陽,也會鬧出笑話的。據說有一個叫太平洋的,申請QQ號時審核一直不過,說是要用真實名字,結果非逼得他將真名改了才通過審核,也是醉了。


莫羽妃


我的姓就是一個稀有的姓氏,全國也就幾十萬人。

我在讀書的時候,全校就我一個本姓,上班的時候,整個單位好幾百人也是,外出旅遊住賓館,前臺寫不好我的姓,必須本人寫好了她照抄,有時候辦事人家都說沒有聽說我這個姓!

現在我們全縣,我所知道的我們本姓也就幾十號人,都是我們這一支人,縣城有一家和我同姓的是個外地人。

稀有姓氏有個好處,就是外出偶爾遇到本家,那是親熱的不得了。現在由於社交媒體的發達,微信,扣扣上面都有我們本姓的群,我加入了好幾個,感覺裡面的本家都好親切,雖然大多沒有見過面,但是一點也不陌生,也不拘束。

我們省城合肥有個本姓群,我進群以後,自報家門,和大家一聊,我才知道我們這一支人是從哪裡搬遷走的,原籍地在哪裡,群主告訴我我的輩分太高!群裡面最高的輩分喊我爺爺,後面輩分晚的沒法喊了都就喊我老長輩!偶爾去合肥和他們聚會,我都是坐上桌,那些晚輩前呼後擁,好不愜意!

總之,大姓人家有大姓人家的好處,但是稀有姓氏也有自己的優勢。


返璞歸真49


本人姓“陽”,其實祖上都是姓“歐陽”,也就是中國人口最多的複姓。

但是,從我的父親這一輩開始,家族裡的人就不再姓“歐陽”,而是把“歐”字去掉,直接姓“陽”了。

至於原因,我無從考證,也從來沒有問過長輩。我猜測大約是為了方便書寫記事吧。

在我老家的村莊,大家都是姓“陽”,放到整個縣裡或市裡,“陽”姓或“歐陽姓”都不算罕見,所以老家那邊的人見了我的姓氏,也並不覺得奇怪。

只是,長大後,外出學習工作,跟外面的人打交道時,會出現一些小插曲。

其一,就是在做名字登記時,人們問我叫什麼,我說了,然後他們直接把我的姓氏寫成“楊”,而不是“陽”。只要我不事先把名字寫出來,一般的人都會寫錯我的姓。

其二,就是在他人將我的名字寫錯之後,我告訴他們我的姓是“歐陽”的“陽”,有些人還是沒聽懂,我又說是“太陽”的“陽”……最終,對方“哦”的一聲,是這個姓呀,接著才把我的名字改過來。

也有的時候,某些場合做自我介紹,也會有人驚訝,嗯?這個姓呀,沒怎麼見過呀。哦,原來你是複姓啊,哇塞,那你名字豈不是四個字,好洋氣!……

有個少見的姓氏,的確會在一些時候容易出現小麻煩,你免不了要費點口舌去解釋。

但是也有個好處,就是人們會很容易記住你的名字,或者你的姓氏,下回見面,哪怕一時想不起你的全名,也會記得你的姓,直接叫你“小陽”了。

這就是我有一個稀有的姓氏的體驗。


歐陽子說


世量之大,無奇不有,光是“姓什麼叫什麼”這件事,就能說上三天三夜不重樣,還記得那位叫“支付寶”的老爺子嗎?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話題火了

“有一個稀有的姓是一種怎樣”

網友們紛紛開啟吐槽模式

攤上一個稀有姓氏

再加上爸媽起名時的自由發揮

人生可以是說非常艱難了

好戲還在後面:

①我姓“鮮”,叫“鮮丹”,從小別人問我,我媽是不是太上老君,以後生了孩女的叫鮮花,男的叫鮮肉。


我有個同學姓卜,叫卜卜,每次喊他的時候,都感覺自已在用口技模仿放屁

還有個人姓“好”

他的名字就叫“好爽”

記得第一節體育課的時候

體育老師讓每個人報自已的名字

輪到他的時候,他大喊一聲“好爽”?

老師:“讓你報名字,你喊什麼好爽”?

他說:“我就是好爽!”

體育老師一腳踢過去,“我讓你爽”。

姓海,我的爸爸叫海風

姑姑叫海嘯,爺爺叫海明志

猜猜我叫什麼?嗯。,。。

我叫海來了,不要笑,這是真的!

況且我是個女孩子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鬼谷子藝術130506532


Hello,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很親切,我從初中開始,就沒遇見過和我同姓的人。

我姓鮑,全村人都姓鮑,為了區分,小時候大家都會叫名,不會直接稱呼姓。

但是,從我上初中以後,開始有很多人叫我“小鮑”,也就是用姓來稱呼。

先前家裡用座機電話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媽每次接到電話,就喊——找“小鮑”的,結果不是找我爸的,就是找我姐的,還有找我的。總是傻傻分不清楚~

後來,我媽就問對方——你找哪個“小鮑”啊?對方很是困惑,就是那個“小鮑”啊!我媽還得解釋說——這裡有好幾個“小鮑”,你找老“小鮑”還是“小小鮑”?我們家有好幾個“小鮑”呢!聽得對方一愣一愣的~哈哈~

在同事同學面前,很多人直接叫我們“小鮑”,這兩個字慢慢也就成了代號。有次我姐同學來我家玩兒,隔著房間大喊了聲“小鮑”,結果我們幾個同時迎著聲音趕過來,然後哈哈大笑。

有稀缺姓氏,直接以姓代名,很好玩兒的,這些都是我的真實經歷。再次鄭重介紹一下,我是“小鮑”,歡迎你來找我玩兒哈~


Hello小鮑


姓氏是一個家族的繁衍,一個家族的榮譽,說白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己經烙上了不同血脈的印記!

人的一生,最難明白是: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可能需要用一生的經歷才弄清楚!

我姓戴,算是小眾的姓,在百家姓中後50名內,全世界有500萬的一家人!

但是這幾年,通過我們宗親會,我感覺我們真是一個大家庭,不論天南地北,海外華僑,我們血脈相通,緊緊把我們一戴家團結在一起!

在20017年,全世界的戴姓一家人,2000多人,匯聚溫州,把酒言歡,共祝祖國繁榮富強,那種團結溫馨的氣氛,那種一家人歡聚的感覺,到現在令我難忘!

每年,我們戴姓宗親,不論來找我爬泰山,還是有事幫忙,我都全力以赴,我知道那是家人來了,我姓戴,我自豪!

今天,我又成立了泰安市戴祈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傳播戴氏祈福文化!相信,我們戴家人,一定助推中國的一帶一路,讓老戴家為祖國的騰飛而助力!



泰山祈福師


想當年在大學讀書的時,那個時候可是盛行點名這件事。每位老師上課之前必做的一件事,當行更深的老師還會在課後來一次,這就讓你想逃都逃不了。

說到點名,現在中國的文化水平也越來越高,對於取名這塊也越來越有水準,總能聽到很多好聽,富含深意,甚至讓人驚豔的名字。

這就來說說我當年聽到了什麼名字。記得是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幾個班級一起在階梯教室裡上課,開課前經歷著必要的點名環節。

這臺上的老師一個一個點著,突然停頓一下,然後唸了個名字:“雞蛋!”。聽到這個名字的瞬間這個教室鬨堂大笑。

不好意思我也沒忍住,為什麼這年頭會有人叫雞蛋呢?這名字父母起的也太不走心了。喊“到!”的一瞬間所有人都看向了發聲處。

不得不說這名字還挺可愛的。後來去了解到了以後才發現原來人家叫“姬旦”。這換了兩個字,瞬間高大上有沒有。

先說這個“姬”,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的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由姬姓直接演支出411個姓佔《百家姓》總數504姓的82%,由這411個姓衍生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姬姓是名副其實的“萬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華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再來說說這個“旦”字,它的讀音可能一般般,但是在《尚書大傳·虞夏傳》: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這裡面的旦是明亮,光明的意思。

其實這個名字組合起來也是蠻有寓意的,就是可惜在讀起來和“雞蛋”同音,讓人無從叫起。

《百家姓》中還有很多好聽且有內涵的姓氏,當然也有一些可能聽都沒聽過,想起名不知道從哪裡下手的感覺。

屬於稀有姓氏且好聽的名字

如今隨著中國人口不斷的增加,也有很多稀有姓氏被大家發現。就像明星中也有些稀有姓氏的被大家熟知。

第一個鞠婧禕:讀音作jū,鞠姓排名第284位,“婧”字寓意著好品質,美女,才貌雙全的意思,“禕”字寓意著美好,幸福,從容自得的意思。名人有歌手鞠婧禕,而鞠婧禕正因為有這樣一個稀有的姓氏,受到廣泛的關注。

第二個闞清子:讀音作kan,“清”用作人名意指明白、純潔之義。可形容女孩知書達理。“子”用作人名意指人中龍鳳、才華、品質高尚之義。她的名字非常好聽,就如同偶像劇中的名字般,不過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姓的時候還不會讀呢。

第三個撒貝寧:讀音作sa(第三音),“貝”有很多意思,可以是貝殼,可以是樂器,也可以是飾品。“寧”本作“寍”。後世假“寧”為“寍”,本義:安寧,平安。雖說正確的讀音是第三聲,單大部分還都是念第四聲,畢竟要是要個人打招呼稱“哎呀,傻老師好,傻老師好的”那得多尷尬啊。

其實看來有個稀有的姓氏,名字還是顯得很獨特的,當然千萬不要像“姬旦”一樣,好好取,你的名字還是能驚豔全場的。


凌瑞


我的姓不是很常見,從小到大,對於姓氏問題,有以下看法:

第一,害怕老師不認識我的姓氏,雖然我的姓不是很生僻,但就是有好多人常常讀錯,有時候是讀的音調不對,特別彆扭,有一次在課外班,好多同學知道我名字,偏偏老師讀錯了,結果同學大笑,我覺得特別尷尬。

第二,我從初中到高中大學,基本沒有人和我是同姓,在班裡感覺勢單力薄,很孤單,同姓的人會報團,尤其是在初中,大學裡這種情況基本少了。

第三,特別少的姓,尤其是意思不太好的姓,譬如“宰”“醜”,在需要自我介紹的時候,他們特別害怕或者羞澀說自己的姓,一般忽略姓,直接說名字。


rdxcvb


擁有個稀有的姓氏能有什麼體驗,無非就是讓人煩惱,讓人笑笑,絕對沒有羨慕的。姓氏是隨父母而來的,不是病,是命,是家族的符號,你能怨父母,還是怨祖先。閒暇時相互挑逗,我姓於,又瘦,有一孫姓朋友說我是乾巴魚🐟,我說姓兒也比姓孫強。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放正心態,見怪不怪,順其自然而自然,才能做到隨遇而安,安之若素。



手機用戶於春江


1、不會念

2、被唸錯

3、在公司或者學校被迫先做自我介紹

真人真事,我中學有個同學姓婊,就是那個婊子的婊,姓已經很奇葩了,但姓就更奇葩了,名子華。香港有個男演員叫黃子華,於是他叫婊子華,從那以後我們都喊他都是:“婊子,華!”老師上課從來不讓他回答問題,發試卷也從不讀他的姓,直接喊子華這次考試多少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