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喜歡聽老歌,比如齊秦,譚詠麟,特別是譚詠麟的歌曲,是老了嗎?

聊聊英語那些事兒


你提問的問題我現有同感,實話實說是年齡心態都老了的感覺!

最近這幾年我常憶過去的歲月,我的感覺我真的是老了!只是誰的青春是空白?不都是一個個的故事,歲月靜好,細嚼往事,誰不曾懷念那個曾經為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想去遠空翱翔的自己,誰不曾懷念那個曾經的夢想,誰不曾嘆息歲月對自己容顏和心靈的改變!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誌,相對於現代的歌手對於我來說,一百個小鮮肉也比不上齊秦+譚詠麟,看著電視屏幕上一個個偽娘貌似款款深情的在演唱,心裡便像吃了蒼蠅般的難受。

音樂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總是會偷偷替你儲存很多記憶,如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每聽一次都會戳中淚點!還是老歌更深入我心。有的時候,我們喜歡一首歌,不是因為這首歌唱的有多好聽,而是因為歌詞寫的佷像自己,音樂這個東西,開心時入耳,傷心時入心,快樂的時候你聽的是音樂!

現在一說起齊秦,大多數60、70後的腦海裡馬上會浮現出這樣一個場景,一個留著披肩長髮,戴著墨鏡的年輕人,獨自行走在無比蒼涼的荒漠之中,耳邊會隨即響起“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的歌聲,我最開始知道齊秦是因為聽了那首著名的《大約在冬季》,那憂傷的曲調,那動人的旋律,彷彿讓人瞬間又回到了那白雪飄飄的純真年代!如果說《大約在冬季》是情歌經典中的經典,那麼《外面的世界》則是一首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偉大的作品,浪漫不僅只有愛情,還有流浪!

齊秦、譚詠麟們已經老去,那個時代也已經遠去,但是他們的歌聲永遠不會老去,永遠在提醒著我,青春的記憶是無法抹去的!








聆靜漫步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就我個人觀點,我是90後的,從小到大,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一沒事的時候就聽音樂,我父親和母親在年輕的時候都是歌舞團的歌手,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們嘴裡時常哼的歌曲就是七八十年代的歌曲,尤其像是齊秦呢、童安格啊,張雨生啊,李克勤啊,譚詠麟啊!我父親是彈吉他的,最喜歡彈奏齊秦的歌曲,那些老歌我也是從小都愛聽的,直到現在我也時不時只去聽老歌。現在的很多歌星全部都是靠包裝出名,錄音包裝,外形包裝。各種包裝,可是到了現場演唱的時候各種跑調,各種黃音。哎!

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們中國的音樂後期製作功能還沒有太先進,很多歌星都是實力唱將,和現在是大不相同。說實在的,我真的挺為未來的歌唱界而感到擔憂啊!

其實現在有很多人包括90後,00後都也是很念舊的,因為老歌真的是百聽不厭,是值得大家一遍一遍的循環的!!老歌一定是經久不衰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微笑]



拉二胡的小美女


我個人比較喜歡劉德華的歌(來生緣)是我青年時期最喜歡聽的,動人的歌詞描述了有情人這輩子不能在一起,(天意)都是當時80年代比較流行的歌,期待下輩子有緣再續,鄭智化的歌也很好聽,真實的現象,記得那個時候用這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個手提錄音機單卡的,在地裡幹農活,就放在地頭放音樂聽。回憶起那個時候一邊聽歌一邊幹活的情景,還是很美好的。
最後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祝願頭條的朋友們,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3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bd000bf051de1e7fda\

歌曲小蜜蜂


二十多歲,聽齊秦,譚詠麟20多歲唱的歌,不用覺得自己老了。

雖然時代不一樣了,但歌詞中的心境卻是相通的。

有熱血,有對感情的迷茫,“老歌”的歌詞,更經得起推敲。

就拿齊秦和譚詠麟的歌來說吧。

《大約在冬季》齊秦

離別時“訴衷腸”,“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會更加珍惜自己。”這就是離別時大家會互相道珍重的話。

對未來的迷茫,也在歌詞了。此去經年,不知歸期。

牽掛自己的人,一定要問個歸期。那我只能說一句:“大約是在冬季”。

千言萬語,都在歌詞裡了。

《一生中最愛》譚詠麟

“如果痴痴的等,某日終於可等到一生中最愛。”

看到他人花開的時候,自己卻仍舊形單影隻。

為了不辜負自己,執著的等到配得上“一生中最愛”的人。

相愛時的真誠,離開後回憶起都是心傷。

錯過以後,聽起這首歌。

會懂的遺憾沒辦法彌補,只能在心底跟對方道一聲“珍重”。

當情緒沒辦法發洩的時候,很多人會去聽歌。

因為歌詞裡面的寥寥幾句,能讓聽眾憶起一段漫長而快樂的時光。

不比現在歌詞的直白,老歌的歌詞含蓄,需要細細品味。

聽老歌不能代表老了,只能說是戀舊,不是件壞事。

對於老歌大家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莫待無花空折枝pfy


以前的歌好多旋律歌詞都很棒很經典,而且聲音也超有感覺像beyond、譚詠麟、張學友、梅豔芳、黃凱芹,都值得反覆翻聽百聽不厭。像我的歌單裡,有時會添加或刪減一些歌,但是總有些歌是一直保留的,而且基本也都是老歌,特別是beyond的歌。

印象很深的是每次聽beyond的海闊天空,尾部的那段由靜到動的漸強部分,當旋律“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配合著配樂一起出來的時候,就特別容易淚目[流淚][流淚][流淚]


遇見音樂JYL


不是老了,是心理更成熟了,每當聽到老歌,聽著老歌所唱的歌詞,自己雖沒有歌詞寫的那樣,但依然能產生共鳴。這就是老歌的魅力所在。對比現在浮躁的社會出的新歌,《學貓叫》、《紙短情長》等這種口水歌火爆全網,一時間人們分分哼著這些歌曲,等時間長了人們覺得這樣的歌曲唱起來太幼稚了,就不在流行了。所以這種歌曲都是曇花一現,只要老歌才能讓人靜下心來慢慢聽,並且百聽而不厭。



辣根來一根


你好,我是楊小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經過時間驗證的。

我們都知道,“時間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過時間的沉澱,還能夠被人們喜愛的歌曲,說明是經過檢驗的好歌曲。

你說的時期,正是港臺明星遍地開花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歌手眾多,在激烈的競爭之下,有很多歌曲脫穎而出,流傳至今。幾乎每一位歌手,都有不止一首的代表作。歌手的曲風也大不相同,可謂是百花齊放。

老歌與新歌,孰對孰錯?

看看現在,曲風大部分是流行音樂、搖滾、說唱類型,很多小眾的音樂無人欣賞。以前的歌手,是靈感來了寫適合自己的歌;現在的歌手,是流行什麼寫什麼。這就跟我們寫作文一樣,命題作文和自由寫作還是差著些的。

為迎合青少年,曲風也都偏幼稚,歌詞也不知所謂,夾雜奇怪的英文,似乎覺得這樣就是好。其實也能理解,畢竟如今的市場主力是青少年,歌曲作者迎合市場無可厚非。但這樣就造成市場單一。

喜歡老歌不是我們老了,是我們不適應這個快節奏的速食市場。我們接受不了暴躁的音樂、欣賞不了口水歌曲,理解不了譁眾取寵的歌詞,因為這些不是為我們準備的。

我們喜歡老歌,是因為老歌裡才有我們。有我們的青春、有我們的理想、有我們回不去的過去。我們聽的不是歌,是青春。

也不能說現在的歌就不好,因為現在的歌唱的是年輕人的青春,只是我們無法欣賞而已。


楊小蛋


那個年代真是人才輩出,現在依然是經典存在。李宗盛,周華健,任賢齊,張信哲等,回憶了整個年輕時代。

現在的歌叫網紅歌,流水歌,聽一陣沒了。依然經典的讓人回憶,有感情存在的還是那個年代的歌曲。



大腕兒娛樂


其實人的一生,每一個階段,經歷的事情都是不同的,小時候會喜歡玩各種玩具,喜歡聽兒歌,這是一個階段,到了小學初中,人的見識,接收的東西也比較少。就音樂這一塊,聽到最多還是市面上流行的,聽多了,就開始關注當下流行音樂,比如抖音上那些爆紅神曲,街邊上火爆熱門歌曲。有時候,那些年紀比你稍微大一些,聽的是曾經的老歌,心裡還會嘲笑對方,不與時俱進,趕不上這個社會,還聽著老掉牙的歌,為自己能跟的上潮流,聽著時尚的音樂,喜歡著當今某個流量鮮肉而自豪。直到再大一些,上了高中,考上大學,逃離曾經的叛逆,腦容量接受知識,還有吸收東西越來越多,反而會慢慢去接受曾經一些你認為是過時老掉牙的東西,而這種東西卻稱之位“經典”!離開學生時代,跨入社會,知道賺錢生活的不容易,慢慢居然會藐視如今一些情情愛愛的流行歌曲,什麼《學貓叫》,什麼《愛情買賣》,聽著聽著心裡居然會起渾身雞皮疙瘩,如今也有各種懷舊歌曲充斥在網上,聽著那個我們不曾參與的年代歌曲,我們擯棄當今社會的浮躁,聽著過去最純真的聲音,我們承認有懷舊濾鏡,但是聽著卻能讓自己靜下心來!社會太浮躁,我們想靜一靜,經典老歌就有這樣的魅力!即使那些經典情歌,在我們心裡,過去都是最美好,就連人與人的感情也是一樣!當然,還有一個最現實的原因,那就是過去那些經典老歌的音樂價值,還有演唱者的實力確實是現如今樂壇裡的歌手無法達到的高度,遠的不說,就說在香港,80年代譚詠麟,張國榮,陳慧嫻為代表粵語歌星;90年代張學友,李克勤等,這些都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都是劃時代的,可當今歌壇,幾乎找不到能達到他們那樣高度歌手!這也是一個人審美觀隨著年齡正增長髮生的變化,審美變高了,如今粗製濫造音樂肯定無法達到自己的要求,只有去尋找曾經經典,才能填補自己對音樂的享受!


米飯聽音樂


經典永流傳,翻唱的多了,把原唱都忘記了,你看林子祥現在登臺唱首《男兒當自強》誰都在下面乖乖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