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宣宗朱瞻基會放棄安南地區的疆土?

南渡唐後人


因為安南雖是明朝土地,但民生四起,造反不斷,無法被漢族同化,所以說放棄安南反而會幫助到大明。


成功的湯姆


放棄安南地區(今越南)主要有兩個原因:1、當時越南是窮苦之地,幾乎沒有什麼賦稅可收2、越南人並沒有真心歸附明朝。

1402年,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登基為帝。安逸日子還沒過幾年,越南就發生了內亂,原來的國王被趕下臺,其孫子陳太平流亡到明朝尋求幫助。朱棣派5000精兵護送陳天平回國,不成想,越南新國王派兵在半路上殺死了陳天平,還將朱棣派遣的5000精兵給消滅了。

朱棣大發雷霆,哪裡還顧得上父親的禁令?當即派遣30萬大軍,號稱80萬人馬南下。這是一支在“靖難之役”中衝鋒陷陣的精銳部隊,雖然是萬里南征,但戰鬥力還是頗為可觀。經過一番血戰,終於征服了越南全境。

戰後,朱棣在越南設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下設15府、三36州、180餘縣,依照內地的行政區劃模式對越南進行直接統治。這意味著,當時的越南已成為明朝的一個省級行政區。

可是,朱棣死後, 1427年,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就放棄了越南,從越南撤回行政機構和軍隊。這時候,離朱棣收回越南還不到30年。

朱瞻基是朱棣最疼愛的孫子。實際上,當年朱棣之所以發動“靖難之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朱瞻基的原因。因為朱瞻基出生時,朱棣做了一個夢,他夢見父親朱元璋親手將一個象徵著權力的大圭賜給了自己,還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不過,朱瞻基不是朱棣那種開疆拓土的皇帝。朱瞻基更像是一名守成之君。由於朱棣的連年征戰,造成國家虛空,人民疲憊不堪,因此,朱瞻基必須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越南自古就是化外之地,自然、地理環境極為惡劣,經濟發展極為落後。明朝很難從越南征收到什麼稅賦。根據記載,明朝從越南征收的稅賦,最高一年才7萬兩銀子。

相反,明朝還必須為駐軍和行政機構支付鉅額的費用。每年明朝要扔300萬兩銀子在越南。心疼啊。所以,經濟因素是朱瞻基決定放棄越南的第一個原因。

朱瞻基放棄越南的第二個原因是越南人並沒有真心歸附明朝。幾百年以來,越南早已形成事實上的獨立國家,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民族信仰,很難接受外來力量的統治。在這種情況下,越南民眾會將明朝的統治視為侵略。他們在歷史書《大越史記全書》裡記載:“北寇兇殘,南民困屈。”你看,明朝每年花了300萬兩銀子,就買了這麼一個差評?

因此,自1407年駐軍越南以來,越南民眾就不斷反抗明朝的統治,讓朝廷焦頭爛額。更讓人頭疼的是,南方有越南人搗亂,北方有蒙古人侵擾。明朝軍隊再強大,也難以在兩條戰線同時開戰。“兩害相權取其輕”,在重北輕南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放棄越南幾乎就是唯一的選擇。

好笑的是,當朱瞻基放棄了越南,從越南撤回行政機構和軍隊後,越南的態度變得“溫順”下來。他們像以往一樣,對明朝納貢稱臣。明朝也落得一個解脫。這件事就有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知行合一2020


安南也就是越南,宋朝初年獨立,在明朝時期被明成祖收復,但是在明宣宗時期變成了一個戰爭泥潭,這使得明宣宗不得不放棄安南。

明朝和屬國安南的戰爭開始於1406年,結束於1407年。當時的明朝正處於在明成祖朱棣的統治下,朱棣發動的強硬戰爭使得安南成為明朝的土地。

明朝收復安南的原因很簡單,當時的安南陷入了內亂,安南當時正處於改朝換代,安南的陳朝末年,外戚黎季犛於公元1400年篡奪了皇位,他由於是外戚,在謀朝篡位的過程中大肆屠殺陳朝的王室陳氏宗族,打壓忠於陳氏的力量。他還自己改姓胡,改國號為大虞。不久讓位給次子胡漢蒼,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

這個時候明朝正處明成祖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的靖難之役之中,明朝無暇管理安南。明成祖在南京登基之後,派人宣告安南,明朝皇帝登基的消息。黎季犛知道後,立刻派人送去了文件,他自稱是陳朝的王室外甥,陳朝的後裔滅絕。自己被百官推舉為國王。黎季犛在這封文件裡希望得到明朝的敕封,以證明自己的合法性。

但是這個時候安南和明朝的矛盾又爆發了。明朝直轄的土官思明總管府下屬有丘溫、如嶅、慶遠、淵、脫五縣,這五縣在元末明初的時候被安南侵佔,明成祖讓安南返還,安南不聽。同時安南又和當時的占城國大戰,明成祖下詔讓安南和占城修好。但是安南陽奉陰為,侵掠如故。這個時候,陳朝的舊臣裴伯耆前去明朝告狀,他嚮明成祖控訴黎季犛的罪狀:

賊臣黎季犛父子弒主篡位,屠戮忠良,滅族者以百十數,臣兄弟妻孥亦遭害。遣人捕臣,欲加誅醢。臣棄軍遁逃,伏處山谷,思詣闕庭,披瀝肝膽,展轉數年,始睹天日。竊惟季犛乃故經略使黎國髦之子,世事陳氏,叨竊寵榮,及其子蒼,亦蒙貴任。一旦篡奪,更姓易名,僣號改元,不恭朝命。忠臣良士疾首痛心,願興吊伐之師,隆繼絕之義,蕩除奸兇,復立陳氏後,臣死且不朽。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鳴闕下,惟皇帝垂察。

這個時候剛好明朝的另外一個屬國老撾,他們送來了陳朝的後裔陳天平,陳天平也向明朝皇帝請求救援陳朝。

當時黎季犛正在派使者嚮明成祖慶賀正旦。朱棣向安南的使者團出示陳天平,使者團都錯愕下拜,其中還有哭泣的人。裴伯耆向使者團曉以大義。最後朱棣派人指責黎季犛,黎季犛派人謝罪,請求迎回陳天平。朱棣先派聶聰前往探查情況,聶聰回來後,說黎季犛可信,於是朱棣派人送回陳天平。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黎季犛在路上設伏,殺了陳天平。這使得朱棣大怒,於是征伐安南的戰爭開始了,以朱能為徵夷將軍,擔任總兵官。沐晟為徵夷副將軍,擔任左副將軍。張輔為右副將軍,李彬、陳旭為左、右參將。明軍南征。但是朱能到了龍州病卒,大軍由張輔帶領。

在張輔的指揮下大軍所向無敵,很快就平定了安南,黎季犛被抓住後送往南京。安南的耆老一千一百二十餘人到達明軍的大營,他們說:

“陳氏為黎賊殺盡,無可繼者。安南本中國地,乞仍入職方,同內郡。”

於是明朝改安南為交阯,正式設立郡縣制度。

連綿不斷的明越戰爭,最終變成了戰爭泥潭。

明朝大軍在佔領安南之後很快就退回了,但是戰爭依舊在繼續。1408年,陳朝的故官簡定在投降明朝之後,本來是要被帶去明朝的南京,但是在路上簡定和他的黨羽陳希葛逃去,最後與鄧悉、阮帥等人謀亂。簡定於是建號稱帝,國號大越。他們攻下盤灘鹹子關,扼守三江府周邊的來往道路,攻打交州。而且慈廉、威蠻、上洪、天堂、應平、石室等州縣都響應簡定,交趾大亂。明朝在1408年時派沐晟征討,但是沐晟被安南人打敗。於是在1409年,明朝再度派張輔領兵攻打安南的叛軍。張輔打敗安南的叛軍,當時安南人立陳季擴為帝,被張輔打的四散而逃。在1412年明朝大軍擊敗叛軍,逮捕了陳季擴,安南才平定一段時間。

永樂十五年(1417年),宦官馬騏在安南採辦,馬騏索要安南境內的珍寶,安南人苦不堪言,這個時候安南再度爆發大亂。阮貞,黎核、潘強與土官同知陳可論、判官阮昭、千戶陳忷、南靈州判官阮擬、左平知縣範伯高、縣丞武萬、百戶陳已律等人一時之間再度造反。這些人被李彬討滅。

但是緊接著俄樂巡檢黎利、四忙故知縣車綿之子三、乂安知府潘僚、南靈州千戶陳順慶、乂安衛百戶陳直誠,乘機作亂。

隨即範軟起兵俄樂,武貢、黃汝曲起兵偈江,儂文歷起兵丘溫,陳木果起兵武定,阮特起兵快州,吳巨來起兵善誓,鄭公證、黎侄起兵同利,陶強起兵善才,丁宗老起兵大灣,範玉起兵安老。

李彬四處征討無功,永樂十八年(1420年)榮昌伯陳智為左參將,帶兵進入安南再度征討叛軍。叛軍再度被擊垮。其中有一個人黎利逃亡老撾,朱棣派人質問老撾,老撾於是放走了黎利。黎利就變成了安南最大的反叛者,他寇掠不止,一直到了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

朱棣駕崩,朱高熾繼位,但是朱高熾不久病死。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安南的叛亂還為停止。

1426年,朱瞻基命成山侯王通為徵夷將軍,都督馬瑛為參將,再度討伐黎利。結果王通無能,一敗再敗,王通甚至擅自割清化以南的土地給黎利,盡數撤回官吏軍民返還東關。於是朱瞻基命安遠侯柳升為總兵官,保定伯梁銘為副官,又命沐晟為徵南將軍,興安伯徐亨、新寧伯譚忠為左、右副將軍,從雲南進兵,兩軍共七萬餘人。開赴安南,再度清剿黎利,同時讓王通堅守。

柳升帶兵前往安南,黎利稱有陳氏後裔,要進獻給明朝皇帝。柳升讓人送書給朱瞻基,但是柳升在帶兵前進的時候,在倒馬坡遭遇安南的伏兵,戰死沙場。王通得知後大懼。於是和黎利議和。最後朱瞻基決定撤出安南,於是安南被黎利所得。但是黎利不敢擅自稱王,於是他派人到北京宣稱陳氏的後裔去世了,當地人選舉自己稱王。但是朱瞻基不允許,黎利終其一生只是暫攝國事,同時假裝尋找陳氏後裔。

黎利去世,他的兒子黎麟權署國事,但是名不正言不順。一直到黎利之孫黎浚在位期間,明英宗讓光祿少卿宋傑、兵科都給事中薛謙持節冊封他為國王。至此安南重新成為明朝的藩屬國。

其實安南在永樂年間已經是烽火四起,明朝四處鎮壓,花費眾多,而且屢次鎮壓都平定不下叛亂。明朝的統治無法得到安南的認同,而且財政壓力增大,這使得明朝被迫放棄了安南。


人者仁義也


公元1427年,明宣宗宣佈從越南撤軍,結束了明朝對越南長達20年的直接統治,隨後的越南宣佈復國,重新建立黎朝,至於原因,我們細細分析。

歷史前瞻

安南,就是現在的越南,古代稱為交趾,位於中國的南部,古代一直屬於中國版圖,據專家考證,早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天下設置三十六郡,其中的象郡就管轄著今天的越南北部和中部,一直到五代十國,中央政府一直有效管轄越南。公元939年,越南地方勢力趁中原內亂,擊敗南漢獲得獨立,稱安南國,此後的越南開始脫離中央直屬,成為中原王朝的屬國,遣使進貢。這種宗藩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了明朝初期。

佔領越南經過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坐擁中原正統地位,此時的安南自然奉明朝為正朔。到了十四世紀末,安南的陳朝逐漸衰落,政權逐漸旁落到了權臣胡季犛手裡,並篡位自立為王。由於是非法奪位,忌憚明朝皇帝的干預,一直隱瞞此事。1403年,朱棣取得皇位不久,胡氏認為朱棣也是篡位,惺惺相惜,可能不會干預自己,遂上表朱棣,謊稱陳朝子孫絕滅,自己受百官擁戴不得已登位,請求大明皇帝正史冊封為安南國王。這一策略竟然瞞過了朱棣,不過好景不長,陳氏子孫陸陸續續來到中原控訴胡氏篡權,1406年,朱棣派兵護送陳氏後裔回越南途中,遭胡氏政權派兵圍剿,全軍覆沒,陳氏子孫也被殺害,這件事成為朱棣派兵的導火索。

1406年7月,明軍分兩路進入安南,不少越人“厭胡氏苛政,罔有戰心“,明軍勢如破竹,攻克多個要塞並殲滅胡軍主力 , 於1407年在5月將胡氏父子活捉。

滅掉胡氏政權後,朱棣為了更好的統治越南,宣佈在越南設置交趾郡,進行直接統治,明朝迎來了短暫的直接管轄越南。

大明朝放棄越南的原因分析

其一、越南自五代十國獨立已近400年,越南當地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文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民族覺醒,不甘心被外來民族壓迫,因此各地起義軍此起彼伏,大明軍隊鎮壓起義,疲於應付,傷亡慘重。

其二、明朝初年,北方的蒙元實力依舊雄厚,明朝的主要國境壓力來自北方蒙古各部,蒙古軍隊頻頻突破長城,侵擾邊鎮,對大明形成嚴重威脅,明政府為了加強北方的防禦力量,必然需要抽調其他地方的軍事力量,如果南北兩線作戰,大明軍隊是吃不消的,鑑於此,三楊內閣建議從越南撤軍,增強北方防禦。

其三、明朝在越南的統治橫徵暴斂,掠奪當地民生資源,越南在古代被認為是化外之地,蠻荒之地,派往越南的官員大多是皇帝貶謫過去的,他們要不是素質低下,要不就是貪婪小人,到了當地只會苛捐雜稅,收受賄賂,又加緊掠奪當地貴重民生物資,開採金銀礦產,搜刮珍禽異獸,直接運回內地,導致當地百姓民不聊生,激起民變。

結尾

到了明宣宗一朝,安南人犁氏反叛,多次打敗官軍。此時的明朝,在越南統治已是疲憊不堪,力不從心,1427年,明宣宗經權衡再三,決定裁撤交趾郡,從越南撤軍,承認黎氏政權,結束了對越南的直接統治。


一切都付笑談中


明成祖朱棣派遣英國公張輔征服安南,並設立交趾布政使司,將安南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統治。但他的孫子明宣宗繼位後,明朝主動放棄了安南地區,恢復其附屬國地位。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安南局勢不穩定,安南自征服以來,時有反叛,明王朝多次派兵圍剿,連年興兵,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當時朝廷有意讓天下息兵,所以明宣宗改一味剿滅為剿撫並用的政策。

2)當時明王朝的主要力量在北方,防備和打擊蒙古人,以當時明王朝的國力無力進行南北兩線作戰,為避免與安南人陷入無休止的戰爭,只能放棄安南。

3)下西洋國策的放棄;明成祖征服安南一方面是開疆擴土,另一方面是為下西洋的戰略服務,而宣宗時已基本放棄這一國策。所以安南的戰略地位就不在那麼重要。

4)明王朝遷都北京,安南距離政治中心太遠,官員派遣和兵馬調動都要大費周章,所以朝廷無力管理。

5)宣宗時,明王朝進入文官統治局面,為打壓勳貴,自然不希望大興武力。





另類小歷史


越南古代稱為“安南”,自秦漢時期就被納入中國版圖。直到唐末,由於軍閥混戰,中央威權不盛,安南才脫離中囯自立,直到永樂五年(1407年)時隔四百多年後才被再次納入中囯版圖。

但是到了明宣宗時期,明宣宗果斷的放棄了已經統治了二十餘年的安南,使其再次獨立。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明朝在越南(安南)的統治不得人心,遭受普遍抵制。所以安南當地人對明朝政府沒有所謂的認同感。他們在當地魚肉百姓,橫徵暴斂也導致了當地民眾的強烈反抗。

2、為了維護明朝在安南的統治,對反政府的民眾大力征剿。在這一過程中也耗費了明朝巨大財力,也僅軍隊傷亡慘重。而安南人靠著地理優勢卻越戰越勇,明朝始終無法在軍事上取得徹底的勝利,反而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以上因素是明宣宗放棄南安的主要原因。


王玉潔507


事實上,朱元璋在洪武年間就定下了十五個不徵之國,其中之一就是安南(另外十四個分別是:朝鮮國、日本國、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真臘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剌、西洋國、爪窪國、湓亨國、白花國、三弗齊國、渤泥國),而理由是“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簡單來說,就是這些都是彈丸之地,過於偏遠,即便是打下來了,也不划算。

朱棣登基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非要征討安南,當時大才子解縉曾經拼命阻攔,但朱棣一意孤行,雖然最終打了下來,但也花費了巨大的代價,而且此後安南經常鬧獨立,明朝不得不花費巨大的精力來維持自己的統治。朱高熾登基以後,為了改善這個地區的狀況,更換了明朝在此的負責任,結果形勢更加惡化。

朱瞻基登基以後,朱瞻基仔細分析了之前的形勢以後,選擇戰略放棄這塊地方,一方面明朝在這個彈丸之地花費了很多財力物力,但收益卻寥寥無幾,另一方面,朱瞻基是守成之君,也不願意為了這點巴掌大的地方而大費干戈。


文史並蒂


1406年安南國內部動盪,明成祖朱棣派大將張鋪出兵平定.1407年安南地區被征服,朱棣隨即在安南地區設置交趾布政使司,派出流官,按照中原模式進行治理.但是這些官員仗著天威,天高皇帝遠在安南當地橫徵暴斂,很快激起當地的反抗.

當時明朝國力強盛,朱棣對於安南地區的叛亂一直是採取高壓態度.從1407到1417的十餘年間,張輔作為明朝在安南的鎮守將領,4次平定安南地區的叛亂,始終牢牢掌控著安南.

由於朱棣繼位後多次派鄭和下西洋以及常年對蒙古作戰,耗損人力物力,明朝可謂元氣大傷.永樂朝後期,國家已經出現民生凋敝現象.

明仁宗繼位後,馬上宣佈停止了一系列的擴張行動,國家政策轉入休養生息.

這樣一來給了反抗者黎利巨大利好.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派出的平叛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安南地區的控制範圍也僅剩幾個重要城池.如此情況下,明朝南下平叛困難重重.

雖然張輔主張繼續對安南地區平叛,但此時的明朝由於國力的常年損耗,已不復當初,無力平叛.從修養生息的角度考慮,明宣宗朱瞻基最終選擇放棄安南,封黎利為國王.而黎利也力主與明朝修好,安南地區再次成為明朝的藩屬國.



小張侃影


安南大致現在的越南北部地區,朱棣繼位後不就,將安南納入明朝版圖,設立安南布政使司,

安南地區自秦漢時期一直是中國領土,五代時期獨立出去,一直到明朝初年相對獨立,

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頻繁用兵,四次深入蒙古,導致安南控制力大大減弱,二十年間起義不斷,朱棣曾幾次派張輔平定叛亂但不能久居,張輔一走,起義再起。同時對安南不夠重視政策上處理也明顯不足。

宣德年間安南人黎利率眾起義,自稱平定王,佔領安南大部分領土,明軍戰敗退出安南

明朝財政本來就吃緊,安南地區,起義不斷,耗費巨大銀兩,安南地區收稅甚微,入不敷出消耗大量財力物力宣宗被迫放棄。

經過不斷複議,宣宗從安南撤兵,廢除安南政使司。




外太空的首富


導語:

  • 安南也就是現在的越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原朝廷的藩屬國,一直以來依附於中原朝廷。雖然安南地區的政權形式在不斷髮生變化,可是始終沒有脫離中原封建王朝的統治。
  • 早在秦朝的時候,安南就已經被開闢成為中原王朝的領土,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安南地區人口繁衍逐漸增多,所以建立了一個獨立的王朝。從這兒開始,安南就一直屬於中原帝國的藩屬國。
  • 明朝時期,明成祖朱棣派遣大將張輔代領人進入安南,消滅了安南胡氏政權,恢復安南為交趾,該地區也就成為了明朝郡縣中的一部分。

朱棣將這裡設立為交趾布政使司。可是明宣宗朱瞻基時期,卻主動放棄了安南的控制權,這是為什麼呢?

01安南地少人多,遠離中原王朝,管理十分困難。

明朝統治安南的時候,這個地方已經擁有三百多萬老百姓,是一個人口密度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地方。

追至叱蒲捺柵,又遁。昏夜行二十餘里,聞更鼓聲,輔率政等銜枚疾趨,黎明抵叱蒲幹柵,江北賊猶寨南岸。官軍渡江圍之,矢中景異脅,擒之。鎔及弟鈗亡走,追擒之,盡獲其眾。別將朱廣追偽大將軍阮帥於暹蠻,大搜暹人關諸山,獲帥及季擴等家屬。帥逃南靈州,依土官阮茶匯。指揮薛聚追獲帥,斬茶匯。初,鄧鎔之就執也,季擴逃乂安竹排山。輔遣都指揮師祐襲之,走老撾。---《明史》

作為一個外來征服者,明朝派遣過去的官員,並不能很好統治這個地區。安南人認為,他們雖然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可是他們也有自己獨立的政權,現在貿然被劃入了明朝的疆土,他們自然很不服氣。

所以當朱棣派遣李彬佩徵夷將軍印,前往鎮守交趾的時候,遇到了一堆反抗者。好在李彬是個能征善戰的將領,他到了以後,先是平定了路那縣的造反者阮貞,隨後又相繼平定了順州和北晝等地。

  1. 不過這只是暫時的安歇,起義軍層出不窮,李彬忙於應付。尤其是黎利的出現,幾乎成了李彬的死局。最初黎利還是清化府的土巡檢,可他表示非常不服氣明朝的統治,常常拉著一幫兄弟們謀劃造反的事情。
  2. 由於黎利的崛起,導致安南各地都爆發了各種起義,這對明王朝來說,負擔實在是太重了。畢竟安南距離京城有萬里之遙,根本不是說管理就能管理到位的。
  3. 而且李彬在鎮壓起義的時候,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卻在關鍵時刻病死了。當時黎利戰敗逃亡到了老撾,李彬決定進入老撾抓捕黎利,結果還沒發病,李彬就病死了。

李彬死後,這一場追捕活動也就宣告結束了。從此以後,李彬的各位繼任者,都無法完成平定叛亂的任務。一直到王通上位以後,直接割讓清化府以南的地區給了黎利,從此黎利過上了兵強馬壯的生活,而明軍再也沒辦法收拾他了。

02黎利集團在安南做大,明朝勞師遠征划不來。

李彬死後,再也沒有人能夠跟黎利相抗衡。所以黎利放心大膽地從老撾回到了安南,開始了自己宏圖大業之路。

二年春,利犯交州。通與戰,斬偽太監黎秘及太尉、司徒、司空等官,獲首級萬計。利破膽奔遁,諸將請乘勢追之,通逗留三日。賊知其怯,復立寨浚濠,四出剽掠。三月復發三萬三千人,從柳升、沐晟征討。賊分兵圍丘溫,都指揮孫聚力拒之。先是,賊以昌江為大軍往來要道,發眾八萬餘人來攻,都指揮李任等力拒,殺賊甚眾。閱九月,諸將觀望不救,賊懼升大軍至,攻益力。夏四月,城陷,任死之。---《明史》

他召集自己的舊部,不斷攻陷明朝交趾各縣城。王通不得不選擇與黎利進行和談,當然這是一次彼此不信任的和談。

因為王通一方面在和談,一方面在拖延時間等待明軍調兵前來支援。而黎利這邊獲悉以後,開始猛攻各縣城。

  • 結果等到明軍10萬援軍來了以後,黎利並不慌張。
    他認為雖然明軍人數眾多,可是他們對安南地區的地形並不瞭解,只要他們孤軍深入,就有機會埋伏偷襲他們。
  • 所以黎利的作戰方針就是誘敵深入,他下令讓士兵們佯裝敗退,且戰且敗,不斷拉長軍隊的縱深。結果明朝這邊的主將柳升果然大意了,認為一定可以獲勝,所以他親自帶著1000多起兵追擊黎利殘兵。
  • 萬萬沒想到,柳升的人馬陷入了黎利的包圍圈,柳升當場被殺,黎利獲得了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因此明朝不得不承認黎利政權的合法性,開始了一系列商談活動。

軍事上不敵的確是明宣宗朱瞻基放棄安南的重要原因,打不贏這場戰爭,主要是因為勞師遠征供給不足的原因。

與其長期在這裡耗著,還真不如放棄安南,承認對方的合法性。讓安南繼續以大明朝附屬國的身份存在下去。

03明宣宗放棄安南是否妥當?

對於安南的問題,其實朱棣時期就有很多討論。不過當時鎮守安南的李彬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將領,所以他勉強還能平定安南的部分叛亂。

可是等到李彬去世以後,安南地區的防務幾乎是一片混亂,倒不是說後繼者一定沒有能力,至少他們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這個地方的特殊情況。

帝心知其詐,欲藉此息兵,遂納其言。初,帝嗣位,與楊士奇、楊榮語交阯事,即欲棄之。至是,以表示廷臣,諭以罷兵息民意。士奇、榮力贊之,惟蹇義、夏原吉不可。然帝意已決,廷臣不敢爭。因敕利以興滅繼絕之意,並諭通及三司官,盡撤軍民北還。詔未至,通已棄交阯,由陸路還廣西,中官山壽、馬騏及三司守令,由水路還欽州。凡得還者止八萬六千人,為賊所殺及拘留者不可勝計。天下舉疾通棄地殃民,而帝不怒也。---《明史》

所以就是這麼一個適應的過程,使得黎利集團逐漸崛起。黎利集團都是由本地人組織起來的一支武裝力量,他們對安南地區的地理環境十分熟悉,所以在作戰方面,比明軍更加有優勢。那麼明軍節節敗退的原因就找出來了。

  1. 首先明軍將領的能力不足。李彬是一個優秀的將軍,他平定了安南的叛亂,甚至擊敗了一直對抗明朝的黎利,將他趕出了安南,逃到了老撾。可惜他死後,繼任者能力都不足。
  2. 其次黎利大軍熟悉戰爭場地。這幫人都是本地人,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自然比明軍更加有優勢,只要誘敵深入,明軍不是黎利軍隊的對手。
  3. 再者明軍千里奔襲,物資供應麻煩。當時朱瞻基遠在京城,距離安南實在是太遠了,所有物資供應壓根就來不及,因此明軍後補力量不足,很難取勝。

所以在這種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楊士奇和楊榮這些大臣們,立刻勸告明宣宗朱瞻基,他們認為這個時候放棄安南是最明智的選擇。

因此明宣宗選擇了這個無奈的結局,我認為還是靠譜的。

總結:明宣宗的行為不算割地求和,只能說放棄了侵略。

朱棣進攻安南就一定正確嗎?其實這是未必的,在歷史上安南地區一直有一個獨立的王朝,他們雖然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可是本身的確是獨立的。

朱棣偏偏要將這裡變成大明朝的一個郡縣,這是不可取的。所以這裡的人民一直在反抗。明宣宗朱瞻基上臺以後,意識到了反抗情緒越來越嚴重。

所以他的鎮壓力度也不斷縮減,最後將留在安南的八萬多人馬全部撤回大明,從此承認了黎利政權的存在。放棄安南不是恥辱的選擇,而是一種明智的妥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