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讀東周第四四期——葵邱託孤

戊申讀東周第四四期——葵邱託孤


前652年冬,周惠王病重,太子鄭擔心惠後接連大臣圖謀不軌,再來一次五大夫之亂,因此馬上派人到齊國告急。太子鄭絕不是杞人憂天,事實上惠後確實準備作亂,只等周惠王嚥氣,就發動宮廷政變,奪取王位。因為惠後並不是太子鄭他媽,她孩兒是太叔帶,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姬帶,惠後之所以要政變奪權,全都是為了她這個不安於人下的兒子。


沒多久,周惠王死了。太子鄭與周公孔、召伯廖商議,秘不發喪,因為怕惠後作亂,所以隱而不發,同時,再派人到齊國告急。齊桓公得到信報,為了安定周室,做了兩項決定。其一,在洮地大合諸侯,訂立盟約,共誓擁立太子鄭為周王,歃血者,有齊、宋、魯、衛、陳、鄭、曹、許八國諸侯。

其二,盟誓以後,八國諸侯各個上表,派遣大夫去周國,以為外援,擁立太子鄭。八國大夫為:齊大夫隰朋、宋大夫華秀老、魯大夫公孫敖、衛大夫寧速、陳大夫轅選、鄭大夫子人師、曹大夫公子戊、許大夫百佗。

八國大夫一齊出發,儀仗非常盛大,以問安為名,集結在王城外面。太子鄭見八國兵到,算是吃了定心丸,先讓召伯廖慰勞諸侯,然後發喪。周、召二公奉姬鄭主喪,諸侯吊賀。喪事完畢之後,姬鄭嗣位,百官朝賀,是為周襄王。惠後和她孩兒叔帶見大局已定,叫苦不迭,無可如何。


前651年春,周襄王祭祀完畢,命宰孔賜胙於齊,以表彰姜小白擁戴之功。齊桓公得到消息以後,在葵邱(葵丘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林七鄉西村)開始了他九合諸侯中最為盛大的一次諸侯會盟,葵邱會盟標誌著齊桓公霸業的最高峰。

戊申讀東周第四四期——葵邱託孤

在去葵邱的路上,齊桓公和管仲閒談,說起周國的事,說著說著,就說到齊國。齊桓公說,我有六個兒子,年齡最大的是無虧,最有本事最賢明的是公子昭,無虧他媽長衛姬侍奉我最久,我已經許諾立無虧為世子,而且豎刁易牙二人也老跟我說要立無虧,可是我最喜歡公子昭,不知道該如何決斷,請仲父為我決之。管仲知道豎刁易牙是小人,如果日後無虧為君,二人必亂國政,於是說,要想齊國日後延續您的霸業,必須要有一個賢明的君主接班,既然你知道公子昭很賢明,請立公子昭。

可是立公子昭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會引起公子無虧的奪權之爭。這一個問題齊桓公已經料到了,可他還是低估了自己的兒子們,齊桓公死後,齊國出現了為期數十年的五公子之亂,直接將齊桓公創下的霸業糟蹋殆盡,這是姜小白始料未及的,不但是他,連管仲也沒有想到。齊桓公只估計到公子無虧會進行奪權鬥爭,因為無虧很有條件,他最起碼有三個條件,是其他公子不具備的。

第一:無虧是長子,因為齊桓公沒有嫡子,所以雖然身為庶長子,無虧在宗法制度上,仍然是第一繼承人,擁有合法的繼承身份,這一點兒是誰都不能比的。齊桓公如果要立公子昭,第一就違反了宗法制度,無虧一定會來爭位。

第二:無虧黨羽眾多。無虧他媽長衛姬在齊國經營已久,關係網十分複雜,別的不說,齊國三忍之二的豎刁和易牙就是無虧最忠實的擁躉。豎刁經常隨齊桓公出徵,在軍中享有一定的地位,易牙則是齊國貴族階層的代表,二人一直都是齊桓公的寵臣,特別是管仲死後,二人的寵幸到達巔峰,他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拉攏了一大幫人,形成一股很有影響的政治勢力,這股政治勢力就是公子無虧的黨羽。手中有利劍,會看著麋鹿失之他人嗎?

第三:齊桓公有許立之言。由於長衛姬的緣故,齊桓公很早就答應立無虧為嗣,雖然後期的齊桓公成了糊塗蛋,對其他幾個兒子都有過立嗣的言辭,但無虧是最早的,知道的人也最多,齊桓公在幾個兒子那裡都有承諾,那無疑最早的承諾最有分量。唯一遺憾的是,齊桓公沒有正式冊立無虧為世子,沒有書面材料,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詔書,沒有詔書就沒有證據,僅僅是口頭約定顯得說服力不足。但不可否認,這也是無虧的優勢之一。

當然,優勢只是相對的,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都可能發生改變,甚至在不同的人眼裡,優勢會進行轉化,變成劣勢。比如在管仲眼裡,公子無虧的三個優勢條件就變成了劣勢條件。

第一:無虧是長子,這是他最大的優勢,可他無人君之器,用書中的話來說,他不賢明,說得簡單一點白話一點,他沒本事,或者說他沒有他的其中一位弟弟公子昭有本事。雖然從宗法制度上來說無虧有絕對的繼承權,可自古至今,在立長和立賢的問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答案。一般來說,守成之主立長,開創之主立賢。齊桓公顯然是開創之主,而且姜小白自己也不是長子,他的首席大臣管仲是開創之臣,所以在二人眼裡,繼承者的本事顯然比他的年齡更加重要。

第二:無虧黨羽眾多,用現在的話來講,他的人脈很廣。人脈廣當然是好事,可也得看看周圍的都是些什麼人。無虧一黨中最厲害的就是豎刁和易牙,而他倆是十足的小人,管仲一早就看透他倆了,知道二人沒憋好屁,戊申在講天縱奇才和齊國三忍時都有過論述。所以管仲是很厭惡豎刁和易牙的,無虧與他們為伍,管仲恨屋及烏,連帶對無虧的印象很不好。管仲在齊桓公那裡有絕對的話語權,他不看好你,那你在齊桓公那裡就過不去。

第三:無虧得到過齊桓公的許諾。幾乎所有兒子都得到過齊桓公的許諾,嚴格來講這並不能算是一個優勢,不算優勢也就不算劣勢,這一點大家平分秋色。不過在管仲那裡,低分是拿定了。

齊桓公怕無虧日後爭權,表明他心裡已經默定那個比較賢明有本事的兒子公子昭作為繼承人,只是擔心他自己百年之後會有麻煩。管仲說,周王之位是你定的,周王雖然無能,可他也知道藉助外力,賴君侯而定乾坤。以君侯之英明神武,既有不決,何不借諸侯中之賢者而託之。公子昭如果外有強援,又有何懼。這就是管仲的謀劃,齊桓公覺得不錯,可以施行。


到了葵邱,各路諸侯已經先到,都在館驛歇息。當時宋國發生了一件事,宋桓公御說死了,御說有很多兒子,大兒子叫目夷,二兒子叫茲甫,老大和老二都很有本事,可目夷是庶長子,茲甫是嫡長子,所以雖然目夷是老大,卻沒有繼承權,茲甫才是合法的繼承人。宋桓公死了以後,本來應該繼位國君的茲甫讓位於公子目夷,目夷很賢明,沒有接受,茲甫沒有辦法只得即位,他就是以後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宋襄公雖然剛剛即位,但是讓國美名已經傳遍天下,時當齊桓公召開葵邱會盟,宋國身為盟國之一,雖在喪期,宋襄公仍然身穿孝服前去赴會,以示不敢違背齊桓公之意。


管仲為齊桓公在諸侯中挑選可以託孤之人,一眼就看中了宋襄公茲甫,茲甫身上至少有五大優點,或者說五大優勢,咱們一一來看。

戊申讀東周第四四期——葵邱託孤

第一:有賢名。宋襄公有讓國美名,先撇開別的不說,最起碼,茲甫很敬重他的哥哥目夷,雖然二人同父異母,可公子目夷在宋襄公的心裡分量很重,長兄為父的觀念已經深入其心,雖然他是第一合法繼承人,但他願意把君位讓出來,成全自己的哥哥,這就很難得,有點兒像後世的“孔融讓梨”,不管他是真讓還是假讓,至少他讓了。這是兄弟之情,宋襄公和他的兄弟們關係很好,關係好,國內就穩定,才有可能管別的事。再看宋襄公讓的是什麼?國家,土地,人民,世間之最大誘惑,人心之最大欲望,莫過於此。有多少人為了君位爭得頭破血流、絕子絕孫,宋襄公和他們一比,簡直是雲泥之別。春秋戰國時期比較有名的讓國事件也就兩次,第一次就是宋襄公茲甫的讓國,第二次是吳國諸樊、餘祭、餘眜、季札四兄弟的讓國,吳國四兄弟的故事戊申以後還會詳細講到。讓國這種事情還是很少的,可以看出宋襄公有很高的品德,值得信賴。

第二:有孝心。宋襄公的孝心主要體現在宋桓公的喪事上,他爹死了,他披麻戴孝本來是應該的,可是茲甫在參加葵邱會盟期間仍然身著孝服就很難得了。諸侯會盟嘛,那就相當於現在的老同學聚會,是個顯擺炫耀的場合,誰都想把自己最浪的一面展現出來,聚會就是個浪字嘛。可宋襄公不這樣,身穿孝服,說明他雖然參加聚會,但是不忘父喪,孝心是很有一些的。

第三:有義氣。第三點和第二點說的是同一件事,宋襄公墨縗絰(讀音:衰蝶)赴會,墨就是黑,縗絰可以簡單理解為孝服,墨縗絰赴會就是穿著孝服參加葵邱會盟,一件事說明宋襄公身上的兩個優點,縗絰說明有孝心,赴會說明有義氣。當然,有義氣是江湖上的說法,對於國君來說,可以說他有責任心。宋襄公身在喪期,其實不參加齊桓公的會盟也沒問題,姜小白不會找他麻煩,可他還是來了,說明茲甫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也很敬重齊桓公這個霸主,可能也有怕的成分,因為宋襄公他爹宋桓公御說以前因為私自離開會盟就被齊桓公打過屁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宋襄公心裡,敬重的成分還是大一點。

第四:國力強。這是潛在的優勢條件,宋國是當時六大公爵國之一,齊國也不過是侯爵,單從爵位上講,宋襄公比齊桓公還要尊崇。不過實力和爵位沒有必然的聯繫,到了東周,公爵國幾乎都成了軟蛋,只有宋國還很堅挺,在春秋前中期非常活躍,是十二大諸侯國之一。宋桓公御說初立時,還曾對齊桓公的霸權挑戰過,除去無知者無畏這一因素之外,也可以從客觀上看出宋國還是有相當的實力的。實力很重要,就像人的身體,是從事一切活動的本錢,如果一個人有良心、有孝心、講義氣,品行都很好,光桿兒司令一個,有什麼用?所以,實力、國力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

第五:年紀輕。葵邱會盟時,宋襄公才二十四歲,絕對可以躋身十大傑出青年之列,少年英才啊。找人託孤,肯定不能找一個快死的老頭子,再有本事也不行,宋襄公絕對沒問題。雖然說年紀看起來不那麼重要,其實有時候也很重要的。

戊申讀東周第四四期——葵邱託孤

管仲思慮成熟以後,正式向齊桓公推薦了宋襄公,齊桓公說,行,你把他叫過來,我跟他見見面。見面之後,齊桓公很親切地握著宋襄公的手,把公子昭託付給他,宋襄公不敢答應,因為第一,他覺得這件事關係重大,非同小可,第二他覺得自己太年輕,資望不夠,怕誤事。雖然當面沒答應,可宋襄公心裡已經默許了,齊桓公很真誠,這一點讓茲甫很感動,而且諸侯盟主向他託孤,也讓他受寵若驚。

葵邱會盟時,齊桓公已經六十四歲,一個六十四歲的老人向一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囑以大事,可見齊桓公為身後之事也很費了一番工夫,這就是葵邱託孤。

葵邱託孤只是一個預防措施,當五子爭權這場大瘟疫到來時,一個預防措施顯然有些杯水車薪,這是齊桓公預料不到的,就連前慮五百年、後慮五百年的管仲也沒料到,這其中,姜小白要負很大的責任。不過,葵邱託孤仍然是成功的,齊桓公死後,宋襄公通過兩次諸侯聯軍作戰,成功把公子昭推上齊國君位,實現了自己對齊桓公的承諾,也將宋國和他自己的影響力推到了歷史最高峰,定齊之後,宋襄公開始了自己稱霸的美夢,這個以後再講。


以上就是葵邱託孤的主要內容,作為齊桓公時期最為盛大的一次諸侯集會,戊申稍微講講葵邱會盟吧。別的不講,只講講《五禁》,《五禁》是周天子頒佈的五項條款,與會諸侯要共同遵守,五禁分別是:毋壅泉,毋遏糴,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毋以婦人與國事。

毋壅泉,就是說不要截流,不要造壩,因為容易被人懷疑有軍事行動。我們知道古時候水淹這招很管用,殺傷力很大,所以禁止造壩截流,以示無軍事目的。

毋遏糴,是說遇到災荒,不要囤積居奇,要想著救人,別他媽老想著賺錢。糴(讀音:敵)是個會意字,意思很簡單,入米,買入大米,引申為購入,還有一個和它相對應的字——糶(讀音:跳),出米,賣米,糴糶就是買米和賣米,引申為買賣。

毋易樹子,別老換繼承人,指向再明確一點就是,不要廢嫡立庶,不要廢長立幼,因為這是禍亂的根源,很多國家的動亂都是由君位繼承問題引起的。

毋以妾為妻,這很容易理解,可以養小三包二奶,但養養、包包、爽爽就行了,別當真。第四點和第三點其實意思一樣,別亂了次序,壞了規矩。

毋以婦人與國事,這和後世的後宮不得干政一樣,因為男人們以為女人們可以寵,可以愛,可以幸,也可以縱容一下,但不能放肆,一放肆她們的屁股就撅天上去了,要亂,亂套,亂倫,亂政,啥事兒都搞出來了。所以不能讓女人參與國事,其實國事大都是壞在男人們手裡,因為他們才是主政者嘛,主政者壞了事,要怪遠政者,這種事也只有主政者才做得出來。

《五禁》影響很大,反應了當時社會普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緩和國際局勢、穩定朝局、安定人心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齊桓公在召陵之盟、葵邱會盟後,將齊國霸業推至巔峰,他自己也開始膨脹,問了一些不該問的事情,到底他問了什麼事呢?請繼續關注戊申讀東周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