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黔攜手戰“疫魔”

2月7日,在會同縣炮團侗族苗族鄉巖頭坪村巖坳檢測宣傳引導服務站點,湘黔聯合黨支部的黨員正在聯合執勤,對行人宣傳防疫知識,勸阻行人不拜年不串門。

會同縣與貴州省天柱縣相鄰。疫情發生後,兩地建立功能型黨組織——湘黔聯合黨支部,加強疫情防控協作,織密疫情防控網。

據瞭解,會同縣炮團侗族苗族鄉巖頭坪村、陽灣團村、快團村、炮團村,與貴州省天柱縣遠口鎮大樣村,白市鎮沿江村、潘磨村組建湘黔聯合黨支部。湘黔聯合黨支部含2省2縣3鄉鎮7個村,共有黨員300餘人,組織成員主要為原有村黨組織委員和駐村工作隊員。

“巖頭坪村與天柱縣接壤,村民多與貴州方面有聯姻關係,交通線路四通八達。疫情襲來後,兩地防控檢測工作呈現出新的複雜情況。”巖頭坪村黨支部書記蔣鎮蔚一邊對過往行人車輛進行檢測、勸阻,一邊向記者介紹說,湘黔聯合黨支部的建立,使以往鬆散的幾個村在疫情防控中擰成了一股繩,有效減少了人員流動和人群聚集。

會同縣炮團侗族苗族鄉快團村,有一塊地“飯香垠”四面八方被貴州省天柱縣遠口鎮地界包圍,成為一塊“飛地”。同時,貴州省天柱縣白市鎮“主山衝”也“鑲嵌”在炮團侗族苗族鄉境內,也是“飛地”。

“組建邊界聯合黨組織後,湖南會同縣炮團、貴州遠口和白市三鄉鎮積極協作。炮團‘飯香垠’、白市‘主山衝’兩處‘飛地’的群眾疫情防控宣傳摸排、生活物資保障供應等工作,均由邊界聯合黨組織臨時統一‘託管’。”炮團侗族苗族鄉黨委組織委員蔣娟介紹。

目前,除炮團侗族苗族鄉外,會同廣坪、漠濱等2個省際交界鄉鎮,沙溪、金子巖等市縣際交界鄉鎮均積極行動,共建成村級邊界聯合黨組織7個。其中,該縣成立最早的湘黔邊界首個跨省聯合村級黨總支——中共湘黔朝陽聯合黨總支部委員會,就涵蓋了湖南省會同縣廣坪鎮羊角坪村、西樓村,地靈鄉橋衝村,靖州大堡子鎮上河村、江衝村,貴州省天柱縣地湖鄉巖古村、竹林鎮竹林村、遠口鎮黃田村等2省3縣8村。

疫情發生後,懷化市委、市政府要求相關縣市加強與貴州接邊縣、鄉、村的聯繫,通過發揮原有和新組建聯合黨組織的優勢,接邊地區的黨員幹部聯防聯控,協同作戰,織密疫情防控網,使疫情防控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邊界聯合黨組織著力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使各成員村之間疫情聯防聯控,實現了‘統一巡查、統一特定人員動向監護、統一開展宣傳、統一協調物資、統一信息共享’工作聯動機制,有力推動了疫情防控工作開展。”會同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梁春林說。

“非常時期不串門、不傳謠、不拜年、不辦酒席、人員不扎堆……”疫情防控過程中,新晃與貴州接壤的各村充分發揮以村幹部、黨員、志願者為主的護村隊作用,在邊界開展巡防巡查。流動宣傳車開到村村寨寨,“村村響”、小喇叭響徹邊界上空,鑼鼓敲響在團團寨寨……

新晃侗族自治縣11個鄉鎮中有10個與貴州省接壤。為了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兩地的接壤村都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協商,堅決阻斷疫情蔓延渠道。

新晃林沖鎮地處湘黔交界處,三面楔入貴州省,兩省道路相互穿插,趕集市場大,人員構成複雜。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林沖鎮黨委與貴州省大龍街道黨工委經協商後,決定開展聯合行動。兩鎮百餘名鎮村黨員幹部分別到6個重要路口開展勸導、巡邏、宣傳等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