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解蘇聯卻不允許車臣獨立?為何俄羅斯在車臣問題上寸步不讓?

靜夜史


主要原因是因為車臣人太兇悍!車臣人在歷史上乃是全球三大王牌僱傭軍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日耳曼人跟哥薩克人)。這就是一把尖刀!本著自己不用也不能讓給別人用的目的,蘇俄根本不可能把車臣人拱手讓出。

不要小看車臣,這個彈丸之地雖然只有1.7萬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到140萬,但是這個國家卻是人人皆兵,整個國家的可供戰力卻高達19萬人。他們在全球以僱傭軍為生計,征戰在全球各地,他們受到全球最頂級的軍事訓練,一直都在戰爭最前線,戰鬥力非常強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在擁有絕對制空權與重火力優勢的情況下仍然損失了將近1.5萬人,比蘇聯十年阿富汗戰爭損失得還多,這足以看出車臣人的彪悍了。


優己


車臣面積小、土地貧瘠,但是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俄羅斯本來遠不如就無往昔的蘇聯,處於地緣政治、大國情懷、國際榮譽等綜合考慮,在車臣問題上俄羅斯是必須寸步不讓的。主要原因如下:

原因一:車臣地理位置重要,是俄羅斯咽喉要地之一

車臣面積只有1.73萬平方公里,人口180萬,論面積不過俄羅斯的千分之一,論人口不到俄羅斯百分之一點三,論資源這個地方除了石油外也沒有其他資源,而且石油產量也並不高油質也不好。

從沙俄時代俄國就一直對車臣這個地方非常覬覦,經過數次俄土戰爭,終於在亞歷山大一世手中將車臣吞併。

這是因為車臣這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北高加索的咽喉要地,就目前的地理態勢而言,車臣不僅連接著俄羅斯同南高加索三個共和國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幹線,而且同周圍幾個穆斯林人口比例很大的共和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素有“聯結外高加索的生命線”之稱。 車臣共和國位於海拔4493米的俄羅斯聯邦西南部的大高加索山脈北側。其南部與格魯吉亞為鄰,北部與俄聯邦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北奧塞梯—阿蘭自治共和國接壤,東部、西部是俄聯邦達吉斯坦共和國和印古什共和國。

原因二:車臣本來就是俄羅斯的內政,是俄羅斯的固有領土

和蘇聯解體的時候那些獨立的結盟共和國不一樣,這些加盟共和國當時法理上是平級的,而車臣不一樣,車臣是俄羅斯聯邦管區的一個共和國,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固有領土。

俄羅斯聯邦現在由85個聯邦主體組成,這85個聯邦主體包含了3個聯邦直轄市、4個自治區、22個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1個自治州。而車臣就是二十二個共和國之一。

所以車臣問題完全是俄羅斯的內政,人家有權力維護自己領土的完整。

原因三:俄羅斯內部矛盾重重,縱容車臣會引起連鎖反應

俄羅斯聯邦的不少成員,特別是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國,都希望像鄰近的亞美尼亞或格魯吉亞一樣享有獨立的地位。加上過去在前蘇聯年代裡,一直受到壓迫,造成車臣人要求獨立和反俄羅斯的旺盛心態。

俄羅斯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以失敗告終,但是一直鍥而不捨,終於取得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勝利,讓車臣放棄了獨立。

對於車臣戰爭俄羅斯的那些共和國大都是持觀望態度的,俄羅斯如果不把車臣這個火藥桶給澆滅,肯定會引起連鎖反應的。

題外話

雖然現在名義上車臣共和國承認俄羅斯聯邦,現任總統卡德羅夫效忠普京,但是戰前車臣還有十幾萬俄羅斯人,現在已經基本絕跡了,車臣人口也增長的很快,也超過了戰前。小卡德羅夫還有八千自己的私人武裝,車臣也有自己的軍隊,現在的俄羅斯對車臣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你名義上不搞事情,但是長期以往,還是隱患。


我家的貓叫皮蛋


蘇聯有15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和其他14個是平等的主體,所以蘇聯獨立的時候分成了15個國家,俄羅斯只是其中之一。至於俄羅斯為什麼不允許車臣獨立,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車臣本身就是俄羅斯下邊兒的一個共和國,好比是俄羅斯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區或者叫做省,雙方並不是平等的關係。車臣的獨立就意味著俄羅斯領土的喪失,就意味著俄羅斯國家的分裂,所以俄羅斯當然不會在車臣問題上讓步。

第二,車臣所處的位置極其敏感和特殊,這處於俄羅斯與高加索地區交界地帶,事關南部地區的安全。本來格魯吉亞就已經讓俄羅斯非常惱火,其親,西方傾向對俄羅斯的南部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如果再要允許車臣獨立,那無疑這種威脅就要更加重一層。

第三,防止產生雪崩效應,一旦允許車臣獨立,那其他的俄羅斯境內的共和國和地區可能會爭相效仿,憑什麼就車臣獨立,我們不能獨立嗎?如果這種意識成了各共和國的主要認識,那對俄羅斯國家來說是災難性的,必將進一步分崩離析。所以俄羅斯堅決不會允許車臣獨立。


北玄武


無論是在蘇聯還是當今的俄羅斯,車臣雖然叫“自治共和國”,但並非正式的主權國家,行政區劃上,跟咱們的民族自治區差不多,只不過權力還要大些(其中車臣共和國和韃靼斯坦共和國的自治權最大,擁有自己的武裝)。車臣這類的“自治共和國”,只相當於俄羅斯聯邦的一個地方行政區,要遵守俄聯邦憲法,自治共和國的總統需要接受俄聯邦總統的“任免”,更沒有獨立的外交權限。

早在19世紀末,車臣地區就被正式併入俄羅斯版圖。雖說當年的沙俄帝國為了獲得車臣,有過很多血腥和不光彩的過往,但無論怎樣,從那時起,車臣就已經成了俄羅斯領土,主權歸俄羅斯中央政府。

在極端勢力滲入之前,車臣人屬於相對世俗的穆斯林群體,信仰溫和的蘇菲派(跟庫爾德人是一個派)。比如,車臣人傳統民族服飾和舞蹈同哥薩克等其他信仰東正教的高加索的居民差別不算很大,尤其是女性,絕非當今車臣“黑寡婦”那種非常極端的黑袍罩身,黑紗遮面的布卡。

(車臣歌舞)

高加索哥薩克歌舞(跟烏克蘭哥薩克不同,俄羅斯高加索哥薩克的服飾和歌舞更具風情)

好了,再回到話題上來。之後的蘇聯時代,車臣屬於蘇聯十幾個加盟共和國裡,個頭最大的那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內部的“自治共和國”。

因此,車臣“自治共和國”與諸如烏克蘭、白俄羅斯、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等蘇聯時代的“加盟共和國”們,差著級別呢,可不能混為一談。

簡單說,俄羅斯跟車臣是“爺倆兒”身份,即“大毛熊”和“小毛熊”的關係;而烏克蘭等加盟共和國跟俄羅斯是兄弟關係,即毛熊家族和其他動物的關係。

到了1991年底,蘇聯解體時候,車臣自然還屬於俄羅斯聯邦的固有領土,跟那些可以選擇“退盟”的“加盟共和國”們,完全不是一回事。

蘇聯憲法明確規定,各加盟共和國有退出聯盟,即獨立的權利;但是,從屬於各加盟共和國的”自治共和國”並不具有這樣的權利,如果強行獨立,屬於分裂國家行為,必要時需要進行武力鎮壓和平亂。

本來,整個蘇聯時代,在共建社會主義的紅旗下,別說是長期“不和諧”的車臣和高加索地區,整個蘇聯境內的民族矛盾,幾乎都被偉大的共同理想彌合了,各種利益服從於黨和國家的最高利益,大家爭當蘇維埃黨員、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宗教勢力也轉向地下活動。

然而,蘇聯始料不及的解體,讓維繫和團結各民族的力量突然不存在了,加上西方的鼓動和各種明裡暗裡的“援助”,獨立的念頭使一部分車臣人開始蠢蠢欲動。

曾經的蘇共黨員,因為在阿富汗戰場上立了大功,而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的車臣籍蘇軍高級將領——杜達耶夫少將,直接從愛沙尼亞駐地,跑回了老家,宣佈車臣共和國獨立,並出任“總統”,公開分裂國家。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給部下做思想政治動員的“優秀共產黨員”杜達耶夫。不知後來為何就如此決絕的拋棄了馬克思,改信了真主,其中到底是個怎麼樣的心理歷程?)

此時俄羅斯內政外交正亂作一團。葉利欽無奈之下,選擇了對車臣的暫時妥協。1992年5月25日,杜達耶夫政權與俄羅斯簽署了《關於撤軍和車臣共和國與俄聯邦分配財產條約》,俄聯邦行政機構全部撤出車臣,北高加索軍區的大量武器裝備也移交給了車臣地方武裝。

不過,即便如此,葉利欽也沒有改變車臣“自治共和國”的地位,更沒有承認車臣獨立。葉利欽對車臣的一番退讓只是俄羅斯高層的緩兵之計。

同時,俄中央開始暗中尋覓和扶植跟杜達耶夫不合的部落首領和宗教領袖,以圖日後重返車臣。最終找到了艾哈邁德·卡德羅夫。這位就是前段時間剛剛宣佈辭職,貌似要從地方要調往中央任職的車臣前總統——小卡德羅夫的爸爸。

正如前文解釋的那樣,從法理上看,車臣作為“自治共和國”,搞獨立屬於非法行為,獨立武裝就是“叛軍”。

加之,當時的俄羅斯,不僅車臣在搞分裂,其境內少數民族聚集的一些自治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共有19個自治共和國)也出現了不少分裂活動,此起彼伏。比如,穆斯林佔多數的印古什自治共和國和韃靼斯坦自治共和國,都不太老實,算計著在蘇聯解體後,再讓俄羅斯內部“解體”一回。

為了遏制國家解體的趨勢,俄羅斯必然不能坐看車臣獨立。這個頭一開,俄羅斯將支離破碎,徹底瓦解,國際上也會遭到蔑視和恥笑,大國地位將不保,等於自己在“認慫”;國內也會罵聲一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將受到嚴重打擊。

所以,誰在臺上也不敢把車臣放出去,否則,將是民族的罪人。

此外,車臣的地緣戰略位置和油氣資源相當關鍵,也是絕不可能考慮放棄的。

車臣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側,是高加索地區的咽喉地帶,地區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拱衛俄羅斯的屏障。加之,一旦放鬆對高加索地區的控制,會進一步牽涉到裡海和中亞巨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相關的經濟利益,影響到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上的份額,甚至國際話語權。

因此,對於車臣分裂勢力,俄聯邦有充足的理由維護主權。

1994年12月,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葉利欽試圖利用武力迫使車臣放棄獨立。

這場戰爭中,俄軍的表現慘烈而不堪。除了蘇聯剛解體,俄軍虛弱還特別腐敗外,很大程度上跟熟悉俄羅斯軍隊的套路,實戰經驗豐富的杜達耶夫有關,再加上西方明裡暗裡的支持與“援助”,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最終,1996年4月,杜達耶夫的衛星電話信號暴露了其行蹤,被俄羅斯呼嘯而來的導彈送去提前見了真主,俄軍以“慘勝”收尾了第一次車臣戰爭。

然而,杜達耶夫死掉後,原教旨勢力迅速席壯大,女人都開始黑袍遮面,各類綁架、暗殺和其他有組織犯罪肆虐車臣全境。

這種亂象之下,第二次車臣戰爭打響了。此時,剛剛接班的“代總統”普京直接放出了“狠話”——“坐下談不可能,對付你們的唯一辦法就是武力”。

最終,在“線人”老卡德羅夫的積極運作下,車臣叛軍內部發生了分化,俄軍頂住巨大壓力,完勝第二次車臣戰爭。

(2000年,“代總統”普京親駕蘇-27戰機前往車臣,極大的鼓舞了俄軍士氣)

其實,早在半年多前,還在當總理的普京就公開表達過自己的平叛決心——“我們將到處追捕恐怖分子,在機場就追到機場擊斃。我的意思是——請你們原諒——如果在廁所裡抓到,我們就要把他淹死在馬桶裡。好了,這個問題就這麼定了!”

事實上,俄政府也確實這麼幹了。

杜達耶夫之後,依次繼任“總統”的“前蘇聯作家協會會員,兒童文學家”揚達爾比耶夫、前蘇共黨員,炮兵上校軍馬斯哈多夫,也沒蹦躂幾年,都紛紛被送去提前見了真主。

後面的事兒,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車臣總統卡德羅夫父子都是普京的“自己人兒”,尤其是小卡德羅夫,處處以普京的“小弟迷”自居。每逢普京生日,小卡德羅夫都帶領著車臣軍民,宣誓效忠,激動的熱淚盈眶。

而在俄中央政府源源不斷的大筆“財政輸血”下,車臣人也逐漸意識到了和平的好處,除了極端分子會出來鬧一鬧外,三股勢力在俄羅斯的強力壓制下,都相對收縮了。叛軍和分裂勢力,在車臣民間,越發沒了市場。

第二次車臣戰爭後,以“前消防隊員”巴薩耶夫為首的車臣叛軍逃進了高加索山區,以游擊戰和恐襲的形式,繼續跟俄軍死扛。

號稱"高加索之狼"的巴薩耶夫自封“總統”,還以恐怖分子身份為傲,製造了一起起震驚世界的血腥恐怖襲擊,比如,莫斯科大劇院事件、別斯蘭事件等等......

(別斯蘭事件中,1200多人被劫為人質,最終造成333名人質死亡,958人受傷,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這張紀念開學典禮的照片拍下來不久,師生和家長們就被劫持了)

最終,2006年7月10日,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特工的周密運作下,巴薩耶夫被自己隊伍裡的一輛裝滿炸藥的卡車,送去提前見了真主。

之後,多卡·烏馬羅夫被推舉為所謂的“車臣總統”,成了俄羅斯和車臣地方政府追殺的頭號恐怖分子,在高加索山區過著東躲西藏的“總統生活”,直到2014年被神秘的炸死在了外科手術臺上。烏馬羅夫的繼任者至今仍建在,躲在山林裡,但已經不知道是何方神聖了……

總之,車臣問題對於俄羅斯來講,既是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國家安全問題,也涉及到了國際地位和話語權的較量,自己在法理上又非常能站得住腳,自然會寸步不讓。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對於俄羅斯來講,誰在臺上也不敢把車臣放出去,否則,就是民族的罪人;反之,成功降伏車臣的那個,將成為萬人仰慕的“民族英雄”。

可謂“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某種程度上看,正是車臣,成就了後來的“普京大帝”。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蘇聯是十五個加盟國組成的政治聯盟,是國家性質的聯盟,在俄羅斯是其中的一個加盟國。

蘇聯的分裂,從本質上來說,對民眾並沒有什麼好處,所得到好處的都有手握實權的人物。從現在的實際狀況來看,蘇聯分裂這些加盟國並沒有因為分裂而過得更好。大部分仍是原地踏步。

俄羅斯是蘇聯的加盟國之一,分裂之後俄羅斯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雖然也是聯邦制的,但是從政治體制上他是一個國家而不是政治聯盟。車臣鬧獨立,就是等於從俄羅斯身上挖一塊肉,是誰也不願意讓車臣獨立。而在俄羅斯看來,蘇聯是一個聯合體,其它的十四個加盟國本來就不是自己的,為了擺脫困境,分裂未償不可。


傳藝工坊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車臣在高加索山脈的東側,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分割線,也是俄羅斯與西亞的天然邊界。高加索山脈西側的都獨立出去了,再讓東面的獨立出去的話就像撕開了一個口子,有連帶效應。其實說起來俄羅斯也真是不怎麼想要車臣人。宗教不同,生活習慣也不同,但是沒辦法地皮值錢。因此高加索山脈就是俄羅斯的底線,誰來了都不行。


鴿們


現如今的世界,已經不是一百多年前,那個可以開疆擴土的大時代了!

俄羅斯的表現算是好的,起碼在用實際行動宣誓,而不是一味地姑息養奸!

車臣是歷史遺留問題,也是俄羅斯的內政,當然更是一小啜分離勢力的聖地!

這裡出過久負盛名的恐怖戰士,以及恐怖指揮官!

也曾經在俄羅斯元氣大傷之際,車臣叛軍行過投機之實,只是最後沒有成功!

所以俄羅斯對於車臣的底線,就是兩國兩一制!

至於說霸不霸道,看看美國就知道了!

因此,大國雖然不吃窩邊草,但草的顏色,以及草尖的朝向,還是需要時時刻刻發揚“園丁”精神滴!


夜今朝


車臣是俄羅斯旗下的一個以穆斯林人口為主體居民的自治共和國,在俄羅斯聯邦範圍內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自治共和國還有好幾個,主要就集中在車臣周圍。如果車臣脫離俄羅斯成功,那麼其他那幾個自治共和國也會跟著效仿,到時候北高加索一大片地方都會脫離俄羅斯,不但俄羅斯的領土完整受到破壞,而且俄羅斯還會因此失去東進裡海、南下波斯灣的重要橋頭堡,這損失可就大了。

車臣地方雖然小,但那裡有儲量可觀的石油資源,對於俄羅斯經濟來說意義重大。同時,控制住車臣及周邊幾個穆斯林自治共和國,那麼俄羅斯在裡海問題上就會更有發言權,並能從油氣資源豐富的裡海獲取更多利益。從這一點看,放棄車臣對於俄羅斯而言是萬萬不可的。

另外,車臣一旦獨立,那麼到時候各種極端主義分子、恐怖主義分子可能會雲集車臣,然後對俄羅斯南部造成嚴重的現實威脅,這不利於俄羅斯維護自身的安全。所以說俄羅斯不允許車臣獨立是有安全方面考慮的。





廣雅樓觀世界


對內而言,車臣的石油豐富,是俄羅斯的重要能源基地和經濟支撐。

對外而言是其勢力進入並影響中東的橋頭堡。


宜昌路3號


殺一儆百,口子一放開,全都要獨立,國家就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