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的粵北、粵東和粵西哪個區域的發展潛力最大?

與財為伴


梅州應該劃入粵北而不是粵東。

從文化角度來看,梅州和粵北相通,和潮汕不相通。粵東既以潮汕為主,那麼梅州就不適合劃入粵東。

從經濟角度來看,梅州和粵北同屬山地發展區,可以有統一的規劃,粵東則主要發展沿海經濟。

從地理的角度看,梅州確實與潮汕相通,然而正因為近,所以交通建設很自然的連在一起。倘若不把梅州放在粵北版塊,你就不會發現梅州和韶關等粵北城市之間竟然缺乏交通網絡。換言之,潮汕、粵西、珠三角都很容易形成交通網絡,而梅州和韶關之間竟然缺乏交通網絡,導致粵北區域交通落後,遠遠趕不上其它片區。

正因為這樣,有必要將梅州劃入粵北,使人們自上而下增加對粵北區域交通的關注。


東沙直轄市


粵北先排除,理由就不說了,自個兒拿張地圖看一下。對比下粵西和粵東,我更看好粵西。

先說粵東,主要就是我們潮汕地區。如果從地理位置,文化底蘊,你很難挑剔出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片地區至今發展成這副鬼樣。

粵東潮汕地區經商風氣相當濃,也是中國的四大商幫,在廣州,深圳,潮汕人的影響力舉足輕重,1/3的GDP不知有沒有,未查,但絕對不會低。照理說,培養出這樣一個商業群體的潮汕地區自身應該不會落後,但恰恰相反,多少僑鄉支援都沒能扶起地方經濟。李嘉誠對汕頭那是相當的失望。

據說汕頭請過很多經濟學家研究這個問題,都給不了有足夠說服力的結論。然後汕市曾有市委官員對這現象給出的評價是,潮汕人外面富家裡窮的問題不亞於任何經濟學難題。所以時至今日,潮商還是習慣性的往外闖!

而它的潛力也在此,這股外拼的力量要是能回來一半的話,絕對是另一番光景,但短時間內這恐怕還難以實現。

再說粵西,主要以雷州半島湛江為核心,輻射茂名廣西等地。論當前的經濟體量,粵西粵東差不多吧,東部輕工製造加商貿,西部石油化工加農貿。人文也有相似的地方,潮汕人,雷州人。湛江也是全國最早開放的一批港口城市。

那湛江的經濟出了什麼問題沒發展起來呢?我在那邊生活了幾年,當地人有句話很好的概括了答案:起得早醒得晚!

雷州半島的地理資源,位置和氣候先天優勢相當明顯。地平而且廣,加上氣候常年溫潤,農業很發達,海岸線超長,海產資源更豐富。就像吐槽大會蛋總說的那樣,如果生在富人家,他會心安理得的躺著。躺是不至於啦,但湛江人給我的感覺卻實是比較知足常樂的。

但是這些年的湛江發展速度是明顯提速了,特別是海產漁牧業,已經成為了一塊招牌。還有茂名也相當強勢。如夢初醒一般!

看看廣東省各城市今年的GDP排名就知道了。從產業總量上對比,粵東粵西旗鼓相當,第一,二產業基於資源優勢,粵西當仁不讓,關鍵是第三產業,粵西的增速是明顯加強了很多。如果沒判斷錯的話,這和早兩三年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有關。

所以,粵西的潛力在於如果讓產業發展平衡,做準城市定位,發揮天然的優勢。

綜合判斷,潛力方面粵西要強一點點!那最終事在人為,拿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的城市也是常有的,你覺得呢?



愛遊戲JOKER


廣東省21個市,如果按照經濟發展水平的劃分,可以劃分為珠三角地區和非珠三角地區。其中珠三角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個市。粵西包括陽江、湛江、茂名三個市。粵東包括汕頭、汕尾、潮州、揭陽4個市。粵北包括韶關、河源、梅州、清遠、雲浮五個市。

在廣東,珠三角地區拿走了全省80%的GDP。剩下的20%由粵西、粵東和粵北三區共享。這種經濟分佈導致廣東面臨一個非常大的困境,就是實現均衡發展的難度非常大。廣東省不得不將珠三角地區上交的財政收入轉移支付給另外三個地區。

粵東粵西和粵北三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差不多,人均GDP無一例外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位於粵東的汕尾人均GDP位居全省倒數第二,位於粵北的梅州人均GDP位居全省倒數第一。

這三個地區,經濟規模相對更大一點的就是粵西,2018年粵西GDP總量是7450億元,粵東GDP總量6652億元,粵北GDP總量5874億元。

這三個區域未來發展潛力相對大一點呢?首先粵北山區地圖內陸,發展前景肯定不如粵西和粵東兩個區域,可以把它排除掉。粵東和粵粵西兩個區域中誰的發展更好?個人偏向於粵東地區。

粵東地區經商的氛圍比較濃厚。潮州、汕頭、汕尾很早之前就有大量的華人下南洋。在今天香港和東南亞的華人富豪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今天的潮汕地區。因此現在粵東地區經商的傳統存在,氛圍也很濃厚。

粵西地區也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他已經融入了北部灣城市群。以後的發展中,他可以和海南廣西相鄰的地區連為一起,共同發展。這樣的話,粵西地區有很大的一塊區域優勢。


財經知識局



一張圖告訴你,粵東西北哪發展潛力大?粵北山區的確比不上粵東粵西的經濟發展。而粵西與粵東基本上難分上下(粵東與粵西比,實則就是汕揭潮三市比湛江、茂名二市),表面上粵西強於粵東,實則粵東稍比粵西好一點,集中一些(從星空圖直觀看和數據上說,兩者基本上是勢均力敵的)。不過從長遠看,粵西的發展潛力要高於粵東的,這關鍵是要看國家對海南投資的支持力度了。若海南發展了,湛江是海南的必經之路,其潛力也不可小覷(區域優勢比粵東要好一些)。潮汕三市每個城市的實力都不行,資源分散不抱團發展更加不行了。因此潮汕三市一體化經濟圈勢在必行,並與梅州地區連成一片十分關鍵。這樣可以形成粵東與贛南,粵東與閩南等的交通連接與經濟的往來。從星空圖上看,潮汕三市並不比長株潭弱。那麼潮汕三市如果加強合作,資源共享也有一定的潛力的。總之以目前情況看,潮汕三市的粵東地區比粵西更集中一些(以潮汕三市增速看,汕頭的經濟已復甦,而揭陽、潮州又令人失望,揭陽負增長嚴重拖後腿。而總體上看,粵西的增長是高於粵東的,尤其茂名的增長比湛江還高出不少,甚比汕頭還高,可見茂名在這二年的發展還是不錯的)。今後誰比誰更強一些,關鍵是外力的推動,誰能把握住機會誰就是競爭中的勝者。


個人認為:粵西的地理位置明顯好於粵東,其土地資源也明顯好於粵東(湛江或茂名中的一市土地面積基本上是潮汕三市面積的總和。因此以面積論是有點不公平的,那麼星空圖上看還是潮汕亮些與集中些,粵西有很多地方很暗基本上沒有開發)。論潛力,粵西經濟大於粵東。而粵東的情況是三市的發展不均,且發展上此消彼長的。以目前的優勢不足以維繫其領先,且增長明顯落後於粵西。如果沒有得到政策上或引入外資上的實惠,將來可能比不上粵西的。希望三市人民能抱團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只有在經濟增長上作文章,才不致於落後。例如珠海都有17%增長了,而同樣做為區域副中心的汕頭、湛江顯得動力不是很足。揭陽、陽江的負增長更加讓人不解了,可能會影響到廣東經濟總體上的增長率的。那麼廣東經濟實現均衡發展尤為關鍵,不然會導致到落後地區的人才流失的。使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給個別城市或地區造成不利的影響,希望省多出臺一些扶持政策,助力落後地區的發展。使全省更均衡,更全面的發展。


嚁月


個人覺得是粵東。

粵東西北哪個片區發展得好,主要看當地的中心城市發展怎樣,能否帶動引領整個片區的發展。

粵西中心是湛江,粵東中心城市是汕頭。粵北眾所周知是最差的,所以不做比較,那麼我們來看看湛江和汕頭是怎樣的。

不靠吹噓,我們用數據說話。







湛江除了GDP總量比汕頭高,可以看見湛江的其它主要經濟數據都是低於汕頭的。

汕頭人口550萬,湛江人口840萬

汕頭總面積2064平方公里,湛江總面積1.32萬平方公里

汕頭是人口淨流入城市,汕頭養活百萬民工不是吹的,湛江近百萬人口流出(94萬人口流出)

汕頭的人均GDP>湛江

汕頭城市化率>湛江

汕頭人均可支配收入>湛江

汕頭的私家車總量>湛江

汕頭人均綠地面積>湛江

汕頭可持續發展競爭力>湛江

汕頭市境內的高速公路有6條,其中兩條高速公路明後兩年通車。建成通車後,汕頭市內高速公路密度將超過現有珠三角高速公路密度。

世界級工程汕頭蘇埃海底隧道在建,兩年後通車。年底市區高鐵站改造完畢通車。

梅汕高鐵在建,明年通車後市區高鐵站可坐動車直達潮汕機場高鐵站。年底汕汕350高鐵開工建設。

市區在建外,中,內環三層高架快速路,並且在建直達潮州市區和澄海區的高架快速路,預計兩年後新增至少10處全互通立交樞紐。

汕頭電商快遞量是湛江的近10倍,可見汕頭電商行業高度發達,快遞量也是全國20強城市。

汕頭高等教育的汕大+廣以秒殺湛江的廣海+廣東醫

汕頭省內前十的高中有金中潮實,湛江…無

汕頭上市企業數量33家華南僅次於深廣,湛江2家

汕頭2017高新技術企業數量554家,湛江133家

2017年汕頭的GDP增速,社消增速,固投增速,工業投資增速,四項主要經濟數據增速都是全省第一。

還有很多數據不貼出來了。。

總結:

在城市交通建設,城建更新速度,城市商業水平,科教文衛,工業投資,電商物流,高新技術企業,民富水平,城市品牌數量,企業專利申請量,市場登記企業數量,旅遊資源及旅遊業,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外貿進出口,工業技改投資,財政收入,人才引進等等方面“汕頭”比“湛江”強。

所以,你覺得粵東西北,未來哪個地方會發展得更好?

當然是粵東啦!!!!!!!!!!!


風中凌亂v


南海激盪,煙花滿天!

自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逐步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龍頭,而廣東省的非珠地區,似乎已經被大家所遺忘,以湛江、茂名、陽江為主的粵西地區,以韶關、河源、清遠為主的粵北地區,以潮汕為主的粵東地區,經濟發展已經落後了,那麼在未來的發展潛力上,粵北、粵東、粵西,誰的潛力更大呢?且看我分析:

1:看區位優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區域的發展,與其天然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而韶關位於珠三角的背面,被稱為粵北門戶,隨著武廣高鐵的開通,目前韶關到廣州的高鐵時間已經縮短到了40分鐘,這個時空優勢,是非珠地區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而粵北地區還將建設河源-深圳的高鐵,廣州-清遠-永州高鐵,這樣,粵北地區整個交通就盤活了。從高鐵優勢來看,粵北地區已經跑在前面了。

2:看核心產業

重工業:粵北中心城市韶關的重工業水平是最高的,韶鋼產能已經突破了1500萬噸,躋身世界鋼鐵企業100強,韶冶、韶關菸廠都是全國500強工業企業之一。粵西中心城市湛江的核心產業是石化和鋼鐵,在國內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整體來看,粵西的重工業發展情形比粵北地區要好。

3:看經濟活力

隨著珠三角的發展步伐放緩,珠三角之外的廣東其他城市正在逆勢增長,韶關、河源、湛江、汕頭最近幾年都獲得了跨越式發展,從過去10年的經濟表現來看,增速最快的就是河源,其次是湛江和汕頭,河源這幾年的經濟增速一直保持在8%-12%的區間。湛江和汕頭次之。

河源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優勢,主要體現在民營經濟的拉動。但是粵北也面臨了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怎麼協調。這一點臨海的湛江和汕頭,經濟發展潛力會更大一些。

綜上所述:

隨著湛江成為廣東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再加上海南島成為自由貿易島,未來湛江將有可能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節點城市,以及北部灣經濟的中心城市。所以,全盤考量,粵西的發展潛力會更大一些。


蔣昊說經濟


我粵北韶關人,我們韶關都快5線城市了,就不要提什麼發展了,其次省裡面應該也不太考慮粵北的工業發展問題,出個什麼大汙染事故珠三角怎麼辦。韶關搞了這麼多年旅遊城市也沒啥個名堂出來,來來去去還是丹霞山南華寺,拜個佛要半個小時嗎?飯都留不住人家吃一頓的時間,爬個山,吃個飯回去了。都留不住人家一天時間談啥消費。

粵東片區

粵東多為潮汕人,潮汕人外出做生意只有兩個字佩服。可是本地經濟為什麼這麼差,這個是潮汕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粵西片區

去過一次不怎麼了解


東京天氣熱


正確的排序應該是粵西最牛,第二是粵東,第三是粵北。

1.主要原因是區位因素,粵西面對南海,湛江茂名都是平原居多,,臨近海南,氣候比較暖和,一年三熟到四熟。荔枝、香蕉、龍眼、李子等特色農業集群化生產效益明顯,品牌效應加強。第一產業完勝。

2.第二產業更能說明問題,國家將石化工業基地建在粵西地區,說明國家覺得粵西足夠安全,粵東面臨臺海,臺海局勢未明朗,估計會考慮一下經濟是否會收到臺海局勢的影響,不敢委以重任

3.粵東地區民風彪悍,主要是比較排外,外地人不是很容易融進當地文化,所以外地人留不住,集群效應無法形成,經濟很難起來,粵西地區大部分屬於廣府文化,還是相對比較包容的。粵北以客家人為主,沒區位優勢,多山,主要較偏

4.粵西港口比較多,且底子薄,面對中北部復地,包茂高速,新的高鐵規劃都是以粵西為出海的終點站,港口可以包攬北方的貨物

未來可期,加油!同意的請粉我吧,謝謝


李小敏Vlog


我們都知道,廣東是我國的經濟大省,其2018年的GDP已經高達9.73萬億元,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但廣東經濟發展不平衡一直為人詬病,珠三角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經濟規模佔了全省80%以上,而粵東西北地區的發展水平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近些年來,省政府其實一直努力改變這種局面,比如制定城市幫扶計劃,把珠三角不少產業轉移到粵東西北去等,但效果其實並不是明顯。

那麼從目前來看,除了珠三角,粵東西北哪個區域的發展潛力最好?首先我們看看粵東西北都有哪些城市!

粵東:汕頭、汕尾、揭陽、潮州、梅州

粵西:陽江、茂名、湛江、雲浮

粵北:韶關、清遠、河源

其實對比三個區域,事實上應是粵東與粵西的比較,因為粵北因是山區並且地處內陸遠離海洋,是廣東的生態屏障,不好、也不能搞大開發。而粵東和粵西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很好的海陸空條件,更適合發展。粵東的汕頭是經濟特區,粵西的湛江是沿海開放城市,擁有較好的政策優勢。

對比粵東和粵西,個人認為它們各有優勢、各有所長,粵東在民營經濟上佔優勢,而粵西在重化工業方面的優勢更大。

粵東的汕頭是經濟特區,雖然這些年來發展得差強人意,非但沒能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甚至連自身發展也不怎麼樣,的確比較尷尬,但潮汕地區歷來會做生意,把生意做到廣東乃至全國各地,“潮商”也是全國著名的商幫之一。所以粵東地區還有很多小微企業和小作坊,民營經濟較為發達。如今粵東的汕頭被定位為廣東省的副中心城市,是廣東重點發展的城市之一,未來汕頭也將帶動粵東的經濟發展。

粵西的湛江也是全國最早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但這些年的發展也是差強人意,但粵西湛江茂名一帶卻是廣東乃至全國的重化工業基地之一,石化、鋼鐵等產業實力雄厚。粵西位於北部灣經濟區,面向東盟,毗鄰海南和廣西,地理位置優越,同時湛江也被定位為廣東省的副中心城市,北部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未來湛江也將會帶動粵西的經濟發展。

總之,粵東和粵西未來發展前景都比較好,它們各有優勢,各有所長!


錦繡中源


就目前粵東西北的經濟狀況,粵西比粵東北都好。

如果按地理位置來預計它們的未來,應該是粵西>粵東>粵北。

先說粵東,地理位置臨近福建,就可預見的未來,福建對粵東的影響不會有多大變化。雖然也有沿海城市,但是離東南亞遠,離臺灣又不及福建有優勢,所以發展受限。

粵北,臨近湖南,但是山區多,加上離廣州距離相對近,哪怕內陸要發展到廣東,應該也不會中途在粵北地區來一箇中轉站。

粵西,地理位置比較有優勢,首先左邊是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右邊是珠三角,直背對著中國內陸(直達內蒙古),面對著海南和東南亞。如果內陸的發展需要連接到東南亞,那粵西的深水碼頭(湛江和茂名都有好幾個很不錯港口)會是最近的距離。

所以就長遠來說,中國是要繼續開放的,那中國內陸的資源來往通過粵西是最經濟划算的距離。

加上海上絲綢之路定在粵西和廣西北海與海南地區,而且還提出組成了北部灣城市群,湛江就是中心樞紐。

去年開通了快鐵,今年將開建350時速到廣州的高鐵,到時到廣州只需兩小時內。

茂名前幾年由汪洋省委書記提出建造茂名濱海新區,獲得了很多投資和建造了深海港。

如果粵西能得到足夠重視和把握好機會,前途不可估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