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003年(宋真宗鹹平六年、遼統和二十一年)三月,蕭綽(蕭太后)與遼聖宗耶律隆緒率遼軍大舉攻宋。四月,遼朝宰相耶律奴瓜、大將蕭撻凜在望都擒獲宋將王繼忠。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遼統和二十二年)閏九月,遼聖宗與蕭太后率軍大舉南下,以統軍使蕭撻凜、奚六部大王蕭觀音奴為先鋒分兵劫掠威虜軍(今河北徐水西)、順安軍(今河北高陽東),宋將魏能敗之。二十二日,蕭撻凜與聖宗、太后合兵攻定州(今河北定縣)。宋將王超等鎮守唐河,按兵不戰,遼軍氣勢益高。此時北方州縣告急的文書至宋廷,寇準請真宗親臨澶州(今河南濮陽附)。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004年12月31日,遼南院大王善補奏稱宋派人送給王繼忠弓箭,秘密地請求講和。下詔命令王繼忠與宋使相見,答應他們講和的請求。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005年1月3日,宋真宗趙恆在寇準等主戰派的扶持下御駕親征。從開封出發,行至半途,傳來東京留守、雍王趙元份暴死的驛報,趙恆便命隨行的參知政事王旦趕回去負責留守東京。行前,王旦問:“十日不勝,何以處之?”趙恆沉默良久才說:“立太子”。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005年1月5日,蕭太后與耶律隆緒駐於澶淵(澶州又稱澶淵,今河南濮陽)。遼國南京統軍使、統兵大將蕭撻凜中埋伏被宋軍弓弩射死。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005年1月9日,宋真宗趙恆在澶淵北城出現,宋軍士氣大振。

1005年1月10日,宋派崇儀副使曹利用請求講和。蕭太后派飛龍使韓杞,帶著國書回訪。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005年1月16日,宋再次派曹利用來求和,因宋沒有割讓土地之意,遼特派監門衛大將軍姚柬之帶著書信回訪。

1005年1月21日,宋派李繼昌與遼使同往遼朝回訪,之後又與遼使韓杞同至宋真宗行在。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005年1月28日,曹利用領命去遼營談判,最終達成協議:

(一)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二)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榷場[què chǎng],開展互市貿易。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為宋遼帶來百年和平,這一切都是打出來的。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初始遼軍南下,宋真宗心生怯意,但最終還是聽從寇準等主戰派的意見,走上了抗遼一線戰場,振奮民心士氣。同時在遼軍後方,有宋朝大將王超領十萬大軍駐定州(今河北定州市),隨時可截斷遼軍後路。對於遼軍集團高層而言,外有宋軍前後堵截,內有統兵大將身死。內外交困之下“和平”成為了雙方唯一的選擇,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武力基礎之上的。而趙宋後世子孫似乎並不懂這個道理。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115年1月28日,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

1005年1月28日,宋遼簽訂澶淵之盟


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開封,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