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為什麼不設計肌肉車?

泰而不驕50845


美式肌肉車可說是反人類的設計,它依循的是美式消費(浪費)主義,超寬超重的車身,沒有4公升以上都推不動它,持著電油便宜(以前)便盡量燒。

這種車跟K-Car一樣是隻在特定人群有市場,都是畸形車種,沒有引入的意義。

而現在看到福特野馬好像都不錯的樣子,但其實這早已不是肌肉車,就好像美式中歺,沒半點味兒!

正宗的肌肉車,除了超寬超重外,還必須起角,完全不考慮風阻的,而且座椅是跟沙發一樣全平的,完全不管裡面的人過彎時會不會擠到一邊。還有些更奇葩到是"軚波",不是現在的撥片轉檔,而是在方向盤上帶一支棍來轉檔。至於改車方式,也是超出你想像的,前輪低趴,後輪盡量升高。綜合這些因素,你認為還有多少人能接受?連美國人自己都受不了還引入中國?

最後帶兩張肌肉雙鳥圖片,火鳥跟雷鳥,算是比較好看的肌肉車(火鳥是圖案好看不是車好看,以前見過一輛黑色車身,紅橙黃火鳥,紅色座椅,前後燈燻黑的,真的非常好看!)




Randy223384364


自主車為什麼要設計肌肉車?弄個挺大的車殼子然後裝進去一臺1.5T渦輪增壓發動機?這樣的一身肌肉會不會有點虛?美系肌肉車並不是徒有其表,而是有著狂暴的動力以及很差的操控,不過優勢在於普通老百姓也買的起,確切點說就是針對那些喜歡加速的快感而又不富裕的消費者所開發的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粗糙的美國人與相對細膩的歐洲人不同,歐洲人喜歡跑圈圈、而美國人喜歡跑直線,這麼一來動力極大而機械結構簡單的肌肉車就出現了!



真正的肌肉車其實早在第一次全球石油危機時就已全部陣亡!

肌肉車是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後的美國;那個時期美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民用車的普及率超高,而老百姓的收入也有著顯著的提高;正所謂吃是飽飯了就得找點樂子,這個時候的美國人已經不滿足於日常用車了,他們希望可以利用車子帶來一些樂趣,可那個時期美國或者歐洲的跑車價格很貴,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承受的;所以當時美國的幾個車企一研究,就搞出了肌肉車,初期的肌肉車雖然沒有歐洲性能車那般昂貴,但本身的定位也是豪華屬性,所以也是有錢人玩的產品;肌肉車的目標人群本身就是一幫熱愛汽車、喜歡玩極限、又相對富裕的一類人群(同時期的窮人玩的是肌肉車的低配版本小馬車),那個時期的美國燃油價格非常低廉,可後來石油危機的爆發、燃油價格大幅度上升,這類肌肉車也就逐漸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那麼大的殼子、那麼大排量的發動機帶來的高油耗已經不是那個時代大多數美國富裕人群所能承受的了!


肌肉車向小馬車的轉變

肌肉車:muscle car

小馬車:pony car

所謂的小馬車也就是如今被很多朋友認為成是肌肉車的福特野馬、科邁羅之類的了;在石油危機之後肌肉車失去了存在意義,而體格相對小些、排量低些的小馬車逐漸成為主流(這裡的排量低指的是那些走量版本,高性能版本依然保留大排量發動機);早期的肌肉車與小馬車界限很清晰,肌肉車是大個頭、大排量的豪華車,而小馬車則是個頭偏小、排量偏低的非豪華車型,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肌肉車徹底消亡,而代表平民化的性能車型小馬車卻漸漸成為了主流;所以說小馬車是肌肉車在當今來看也沒錯,只不過小馬車則有著更加親民的價格,所以福特野馬、雪弗蘭大黃蜂在歷史的發展中雖歷經磨難,但也得以保留。。。


國產車為什麼設計不了肌肉車?

傳統的肌肉車連美國消費者都難以承受,我們為什麼要造?造出來賣給誰?怎麼去造?美系肌肉車是有明確的規定的,殼要大、發動機得是V8,國內量產的V8發動機根本沒有,所以從動力總成方面我們就不具備打造肌肉車的能力;即便造出來了,誰又會買?連2.3T的野馬能買得起的消費者都很少,自主打造出一款肌肉車恐怕就成為笑話了!對於外殼的肌肉感我們可以通過皮尺來搞定,心臟怎麼辦?塞入一臺1.5T發動機是不是太虛了,會給人一種一身腱子肉是靠藥物吃出來的假象!


總而言之不是自主車企不設計肌肉車,而是設計不了肌肉車,外殼容易搞定,難道一輛車就只有外殼麼?肌肉車最顯著的特徵就是V8,而我們有麼?即便是設計成野馬、科邁羅這樣的小馬車,至少也得有個2.3T吧?沒有高功率的發動機造什麼都是奢望、空談,造出一輛外觀霸氣而毫無力量的肌肉車是沒有意義的;況且美式肌肉車的張揚外觀也不符合國內主流消費者的審美觀點!


非專業車評


首先我們要了解肌肉車是什麼意思。

肌肉車一詞出現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特別用於稱呼活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類搭載大排量V8發動機、具有強勁馬力、外形富有肌肉感的美式後驅車。如今也用於稱呼現售的搭載V8發動機的美國經濟型跑車。肌肉車是一代美國精神的代表,我們所熟悉的福特野馬(Mustang)、雪佛蘭科邁羅(Camaro)、道奇挑戰者(Challenger)都是典型的肌肉車。

以上是對於肌肉車的形容,我們可以理解為擁有大馬力,剽悍外表,富含美國特色的經濟型跑車。

首先說大馬力,各位司機應該知道,中國是有排量稅的,排量稅包含在我們購買車價內,其中: 排氣量在1.0升以下(含1.0升):1% 排氣量在1.0升以上至1.5升(含1.5升):3% 排氣量在1.5升以上至2.0升(含2.0升):5% 排氣量在2.0升以上至2.5升(含2.5升):9% 排氣量在2.5升以上至3.0升(含3.0升):12% 排氣量在3.0升以上至4.0升(含4.0升):25% 排氣量在4.0升以上:40% 而一般的肌肉車排氣量都在3.0以上,這一上一下多花了百分之13的價格,不用說你了,廠家也覺得不划算。


咱們再來聊聊外觀,肌肉車是極富有美國特色的車型,外露,特色,個人主義。這就是美國的文化所致,而咱們中華文化受儒家思想薰陶,講究謙遜,內斂,不在外形講究內涵,文化的差異,導致中國很少會有廠商設計肌肉車車型,這也是局局認為最根本的原因,尤其是我們的汽車業伴隨著改革開放,實用才是一直以來的第一要素。 最後就是這個經濟型跑車,朋友,美國多少人口,咱們中國多少人口,價格排量稅不經濟了,路況原因又跑不起來,要不是家裡有實力,請問各位,有多少人會買一輛這樣的肌肉車?

不掙錢,不划算,沒市場是局局覺得阻礙國產廠商不設計肌肉車的原因。


車載戲精局



福特野馬,雪佛蘭科邁羅,克萊斯勒的挑戰者,是美國經典的三款肌肉車型,大排量的發動機,動聽的排氣聲浪,風騷的外形都是肌肉車的代名詞。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有的汽車文化,比如歐洲人喜愛柴油發動機的兩箱車型,日本人家用更喜歡微型車,美國地廣人稀更喜歡寬大的車型。
那麼中國是一個新興的汽車市場,沒有歐美那樣的汽車文化底蘊,所以我們現在還沒有形成一種中國特色的車型,中國沒有肌肉車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沒市場,沒有市場汽車廠家就自然不願意投入資金研發這樣的車型了,你看看現在中國鋪天蓋地的SUV就可以知道,國人對什麼樣的車型更感興趣了。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這個問題比較有趣,其實首先“肌肉車”這種類型就算在美國也基本絕跡了,它們指的是那些動力大、自重大、尺寸大沒有操控性只注重巡航和加速的車,外形比較方正硬朗。

現在我們熟悉的musatang、科邁羅、挑戰者都不是“美式肌肉車”,它們是“pony car”中文是“小馬車”,因為它們基本都有一定的操控性,不過在尺寸和動力上還不符合要求。

當然你說的可能就是例如福特野馬這種設計比較硬派、粗獷的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想說為什麼日本和歐洲也沒有設計過這種類型的車呢?設計出什麼樣的車應該還是和本國本地區的文化有關,就比如澳大利亞的本土品牌霍頓,它的車型還是挺有肌肉感的,也是追求大排量,這和他們本國道路寬闊、親近自然肯定分不開關係。

所以我決定我們國產車千萬不要去設計所謂的肌肉車,那就真成山寨了,我們應該設計擁有自己民族文化內涵的車,看看隔壁的雷克薩斯,就散發出和歐系車、美系車完全不同的味道,這才是我們的國產品牌該做的。


鯨車評


國產車為什麼不設計肌肉車!設計一個外殼有意思嗎?


肌肉
車是美國人最喜歡的,福特野馬,大黃蜂,F150但是這些在國內太小眾,而且僅僅設計外觀沒意義,汽車最重要的是三大件,而國產車賣點是價格低,配置高啊,至於三大件……都懂
現在國產車無論外觀還是內飾越來越漂亮了,但是三大件呢?

如果設計肌肉車配套的三大件呢,自己研發還是買買買?
汽車研發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必須有核心技術,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沒有自己技術白扯!肌肉車那動力可不是換殼就完成的,不然國產車全都只換殼得了!

國產車不設計肌肉車,一點是不符合國情,國內喜歡空間大,價格低,配置高的車居多,銷量上不去,沒有利益的事誰幹?二點,技術儲備不足,很多技術現在只能買!所以……


帝三冥


國家沒那麼多福利!美國如果一升汽油不是8毛錢而是國內這種一升油6.7塊也沒有肌肉車



兵哥說事奇瑞瑞虎


你好,國產車為何不只要肌肉車,福特幫有以下見解,說的不對歡迎留言討論:

市場需求不支持

肌肉車更適合歐美國家人群,他們的汽車文化和我們大相徑庭,他們從小接觸的就是大排量、舒適性差、配置夠用就行的汽車文化,而且歐美的汽車文化遠比國內領先,他們有成型的肌肉車賽事,目前能叫上號的肌肉車也幾乎是美系品牌:福特野馬、道奇挑戰者、雪佛蘭科邁羅這些肌肉跑車入門的價格都不貴。

並不是說自主品牌無法研發肌肉車,而是國內市場需求對肌肉車的訴求不是那麼大,縱觀所有肌肉車都是小眾車。國內人群購車更看重舒適性、能耗、和配置。而這三方面,肌肉車和傳統家用車相比每一樣都落後。肌肉車的必備要素:大馬力、大塊頭最好還是後驅,而這些必備要素都是國人放棄肌肉車的因素:肌肉車動力的確強大,但是和歐美國家不一樣的是,我們的高速限速120,歐美高速普遍不限速,肌肉車的優勢在國內就無法展現出來。加上車位緊張,肌肉車的大塊頭無法像傳統家用車一樣順利入庫。

有能力但沒必要

和擁有肌肉車造車經驗的美系相比,自主品牌製造肌肉車也並非易事,從設計、配置、平臺等要素考慮,相當於重新投入巨資,和美系本來就有肌肉車平臺不同,這些都需要自主品牌重新設計搭建。即便做出來肌肉車、售價、配置和接受度對自主品牌也是一大考驗。難免會和傳統肌肉車對比,而這些傳統肌肉車價格也就二三十萬,還是全進口身份,又有強大的肌肉車經驗,雖然自主車企目前也有大排量發動機技術,不過和傳統車商相比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某種程度上,很難讓國人接受。

自主永遠不會製造肌肉車

隨著國內排放政策的日漸緊縮,很多車企逗開始搭載小排量蝸輪發動機,而肌肉車的優勢就是大排量、高轉速,如果一臺肌肉車搭載的1.+T的發動機,那麼它就只是一款只有滿身虛肉的肥胖症車型。


福特幫


還在用十年前看今天,一句話概括就是市場需要什麼就造什麼?中國十年前可能是造不出V8,現在只要有市場就一定能造出來。

柯尼塞格、帕加尼主機廠就是一小作坊,他們設計的車型都很有名,豐田、本田造不了超跑?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賺錢的豐田你認為能不能造比肩法拉利的超跑?為什麼他不造了?

我想這個問題是個人都能想明白,因為豐田造出來也沒人買,何況超跑本來就不賺錢,豐田也不需要靠打造超跑來提升自己的形象。

這麼費力不討好的事豐田不做,本田不做,通用、福特不做,為什麼自主品牌要做,而且自主品質的品牌力還趕不上合資,但你要說吉利、長城、長安造不出V6和V8就有點過了,如果全球油價瘋狂下跌,老百姓收入瘋狂上漲,這時候市場需要一定份額的大排量平民跑車,自主品牌分分鐘跟你造出來。

就自主品牌的B級車和中大型SUV都賣不出去,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造出V8又能怎麼樣?證明自己能造V8,然後了?品牌存在的意義首先它得能賺錢。

但某些人又會噴了,因為你車造的不好才沒人買,話又說回來,豐田和法拉利誰好?既然法拉利好為什麼豐田更賺錢了?難道法拉利就是為了顯擺才造了跑車?

大家要學會用腦子來思考問題,不要張口就來人云亦云,所有商品都是根據市場定位來的,你買奔騰、大眾、奧迪、豐田都是同一幫人造出來的,家電、電子產品好多國際大品牌,直接借用國內知名品牌的產品架構改的外觀你可知道?松下、索尼、西門子很多產品在國內代工除了外觀,其他都是借用的,但執行標準更嚴,因為他賣的更貴?有更高的成本控制。

現在國內製造正在向高端轉型,你們看到的魏、凌克就是轉型的見證,他們成功了還有更高端的品牌出現,汽車產業發展至今考驗的設計優化能力,也就是製造經驗,已不存在技術難題了,怎麼用更低的成本賺取更多的利潤才是商家永遠的重點,這也是豐田精益的精髓。


沐御風


我們國家基本沒有汽車文化,更別提肌肉車了,身邊好多人買車都是趕緊趁過年開回村兒裡讓全村人都知道自己買車了。

我在的城市目前階段基本都是顯擺,畢了業、結了婚就覺得應該有一輛車……

有一些普遍的現象:廣大人民群眾依然還是喜歡大的,所以各種“SUV”形狀的車滿大街都是,麵包車套個SUV殼子就敢說自己是“都市越野族”,還有女性買車覺得自己應該開個所謂“霸氣”的SUV……

搞金融(高利貸)的土掉渣們覺得自己有錢了,應該算是貴族,往往都去買“英國貴族品牌”捷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