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新大風歌


中華歷史悠久,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更迭了多少的朝代,替換了多少的帝王,在農耕社會下的老百姓,一生最大的期望便是能吃得飽,穿得暖,畢竟古代不像現代科技發達,一切食物的根源都要來自於雙手,且還要看天吃飯,一年到頭有時候連一家人的口糧都不夠,因此,人們渴望能吃飽飯,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父母、兄弟姐妹,便大多是餓死的,所以,在農村,便漸漸的傳著一句俗語——“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

如果單純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出生在六八月的孩子有福氣,出生在正臘月的孩子無福氣,但實際背後的深意卻反映出了古代老祖先的智慧,這句話中的“福”,可謂是內藏玄機,是當時所有老百姓心中的一份期待,那就是吃得飽,穿得暖!

在古代農耕社會下,老百姓靠勤勞的雙手吃飯,不像現代,有很多行業都可以掙錢,打個工至少吃喝不愁,古代的農民,一般就是種田,吃飯全看地頭的收成,而,每年的收成都是在什麼時候呢?沒錯,就是六月和八月,除去了朝廷的稅收,家中便有一些剩餘,那麼,這個時候出生的孩子便非常有福氣,畢竟母親吃飽了飯,便有更多的奶水來養育嬰兒,不至於讓他們捱餓了,上半句中的體現就是在這裡,這裡的“福”,無非就是吃飽,穿暖!

而到了臘月寒冬之際,既不是收成的季節,更是天氣寒冷的時候,沒有充足的奶水,缺乏禦寒的衣物,可謂是吃也吃不飽,穿也穿不暖,這個時候出生的孩子,便被人們認為缺少福氣,下半句話在這裡就體現的淋漓盡致了,因此,別被那些古裝電視劇所迷惑,以為古代的老百姓天天吃好喝好,其實不然!

因此,這一句俗語其實就是老百姓心中的一份美好的願望——吃飽穿暖,而所謂的福氣,在如今現代化的人們看來似乎太簡單了,但古代畢竟不發達,農耕社會,吃飯唯有靠雙手,看老天爺心情,這吃飽穿暖便成為了一個奢侈品,因此,希望現代的我們,珍惜糧食,珍惜如今的一切,有要感恩的心,比起於古代,我們可謂是幸福多了。


守護初心


我一生關注過很多俗話,比如十羊九不全,橫死在外不進家,少口病死不進墳等等,其時並無實際道理。就拿我家來說吧,我二弟是二十九歲那年得白血病死的,他死後我父親也是不想讓他進祖墳,是我堅持把我弟弟直接排入了老墳,我的女兒們頭幾年還給她叔父立了個碑,時隔二十年後,我又給他娶了一個死媳婦。再說我自己吧,我是六二年臘二十五出生,前半生是經歷過各種辛酸。但現在卻非常幸福,在村裡大部分人都說我現在有福氣。大家不要迷信老輩子那些奇談怪論,有句話說的很好,邪不壓正,一個人只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福氣自然而然的就會降臨。謝謝關注。


大器晚成aa


無稽之談,封建迷信思想在做怪,什麼正月剪頭死舅舅,臘月羊靠倒牆等等歪理邪說,我屬羊還是臘月羊,不錯相當不錯,很幸福,一直順風順水,我觀察屬相和月份都自認不錯的也還不如我那,這又怎麼解釋,我能解釋,心態心數要端正,要勤勞動,多動腦,只有靠勤勞雙手成能創造幸福生活,尊重科學,尊重社會才是根本。


擁有你的天地


農村俗語:"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就是說在陰曆六月和八月出生的孩子一般都很有福氣,而在臘月出生的孩子就沒有福氣。

實際上這句話之所以在現代並不被人們接受,但是卻依然從古流傳至今的原因是,這句話在古代的時候是適用的,並且也有一定的道理。

這要如何解釋呢?

第一,古人經常會相信一些生辰之說:"有福之人六八月",他們往往認為在6月到8月出生的孩子是一種好福氣的象徵。

其實對於我國古代人民來說是如此,因為在以農耕為生的社會,農民們都是靠天吃飯。而6月到8月正好是豐收的好季節,所以就算是遇上一些洪災或者火災之類的,孩子也不會因此而受餓。

二、那麼“無福之人正臘月”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臘月一般都是比較寒冷的,所謂寒冬臘月,這個時候地裡糧食都在休眠,對於農民來說是沒有收成的時期,大人小孩容易餓著。

北方的冬季寒風刺骨,若是沒有取暖冬季是不利於人類生存的,冬季對於新出生嬌弱的嬰兒來說無疑是不能承受的季節。

臘月大人們都忙著準備過年,又沒時間帶孩子。在季節來說,農村人會認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是沒有福氣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顯然現在這句俗語不太適合現在這個社會,現代社會人們不用為生存條件擔憂,無論孩子在哪個月出生都不會有這種說法了。

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古代相比要勝出很多,很少再為溫飽所擔憂,都不會餓著。生存條件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冬暖夏涼,根本不用擔憂太冷或太熱了。

我覺得臘月出生也不錯,慢慢地天氣就熱起來了,衣服越穿越少,一天天快活地長大,活潑又可愛,很好帶的。

孩子的出生帶來了整個家庭的福氣,都是家裡的寶貝,受到了大人們的龐愛。所以現在不管是什麼時候出生的小孩子,都是有福之人!你說是嗎?

我覺得臘月出生也不錯哎,你家孩子是幾月份出生的?期待你的分享!





飛揚視角


很多人覺得農村裡的一些俗話是不值得相信的。其實那些能流傳很久的俗話都是有社會實踐總結出來的,只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人們體會不到那俗話的本身意思了而已。

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這話說的是人的出生有沒有福氣。有福之人臘月死,無福之人六月亡。這話說的是人走得有沒有福氣。不同時間段的生和死,會有不同的福氣。


1:有福之人六八月。

六七月份,剛好是夏天收穫的季節。在六七月份的時候,剛收完莊稼,農村裡糧食充足。寶媽坐月子的時候可以吃的飽,身體好,有足夠的營養汁水來9餵養小孩。這樣,小孩在剛出生的階段得到了很好的營養補給,才可以健康成長。畢竟吃得好,不容易生病。

而且,從天氣來說,六八月份時,是我國比較熱的季節。小孩子,剛從母親肚子出來,和外界環境的溫度差異越小,越利於嬰兒早期過度適應環境的能力。

所以,在古代這種缺衣短食的年代裡,六月出生的小孩,明顯比其他月份出生的小孩幸福點,死掉的概率會低很多。這就是叫有福氣了。

2:無福之人正臘月。

臘月,大家都知道,大雪紛飛,天氣寒冷。在古代,普通人家過冬天時,可不像現在這樣有暖氣的,那時候連燒炭取暖都是有錢人才會做的事。

而普通人家,甚至是窮人,連保暖的衣服都很缺少。本身小孩子出生在寒冷天氣裡,離開母體後,開始是很不適應外部溫差巨大變化的,遇到一戶窮人家,連給小孩保暖都做不到,那這小孩就受罪了,甚至會夭折。

還有吃的問題。因為秋天收了糧食後,要等到明年夏天才可以再收。這個漫長的時間裡,窮人家庭幾乎都是省著糧食過冬的。這就造成了,寶媽吃不好,而給孩子的營養就不好了。

在古代的冬天出生,天氣寒冷,無法有足夠衣服保溫,又沒有吃到有營養的汁水,那小孩就招罪了,不夭折就算命大了,更別說福氣不福氣了。

3:往生者就不同了。一般每年的六月份都是農忙時候,家有老人走了的,因為農忙天氣炎熱的原因。家屬都會草草下葬。而冬天就不同了,冬天是農閒,而且天氣寒冷不容易發臭。家屬們就會挑個好日子,叫上親戚來風光送葬。

現在社會不同了,吃得好,穿得暖,還有暖氣,小孩子啥時候出生都是有福氣的。而現在推行火葬,老人啥時候走,都是一樣的。


村哥小凡


“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這句俗語老話放到現在好像沒有那麼準稱了,有道是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這句話放在過去應該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如今可能就要選擇性聽聽了,為啥呢?因為這“六八月”和“正臘月”跟有沒有福沒什麼關係。


過去老話說“有福之人六八月”意思是六月八月出生的人可以說是很有福氣的人,所謂有福氣當然就是吃得飽穿的暖,現在溫飽不是什麼問題,可過去就不一樣了,能吃個半飽就不錯了,六八月出生的孩子還是比較有福氣的,六月瓜果蔬菜多,這個時候出生有的是東西吃,不至於餓死。八月份正值金秋,也是很多糧食收穫的季節,所以說在夏秋季節出生的有福氣,有東西吃。

“無福之人正臘月”就是說在臘月正月出生的孩子一般都沒有福氣,為啥呢,冬臘月很冷,要啥吃的沒啥吃的,家裡窮的那出生不就餓死了。有人說正月裡應該吃的多呀,家家準備很多吃的過大年,不應該福氣不好,這樣說似乎也有點道理,但是冬季大雪封門,總之是日子不太好過,家裡到年底的時候又很忙活,忙著打掃衛生大掃除、炸貨,這個時候添人就是添亂,所以有的人覺得正臘月出生的為無福之人。



其實換做現在,正月臘月出生可是家中的一大喜事,過大年又添人,絕對算得上是大喜事一件了。而且現在根本就不存在吃不飽穿不暖這種情況,還討論幾月出生好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到2020年我們就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了,實現了小康,最起碼的溫飽是不用愁了,那還考慮什麼幾月出生這個問題呢。

除了溫飽這方面的考慮,在農村還有種說法就是“男逢八騎騾子跨馬”,意思就是這個月份出生的男孩都是騎馬做官的,過去只有狀元郎能騎著大馬很威風的上這上那,所以能騎馬的都是官兒爺,因此老人們就說六月出生的男子非富即貴,至於到底為什麼是六月,而不是三月或者五月,就不得而知了。總之我覺得幾月出生跟命運好壞沒什麼直接關係,特別講究的人家就是在意生辰八字,那也是個人喜好,別人都不好說什麼。


靈子


農村俗語:“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感謝題主的提問,下面我來為大家解答。

農民在從事生產生活中總會總結一些言簡意賅的話語,讓人一聽就明白。因為畢竟是農民文化水平有限,所以總結的道理也是讓人一聽就知道什麼意思。比如“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這句俗語從表面意思上就是有福氣的人是農曆6月至8月份出生而沒有福氣的人,則是臘月出生,為什麼會總結這句俗語呢,下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我們知道我們所生活的這片土地自古就是農耕社會,在以前人們都是從事農業的生產,沒有別的技能,而從事農業生產的都知道,在6月到8月份都是豐收的季節,那是,包括花果蔬菜,多數都是在6月份到8月份收穫,所以說在6月份到8月份出生的人是有福氣的,因為在豐收的季節吃的東西不用發愁,會衣食無憂的,所以說出生的時間選的對的是有福之人,另外6~8月份天氣還不是太熱比較宜人,相比較天氣炎熱的話是比較有利於生活生長的月份,因為那時電空調並沒有應用廣泛。


“無無福之人正臘月”又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臘月正是天寒地凍之時,萬物蕭條更沒有生機,而在此時出生的人不僅要面臨環境的問題,還要面臨生活的問題,因為以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都知道農業產出比較低,而每當接近年關,糧食總是不夠吃的。一家人將面臨捱餓,所以在這時候出生的人,是挑選的時間不對,當一家人都即將面臨捱餓時,即使家裡新增人口,也很難有很好的生活和照顧,所以說臘月出生的人是無福之人。

總結,當時的俗語,有些只是在當時比較實用,放在現在這個社會不一定適用,因為科學技術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以前的生產勞作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社會了,所以說別管俗語諺語,一定不能死掰硬套,要活學活用適應時代的發展。


我家生活在農村


這句話從字面意思的理解應該是說出生在農曆六月~八月是屬於有福之人,而正臘月出生的是無福之人。在現代社會看來這句話頗具迷信色彩,但是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社會道理的。我們都知道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是傳統的農耕社會,農業生產在人民生活中佔據著主導地位。民以食為天,農曆六月八月正是收貨季節,糧食進倉,瓜果成熟,認為出生於這個時間段的人有福是覺得這個時候出生的孩子相對不容易缺衣少食,即便是糧食收成不好這個時候也比較容易在大自然獲取其他食物等生存資源,並且六八月萬物生長,天地靈氣充裕,所以出生於此時的人也如這天地萬物一般,充滿生機活力被認為有福。而冬季氣候寒冷,萬物凋零,此時的出生環境相對嚴峻,對小孩子生存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的孩子是個考驗,加上已經停止了農業活動,如果剛好碰到沒有存糧是很難熬的,古時封建社會,農戶又需要交租,結賬,臨近年底過年關,從年關一詞就不難看出物質匱乏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了,所以才說這個時候出生無福,家庭養育壓力大。新中國推翻了三座大山,勞苦大眾擺脫了束縛,社會主義建設越來越好,改革開放更讓人民越來越富裕,廣大人民不再為物質條件擔憂,所以這句話也漸漸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三農輝哥


農村俗語是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說有福之六月生,小孩出生後不受寒冷之苦,風霜之浸,因為出生於六月,他們剛能沉受這時的溫度,這就是六月出生小孩之福。

現在這種說法講不通,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冬天有暖氣,有電暖室內溫度和夏天差不多,所以隨著時代發展任何事物都在變化著。











張斌鋒


農村俗語:“有福之人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舊時代的農村或者說是以前的農村,農民們根據自身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人生經歷和農村的人情世故,總結出許多現在看起來毫無道理的俗語。題主所提問題中的這句俗語就產生在那個時候,也是當時的農村環境所使然。其實這句話如果擱置在以前的農村還是很有道理的,為什麼呢?先來看看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話沒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它說的意思就是:在農村如果出生在六月到八月,那麼這個人就是有福氣的人;而如果出生在臘月到正月之間,那麼這個人是沒有福氣的。看到這肯定會有人問,一個人有沒有福氣怎麼可能和月份有關係呢?關鍵還是看家庭條件和自身是否努力,這樣的人是沒有了解以前的農村,也沒有了解這句話產生的背景。

  • 這句俗語產生的背景

以前的農村,不像如今有著這麼多的發展機會,農民們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掙錢方式和方法。於是那個年代的農民,都是靠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來討生活,而當時農村的生產力又不是很發達,往往一家人都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當然最為重要的是,那個時候人就是勞動力,加上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幾畝地往往要供十幾人生活。

於是在那個年代的農村,六月份到八月份(這裡說的是農曆,也是秋天),春天種植的糧食都在地裡成熟。在秋季生下來的孩子,至少能夠在臘月之前天天吃一頓飽飯或者有奶管夠。當然那個時候因為缺少油水,人們吃得就是些玉米粉摻碎米等,往往是吃了一會兒就餓了,所以很少會有管到臘月份的。

我爺爺說他們那個時候,大隊每年過年留給村民們的都是豬腦袋和一些瘦肉(瘦肉沒有油,在那個時候並不受歡迎),為了吃飽飯還吃過樹上的葉子。

  • 如今怎麼看待俗語

在如今的農村,不能說每一位農民都走上了富強的道路,但至少如今的農村孩子再也不必為吃不飽飯而發愁,一家一戶也能夠將一個孩子養育成才。而且現在的農村雖然也在朝著“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發展,但至少在有困難時還是會有不少的親戚朋友伸出援助之手。

當然這句話其實我覺得還是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的——如今的農村也是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盛行,買的蔬菜、大米和肉等不一定安全。而秋季恰恰是自家種植的有機等成熟的季節,也代表著生下來的孩子能夠吃上無汙染的食物。我母親覺得現在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疾病就是因為人們吃了有害食物而得的,或許真的有一定的道理。

所以有時候看似俗語已經擺脫了當前的社會,實際上還是有著一定的說服力的,也能夠更好得指引我們的生活。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幾十年來,我們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廣大農民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溫飽已經不是人們所追求的幸福。所以這俗語幸福的含義也應該進行改善,我也相信以後咱們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