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筆書法最終追求的是實用性,還是藝術性?

臨池管窺


硬筆書法最終追求的是藝術性還是實用性?本人覺得這個問題應該辯證地看。

應該說硬筆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不斷髮展的時代新產物,屬於書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是以書法藝術為終身職業者來看,硬筆書法的習練創作肯定要想方設法地追求硬筆書法的藝術價值,不斷是提升硬筆書法的筆法,章法,結字,佈局的藝術水準,同時,更要在毛筆書的博大營養中傳承創新,使自己的硬筆書法作品不偏離書法藝術的軌道,呈現傳統書法藝術的中正浩然之氣,所以說藝術性是專業書法藝術者最直接,最根本的追求目的。

因為硬筆書法是當代的書法新生物,它的實用範圍之廣更是遠超毛筆,是全民最實用的大眾藝術。所以說,實用性是其最直接,最廣泛的標誌。一手好的硬筆字,不僅能展現書寫者的文化素養和藝術才華,同時它一樣具備毛筆書法的修身養性之功能,在正常工作中大放異彩之餘,還可隨手鋪紙取筆,或手抄歌詞詩賦,或臨學古帖,或寫文抒情。可以說實用性是大眾習練硬筆書法的最廣泛,最直接的目的。

本人是硬筆書法的忠實愛好者,以下是本人學習硬筆書法的手稿,希望有機會與更多同道交流學習心得。











一生是少年


在硬筆尚未普及、毛筆一統江湖的年代,毛筆書寫也是實用性第一、藝術性次之。硬筆書寫更是如此。



古代有專職的文人,但沒有專職的書法家。司馬相如一篇賦文價值千金,書聖王羲之的作品只能換隻大白鵝。像範曾這樣人還健在作品就成天價的,古代基本沒有。古人寫字,確有附庸風雅的成分,但修心養性、陶然自樂的多,毛筆書法實用性所佔的比重仍然較大。

自從硬筆書寫普及大眾以後,毛筆書法正呈現出逐漸脫離工具性、實用性走向純藝術性的趨勢,因此傳統的毛筆藝術也越發顯得珍貴了。雖然當代毛筆書法的藝術層次水平與古代相差甚遠,但必須承認今日書法市場是相當火爆的,遠甚於歷朝各代。



硬筆書寫主要是作為文化信息的載體,工具性與實用性為主,但硬筆書法不同於硬筆書寫,既然提升到“書法”的高度,藝術性必然就成了第一追求。之所以需要特別強調這一點,抱庸覺得,從書法藝術的內涵與高度上講,硬筆並不比毛筆低矮,在書法藝術內核上,軟筆硬筆都一樣。

硬筆書法才走過一百年,硬筆書法藝術的開拓開墾剛剛起步,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技法開創,都還有宏闊的空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書法歷史不會一成不變,硬筆雖小,受眾極廣,實踐最頻,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觀點:人各有志,每個人的追求並無對錯之分――只要規矩練字,不論練的是古或今、楷行魏、隸篆草、妍美或拙樸,都應尊重!

就我而言,追求的是實用性與藝術性的平衡,而且確信,硬筆書法與實用有折衷平衡的――相對而言,更為側重實用性!


在我看來,硬筆書法藝術能表達的書法美,不但軟筆書法都能表達,而且能表達的更好。軟筆書法的表現力,其書法美的廣度、深度,確實要超過硬筆書法。

硬筆書法的實用性,是相對軟筆書法為數不多的獨特性。

練硬筆,若不注重實用性,要追求純粹的書法藝術,倒不如直接就練軟筆書法,當然,這還是就我而言的。

其實,硬筆書法,有的是偏向書法藝術的,偏向書法藝術的對實用性幫助不大。

比如:若是臨的九成宮,哪怕臨的再好,你可以觀察下,對硬筆的日常字幫助不大!

若是臨的是古代行書,對硬筆實用性幫助就大了一點。

若臨的是現代行書,實用性幫助就更大了,因為現代行書字貼字的結構,還原並尊重了硬筆筆尖的物理特性,這是古貼做不到的,但現代行書字貼的書法藝術性肯定相對要差一點。

所以,這是有些辨證關係的,也牽涉到取捨。魚與熊掌有時能兼得,需要動腦筋,下功夫。


行書一點通


很高興能回答題主的問題。

首先,既然提到了是最終的追求,我想結果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藝術性。

硬筆書法是從傳統書法中發展而來的,主要用於取代傳統書法中實用的價值,傳統書法也是一樣,起源也是基於實用。所以,硬筆字的出現到發展非常迅速,但他的發展始終沒有脫離傳統書法的影子,並且也是沿著傳統書法的路子一直在發展。

我們每個人從實用出發接觸硬筆字,他伴隨我們很多年,很多場合也要用到硬筆字,但是,不是真正的愛好者,隨著自己鋼筆字使用面的縮小,沒有人會太多的去關注他。只有愛好者才會始終堅持,當然,對於他們而言,就不是單純的實用了,他們追求的是藝術,所以,堅持到最後的,都是藝術的路子,於寫的好不好沒有太大的關係。





壹庸詩書文


我也寫寫




管戈


我個人認為,寫字,追求實用性,而書法,追求藝術性。

在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應該是既談不上實用性,也談不上藝術性。因為剛開始的基礎練習階段,還不需要太確定的方向。這有點像高中分班,只有到了高二,基礎科目基本掌握後,在開始選擇方向。

個人建議:在基礎練習階段,不論硬筆還是毛筆,先暫不考慮方向,根據練習中的思考來進行選擇。


西廨七叔


硬筆書法最終追求的是實用性,還是藝術性?

個人認為不必將二者孤立開來,實用性和藝術性實為互補關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同理,硬筆書法亦然。毛筆書法也是由實用而上升到書法藝術的,反過來又會推動毛筆書法普遍應用水平的提高。實用是基礎,藝術是昇華。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相應的各種文化也應順應發展這個潮流。個人認為,硬筆書法沒有最終的追求,只有不斷的提升和發展!

說的不一定對,大家斧正……








楊軍108398491


硬筆書法最終追求的是實用性。硬筆書法再怎麼上躥下跳,也無法超越毛筆在書寫間的出神入化的"怪異生",毛筆由於性軟,扭捏之間便可產生展示出意想不到的筆情墨韻,正是毛筆的這種與生俱來的恃性,成就了毛筆字獨一無二的書法藝術,這書法藝術,它直叩書者之心扉,"書為心畫”是也。這是硬筆書法遠遠無法到達的書寫境界,只因為,硬筆書法受制於一個"硬"字,這"硬"硬是將表情達意給硬生生給截住在筆梢毫未,致使書法那千般柔情萬種媚態無法表現,硬筆再怎麼不情不願也無法扮得出"藝術性”出來蒙人嗎?故因此,硬筆書法的最終歸屬只能是實用性,而不是藝術性。"既生俞,何生亮",滅了毛筆字,硬筆字當然具有藝術性。附上幾幅毛筆字,以志永垂不朽。











林慶逢358


中華民族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民族,從漢字的產生就足以說明他的與眾不同。古代著名書論家張懷瓘曾在《書斷》中對我們祖先創造漢字有這樣一段描述:“仰觀奎星園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獸之象,博彩眾美,合而為字,是為古文。”世界上眾多民族中唯有書法只產生於中華民族,他凝聚了我們祖先超高的藝術想象力、概括力和表現力,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書法,特別是硬筆書法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傳遞信息等,都離不開寫字,人們常說字是人的門面,所以說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把字寫好,不僅要求書寫迅速、正確,更追求美觀漂亮,給人以藝術的享受。當今社會,物質高度發達,人們越發追求精神文明,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重任,教育部也曾印發《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綱要明確指出漢字和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硬筆書法不僅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更具有超強的藝術性。二者緊密相連。書法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品質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名教師自己現在也正在今日頭條中跟隨硬筆書法教學視頻學習,看到那些硬筆書法,真是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羨慕至極,把能寫出一手美觀、漂亮的字,作為自己後半生的最大心願。書法從娃娃抓起,讓我們用心寫好漢字,跨入書法藝術的大門,通過練習寫字,養心愈疾,暢達延年。靈心煥發,無疾而壽。中國書法藝術一定能夠代代相傳。


王鳳雲wfy


硬筆字,好比快餐文化,極具廣泛性和普及性。在短短不足百年的歷史,發展速度驚人,迅速達到巔峰。有著數億人書寫硬筆字,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大事件,也是書法史上的一大創舉。這一壯觀的歷史現象,固然有諸多因素,也與硬筆的特性有關:

一是便捷,不需要毛筆書法的筆墨紙張,隨身一支筆就搞定;

二是書寫性強,筆法不像毛筆字複雜,隨手寫;

三是實用性強。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到處 都需要。

她的誕生,是文明社會發展的產物,是最接地氣的文化現象。而當她的接地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被手機、支付寶、淘寶等現代工具所替代之後。她就像滿街的快餐店,一夜之間消失。硬筆字的實用性,彷彿已離我們遠去。

失去了實用性之後,按理應該凸顯其藝術性。好比郵票,失去了通信的主功能,收藏價值就越發得以體現。但她又不同於收藏品,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同時,與毛筆字相比也有明顯的侷限性:

一是失去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受眾體明顯縮小。雖然,她還將在較長時間裡,在某些特定鄰域繼續下去,但她的影響力已大大減少。

二是不像毛筆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內涵,有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三是筆法簡單,相對固定的筆性和書寫的形式,都將影響硬筆書法的發展空間。

硬筆書法究竟何去何從,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堅持硬筆書法特性。硬筆筆法不像毛筆複雜多變,但也有其自身特點,在硬筆書法實踐中,不斷總結筆法理論。硬筆書法主要靠指力掌控筆,通過手掌和拇指、中指、食指等的合力,形成執筆姿勢,而運筆動作依靠腕底部與桌面的支撐,並通過手掌和腕的聯動,完成書寫。因為硬筆尖不像毛筆那樣有彈性,但也具有一定韌勁,只要熟練而靈活運用腕力,就能實現如毛筆書法一樣的提按、使轉以及調鋒,從而實現硬筆點畫的豐富變化和筆勢、結體的靈動之美。

二、形成硬筆書法特點。作為硬筆書法,雖然有著毛筆書法的共同之處,都是以文字作為依託,兼實用、藝術與一體,五體皆能。但硬筆畢竟不同於毛筆書法,自身定位要明確,如何建立起自己的書法語言體系,有著自身的審美取向,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當代許多硬筆書法家的風格還不夠成熟。龐中華、顧仲安等硬筆書法,雖具有大家風尚,但影響力不夠。黃若舟先生的“快寫鋼筆字”,最具有硬筆書法特性,值得硬筆書法愛好者的學習和研究。我把硬筆書法之特點歸納為:點畫流暢又挺拔,提按使轉要自然。筆勢靈動牽絲帶,呼應聯繫皆分明。結構分佈需勻稱,錯落有致隨其形。

三、背靠大樹好乘涼。綁定毛筆書法,走互相結合之路,既與毛筆書法保持距離,又自創一條新路。最近,看到網上有許多類似彈性軟筆(非毛筆)、或硬筆,書寫的字體,有一筆書、簡書、快寫體以及與古老文字如甲骨文、銘文等相結合的象形書體。這些書體以實用為原則,兼顧藝術欣賞,可充分發揮硬筆或中性筆的優勢,同時,汲取毛筆書法特點,在當代書法走向低迷的時候,不失為書法的一條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