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現在農村包地的反而少了?

紫荷夢


農村在家的基本都是老人孩子,年輕人都出去務工了,不像以前都是指望地裡的莊稼吃飯呢,現在大多都是為了不讓地閒著,空著怪可惜的,也有個別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包地種植瓜果,藥材之類的,有的沒有銷售渠道就爛在地裡了,打擊信心還損失巨大,還不如一年兩三季的莊稼,收益雖然少但是穩賺,我認為現在的時局以後終歸還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有前途,城市裡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密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然農村風光,可以弄農家小院,怡情雅趣也可頗有收入,只是需要堅持幾年才能見成效




大眼張七月


本人從事農業十幾年,見過不少大戶,現在包地的少主要原因有,一,糧食價格便宜,許多包地大戶到年底一算賬都虧欠。二,工人不好管理,人工工資貴,農忙時找不來人。農民工的素質普遍偏低,曾經見過有些農民工趁主家不注意,把藥倒了,說打過藥了。現在找個幹農活的人,一天至少要100元,還不出活,農忙季節出300也找不來人,遇到雨天,莊家都爛地裡。三,不懂技術,有一部分包地大戶,是城裡回去的,手裡有點錢,想在農村大幹一場,由於啥也不懂,處處受制於人,結果賠的一塔糊塗,只能回城打工。四,為了國家補貼,這部分人的心思根本不在種地上,撈一把就有,苦了老百姓,有些地租錢都要不回來。五,地租過高,現在地租普遍在700每畝左右,貴的1000多,一年下來剛好夠本,只能掙個國家補貼。遇到災年,只能跑路了。欠種子,化肥,農藥一屁股債。以上是本人見解,春手打比較慢,望有


農村阿杰9897


不是包地的少了,是大戶多了,小戶少了。我不知道你說包地的“少”了是從哪兒說起,我說說我們這裡的情況吧。我們這裡大規模開始包地是從13年左右開始的,原因是當時種地大戶有政策補貼(當時種地是不掙錢的),然後成立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合作社。有很多是空頭的,目的當然不是種地,就是為了套取補貼。後來發現補貼沒有那麼好拿到手,這些合作社折騰一場就陸陸續續倒閉了。真正種地發現管理好了還有利可圖,便堅持了下來。後來糧食價格上漲加上種地機械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種地大戶的利潤也多了起來,這三年包地的也越來越多,地租也越來越高。只是模式轉變了,以前農場主當甩手掌櫃的賺錢很難,自己一家人包個二三百畝親歷親為的利潤很客觀,這類地主也越來越多。


泰山伯龍


本人從事農業十幾年,見過不少大戶,現在包地的少主要原因有,一,糧食價格便宜,許多包地大戶到年底一算賬都虧欠。二,工人不好管理,人工工資貴,農忙時找不來人。農民工的素質普遍偏低,曾經見過有些農民工趁主家不注意,把藥倒了,說打過藥了。現在找個幹農活的人,一天至少要100元,還不出活,農忙季節出300也找不來人,遇到雨天,莊家都爛地裡。三,不懂技術,有一部分包地大戶,是城裡回去的,手裡有點錢,想在農村大幹一場,由於啥也不懂,處處受制於人,結果賠的一塔糊塗,只能回城打工。四,為了國家補貼,這部分人的心思根本不在種地上,撈一把就有,苦了老百姓,有些地租錢都要不回來。五,地租過高,現在地租普遍在700每畝左右,貴的1000多,一年下來剛好夠本,只能掙個國家補貼。遇到災年,只能跑路了。欠種子,化肥,農藥一屁股債。以上是本人見解,春手打比較慢,望有所幫助。


花生三遍藥液體氮肥


我34歲了,座標山東聊城,我們這都是蔬菜大棚,我是我們村最小的搞蔬菜種植的,種植太累了,又傷身體,所以年輕的都不種植了,不是打工就是創業去了,年紀大的幹不動了,每年都有年紀大的不再搞種植的,對外包地的越來越多可沒年輕的種地的了


囉裡囉嗦惹人煩


我就是農村人,不是包地的少了,而是外出打工的多了,我們這邊就是一些年紀大的在老家種種橙子或者烤煙這些,賺的也不多也很累,年輕人肯定受不了這個。平時村裡就幾個老人還有就是留守兒童,到過年的時候年輕人才會回來。大年初四又開始外出復工了。


80後小蔣


為什麼現在農村包地的少了呢?就本題而言,其原因各地有異,我不知道別地方包地人少的原因,我只知道我們當地包地少的原因,今和大家分享一下,請大家思考:包地是一種投資,投資是為了賺錢,這裡的投資有兩種,一是農業種植投資,二是工商業投資。而至於工業商業投資就目前看來在內地還不多,一般都在沿海地區,其原因一句二句也說不清楚,大概是受各種因素的限制而已,我今天只談談農業種植的投資。所謂的包地並不是說一畝二畝的農戶承包地,而是大面積上千百畝的承包地歸幾個人或是一人來使用,這麼大的面積就不能採用往常各家農戶那樣的種植環境和種植手段,必須採用大機械化生產,高科性立體種植模式,產值高的最新優良品種,高技術指導管理,廣域性產品流通渠道,寬闊性的環田道路和交通直接,每一個承包區域必須要有一個受保護的農田水庫或有一個專供的農田用水大塘(因水是農業的命脈),這裡必須做到水庫或農田用水大塘始終保持塘渠相通,渠渠相連才行,再者就是電力配備。至於農田大面積承包者,除了農田轉讓租金,高科技立體化種植技術,高科技管理技術,廣域性的產品流通渠道,最新時尚的優良品種引進,加上大機械化生產設備的籌備,這些必要自己承擔的外,其餘的就是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了,千百畝的生產環境必須要有可靠切有保障的正常生產條件,那就是千百塊田地必須組成一大塊或組成幾大塊才能實行大機械化生產,必須有水有渠,渠渠相通,必須擁有可受政府部門保護的專用供水水庫或是供水大塘,還要有必備的供電設施,另外還要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扶助及國家的資金補助,以上這些條件,若不具備,土地是沒有一個人敢大面積承包的,因土地大面積承包是一很複雜的過程,政府部門若不出面籌備以上這些環境條件,農業大機械化農莊是無法生成的。就目前來說我們當地就不具備以上條件,如河渠被開荒甚至破壞,阻塞不通,大量農田水渠被消毀,環田道路被消失,蓄水農塘被填平,承包戶農田不成片,相互穿插,相互影響,農民只能隨大流種植,哪裡還敢考慮科學經濟性種植?全靠水電站供水那幾天從上至下,等到後面的農田用水時,水電站就停了,一些經濟型種植更不敢想了!因此農田都沒人敢種了,哪還有大面積的承包戶呢?再說,沒有大面積種植的條件及環境,承包戶能賺到錢嗎?若賺不到錢,還有人承包嗎?!若果我說得這些大家覺得有理,大家就點贊,若覺得不很興趣,我也不怪,由大家評說吧


振興中華246016682


農村包地行為,很多基本上是看到大熱的農產品後,跟風去種植,然後造成來包地的人越來越多,地租就越來越貴。大熱的農產品多人種了,自然供過於求,價格下跌。當成本過高,收益低或者虧本,就沒人種了。地也不包了。

另一個方面,農業很多都是講靠天吃飯,風險性太高,經過之前種巴戟,香蕉,三七,瑪咖等一系列大熱後,很多人投資農業失去信心。

其實,做農資,靠的就是堅持,人總要吃飯的,加油吧,農業的朋友們!


大蘿蔔說


農村包地的人越來越少,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

1. 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少了;

2. 會種田的農民已經老了,力不從心,不能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

最主要的原因:現在種地,除去種子肥料農藥的開支,只有很少的收益,自己親力親為,每天工錢在50元以下,花錢僱工不如買糧食吃。


湖北打工小李


因為沒錢賺,比如農戶種一畝田以種一季為例,種子,農藥,化肥,農耕機,收割機,用電抽水等控制的好的一般成本費用約900元,一畝田收成一般1200至1300斤稻穀,換成錢約1200至1300元,去掉成本一畝田純收入3百多,注意這裡還沒算自己種田的人工費。所以農民工寧願去做零散工一天還能掙15O元。真實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