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記憶:虹雲橋和天橋北老照片一定有你熟悉的


1937年12月1日,牡丹江市公署成立,標誌著牡丹江市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當時的牡丹江市區主要劃分為三個部分:橋南太平路以西為朝鮮人居住區。太平路以東為中國人居住區。橋北為日本人居住區。

1940年1月,經過一年的建設,虹雲橋正式通車成為連接牡丹江南北的最重要通路。

圖為新華路西海林街口正在勘測道路的工人。遠處的高層建築為乾山旅館。

乾山旅館。位於新榮街新華路西北角,緊鄰機床廠的東側。

虹雲橋上北望遠山大道。右側白色的二層建築是牡丹江矯正院。

東滿總省公署。位於曉雲街中華路西北角。

牡丹江警察學校。新華路聖林街口東南角。陶瓷廠西側。八十年代一度作為二院橋北分診部。

官舍街關東軍情報站。位於康安路兒童公園西側。榮軍院北側。八十年代為居民樓使用,現已被火災燒燬。

聖林小學。現為第一人民醫院位置。

聖林小學學生在教學樓前合影。

九十年代的第一醫院。

祥倫橋。位置在新華路西祥倫街金龍溪上。

牡丹江神社。位於北山公園西側,牡丹花雕塑位置。

九十年代的北山公園紀念碑。

北山上俯瞰北山體育場。

北山上俯瞰原牡丹江紡織廠。在車間的位置是當年的星輝中學。

九十年代北山公園大門。

牡丹江國民女子學校。位置在仁壽路東側,地明街南側。現為林業勘察院。

牡丹江農林署。位於新華路東,地名街南,現菸草公司辦公樓位置。

關東軍第三軍司令部。現為林業技術學院教學樓。

牡丹江軍馬場。1946年朱瑞在牡丹江籌建炮兵學校和炮兵部隊,1947年在牡丹江郊區謝家溝日軍兵營舊址上創立中國第一個軍馬場。1948年朱瑞在解放戰爭中犧牲,軍馬場命名為朱瑞炮校軍馬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