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截止今天,薩姆·門德斯的新作《1917》已經先後斬獲了

金球獎的最佳劇情片、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美國導演工會獎的最佳導演、美國製片人工會的最佳製片人等多項大獎。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作為頒獎季最重要的幾個風向標,《1917》在這些奧斯卡前哨戰的勝出,幾乎已經讓它99%坐上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寶座。


雖然距離頒獎禮還有二天,但今年奧斯卡最佳的歸屬,的確是懸念不大了。


但即便知道了結果,很多人也一樣關心過程。至少不免會好奇,為什麼在這個近幾年難得一見的電影大年裡,在一眾質地不俗的競爭對手中,業內同仁們如此眾口一詞地把最佳早早地定了下來。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想必每一個看完《1917》的觀眾,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華麗麗的“一鏡到底”。


但《1917》早已不是第一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包括《奪魂索》《俄羅斯方舟》以及前幾年的《鳥人》在內,早已有太多導演嘗試過“一鏡到底”,有人為了前所未有的創舉,也有人為的是明目張膽的的炫技。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一鏡到底”固然天生具備種種拍攝的挑戰與困難,但卻從來不因此而保證一部電影成色的優秀。

但《1917》的“一鏡到底”和此前的諸多“一鏡到底”終究是很有點不一樣。


最大的不同,就在於《1917》呈現的是一場戰爭,一場在空曠的戶外展開的涉及成千上萬人的戰爭,而此前“一鏡到底”的電影,幾乎都是圍繞著一所房屋這樣相對密閉的空間來展開。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從場面調度的複雜性而言,《1917》顯然比那些前輩提升到了一個更加困難的高度。

由此而帶來的直接的觀感,便是讓觀眾宛如親臨戰場一般的“全息式戰爭體驗”。


過去我們在各色戰爭片裡見識過太多戰爭的宏偉、壯闊、緊張、詭異、殘酷、激烈、野蠻、血腥等等有關戰爭的一切,彷彿通過電影我們已經能夠知曉戰爭的全部。


但對於絕大多數未曾上過戰場的人而言,這樣的感覺其實是荒唐甚至有點可笑的。


薩姆·門德斯這次的野心,就是請觀眾親自去戰場走上一遭。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1917》的故事簡單到用一句話就足以概況——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況最慘烈之際,英軍下士斯科菲爾德要從後方徒步趕赴我軍前線,向前線指揮官傳遞一道“取消進攻”的命令,挽救正準備發起進攻的上千名英軍的性命。

故事的結果不用想也能猜到,斯科菲爾德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了任務,順利傳遞了命令,挽救了無數戰友。


但在《1917》裡,重要的當然不是結果,而是這次“送信”的過程。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攝影機從始至終如影子一般跟隨著主人公斯科菲爾德——一個看上去毫不起眼,隨時可能在戰爭當中送命且沒有人會在意的普通士兵——換句話說,作為觀眾的我們就是斯科菲爾德的影子,進而是他本人。

跟隨著斯科菲爾德的腳步,我們和他一樣,在後方的戰壕裡穿梭,在堆滿屍體的曠野上奔跑,在德軍撤退後的溝壑裡摸索,在一次又一次意外造成的響動裡被驚嚇。

隨著斯科菲爾德走得越遠,我們經歷的也就越多。有敵機突如其來的墜落,有敵人出其不意的匕首,我們親眼看見斯科菲爾德的性命在上一秒裡被戰友拯救,也親眼見證戰友在他的懷裡犧牲。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我們看到一整座城市被戰火焚燒成焦土般的廢墟,也看到慘烈的戰場上除了屍體和老鼠,同樣也開滿嬌豔的鮮花。


我們看到一個素昧平生、語言不通的陌生人如何與斯科菲爾德短暫地相依為命,也看到另一個素昧平生、語言不通的陌生人如何想在一瞬間置其於死地。

當德軍狙擊手的子彈從斯科菲爾德的耳朵邊擦過時,銀幕上陷入了一次短暫但又顯得長久的黑暗,在那一刻,我們以為一切就這樣隨著斯科菲爾德的死亡戛然而止了。

但一切並未結束。我們後來還親歷了那次夢幻般的漂流,聽見了那沉靜肅穆的哀歌,亂入了千軍萬馬衝鋒的陣仗,最後在前線的醫療處旁邊和斯科菲爾德一樣,終於得到了一刻長久的喘息。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1917》最動人的一點,就是它既真實地表現了戰場的殘酷與腐臭,也描寫了那轉瞬即逝但確實存在的美麗,它既勇於直麵人性在戰爭中的扭曲與醜陋,也不吝於讚美人性在戰爭中依然保有的溫柔與善良。

《1917》是寫實的、慘烈的;但它也是超現實的、詩意的。


我們會在突然看見腐爛的屍體時感到多麼噁心,就會在遇見飄零的落花時感到多麼撫慰。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對斯科菲爾德在那條大河中隨波漂流的那個場景尤其喜歡。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就是它了


像過去每一部“一鏡到底”的電影一樣,《1917》自然也免不了受到“炫技”、“刻意”的質疑和指摘,但這次前所未有的瘋狂嘗試仍然因為戰爭這個過於特殊的舞臺而彰顯出它獨特的意義來。


薩姆·門德斯就像是製造了一個超大型的裝置藝術,但不是為了讓我們在遊樂園般縱情玩樂,而是讓我們真正得以體驗繼而思考戰爭本身。

在這個意義上來講,《1917》和去年彼得·傑克遜那部同樣是一戰題材的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一樣,有著相似的訴求和宗旨。


兩者都試圖用一種前人未曾試過的技術,去力求真實地帶觀眾深入一場戰爭。

從此以後,我們不再只是在電影裡“觀看”一場戰爭,我們“進入”一場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