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的仕進道路上,也存在以貌取人嗎?舉人大挑之制及軼聞趣談

根據《清史稿》卷一百十·志八十五《選舉五》可知:

清代官員的任用,均由吏部歸班候選,故有選班一說。

選班之時,最重視的,是通過科舉正途而具備候選資格的人員。所以,科目出身的人員,具有優先選用權。

進士就不用說了,考中後進入仕途,相對來說,是比較順暢的。

至於舉人,因為人數眾多,要任職官場,相對就非常遲緩。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時期,有舉人被銓選遞補知縣,從獲得資格到正式就職,中間竟然壅滯了三十年之久。

為此,大臣多次向清廷上疏,陳言舉人仕進之路擁堵阻滯的情況,其中說到:

按照當時的統計,每一科,舉人中式人員有1200餘人,十年左右,會試可開四科,總計中式者5000人上下,但是,真正被委以職任的,不過十分之一。

面對這種狀況,清廷制定了舉人“大挑”制。

清廷的大挑,六年舉行一次,三科以上的舉人(計算,當為中舉十年左右的舉人)有資格參與。

大挑由清廷欽派王大臣主持。

大挑選取的比例,是在十人中拔取五人。

拔取的五人,又分為兩個等級,其中:

一等二人,可被任用為知縣。用為知縣的人員,也允許借補府經歷〔知府的屬官,主管出納文書事。又稱府經廳。〕、直隸州州同、州判、縣丞、鹽庫大使等。

二等三人,可被任用為學正、教諭。用為學正、教諭的人員,也可以借補為訓導。

《清史稿》中,關於大挑之制,做了概述,那麼,大挑的詳細選拔情節,又是如何呢?

在清代的仕進道路上,也存在以貌取人嗎?舉人大挑之制及軼聞趣談

徐一士所著《近代筆記過眼錄》中,有米脂高照煦所撰《閒談筆記》。

《閒談筆記》中,關於大挑,有所描述。

此處,就說一說筆記中的大挑,看一看清代以貌取人的仕進路途。

據述,大挑這一科目,選取舉人入職官場時,並不會對其文藝方面的才能進行考試,考核的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

專看身形相貌。

一般情況下,二十人一挑。

二十人中,挑出一等三人,用作知縣;挑出二等九人,用作教職。(與《清史稿》人數上稍有出入。)

相貌魁梧英偉者,一般可以被挑為一等;相貌稍微差一點的,挑為二等。

二十人中,一等三人,二等九人,剩餘八人落選。

落選的八人,俗稱為“八仙”。

大挑過程中,主持挑選考核的王大臣,會先在二十人之中,將所謂的“八仙”剔除。

一代名臣、清廷相國、陝西閻敬銘曾經因為相貌醜陋,而位居“八仙”之首。

關於此事,李嶽瑞在《春冰室野乘》中提及:

朝邑(今屬陝西大荔縣)的閻文介公敬銘,他身材矮小,兩隻眼睛一高一低,他恭謹溫順的樣子,就如同鄉下的老人一般。

閻文介公在沒有考中進士之前,曾經參加了朝廷的大挑。大挑之時,他剛一進去,按照順序跪定,還沒跪穩,主持大挑的某親王看到他後,就大聲說道:

“閻敬銘先起來,你可以出去了!”

就因為這,閻文介公引以為恨事。

那時候,閻文介公常常感嘆說:

“一年之中,落第三次,連參與會試的機會都沒有!”

據說,這一年,閻文介公試中書教習全都沒有入選。

不過,後來,閻文介公考中進士,進入翰林院,改官戶部。胡文忠公(即胡林翼)在上奏請調閻文介公為總辦東征糧臺時,奏疏中評價其人道:

“閻敬銘氣貌不揚,而心雄萬夫。”

在清代的仕進道路上,也存在以貌取人嗎?舉人大挑之制及軼聞趣談

雖說大多數情況下,在舉人大挑中,是以貌取人的,但是,也有體貌魁偉而落選的例子。

陳恆慶《諫書稀庵筆記》中,就有一段相關的記載。

話說,清代舉人參與大挑時,是由王大臣主持的。一般情況下,參與大挑的舉人中,身軀魁偉高大者,會被挑為一等,用作知縣。中等身材的人,會被挑為二等,用作教職。身材矮小、外形卑瑣者,大都會落選。這些情況,都是顯而易見的。

傳聞,有一年大挑,山東的一位舉人前往參加挑選。這位山東舉人呢,人長得就如同曹交一般,竟然落選。

關於曹交其人,見《孟子·告子下》:

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孟子曰:“然。”“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

由上可知,曹交身高九尺四寸。他自己都認為自己“(身)長”,所以,曹交是個大個子。

那位身形如同曹交一般的山東舉人,在大挑中竟然落選。這很不符合常規。所以,那位山東舉人十分氣憤。

落選被請出大挑現場後,山東舉人並沒有離開,他就在附近等著。

等到大挑結束,主持大挑的大臣要登車離開的時候,山東舉人走上前去,攔住了大臣的車子,詰問道:

“請問大人,大挑是依照什麼標準選人的?”

大臣知道這位是大挑落選、心中覺得憋屈的舉人,他大聲回覆那位舉人道:

“我挑那些命好的人入選,明白了嗎?”

山東舉人無話可說,只能默默地離開了。

說到命好命不好,考場上也有同樣一說。

據傳,就有專門譏嘲考場上主考官的一副對聯:

爾小生論命莫論文,碰;

咱老子用手不用眼,抽。

上文已經提及,大挑場中,主要就是看身形外貌,所以,身材魁梧的舉人,參加大挑,一般都比較佔便宜。

山東舉人身材高大,沒有被選中,所以,他會氣憤、會去詰問主持大臣。

在清代的仕進道路上,也存在以貌取人嗎?舉人大挑之制及軼聞趣談

舉人大挑中,身形而外,外貌也很重要。

據載,以前,青縣(今屬河北滄州)有一位金舉人,他的長相很醜,五官長得都不是地方。看到金舉人的人,一般都會笑他的醜,而不敢正視他。

後來,金舉人前去參加大挑。清廷的某王主持此次大挑,他把金舉人拔取為一等。

看到這個結果後,一起參加大挑的公卿都面面相覷、非常錯愕。

某王見大家如此神情,待本場大挑結束後,他說到:

“諸位不要驚訝,之所以拔取金舉人為一等,是因為他的膽量可嘉。”

諸位公卿不解,問某王道:

“請問,您從哪裡看出金舉人膽量可嘉了?”

某王回答道:

“金舉人這般長相,還敢前來參加大挑,沒有姜維一樣的膽量,誰會這樣行事呢?”

清廷的舉人大挑,都說是以貌取人的。

但是, 其間也有不同於常規的情況:

閻敬銘大挑落選,原本似乎仕進無門了,但他後來卻官至相國。

山東舉人身材魁梧,可惜命運不佳。

金舉人相貌極醜,卻被某王欣賞。

所以說,人生路,沒有定則。

(全文結束)

在清代的仕進道路上,也存在以貌取人嗎?舉人大挑之制及軼聞趣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