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運河重磅規劃,朱仙鎮能否借勢重現繁榮

最近和朱仙鎮發展有關的省市兩級定位,多半圍繞著“大運河”。

如:在省級層面,《河南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中,提到“以衛輝古城、浚縣古城、道口古鎮、朱仙鎮、河洛鎮等為代表的運河古城鎮風韻休閒遊”。

如:在市級層面,提出“朱仙鎮建設發展要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帶等重大戰略做文章,進一步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挖掘古鎮文化,彰顯古鎮魅力,把朱仙鎮打造成為大運河文化帶上的名鎮、大運河上的明珠。”

河南大運河重磅規劃,朱仙鎮能否借勢重現繁榮


據可查閱的相關資料:

1、大運河主要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

2、河南境內主要指的是隋唐時期開鑿的通濟渠和永濟渠的一部分。

3、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徵發民夫百萬餘人開鑿通濟渠,路線為從洛陽城西的西苑引入洛水和谷水動如黃河,再從板渚(今滎陽北)引黃河水東南注入汴水,然後從大梁(今開封)的東面引汴水入泗水,最後在江蘇盱眙的北面匯入淮河。

4、通濟渠在唐朝,稱之為汴河。安史之亂後,經濟重心南移,唐朝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江淮地區,而此時的承擔主力運輸恰是汴河。

5、唐王朝以後,開封迎來了建都史上的巔峰。五代時期,除了後唐定都洛陽,其它王朝都以開封作為都城。五代之後,開封迎來了最繁盛的歷史週期——北宋。在定都選擇上,趙匡胤青睞開封的原因莫過於:屆時的開封,處於運河的樞紐地位。

6、在北宋年間,汴河的年運漕糧的能力達到五六百萬石,最高年份可達到七八百萬石。也就是說,僅官運漕糧一項,可支持開封六十七萬人的一年之需。

7、北宋年間,汴河已成為地上河。北宋滅亡之後,後續王朝對於汴河的治理工作,基本上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汴河也漸漸的失去了漕運的作用。

8、從元朝至明朝,由於黃河多次在開封決口,重新疏浚惠民河(賈魯河)。至此,朱仙鎮亦開始進入鼎盛的年代。從清朝道光年間開始,歷經6次黃河決堤之後,賈魯河亦北河沙淤塞,漕運功能逐步消退。到1927年,重新挖掘的賈魯河不再經過朱仙鎮,繁榮也落下帷幕。


河南大運河重磅規劃,朱仙鎮能否借勢重現繁榮

如今的朱仙鎮,儘管歷史文化元素豐富,但真正意義上拿得出手的景區相對較少。

如:清真寺,岳飛廟,關帝廟和近年來新修的啟封故園。除此之外,街巷也僅僅是保留了歷史名城,古鎮房舍院落基本上是新建的,歷史街區風貌可以說基本喪失。所以,朱仙鎮儘管從未被忽略,但在實際推進層面,亦沒有太多的改善。它面臨的問題,大致包括:基礎設施條件差,歷史資源保護欠缺,文化旅遊產品體系不健全,建設用地緊張,資金匱乏。


河南大運河重磅規劃,朱仙鎮能否借勢重現繁榮


所以,在朱仙鎮的發展上,最需要明確的即是功能定位,而這一點也是最難的。除此之外,還需要堅持“政府統籌,居民參與,社會推動,市場主導”。具體來說,則是:

在朱仙鎮的開發和保護上,政府需發揮更積極的統籌作用。

在朱仙鎮的開發和保護上,原著居民要對文化旅遊發展有更強的認同感。

在朱仙鎮的開發和保護上,要先行實施基礎設施建設。


河南大運河重磅規劃,朱仙鎮能否借勢重現繁榮


在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上,在短期內能解決的即是岳飛廟-關帝廟的保護和修復,清真寺的保護和環境整治。岳飛廟,可以說是朱仙鎮的地標性建築,也是朱仙鎮鎮區旅遊內具備吸引能力的旅遊點。清真寺是朱仙鎮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建築群保護完好,周邊人文生態環境相對較差。除此之外,還包括朱仙鎮木版年畫,運糧河歷史風貌恢復等。


河南大運河重磅規劃,朱仙鎮能否借勢重現繁榮


在近期的新聞中,開封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領導小組進行了首次會議。根據相關新聞介紹,此次會議標誌著開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由規劃階段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其中,建設項目主要圍繞:“館、址、園、岸、遺、段、品、神”。

據公開資料“開封市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2011~2030)”顯示,主要包括汴河故道開封段遺址、州橋遺址、北宋東京城遺址(包括祐國寺塔、繁塔、延慶觀等)、大相國寺、開封城牆、朱仙鎮古建築群等項目。具體到朱仙鎮來說,或會有:


河南大運河重磅規劃,朱仙鎮能否借勢重現繁榮


朱仙鎮古戰場遺址公園、運糧河溼地公園、汴河古道遺址公園、啟封故城遺址考古公園、朱仙鎮十里風荷康養小鎮、朱仙鎮古鎮保護項目、朱仙鎮清真寺陳展、朱仙鎮岳飛廟(關帝廟)修繕、朱仙鎮運糧河修復工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