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冬令營: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我為什麼不焦慮?

參加朋友的週末聚會,遇到神交已久的一位牙醫朋友。

介紹過身邊幾個朋友找她看牙,都給她的水平點贊。卻沒想到,我倆的第一次見面,竟不在牙醫診所。

她一見到我,就蹙著眉頭憂心忡忡地問我:

“小莉,知道你們把孩子送進了華德福,那你們以後有什麼打算嗎?我兒子現在上小學三年級,成績太一般了,我每次一想到廣州只有50%的人才能考上高中,我就很不淡定。我真的沒辦法接受小孩考不到高中。”


深圳冬令營: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我為什麼不焦慮?


我點點頭,十分能理解她的擔憂。

想起我曾經想寫一篇,現在的職業高中跟以往有很大不同的文章,後來還是作罷了。

身邊有不少父母跟我說,對孩子讀職業高中沒什麼偏見,但,不要是自己的孩子。

牙醫媽媽大概也沒有把職業高中納入考慮範圍,她想的更多的是,要不要去買套學位房。

但學位房只能保證兒子上個好初中,三年以後的高中怎麼辦呢,還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一想到這些,身體本來就不好的她,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心中的焦慮像一團團火似的,灼燒著她。


深圳冬令營: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我為什麼不焦慮?


她又只好安慰自己,好歹她有一門給人看牙的手藝,實在不行就把這門手藝傳給兒子,讓他混口飯吃,應該不成問題。

可這又是她的下下策,不到萬不得已,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到這一步。

“男孩怎麼還是要有點出息吧。你說是不是?”牙醫朋友嘆了口氣。

坦白說,在我的生活圈裡,類似焦慮的父母不是沒有,但並不是很多。可能這種情緒真的會傳染吧,當你身邊的人都在往城外衝的時候,我想很多人也會無意識的被裹挾著一起朝外狂奔。

是的,這位牙醫朋友說,看著別人的家的娃都怎樣怎樣,無意中就會拿來和自己的娃比較,看到各種媒體上有關分數、小升初、某而思、順義媽等等,感覺自己很難“倖免於難”。

是的,孩子求學道路漫漫十幾年,充滿著無數的不確定。

當父母的,總是想憑一己之力把那些“不確定”,變為“小確幸”,讓孩子走在平坦寬敞的道路上,穩妥安心,又前途光明。

說起父母的焦慮,工作室小夥伴的話匣子迫不及待打開了,說她的一個朋友,開了家公司,本來經營得還不錯,也是發現女兒小學三年級成績就不太好以後,開公司的心情都沒了。

每天5點準時下班接女兒放學回家,嘔心瀝血輔導作業到晚上10點。

一個情緒日常穩定的中年男人,生生被作業逼成了河東獅吼。

他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華麗轉身開始研究起了廣州的學區房。

白天看房,晚上做表,半年已經看了兩百套房子,把廣州各個區的初中、高中研究了個底朝天。

總得做點什麼吧,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女兒考不到高中,那50%的淘汰率像一把尖刀刺在眼前……


深圳冬令營: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我為什麼不焦慮?


是不是和那位牙醫媽媽的心態如出一轍。

父母為孩子努力無可厚非,但在心態上,為什麼這麼多父母,都接受不了孩子考不上高中?

也許是心裡還保留著一份“我的孩子怎麼也要比我強”的美好幻想,連高中都考不上,意味著幻想的無情破滅吧。

可我打心眼裡認為,每條生命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老天冥冥之中安排好的使命,要用漫長的歲月去尋覓和完成。

假如他就是天生不擅長讀書,卻有一些別的專長呢。


深圳冬令營: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我為什麼不焦慮?


非要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較勁,一旦比輸了,人生就完了?

多少孩子在父母的重壓下接受了這樣的價值觀,那些讀著讀著就抑鬱了的孩子,都懷著對未來深深的恐懼。

“我讀不下去了,這輩子是不是就完了?”

真的完了嗎?

我認識的這位牙醫朋友,她的小姑子也在我的朋友圈,常常發一些誘人的蛋糕圖片,每次我一看見就口水直流,盤算著家裡該誰過生日了。

小姑子的學歷不高,還當了好幾年的全職媽媽,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她就去學了烘焙。

因為她會畫畫,總是能在蛋糕上畫一些惟妙惟肖,獨具創意的圖案,加上蛋糕味道也很不錯,小姑子的烘焙生意做得越來越好。

後來,小姑子的老公失業了,乾脆就幫妻子進貨,做客服,一起做烘焙生意。

誰也不會料到,當初一個不上班的女人,竟成了家裡的經濟支柱。現在還開班授課,教學員怎麼烘焙出好吃的蛋糕。

當年她可能也為自己學習不好而懊惱過,可她如今也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那我們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以後做一個烘焙師,養活自己甚至全家嗎?

我想我是可以的。

想象我的女兒,有一天帶著她親手烘焙的蛋糕送到我面前,用熱切的目光問我:“好吃嗎?”

我的舌尖和味蕾,都會幸福得跳起舞來的。

到底什麼才叫有出息?什麼才叫成功?

以前的就業機會稀少,只有進了國家單位才能獲得職業尊嚴和社會地位,只有升官和發財才叫成功。

如今,是一個價值觀和出路選擇,越來越多元化的世界。

物質充足和經濟發展,讓我們的下一代比我們多了太多選擇的自由,他們的價值觀也會不僅僅圍繞錢權二字。


深圳冬令營: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我為什麼不焦慮?


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可能擺到了他們人生中更重要的位置。

而我們卻一直在用過去的經歷,現在的眼光,看未來的孩子。

也許是高考指揮棒,懸掛在我們頭頂太久了吧,以為只要高考不變,世界就不會變。

其實世界在斗轉星移中,從來沒有停止過變化。

牙醫媽媽說自己當年孤身一人,提著箱子來廣州找工作,沒有背景,沒有親人,只有一個認識的同學能讓她落個腳。

這一路走來,多少辛苦不足為外人道,她擔心孩子沒有高學歷,會經歷和她一樣的痛苦,甚至比她還痛苦。

對孩子未來的焦慮,其實也是自己內心這份恐懼的投射吧。

我提醒她:“你別忘了,你現在有了自己的牙醫診所,還有一線城市的房子,你已經讓孩子有了與你當年完全不同的出發港灣,所以,他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會和你完全不一樣。”


深圳冬令營:孩子可能考不上高中,我為什麼不焦慮?


而且,就算有了好的學歷背景,又能怎麼樣呢?

想當年我畢業的時候進報社,那可是千里挑一。

和我們一起競爭的好幾個都是高考的省狀元,那時候的紙媒風頭正勁,每天一百多萬的發行量,一年廣告收入好十幾二十多億,員工買房買車還給補貼。

可誰能想到,也就七八年的功夫,街上很難見到報刊亭了,報紙也沒人看了,我們這些當年的幸運兒大多逃離了報社,要麼自己創業,要麼換了行業。

別說十年,就是五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我都已經不敢想象,那時候的世界又需要什麼樣的職業,知識和技能?

所以,我沒有辦法去給孩子規劃特別久遠的未來,孩子上什麼樣的大學,將來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我沒有那麼精準的眼光和預知未來的水平。

那麼,我只能靜下心來想一想,我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是什麼?為了這個終極目標,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做什麼?為此準備什麼等等。

世界即使變化再快,總有一些能力是一個人必須要有的吧。

比如說自我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逆境中克服困難能力,與別人合作的能力,創造性能力和思維等等。再比如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知道自己是誰,能共情,能感知幸福,有愛別人和被別人愛的能力等等。

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能讓孩子慢慢找到並樹立強大的獨一無二的自我,找到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和意義,併為此努力。

我特別欣賞小拍的老師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孩子不是為了單純的學習而學習,學習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樣,都是對我們生命的滋養。

每條生命都帶了他的使命來到這個世界,能找到自己使命,並完成它,他就沒有白來人間這一趟。儘管在主流價值觀或者世人眼中,他並不是成功和優秀。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說服任何人。

每個人,每位父母,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情況,換句話說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理念,我們今天所有的結果,都是此前每一步、每一個細小的選擇彙集而成的,本身並無對錯。

只是希望,在我這裡,是一塊安放焦慮的小角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