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你喜歡哪本,為什麼?

西行降魔


看到千篇一律的回答都是《聊齋志異》,不禁有些失落,果然還是娛樂化的志怪小說、翻拍作品更受歡迎。事實上,如果單純以價值來看的話,應該是《閱微草堂筆記》最優。

說來也巧,最近宅家看了《三生三世枕上書》,女主角白鳳九(迪麗熱巴飾)的原型——九尾紅狐,可愛又治癒,就翻出了有關狐的描寫或傳說的書籍,《子不語》、《聊齋志異》和《閱微草堂筆記》這三本書就在其中。

三本書各有千秋,很難說哪一本“更好”,但我們可以從創作背景、故事取材、價值和影響三個方面去更深入地瞭解這三本書。

1、瞭解作者,解讀創作背景

想要讀懂一本書,首先要讀懂作者意圖和創作背景。我們先從這三本書的作者說起:

《子不語》的作者袁枚,乃是當時的多情才子,文壇領袖。袁枚這個人也很妙,正值壯年時期就直接辭官歸隱了,但寫作依然不在話下。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空有滿腹才華,卻屢試不中,直到71歲才成為歲貢生。於是,有一種說法是,蒲松齡擺茶攤請人免費喝茶,但必須講一個故事,然後他把這些故事加工出來,寫成《聊齋志異》。

《閱微草堂筆記》的作者紀曉嵐,就非常厲害了,禮部尚書,四庫全書總纂修。很多人可能是因為《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劇知道的紀曉嵐,這位歷史名人寫起官員和官衙之內的怪事也是行雲流水。

三人在學識上都是有目共睹的優秀,格調也都落落大方,其不同之處可能主要體現在取材上。

2、故事取材,語言表達

前面有提到袁枚年紀輕輕就隱居了,所以他的他的作品多取材於生活,在寫作上更是絲毫沒有顧忌,或荒誕,或詭異,形形色色,信手拈來。《子不語》中的有些故事,雖然現在讀來還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但活潑的語言與敘事方式,還是十分有趣。

蒲松齡筆下的《聊齋志異》,故事大多來源於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題材廣泛,內容充實,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郭沫若曾這樣評價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閱微草堂筆記》中記錄的故事,大多是發生在官員、官衙之內的亂力怪神,或者是一些官府的卷宗或文書上記載的怪事。因為紀曉嵐原本就是官員,所以對這些事情也就比較清楚和熟悉,寫起來也是“如魚得水”。

三人因身份不同,故事取材也略有差異。相對而言,《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中敘述的事件可信度更高,也更有說服力。

在語言風格上,《子不語》接近白話文,通俗易懂,簡單記錄故事;《閱微草堂筆記》和《聊齋志異》則加入了作者的些許議論和人生感慨,而《閱微草堂筆記》又比《聊齋志異》更有文采一些,但語言不如《聊齋》易懂。

3、創作價值與後世影響

如果把三本書放在一起來看的話,大概是“博物志”、“寓言故事”和“博物志混合寓言故事”的差別。

《子不語》搜奇獵異,偏向於娛樂化。雖說是袁老爺子寫出來的筆記體小說,其實已經向博物志的方向傾斜了。但作者的三觀很正,思想也很前衛,對男女之愛比較寬容,對妖怪的態度也不是一味的趕盡殺絕,閒暇時間也蠻適合當代人閱讀的。

《閱微草堂筆記》基本上是一些寓言性質的故事,具有勸導意味,勸善懲惡,強調因果。書中會有比較準確的各地風物的描述,但把“人與鬼”放在完全對立的位置,總體來說,研究價值大於快樂價值。

而《聊齋志異》則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前期以記錄為主,比如《豬婆龍》《噴水》等;後期故事性更強,再加上結尾的一番議論,整體向《閱微草堂筆記》方向傾斜了。書中寄託著作者的“孤憤”之意,愛憎分明。

這三本書真的是各有長處,每一本都無法割捨,真心建議從創作背景、故事取材、價值和影響細細品味幾次,說不定你會發現書中“妖怪”們的可愛之處,發現更大的世界。


冬月的書影小屋


《子不語》是清朝袁枚的作品,書名取自《論語》:“子不語怪、力、亂、神”。顯而易見,袁枚取這個作為書名是告訴大家這本書說的正是孔子不談論的“怪、力、亂、神”之事。

《聊齋志異》是清朝蒲松齡的作品,“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誌異”是記錄不同尋常的事情。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紀昀的作品,是其晚年的遣興之作,記述狐鬼故事,意在勸善懲惡。

知道了這些基本的知識,我們才能更好地來說三者之間的區別以及我為什麼更喜歡《聊齋志異》,為什麼推薦大家去讀《聊齋志異》。

(圖片中為《聊齋志異》中的蓮花公主)

我給出兩個理由:

第一,更好看。

對於讀書這件事來說,好不好看很重要。

  • 首先,《聊齋志異》與其它兩本書相比,它每一篇的篇幅比其它兩本書更長。這就決定了它的故事情節性更強、情節更加曲折、細節更加豐富和人物更加飽滿。

正是因為如此,《聊齋志異》中的許多故事故事人盡皆知,許多故事的主人公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例如《畫皮》中的狐狸精,《阿寶》中的千古情痴孫子楚,《連瑣》中悽美迷人的女鬼,《小謝》中擁有奇幻戀情的女鬼和書生,《阿繡》中追求真善美的狐女阿繡……

而《子不語》和《閱微草堂筆記》的故事裡的人物形象不夠突出,故事情節不夠豐富,不如《聊齋志異》引人入勝。

(《聊齋志異》第一篇《考城隍》的插圖)

  • 其次,《聊齋志異》的藝術性更強。

由於證明《聊齋志異》藝術性更強的角度很多,若要全部說清,非專門寫幾十篇文章不可。所以這裡舉兩個角度為例來說明。

第一個角度說人物語言。以《青鳳》為例,耿生在見到青鳳後念念不忘,想見她一面而不能。後來在讀書樓上見到青鳳,求“一握手為笑”。

青鳳答曰:“倦倦深情,妾豈不知,但叔閨訓嚴,不敢奉命。”

短短几句話,青鳳有情有義、恪守閨訓、懂禮法而又未嘗無情的小家碧玉形象呼之欲出。

第二個角度說景物描寫。以《嬌娜》為例,寫暴風雨:“霹靂一聲,擺簸山嶽,急風狂雨,老樹為拔”。

語言凝練卻又能寫出場面的驚心動魄,同時,狂風暴雨也是在烘托孔生肝膽仗義的形象。

這是我們在《子不語》和《閱微草堂筆記》中所不能見到的精彩。

(《聊齋志異》中的人物竇女)

第二,更有益。

光是好看還不夠,我們選擇讀什麼書的另一個重要標準是讀完之後我們能不能有所收穫。

從《聊齋志異》中,我們讀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個故事,而是一種情懷與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

不知道大家讀《聊齋志異》的感受是什麼。我讀《聊齋》時常能感受到那一個狐鬼的世界無比真實,就如同《金瓶梅》裡的世界一般——

看不見的世界更真實。

蒲松齡看似在寫一個虛無縹緲的狐鬼世界,實則是在做這個真實世界的另類紀實。

我們能感受到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這是一種對人生和世界的的認知,是一種胸襟、一種格局。一個人的格局是你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也是無法偽裝、無法掩飾的。——它只能從讀書中來。

所以說,《聊齋志異》是一本既好看又是能對讀者有所裨益的書。

(蒲松齡的畫像)

我們中國人不能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丟了,應該多讀經典,常讀常新,受益良多。


蛇君子曰


這三本書都屬於清朝志怪雜談類短篇小說集,《子不語》是搜奇獵異,娛樂性很強;《聊齋志異》寄託“孤憤”,愛憎分明;《閱微草堂筆記》屬於揚善罰惡,強調因果。

以名氣來說這三部書中肯定是清初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最大,清中期大才子袁枚的《子不語》和清中期著名大學者紀昀紀曉嵐所寫的《閱微草堂筆記》在名氣和對後世影響來說是不如《聊齋志異》的。

恰好我在青少年時期這三本書都讀過,個人比較喜歡袁枚先生的《子不語》,具體原因且看我把這三部書都做一個概要分析。

袁枚·《子不語》

《子不語》是清中期著名大才子袁枚先生所作,內容偏於搜神志怪,其文類似於奇聞異事筆記文體,雖然算作是筆記體短篇小說集,但是它整體更傾向於博物志這類的文學作品。

全書中除了類似於《妓仙》這類寓言性質的故事以外,更多的是記錄一些奇異生物或者異常的生活現象。

在這三部書中《子不語》的主旨在於蒐集這些奇聞異事,而非道理說教,它淡化了作者對讀者的精神灌輸,它的文字記載更加客觀,是以一種旁觀者去記錄的角度去寫,所以個人認為它是這三本書中讓人讀起來最輕鬆快樂的小說。而且它內容裡所描述刻畫的鬼神志怪更加可愛像我們身邊的人或事一般,讀者接受度也比較高,這也是個人非常喜歡它的主要原因。

再有,通讀全書你可以發現袁枚先生作為清中期才子學者,但是他的思想意識非常前衛貼近現代人,書中記述他比較尊重女性,對於男歡女愛比較寬容,對於妖怪鬼魅態度方面描寫也並不是全都為了害人而一棒子全打死,這三本書裡其實就屬《子不語》最貼近我們現代人觀念,適合我們現代人閱讀。

蒲松齡·《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前半部分偏向於《子不語》,像《豬龍》這類小篇幅以筆記記錄文體為主,但是到了長篇幅的故事它的故事節奏感以及故事性就更加強烈,最後再給你來上一句“異史氏曰”,就如《伊索寓言》一般給你在故事的結尾處議論總結一番道理。整體來說它屬於博物志+寓言故事的混合體。

雖然不喜歡《聊齋志異》中的“異史氏曰”,但是作者蒲松齡的思想確實在當時也算先進,對於萬事萬物的態度都是溫柔包容,在這部書中很多故事都有“人鬼得以善終”歡喜結局,讓讀者讀了也是非常開心。

而且《聊齋志異》的內容也是這三部書中最為豐富的書,可以說一部《聊齋》抵得過中國文學史上所有志怪類小說集,這三部書中《聊齋》絕對是最能增長你的想象力,在想象力方面也是它作的最好。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和其他兩本書不一樣,《子不語》和《聊齋》都是以第三人稱敘述,唯有《閱微草堂筆記》是以第一人稱敘述,比如敘述某事它必先說我的夫人弟弟的鄰居某某親身經歷過的某事,總會和自己扯上點關係,可能是紀曉嵐作為當時著名的大學者大才子還是主管清政府文化教育事業的高官,他這麼寫為了讓讀者通過他的身份地位更加確信故事的真實性吧。

這部書和其他兩部書不太一樣,它基本完全是寓言性質小說集,而且其中的價值觀和我們現代人也會有出入。在這本書裡“人”和“鬼怪”往往都是對立的,必須以一方弄死另一方而結束。

這部書也是這三本書中唯一把外星人UFO事件明確記錄在案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槐西雜誌》中明確記載了紀曉嵐侄子的老師的爺爺被外星人帶著飛天日行千里的故事。

這段故事也為現代人研究外星人事件提供了歷史見證,也讓很多國內UFO學者更加堅信認為早在古代時期我們的先人就接觸過外星人。

紀曉嵐作為《四庫全書》總纂官,乾隆時代著名的大學者,他的才學和見識那絕對是遠勝於民間文學家蒲松齡和袁枚,所以他這部小說裡對中國各地的風物人情描述那是非常準確,因此這部書它的研究價值是遠遠高於其他兩部書。

總結

這三部書算是各有所長,如果說喜歡的話個人更喜歡讀的還是袁枚先生的《子不語》,它的趣味性和價值觀更接近於我們現代人的理念,所以讀起來很痛快。


但是論經典和想象力肯定是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它可以充分調動提升你的想象力,而且它其中很多篇幅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至於大學者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實際現代人讀來,在價值觀和一些理念上還是和它有些瘀滯的,不過它的文學研究價值非常高,不適合消遣閱讀。

這三部書都是清朝志怪類小說的巔峰之作,都很經典,其實內心來說對這三部書都是非常喜歡。


小島知風


在題主所說的《子不語》、《聊齋志異》和《閱微草堂筆記》這三本書裡,寒柏隴臥子只看過前兩部著作,尤其是對《聊齋志異》影響極深。

可能是因為男孩子或多或少都喜歡一些神怪故事,本人在初中時就初讀《聊齋》,在成年以後又讀過好幾遍。並且隨著年紀增長,每次重新閱讀帶來的感覺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好像每次都對其中的內容有一些不一樣新的解讀。此篇內容,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寒柏隴臥子對這部《聊齋志異》的理解和認識。


蒲松齡,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是山東淄川縣(今淄博市蒲家莊)人。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活了七十六歲。

蒲松齡出身於一個沒落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從小受著正統的舊時封建教育。少年時,在科舉場上一度比較順利。十九歲那年,接連考取了縣、府、道三個第一名,名震一時。但後來屢試不第,始終是個窮秀才。

在三十一歲時,應朋友邀請到江蘇寶應縣做了一年知縣幕僚。此後就一直住在鄉下,在故鄉當了將近四十年的家庭教師,也就是私塾先生,到七十一歲才援例成為貢生。

蒲松齡一生不得志,考場的失意,生活的貧苦,加上他長期住在鄉下農村,使得他有機會接近普通百姓,瞭解下層社會的疾苦。在當時專制統治和文字獄的高壓下,他有話不能直說,只好藉助花妖孤魅的故事來抨擊社會黑暗面,統制階層的腐朽劣跡,創作產生了《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析

聊齋,原是蒲松齡書房的名稱;誌異,就是記載奇聞異事的意思。

《聊齋志異》從其二十歲左右動筆,到四十歲基本成書,以後不斷增補、修改,一直持斷到晚年,前後花了好幾十年時間,傾注了他畢生的精力創作完成。

《聊齋志異》反映的面很廣,蒲松齡寫到了當時社會的各個角落,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基本上可以概況為以下幾類:


一. 其揭露了現實政治的腐敗和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

這類內容的故事數量很大,有的揭露地主豪紳勾結官府為非作歹,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兇橫殘暴。

比如,肆意姦汙農家少女的故事《竇氏》,強行霸佔別人妻子的故事《紅玉》,仗勢誣告善良百姓的故事《席方平》,無故陷害清白好人的故事《辛十四娘》,還有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人活活打死,而不受法律制裁的故事《商三官》、《向杲》等等。

作者無情的批判各級地方官吏狼狽為奸、貪贓枉法、漁肉百姓、巴結權勢的醜惡嘴臉。例如,《王者》裡的湖南巡撫,《夢狼》裡的白知縣,《石清虛》中的尚書,《梅女》中的典史,個個“賕賂貪婪”,人人“蠹役滿堂,納賄關稅者,中夜不絕”。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作者憤憤不平,大聲疾呼:

“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夢狼》

不僅如此,蒲松齡還大膽的把批判的予頭直接指向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

皇帝為玩弄一隻蟋蟀,而逼的百姓傾家蕩產、走投無路的故事《促織》;大親王為滿足自己的喜好,不惜花費六百兩銀子購買一隻鶉鳥取樂的故事《王成》;為了維持統治,到處燒殺搶掠、殺人如麻的故事《野狗》;軍隊所過之處,“雞犬廬舍一空,婦女皆被淫汙”的故事《張氏婦》;造成“碧血滿地,白骨撐天”、“百里絕煙”慘象的故事《公孫九娘》、《亂離二則》等等。


二. 抨擊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敗黑暗

蒲松齡深受科舉制度之害,其對科舉制度的種種弊端深有感觸,因此寫來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在他的筆下,那些考官是一夥不學無術、營私舞弊、貪汙受賄的敗類。這其中就寫了“糊眼主司”的《素秋》,“遊神耗鬼”的《於去惡》,吃人肉的“虛肚鬼王”《考弊司》,是“黜佳才而進凡庸”的封建走狗《三生》等。

蒲松齡不僅諷刺了考官,同時也批判了科舉制度對士人學子的精神摧殘。比如,《司文郎》裡的宋生,生前科舉不得志,做鬼後仍想借朋友的中試,來遂自己生平未酬之志;《書痴》中的郎玉柱,不分寒暑的晝夜苦讀,結果變成了可憐兮兮的書呆子;他還在《續黃梁》、《王子安》等篇中,對某些封建文人的醜惡靈魂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尖辣的諷刺。


三. 抨擊封建禮教毒害人性,讚美青年男女的純真愛情。

蒲松齡在這些故事裡,塑造了許多容貌美麗、心靈純潔、忠於愛情、勇於反抗的婦女形象。這些愛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一般都是中下層知識分子,他們忠於愛情,能平等對待愛人,明知是也不嫌棄,有的還為了愛情自我犧牲。

這類的代表作有很多,例如:《嬰寧》、《蓮香》、《香玉》、《鴉頭》、《細候》、《連城》、《宦娘》、《聶小倩》、《青梅》、《封三娘》、《嬌娜》、《王桂奄》、《阿寶》、《黃英》、《葛巾》、《伍秋月》等等。

在此類故事中,蒲松齡滿腔熱情的歌頌了男女自願結合、平等相待的愛情。這些表達,不要說在當時,就是在今天也有非常積極進步的意義。


四. 歌頌善良、正義、誠實、友愛和樂於助人的品格,讚揚除奸制邪、敢於鬥爭的精神。

作者的創作深入到社會的底層,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的因素,寄託人民的理想,表達自己的願望。

例如,塑造了純樸、正直、善良及勇敢可愛勞動人民形象的故事《田七郎》、《張誠》、《農人》、《農婦》等。讚美了真誠無私、樂於助人品格和機智勇敢、捨身除惡鬥爭精神的故事《王六郎》、《陸判》、《酒友》、《胡相公》、《庚娘》等。

即使在官吏中,作者看到的也不全都是貪官汙吏,比如在《折獄》、《太原獄》、《新鄭訟》、《胭脂》等作品裡,就寫了一些秉公執法、為民除害的好官、清官。


五. 還有各類富有寓意的作品

比如,《畫皮》就描寫一個披著人皮的鬼欺騙和害人的故事。教育人們要從本質上識別美惡真偽,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在《嶗山道士》裡寫王生到嶗山求道的故事,就寫了他害怕勞動、不願付出,企圖輕易就能學得一點法術來滿足自己不正當的要求,結果當然四處碰壁而無為。

在《狼》裡,通過描繪狼的貪婪、狡詐及兇殘,啟示人們要時刻提高警惕,敢於同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作鬥爭。

其他如《妖術》、《種梨》、《雨錢》、《小獵犬》、《瞳人語》等,都含有很深刻的寓意,讀後讓人體會很深。


綜述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心血的結晶,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品之一。全書包括四百九十多篇短篇小說、神怪、故事、寓言、奇談和諷刺小品。而且其中的許多名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翻譯發行國外。

總之,《聊齋志異》中的大部分作品是進步的、有意義的,但由於作者受到時代、階級和世界觀的侷限,也有部分消極和不盡人意的內容。但這些終究不能掩蓋作品的光輝,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是眾所公認的。


注:參考資料有《聊齋志異》、《聊齋新譯》。

另: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注:如需轉載,請事先告知,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以上,就是寒柏隴臥子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淺見薄識。如果各位還滿意的話,請記得寒柏隴臥子。本人專注於文化寫作、文玩收藏、郵票知識、詩詞對聯、謎語諺語及文史知識等方面,大家關注後可以看到其他精彩內容。


寒柏隴臥子


喜歡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雖然這部書描寫的都是鬼狐精怪的故事,但很多篇都宣揚正義和美好。猶其喜歡《聶小倩》那一段:浙人寧採臣是個慷慨豪爽、方正自重的人,一次偶棲荒郊野寺奇遇女鬼聶小倩,面對美貌絕倫的聶小倩,以色以金誘惑,寧採臣義正嚴辭斥之,聶小倩被打動,遂告知她是孤魂野鬼,被老妖脅迫在此害人吸血,請求寧採臣救她,後來寧採臣尊守諾言把她帶走,聶小倩也逐漸接觸人氣,又指點寧採臣用燕赤俠的劍袋降了追殺她的妖精,絕了後患,終於和寧採臣做了夫妻,美滿的生活在一起



詩酒相約


看《紅樓》,八十回後有續貂的感覺,看《西遊》部分打怪像是湊數,看《水滸》一半精彩一半爛。而看《聊齋志異》則是各個故事,各不相同,各個新鮮,不斷有出乎意料的篇章。

因此我首選《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這本書是一個短篇小說合集,但是又不是作者一個人寫的而是道聽途說,歸集整理的。可以說《聊齋志異》是中國古代的“聊齋時代”一部大百科全書,一部文化博物館和思想博物館。因為她雜,成就其美。

所謂“聊齋時代”就是聊齋故事發生的時代,我不想用時間去概括它,這個時代是人和自然無限接近的時代,是人和神仙鬼怪同居的時代。在沒有電燈的漫漫長夜,昏黃的油燈以外黝黑的世界就是神鬼仙狐的地盤。沒有空調的炎夏,樹蔭下村夫野老,神聊慢侃就是聊齋故事的誕生地。

這些故事來源非常複雜,每個故事可能都經過了許多人傳說和加工,在這個漫長的加工過程中,可能會面目全非。

第一類:是下里巴人,野老鄙夫,隨口傳說,以訛傳訛加工而成的,因此邏輯性不強,比如像是《屍變》《噴水》等。

《屍變》這個故事非常生動,但是沒有任何文化含量,寺廟、佛號、木魚聲對詐屍的屍體沒有任何約束力,道士也怕事不敢出來。這顯然是違背一般理論的,因為普通老百姓都會認為道士會降服邪魔外祟。因此這個故事是村夫野老,或田間閒話,或圍爐夜談,道聽途說、添油加醋編出來的一個驚悚故事。對於靈魂歸宿、陰間世界、死亡規則一無所知,沒有自己的系統。

第二類:是群眾把一些道聽途說的故事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故事,這些故事一般遵循神鬼妖狐、陰間人世、和尚道士法術等大家普遍能夠接受的原則。始終把故事合理化,離奇古怪又合情合理。

第三類:是文人書生甚至是專門的戲曲作家編寫出來的。裡邊會有濃濃的文化味道,有愛情故事,有俠義故事,有驚悚故事,門類齊全,文風各異,想象力極其豐富,讓我們看到了被八股文束縛的文人墨客無窮的創造力。數不清的性格鮮明的形象因此被塑造出來。

以上三類可以基本涵蓋《聊齋志異》的主要內容。但是每一類別中都是無所作者共同完成的,甚至每一篇都是無數人加工而成,因此思維方式非常豐富,文化底蘊非常豐厚。讀者甚至能從文字中看到隱藏在背後的那個作者的樣子。也因此《聊齋志異》很多故事被拍成影視故事或者搬上戲曲舞臺。

因其豐富,我們就能看到當時文化民俗的群像,比如:

1、歧視婦女。聊齋整部作品歧視婦女很嚴重,納妾、逛青樓甚至去追求狐狸精,都不會徵求妻子的同意。還會要求妻子協助自己去追求第三者,接納狐狸精等。

2、對賭博持支持態度。多篇文章都對賭博持一種支持態度,甚至很多主人公都是通過賭博發家致富。也反映了當時愚昧糜爛的精神文明狀況。

……

我們看《紅樓》,八十回後有續貂的感覺,看《西遊》部分打怪像是湊數,看《水滸》一半精彩一半爛。而看《聊齋志異》則是各個故事,各不相同,各個新鮮,不斷有出乎意料的篇章。

還有很多很多,真心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品讀《聊齋志異》。


戴著金箍的思考者


三部作品都與神怪有關,《聊齋志異》最早出現,約在康熙十八年集結成冊,蒲松林定名為《聊齋志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是受前者影響而創作的。

其中,我最喜歡《聊齋志異》,原因如下:

一、喜歡故事中的異域幻境

在《聊齋志異》中,幻境並不只是仙境,冥府和天界,它還包括夢境,奇邦異國,裡面的世界很神奇,但是又與人間很像,讓我覺得很真實。

有一篇叫《羅剎海市》的,裡面寫了海外兩個國家,大羅剎國不重文章,經常以貌取人,裡面所有人常常要化精緻的妝容,男女老少都如此,海市國裡又看中文士,有學問的人都能取得榮華富貴。

這和現實很像,因為現實中外表不出眾的很多,社會有的時候也會以貌取人,所以像海市國那樣的風氣就很受人歡迎。說白了,海市國的政策彌補了我們的心中的缺憾,使我們在閱讀中得到補償。

我記得還有一篇叫做《夢狼》,講的是一個姓白的老人,晚上做夢的時候到了他兒子的衙門,發現滿屋子全是吃人的狼,白骨堆積如山,他兒子也在金甲猛士面前變成一隻老虎,但被敲掉了牙齒。

後來他才知道,他兒子在那天從馬上摔下來,跌落了牙齒。雖然都說這是一個“官虎吏狼”的比喻故事,但是夢的預言性讓我們似曾相識。

生活中我們也曾感覺有些場景和事情很熟悉,是因為我們在夢裡見過,也就是說,這種生活經歷是古今共有的。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我覺得很大一方面便是從文本中獲得情感補償。

蒲松林在寫《聊齋志異》時,就有意識的將自己懷才不遇的書生形象放在裡面,有意識將人間的不公正、黑暗出入其中,表達自己心中的憤鬱。

二、喜歡裡面的狐鬼花妖精怪

《聊齋》中的狐鬼花妖與以往大部分的鬼怪形象不同,以往人們一提到鬼怪、妖精,多是講妖精如何兇殘、可怕,但是《聊齋》中的鬼怪類型是多樣的,並不拘泥於哪一種固定不變,十分有趣。

特別是那些女精怪,他們大多數是美的、善的,不像妖怪,倒像是仙女。比如《紅玉》中的狐女,她同情馮相如,馮家遭難後,她為馮相如保存剩餘家業,撫育孩子,成為家庭主婦,幫馮相如恢復家業。

又比如《鳳仙》中的鳳仙,她不堪忍受家庭的炎涼,自己出走,留下一面鏡子顯現自己的喜憂,激勵書生劉赤水上進。

還有一些花妖,他們具有高潔的精神品質。比如《黃英》中的黃英,她是菊花精,她精於種菊和賣菊,以此致富,她認為自食其力才是好事情,而女子賣花也不是壞事情,她與以市井謀利為恥的讀書人馬子才結婚後,產生的分歧,使馬子才總是處在尷尬中難以自拔。

蒲松齡寫這些故事時,將自己的科舉經歷和書生相結合,借書生的形象言志抒情,將在現實世界的落寞幻化成書生與狐妖鬼怪的糾葛,表達自己的美好幻想,可以說這部作品是他關於自身和現實世界的思考。

以上是我喜歡《聊齋》這本書的原因,當然,它裡面還包含了很多內容和藝術層面的東西,也是值得細細研究的。


書文小品


相對的比較喜歡聊齋志異,蒲松齡寫的東西比較通俗,貼近百姓生活。

隨便舉個例子,小說【阿繡】裡說一個青澀的小書生海州劉子固到舅舅家玩,暗戀小賣鋪掌櫃的女兒阿繡,可是他羞於出口,便藉口頻頻買東西接觸女孩,女孩見他老是買胭脂覺得奇怪,惡作劇把泥土裝起來賣給他。

古時候胭脂包裝都是紙封的,封口處女孩舌尖舔舐,小書生便不拆封,家裡胭脂堆積如山卻並不知情。

女孩心裡暗笑卻一直蒙他,看小書生什麼時候才能發現。

僕人發現小主人買那麼多胭脂告訴劉子固舅舅,舅舅怕出事催促劉子固回家。

不久後發生戰亂,阿繡一家逃難,慌忙中走散,阿繡狼狽不堪,忽然有個女孩帶她走出困境,告訴她不遠處有暗戀她的劉子固。

兩人相逢悲喜交加,請人說媒成親。

婚後小書生打開胭脂發現變成了黃土,呆萌的說原來胭脂時間長了會變,阿繡崩不住笑出來告訴他真相。

這個故事很真實,很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我有個網友也是喜歡一個藥店售貨員,也是不好意思開口,也是老是買東西,家裡一堆買來的感冒藥,發帖求助網友怎麼辦。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他,這個網友連忙問結局怎麼樣,告訴他結局很美滿,過幾天再看那個帖子,網友說女孩已經辭職回老家了。很多人都催促他到女孩老家表白提親,後來就沒有下文了,但願有情人終成眷屬[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袁枚子不語無論故事情節文筆都很差,閉門造車,寫的故事匪夷所思,比如說故亡人衣服密室裡無故人立,鏡中財神給嬰孩時期的袁枚銅錢,家人打破鏡子,鏡子居然流血等等。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和聊齋志異類似,都是收集整理出版小故事,文筆和故事情節都不錯。

畢竟是朝廷大員,寫的東西四平八穩,故事來源交代的很清楚,說教的成分居多,居然說僕人捲款逃跑,鬱悶很久,後來做夢僕人投胎做狗,從此家裡多了一個忠犬云云。

如果排名的話,聊齋志異排名第一,閱微草堂筆記其次,子不語最差。


程擊缶


當然喜歡《聊齋志異》!

原因有四:

其一,《聊齋志異》作為短篇小說,故事情節曲折新奇,引人入勝,小故事一個一個看下去,不僅絲毫不累,而且更加感興趣。如《嬰寧》《聶小倩》《花姑子》《紅玉》等!

其二,“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是郭沫若先生對《聊齋志異》的評價,說的是這本書不論寫人寫鬼還是寫妖,形象都很生動,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主題鮮明,就是諷刺當時社會現狀。

其三,《聊齋志異》中語言精煉,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寫得非常明白!而且句子靈活,不呆板。

其四,《聊齋志異》已經拍成多個版本的影視作品,流傳很廣,為人們所熟知。


觀心講國學


《聊齋志異》,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 聊齋志異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

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 學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