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人婚後都是如何對待不能自理的父母的?

手機用戶61238302051


我去過加拿大住了小半月,聽過房東帶著優越感地說過她們的養老方式,沒咋地說養老院,大多是住自家養老,待到自己自理能力不行時候遞交自己所在地轄區政府部門申請書要求每日上門護理服務,待核實後屬實就派遣專項服務人員每日打卡簽字服務,服務包括餵飯洗衣收拾洗澡做飯一切日常起居生活行為,這些服務都是免費,政府出錢,並每月下發以供老人想孩子了要邀孩子過來吃飯聚會的錢大概三百加幣合人民幣一千五百元左右。

那些服務人員都是社會上不論男女只要是成年人有做服務養老機構意願的都可以去這些社區養老機構去培訓學習,待學習合格後持證上崗,上崗按社區劃分,每人可負責多位老人,每預約服務完都需老人簽字滿意才可,所以也不會存在虐待問題。月底服務人員去政府部門領工資即可,月工資兩千多,在加拿大是最低保障工資類型,不過也足夠自己一個月日常開銷了。

人家這樣的養老和就業一併解決的社會體制讓國人生活無憂,每位國人都充滿了對自己國家的滿意和熱愛,感覺根本就不用教育引導愛國就已經很愛了。所以每每遇見的加拿大陌生人主動打招呼很友好的樣子也不奇怪了!


雲舒88275887


我來說說我在美國的見聞,看看美國老人的生活是怎麼過的,就知道美國人婚後是如何對待老到不能自理的父母。

其實我最驚訝於美國老人的獨立性,在超市門前的停車場經常能夠看到一些老人顫顫巍巍從駕駛座拄著柺棍下車,然後挪到車後面弄下電動輪椅,乘坐電動輪椅去超市。如果開車在道路上,更能看到不少開車的駕駛員都是白髮老翁或老太太。美國這些老人都是開過幾十年車的人,有車,會開車讓他們更自立,這就是美國的老人文化之一。

還有另一個現象是美國老人會自娛自樂,我住的公寓在一個小鎮上,我們研究所旁邊的小公園每個月都有小音樂會,樂隊是穿花襯衫的老頭,下面幾百觀眾也都是老頭老奶奶,他們帶著躺椅過來,端著啤酒躺在那聽歌,活躍點的就聚到前面跳舞,好不熱鬧!我在想他們能享受這樣的音樂時刻是因為他們可以開車出來,也願意出來玩。

言歸正傳,所說美國人是怎麼對待年老的父母吧。我住的公寓小區有幾個獨居的老人,他們首先都有很光亮的汽車,每天都會開車出去,我也不知道他們去幹嘛,但肯定不是工作吧,因為他們太老了。每天都會看到他們一起在小區遛狗。我樓下的那位老奶奶可能比其他幾位要開心些,因為這位老奶奶的小兒子進來過來住,而老奶奶還經常去幾個女兒家,說是去照看孫子,一去就個把月左右。昨天和我說, 今天她要去做腿上一個手術,後天還要去小女兒家,看孫子。。。


其實他們還有一個去處,小鎮上有一個老人公寓,對老人房租很低,那裡住的幾乎都是老人,湊到一起還能聊聊天,其實挺好。不過當他們覺得生活難以自理的時候,他們就會去養老院,或者僱傭養老服務公司上門服務,比如餵飯、打掃衛生、身體清潔等等,不過這種上門服務會更貴一些,而且會孤單,因此他們更多的會選擇去養老院。

就我住的這個小小的鎮子,我知道的就有三家養老院,我沒去過美國的養老院,不知道里面的環境如何,但總的來說美國的養老產業比較成熟了。美國的老年人和子女居住在一起是不多的,年老不能自理後更不會回到子女的家中,最多的選擇就是去養老院,有的不願意去養老院的就住在離子女家不遠的地方,護理方面請養老服務公司來做,但是子女會在精神上關愛老人,給老人天倫之樂。


不管怎麼說,在未來養老會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老人進養老院或者請服務公司是一種趨勢。


穿美國望世界


就說說我已經過世的法國婆婆最後那些日子吧。婆婆她一直是單身獨立生活的,從不要求我們幫忙,在患上老年痴呆症後慢慢的就無法獨立生活了。於是我們向專門機構提出申請,核實情況後,有護工早中晚來三次,各半小時,幫助她洗漱和吃飯,早晚個一次有護士來給吃藥,每週兩次個一小時打掃衛生。所有費用一個月要大約1300€,政府直接支付給相關公司。然後在她連續幾次在家摔倒後,把她送進了養老院,這樣有人全天候守護,所有費用也都是政府支付,因為她只有最低退休金。我們屬於中等收入,也無需我們負擔。所以,在法國養老的問題,子女擔子不重,平時多去養老院看看老人就很好了。


寶貝依然Cc


我可以說說法國的情況,歐洲其他國家的情況是差不多的。我在法國工作生活多年,對法國的情況比較瞭解。

法國人幾乎沒有在成年以後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因為父母和子女雙方都意願分開獨立生活,即使不結婚,也不會和父母混在一起。大家各自生活的好處是減少產生磨擦的機會。

我的一個法國鄰居,離婚後自己生活,住著一個三居室。前幾天,他說他在附近找房子,要讓他母親來住,方便他照顧母親。老太太已經八十多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了。

目前老太太吃飯是有專業的老年服務公司送飯,每天上午有一個醫療保障機構派出的專業助理幫助老人梳洗穿衣,平時還有一個小時工每週三四次負責打掃衛生和洗涮。需要看病的時候會有醫生上門服務。老人只有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兒子還要上班,由於不在同一個城市,不能每天下班後到她家看她。所以她的兒子,也就是我的鄰居說要找房子。

找到房子以後,我鄰居就能在下班後,經常和老人一起吃飯,聊天,但是不會和老人住在一起。其他那些照顧老人的差事,還是會交給專業人士的。因為法國的醫療保障機構會根據個人收入報銷一部分。

如果老人完全不能自理的,法國人一般的做法是送老人去養老院。養老院裡有專業的設施和人員,比在只適合正常人生活的家庭裡要方便很多。

法國已經進入了老年社會,有些地方養老院的位置已經很難馬上找到。一般老年人會在頭腦清醒的時候自己找一個合適的養老院排隊等候。公立養老院的費用是根據個人收入收費的,就是說掙錢多的多交,錢少的少交。


登錄法國


我隔壁的老太太,92歲,老年痴呆了,一兒一女輪流來家裡照顧。每天早上推去附近的養老院,下午2點多接回來,就像上幼兒園一樣。晚上都是孩子照顧。每天收拾的可乾淨了,口紅,項鍊,套裝裙子。

另一個老太太不知道多大,估計是85左右,可以自理,就是獨居,兒女每週來看。也是每天都很漂亮,我兒子看英國女王的圖片,說那個是我們鄰居奶奶呀!

說老外不管老人的,有點臆想了。


GreatAndrew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法國同學說上大學後除了偶爾帶點兒小禮物去看看父母外,一般相對獨立,父母老了就去養老院,孩子們會偶爾去看看;德國某教授娶了中國女人,非常喜歡中國的家庭傳統,說和自己的父母相比更愛中國岳父母,因為岳父母的付出,而自己的父母極端自私,他特別強調不是隻指自己的父母,而是歐洲的父母;有英國的同學和老師非常羨慕中國的傳統,說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親密。最近這幾年,在國外節假日甚至平時的地鐵、街道都能看到孤獨的老人,特別是聖誕節,平時很多人的地鐵裡看到的全是孤獨的老人,孤孤零零地坐著。他們看到我們都主動積極地跟你聊個沒完,很讓人心酸。記得前年加拿大某前市長還是前省長的媽媽就是在養老院,因為養老院的疏忽,大冬天被關在門外活活凍死的,兒子事後才知,提出訴訟。所以,我們的好的傳統不能丟。


多倫多的中國律師


我贊同中國式父母和子女。互助雙贏的。

父母幫助子女買房帶娃,奉獻犧牲,這正是孩子需要的。要不然,他們就得租房,為了帶娃,女性往往不能夠上班。有些父母,甚至把飯都做了,子女下班就有飯吃。

等到父母老了,子女大多同住贍養,積極送醫。我同學父親本來是一個人住的,七十多的時候,把他接過來。發現他很依賴子女。孩子去哪都要問,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回來。她都呆了,她的爸爸,像小孩一樣依賴她。她哥也發現了,爸爸總是問什麼回來。

很多人都說養老院可以照顧老人,但是沒有考慮到老人的情感需求。他們想和家人在一起。

但是中國式父母子女,住一起有個婆媳矛盾。導致有些父母覺得,反正兒子兒媳不會給我養老,我不如把給兒子買婚房的錢留著自己養老。那麼按照現在的行情,一百萬養老,也確實夠了。


花開了zxc


我在瑞士看到的是,有些社區建設養老院,條件很好,環境很漂亮。很多老人選擇在此養老,估計費用不低。房間不大但是應該是單人間,牆上有油畫房裡有幾樣傢俱。他們的餐廳也很寬敞漂亮,我看到老人每餐都能穿著非常得體甚至說講究的有的坐輪椅去餐廳吃飯,有穿著潔白工作服的廚師還有護理人員一類在餐廳服務。週末,會看到很多中年男女或年輕孫輩過來陪老人在周邊或花園散步,坐在陽光下曬太陽。。。具體費用細節我不太瞭解,這僅僅是我親眼所見而已。


布二BoerCafe


不要老是羨慕外國的生活,特別是退休老人的養老方式。我認識的一個老人在她70多歲的時候丈夫去世,兒女都獨自有自己的家庭,老人家在生活上逐漸不能自理了,把自己住的房子賣掉,將那些錢當作在老人院的生活費用,幾十萬美元大概在老人院生活了7、8年左右,錢差不多都花光了,被請出了老人院,老人家在廉價酒店租了一個房間,選擇活活地餓死自己的方式去結束人生,去世之後老人家的子女才知道。

外國的月亮不是比中國的亮,到處都有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我們都儘量活在當下吧。


Jessiemandy


西方人退休年齡比較晚,一般是65歲,所以很少有祖父母會給兒女帶孩子;等待自己不能自理的時候,兒女也正工作著,甚至都不在一個城市,貼身照顧不怎麼現實。所以一般情況是父母能自理的時候都自己過自己的,週末或者節假日才聚一聚。等到不能自理了,一般分幾種情況:

第一,賣掉房子住進兒女所在城市的養老院。一般工薪階層住公立的;條件好點的住私立的。兒女經常去探望。

第二,富豪請傭人住家24小時照顧。不是問題啊!

第三,普通工薪也有住家養老的,政府派人定期上門,兒女也會定期上門。

第四,也有與兒女同住的。美國有很多房子有In Law Suit 設計,就是一棟獨立屋帶一個小套間,有獨立臥室與廚房和衛生間,可以分門出入,兩代人既可以互相照顧又保持相對獨立性,互不干擾對方的生活。也有很多子女為了照顧父母十幾年都沒度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