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講白話的人與客家人有什麼區別?

山青水秀人家


客家人發源於江西、廣東、福建三省相鄰的這個圈子,然後再向廣東其他地方,廣西等其他省以及海外遷徙。並不是從中源遷入,如果客家人發源於中源,那為什麼中源沒有廣泛客家人族群?很多現在講客家話的族群沒錯的確是從中源、華北、華東等地遷到福建、廣東、江西一帶客家民系發源地及客家人聚居區被客同化或者說客家化了。說客家人發源於中源那是偽歷史。


手機用戶21882710541


在廣東,講白話和講客家的區別在於:

(1)他們對來處的認同區別。講白話的,他們認為他們從北方遷入是經過韶關的珠璣巷,認為珠璣巷是廣府人的發祥地。珠璣巷位於廣東省南雄市珠璣鎮珠璣村,全國三大尋根地之一,被譽為“中華文化驛站,天下廣府根源”。而客家人,他們認為他們從北方遷入是經過寧化的石壁村,認為石壁村是客家祖地。石壁,是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的一個行政村,它地處寧化西隅,與江西省石城縣毗鄰,距縣城22公里。石壁被稱為“客家南遷的中轉站”、“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客家搖籃”、“客家祖地”、“世界客家人的朝聖中心”等。

(2)他們對於方言形成的認同區別。客家話是以廣東省梅縣客家話為代表的,它是一種在古漢語基礎上獨自發展演變並吸收了百越族成份的漢語方言。而白話,它是以廣州話為代表的,主要來源則是古代中原一帶的“雅言”。雅言的基礎是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使用的原始華夏語,更古遠。

(3)他們對於身份認同的區別。客家人認為他們是中原士大夫一類的後代,他們追認到西晉朝代。耕讀發家,成為他們的宗旨。而說白話的人認為他們是文人學者一類的後代,他們追認到華夏部落聯盟時代。

***這裡還必須指出的是,廣東白話實際就是粵語,只是有分以廣州話為代表的白話和已受周邊方言影響的土白話。在廣東,說土白話的人很多地區是可以說客家話的。當然,在廣東,很多說客家話的地區,他們也是可以說白話的。





尚潮匠


說白話的主流人群是廣府人,客家人是說客家話,當然,客家人往往也會說白話。

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東的三大族群: 廣府人、潮汕人、客家人。

這三大民系都是廣東省的外來人員,都不是廣東土著.廣東土著是百越人,而這三大民系都是從中原遷過來的。只是遷過來的時間有早有晚而已。

我們先說這個廣府人。廣府人其實就是大家提到廣東第一印象的廣東人,他們講粵語,主要活動區域在廣州三角州這一塊,香港澳門也有很多廣府人。

在歷史上,通常認為廣東的肇慶是廣府文化的發源地。肇慶是歷史名城了,端硯大家都知道吧,包公在那裡當過官。那裡還有一個七星巖很漂亮。不過,我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你去了之後,不用買門票,省下門票錢,然後到外面租輛自行車,繞著這個景區外圍轉一圈,大概二十公里,你看到的景色,也很漂亮。

從肇慶出發,廣東、佛山這些地方是廣府人稱雄的地方。香港、澳門更是他們走向世界的地方。

那麼,廣府人到底是什麼人呢?

事實上也是中原移民,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當時秦始皇平嶺南,派了數十萬大軍,還有很多百姓遷移到這裡。跟嶺南一帶的百越族人融合,形成了廣府人。不過,這個融合中,中原人只是配角,百越才是主體。現在的分析,廣府人跟廣西的壯族在基因上更接近,而壯族大家知道,其實就是以前嶺南的原著民百越人。

我們再說一下潮汕人。

潮汕人主要居住在潮汕地區,他們說的話跟廣東的白話不同,潮汕話非常接近中國秦漢魏晉時期的古漢語,顯然,他們就是秦漢魏晉時期遷過來的。但據考證,他們遷入的時間更久,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中原人從福建遷到這裡了,潮汕地區有一個潮汕平原,是廣東的第二大平原,來得早,當然就佔了一塊好地方,這跟後面的客家人不同,客家人來得最晚,所以來到的時候,好的田地都沒有了,所以他們只好去了梅州這些多山的地方。

而秦始皇徵嶺南,也是潮汕人的一次大遷移。但跟廣府人不同。廣府人是以百越人為主進行了融合,而潮汕人是以中原人為主進行了融合,根據基因的分析,潮汕跟太行山的漢族最接近。

現在全世界大概有三千多萬潮汕人,而且很有意思,潮汕人分成三大塊,一千萬居住在潮汕地區,一千萬在全國各地,另一千萬在海外。所以有“廣東一個潮汕,海內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的說法。這說明潮汕人是很愛到外面拼的,他們的口頭就是愛拼才會贏,人稱東方猶太人。

潮汕地區是中國傳統的富裕地區。最早是從福建遷過來的。宋元時期,有很多福建的人在潮州當官,當官之後就把家族遷了過來。當然,那些福建人也是從中原遷過來的。


到了潮汕,其實地理環境並不好,地少人多,而且又有颱風,三面環山。

這使得潮汕人要生存,就必須出去闖蕩,從宋朝開始一直到現在,潮汕人不停的往外尋求生路。所以做生意的特別多。

到了現在,潮汕籍的土豪相當多,國內就很多,比如國美老闆黃光裕,要你充Q幣的馬丘鵝,TCL老闆李東生。還有超人李嘉誠,加多寶老闆施少斌等等。

潮汕圈有一個流行語,他們不羨慕深圳,因為深圳是他們修的。這個雖然有點誇張,但也不完全沒影子。

潮汕人在深圳有三百萬,可能是最大的族群,而且很多都是在經商。深圳也是潮汕的第二故鄉,他們在這裡找到了發展的機會。比如前面說過的馬化騰,寶能集團的姚振華,七天連鎖酒店人鄭振華,星河房地產的黃楚龍,茂業集團的黃茂如。這些是大老闆,做小生意的也有啊,菜市場茶葉市場等等。

不要小瞧他們的收入,可能人家也有上千萬的身家。大家都聽過北京賣大餅的一個月賺數十萬吧。

而潮汕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抱團。一個人要幹一件大事,很多老鄉前來幫忙。所以潮汕商圈經常出現蛇吞象的壯舉,看上去沒實力拿下啊,但錢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如潮水一般,這後面,就是潮州商團的支持。

最後我們再聊一下客家人。

客家人呈現一種多次客遷的現象。最開始也可以追溯到秦始皇開嶺南那段歷史,但最重要的開端是西晉時期,五胡亂華,中原衣冠南渡。他們最先是遷到了江南,到了唐朝,天下大亂,南方也靠不住了。就遷到更南的福建或江西。到了南宋,元朝入主又是兵荒馬亂,客家人再次遷移,最後到了梅州一帶。這個時候,客家人才正式成為相對穩定的族群。

所以,不是所有南遷的中原人都是客家人,而只有這樣多次遷移,最終從江西南部或者福建遷過來的才算是客家人。

而梅州也成為了客家人之鄉。梅州、惠州、贛州、汀州這四個地方被稱為“客家四州”。其中,以梅州客家人為最多。

現在客家人有五千多萬,其中有一千多萬在海外,也是極為打拼的一個族群。

最後介紹一下,在很久以前,尤其是清代末期,曾發生了很激烈的土客衝突。

發生雙方就是先住民跟後住民,比如廣府人跟客家人。主要的原因還是爭奪資源,爭取生存空間,而清政府又是一個小型政府,鄉間基本靠自治。所以治安靠自己,所以南方很多樓房呈現碉堡式,比如客家人的圍屋,還有開平的碉樓等等。

這些其實都帶有一定的防禦功能。

土客之爭的的結局很難說誰贏誰輸,但大家都發現,爭來爭去,這個蛋糕永遠都是這麼大,誰都不會成為真正的贏家,與其內爭,不如到外面開拓。所以近代,很多客家人也好,潮汕人也好,甚至廣府人飄洋過海,到外國去尋找生存的機會。

當然,現在都是文明社會,這種族群之間的爭鬥就沒有了,大家更多的是合作,共同去開拓未來。

而關於白話,曾經有一個說法, 普遍話差點以廣東話為標準。

曾經有一個說法,在民國成立之時,大家開會選官方語言。粵籍議員與北方議員就言語選擇發生了爭執,一方要選北京話,一方要選廣東話,選北京話的認為官話就是北京話,大家說了這麼久了,都熟了。主張廣東話的認為,海外華人說的都是普通話,而且廣東話保持了古漢語的發音特點,用廣東話念古詩更有特色之類的。

最後兩方投票,票數竟然一樣多。

怎麼辦?

這個時候,孫中山站了出來,他從大局出發,對粵籍議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然後把票投給了北京話,這才結束了這場國語之爭。

看到這裡,腦洞老師擦了一把汗,雖然腦洞老師的北京話說得很差,但廣東話更是一概聽不懂啊。

但等等,事實真的如此嗎?

從當時的形式來看,廣東議員真的能跟北方議員一較高下嗎?

自從辛亥革命起,滿清退位,袁世凱跟革命黨人達成協議,袁世凱成立北洋政府。他坐鎮北京就是不動,基本上議會也被袁世凱把持,孫中山先生帶著一些部下滿中國考察修鐵路呢(雖然最後一公里也沒有修成),那有時間去管這個國語?

而且,袁世凱本人是河南人,他咋不推薦河南話呢,河南話多好,中原之音。中不中,what’s are you 弄啥呢。聽著多帶勁!

於是,腦洞老師又查了一下,果然發現另一個版本,不是河南話大戰北京話,而是四川話大戰北京話。

話說新中國成立之時,當時的川渝元老與北方元老互不相讓,就普遍話投票時,粵語和北京話票數又持平(咦,我為什麼要說又呢),這個時候,又有人站了出來。毛主席從大局出發……,奇怪,毛主席也不推薦湖南話,而是推薦了北京話。要是湖南話多好,現在就沒有人說腦洞老師的普遍話不標準了。

後面,腦洞老師又聽到了這個故事的陝西話版本,山東話版本,江蘇話版本等等。

可想而之,這是一個網絡段子,不能信啊。

其實,當時國民政府成立之初,確實就普遍話發生過爭執,但不是北京話PK其它各種方言,而是北京話與“老國音”之爭。什麼叫老國音呢,就是在北京話的基礎上做一些修改(修改方法省略,腦洞老師也聽不懂),反正就是為了使北京話的發音更豐富。然後能夠念出中國傳統的傳統的韻文,像詩歌之類的。

純正北京話是念不出韻腳的,有一個故事,著名學者傅斯年到北京後,京片子說得特別溜,結果回到家,被家人一頓臭罵,說他說的是“老媽子的話”,而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小時候,他的父親請了一個北方家教,結果北方先生一開口就是京片子,嚇得趙父大驚失色,馬上將其炒魷魚。幸虧沒學京片子啊,不然趙元任可能就成不了語言學家了。

在1913年時,就確定了老國音。但是後面推廣的效果很差。因為發音這個東西是時間的沉積,強行推廣是推廣不出來的。大清國這麼多年,大家說京片子說習慣了,硬塞一些東西進去,反而覺得彆扭。所以,在1932年,國民政府正式宣佈採用正宗北京話為普遍話。


腦洞歷史觀


廣東講白話的有廣府人,也有非廣府人,早期客家人與廣東原土著畲瑤人混合雜交後代就是廣府人,這種人在廣州附近居住,其他講白話的祖先是廣西東部山裡人,這廣府人因為有客家基因,會比非廣府白話佬聰明,廣府人男人與客家人相貌沒啥差異,但是女人比較難看,還原了廣西山卡拉野種祖先相貌,非廣府講白話的人和越南馬來人無差異,講白話的廣府人因為祖先是客家人,所以和客家人基本相同,其他非廣府人講白話人沒有廣府人好看,腦子不好使,本人是早期客家人,秦人趙佗隨從人員後代,如圖,講白話的廣府人霍英東和講客家話的梅州人葉劍英元帥長得完不一樣,





南國春暖


廣東人說的粵語,俗稱白話。為什麼會有白話的俗稱呢?白話先有,還是粵語先有呢?當然是白話先有。白話是從哪裡起源的?你知道?白話是從客家話起源,客家話又分為很多支,是有差別的。所以,白話是起源於廣西蒼梧地區的。也就是說白話可以讓屬於客家系的人都能聽得懂話,也叫客家官話。你不懂就別誤導後輩,亂髮表……會教壞人的。別以為粵語就是廣東人發明的……在她之前有個白話,至少現在梧州一蒼梧是廣西的。所以,粵語是廣東人給自己邀功的!至少她是屬於客家系的。

白話是粵語的祖宗,粵語是廣東夾硬改白話的叫法,白話不等於粵語,粵語只能算是白話的孫子,白話流傳了兩千多年,粵語的叫法只有三四十年。白話佬是漢人,客家人也是漢人,為什麼當年講白話的要和講壯話的去對抗講新民話的客家人,為什麼講壯稱呼講新民話的為麻,卻和白話佬關係很好。可惜,本來真正秦、漢、唐朝國語是河南洛話即現在的潮州話。這個智慧的語音語法就這樣沒在全國佔主導了!潮州話八音是全世界最復什的語法。當你學懂了會使你增加了無窮的智慧。因潮州諺語是自然的哲學和科學。隱含著無窮的智商……

白話,客家話,潮汕話,福建學佬話,它們的詞彙很多都相同或相似,它們可以說都是在同一個時期發展起來和使用的,所以才有很多共同的詞彙!比如"日頭"在普通話中是沒有的,但在這幾種語言中都能使用。元先無廣府客家之分,廣府近幾十年造的詞,客家清代造的詞,土白話就是客家,即亦謂土廣東話,白話是某個時期改造過的,發音清晰,發音送氣,大量新造字詞,客家話是混入普通話成份,部分發音比廣州話正宗得多。廣西一樣彙集三種語言,白話,壯話,桂柳話!其中桂柳話與普通話區別不大,能聽懂。白話大家都知道了,潯江西江流域的語言。壯話這個除了當地人之外,外地人是完全聽不懂的!

廣府人指的是廣信府這個地方的人,古廣信所在地是現在廣西梧州市,也就是蒼梧郡,有的人把廣府人說成是廣東的廣州,膽子夠肥,謊話連篇,白話從廣信縣傳到當時屬於蒼梧郡的封開,這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封開屬於肇慶管轄,無恥的說廣府文化發源地是肇慶,能再無恥點嗎?能再無恥點嗎?能再無恥點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如果按現在的粵語發音來判斷是否是廣府人的話,那就沒有廣府人了,因為現在的粵語是廣州西關取音的,當時取音能有幾百萬人口那就不錯了,你去花都,白雲區,順德去,去佛山南海區,去三水,去東莞,去番禺,去江門,去肇慶,去惠州每個地方的話都不一樣,你說他們是什麼人?

客家男的拼讀書,讀書一般般的拼生意,女的在家務農及操持家務,因此客家人讀書人多當官的人也多,(古人云,家無讀書仔,官從何處來)。廣府人讀書以前沒有客家人普遍,但對經商有特別的敏覺,(古人云,廣東有錢開大鋪,廣西有錢釀豆腐)。改革開放後尤其熱衷經商聚財,因此廣府人有錢!潮汕人,讀書經商俱佳,視野開闊,敢為人先,聰明睿智,學者,官員,財閥,勝人一籌,人們稱這群體為東方的猶太人。

土客之爭以客家人失敗而告終。失敗的客家人一部分通過連山進入廣西,一部分通過湛江到海南。沒有走的客家人就融入當地(江門,中山,珠海等粵西都有客家人)。廣府人雖然勝了,但日子也不好過,後很多江門一帶的年輕人通過香港到美國加拿大做苦工(台山阿伯)。另外潮汕地區也有很多客家人,民國時修了一條潮州到汕頭的鐵路叫潮汕鐵路,那時才有潮汕地區說法流傳至今,之前整個粵東地區叫潮梅地區,屬於潮州府管轄,現有一種叫(潮客)的人就是指生活在潮汕地區的客家人。我本人是廣東梅州客家人。廣東三大族群合則興,鬥則亡。


歷史深度揭秘


能有什麼區別?都是中國人,如果真的要有所區別的話,我想在語言上會有很大的不同。

廣東講白話的人,大部分屬於廣府民系的,這時廣東三大民系之一。怎麼來的呢?是很久以前,由中原地區來到廣東的北方人,通過和廣東土著人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廣府獨有的文化。

那麼白話是啥呢?其實就是粵語。你可以把白話跟粵語看成是同一種語言,白話是俗稱,粵語是官稱。

所謂的客家話,你們不要以為是漢語,它和漢語可不大相近,不過講的人當然是漢族人。據記載,客家人的先祖們就是從中原地區遷移到南方各省,包括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等省,一代又一代客居他鄉,因此稱為客家。

客家話,有點像漢語,也有點像粵語(指的是廣東地區的客家話),當然了,在其他省份,就融入當地的語言。而且不同地區,叫法也不一樣。比如,廣東自然叫做客家話,廣西就叫涯話或者新民話,湖南就叫客姓話,四川就叫做土廣東話。


這裡可以舉些客家話例子,比如我,客家話是捱;你,是摁;爸爸媽媽,就叫阿爸,阿媽。

那麼它們之間有啥區別呢?主要在發音上有所不同。

不過廣東因為各地粵語語音相通,所以他們基本上就會使用白話來溝通,久而久之,就加強了粵語的強勢地位。但客家話就不一樣的,只要各地客家人客家話語音稍微有些不同,為了方便溝通,他們就會使用普通話。

其實呢,在廣東地區,是有三種主流方言的,但是在很多廣東人心裡,白話就代表了廣東話,因為它同化得了別人,別人同化不了它,白話就有這樣的實力!


青史回聲


可以很肯定百分百的告訴您,沒有任何區別,唯一有區別的是,提問者一定是個沒有基本常識心理陰暗的人。

客家人與廣府人都是一樣從古代中原南遷過來的古漢人,在語言使用上和生活習慣、傳統風俗上多有相似,客家人多聚居於廣東山區地區,廣府人多聚居於廣東平原和沿海地區,更多的廣府人和客家人散居於廣東省內的平原、丘陵、山地相交的地區,受困於古時環境交通的不便,客家和廣府口音、語言有些許差別,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細聽起來,你又會覺得客家話和廣府白話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更多的只是在於口音有別,因為客家話實際上就是老一輩人常說的土廣東話。客家人與廣府人都秉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基因,各自克服了各自的生存環境,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湧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和商家,這些都證明了廣府人和客家人都是最能代表中華民族優秀基因的一批遷移人口。

最能體現廣府人和客家人是代表近現代中華優秀民族血液的是,近現代每一次發生較大的外族入侵中國時,都是廣府人和客家人最先奮起抵抗並在各個時代引領起落後、閉塞的舊中國走向新時代、開創新篇章。在廣東省內,最能區別於那些對廣東滿懷惡意和私心的外省人,無論是廣府人還是客家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彼此都有祠堂、族譜,打開族譜往上數三代,廣府人和客家人都是叔伯、兄弟、姐妹,沒準還是同一個祖祠出來的,因為以前的戰爭年代而不得不逃往省內其它地區。

廣東全省相較於內陸地區省份,是最幸運的,因為儘管口音彼此有少量差異,但是總的方言只有三種,只有廣府白話、客家話、潮州話,這三種,相比於廣東人,其它省市的方言少則幾十種、多則一百多種,所以他們出門在外,遇到同一省內的人都不能隨便用當地的省級語言來交流的,他們就必須只能用一種普通話來交流、溝通,這很能說明一個問題,廣東反而是保留古漢語最多的唯一省份,而其它省市反而更像是各個不同民族融合的大雜燴!

廣東人至少還有自己的粵語頻道得以保留下來並揚名海內外,也使得幾乎所有不同口音的地區縣市都能只用粵語一種地方語言就能彼此溝通、交流了。那些在廣東的外來人口恨啊,所以他們就拼命的不斷在網上搜有關於廣東的各種話題,並多次刻意、惡意借廣府白話和客家話、潮汕話這三種語言來惡意分化廣東的三大族群,廣東今天的成績得來不易,客家人、潮汕人今天的發展都離不開包容的廣府人和珠江三角洲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一個忘恩負義出爾反爾的人,他的血液裡一定是有某種奇怪的基因在作催化作用的,湧泉當相報,滴水之恩不能忘,你們應該要感謝的正是廣府人!

各位,無論你是廣府人、客家人、還是潮汕人,你們都是廣東省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何必在意你自己和其它廣東人說的是哪一種話?!只是受困於古時的交通往來不便、交往受到一定的制約和隔閡,口音有那麼的一點不相同,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可以沒上過學,但你最起碼要有一點人性的常識,你首先是廣東人,不是客家人,絕不能倒坐歷史的車輪去走倒退之路,我很想知道某些人的思想裡想的是什麼,一個優秀的族群為何會如此心胸狹窄,你首先去確定並驗一下血液你自己的基因純正嗎?你自己真的那麼值得你去炫耀、作秀、吹牛嗎?整日在網上拿他人的成就來吹捧、分化、製造矛盾分化對立搞攻擊,無恥之極!在他人的眼裡,你只不過是一隻心胸狹窄、食古不化的反動白痴罷了,為什麼在21世紀的今天,你們還要刻意被某些個別別有用心的小人去挑撥離間,以口音、語言為製造話題而分化廣東?

聰明的廣東人都不會被這種帶有別有用心的白痴提問去給人利用、並上當受騙!

回答完畢,謝謝。


花襔樓


在廣東,無論是講白話的人還是客家人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所謂的區別就是平時大家生活的方言不同而已。

我生活在廣東韶關乳源,從我上初中開始,周圍就有講各種方言的同學。客家話和粵語是大家最常用到的方言,如果你是講粵語的同學遇到一個講客家話的同學,大家都會很默契的說起普通話。大家一直都會謹守周圍環境受眾的感受,恪守低調。同時,在這樣多方言的環境下,即便你不會講對方的方言,多少你也能聽懂得。

所以在我們這不存在你不會粵語就排斥你,或者你不會客家話就排斥你。語言是用來交流,增進彼此瞭解和感情的,而不是用來阻隔大家之間的溝通。語言不應成為炫技耍酷的工具,語言的本職是為了交流,如果無法增進彼此交流,那麼是不是就不會有存在的必要了呢?


粵北鄉村小朱


事實已經證明一切,珠三角好多城市媒體電臺電視臺講的都系標準個粵語,仲有主流流行歌都只有粵語歌同國語歌,每年樂壇大獎都只有粵語歌同國語歌,未見過有其他語種的歌上榜,哩個就係現實要接受現實,不得不承認粵語的重要性,系國外唐人街全部都系以粵語為主,系外國人心目中唐語即系粵語代表中國人的語言!將來發展港澳大灣區,粵語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港澳都系以粵語作為官方語言,要得人心就要尊重本土文化,所以粵語將來會有更高個發展空間!


用戶Terios


客家人就是中原漢族人,沒有少數民族,是在戰亂或者是饑荒時逃過來的,寓意是"在他鄉作客的人",尤其是廣東的客家人大部分祖籍是河南南陽。

白話文其實是以前的官話,相傳在孫中山那個時期,曾經投票用哪個地方方言作為官話,白話的得票率還挺高的。而講白話的人更多是以前的嶺南人,在清朝俗稱"南蠻子"。

兩者區別還是挺大的,客家人在廣東地區定居,站穩腳跟,就是一部奮鬥史,我是客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