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馮箕 (清乾隆至道光間人),字子揚,號棲霞、

霞客、玉田、玉田村農等。錢塘人,嘉慶時僑居江蘇蘇州留雲山館。善畫人物,仕女,運筆構思,不泥古法。與人論畫當曰:[繁重不若清簡,浦峭乃脫甜熟。]生平深服夏谷元鼎、姜笠人漁,故亦妙於花卉、山水。書學惲壽平。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本品——馮箕《仕女浣紗圖》

馮箕的畫作流傳下來的極少,如本品這樣有眾多收藏印章的更是罕見。他與費丹旭、倪士惠等友契。馮箕、鄭武、費丹旭、倪巽甫四人為其共同好友"雪翁"合作之《雪景山水冊》冊頁,四開雪景,意境各異,由清代山水花鳥畫家吳文治題簽。該作品收入文物出版社1993年第1版《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冊,《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實錄》。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本品馮箕《仕女浣紗圖》主體部分

本品馮箕《仕女浣紗圖》描繪了5個仕女在河邊浣紗的場景。坐在河邊的紅衣、藍衣女動作類似,一手抽絲,一手紡紗,身姿穩定有力,神態專注、安詳,旁邊有茶壺茶杯,有芭蕉、太湖石;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專注紡紗的紅衣仕女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專注紡紗的藍衣仕女

再上去是兩個仕女在聊天,正面的綠衣女子一手高舉有所指,滿臉笑容,似乎正在正說到高興處,背向粉紅女子身姿前傾,正聽的津津有味;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相談甚歡的仕女

最上面一個淺藍衣女子駐足停歇,側首遠望,神態寧靜,若有所思。整體構圖順理成章,背景人物搭配、位置都恰到好處,設色清麗淡雅,使得畫面氣韻生動,意境高雅;人物身形、姿態、表情刻畫精準傳神(非高手名家難為),仕女的臉型、姿態、衣飾正是嘉道時期典型形象。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駐足停歇的仕女,側首遠望,若有所思

落款:丙戌迎寒月潮生夕,霞客居士馮箕制。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落款部分

鈐印:子揚(白文),馮箕私印(白文)。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鈐印:子揚,馮箕私印

收藏印承遞有序,共7枚如下:

1、左下角收藏印章——泰州宮氏珍藏:印主是宮本昂(1821—1874),江蘇泰縣人,字子行、紫珩,號千里,室名延蝶仙館,曾任山東知縣,是明末名士宮偉鏐的後裔,晚清的大收藏家。其兄宮昱,字玉甫,玉父,曾任直隸知州。兄弟二人精於鑑賞,收藏曆代名家書畫極富,其中扇面就有一千餘葉,編為《書畫扇存》六集。上至明唐寅、文徵明、沈周、仇英、董其昌、王建章,下迄清高士奇、查繼佐、毛奇齡、龔鼎孳、劉墉等,八百餘家書畫真跡,幾乎囊括了明清兩朝所有書畫名家。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左下角收藏印:泰州宮氏珍藏

2、左下角收藏印章——萬十二淵北氏收藏印:應該是收藏本品的第一人,印主是萬承紫(1775—1837),字淵北,亦富於藏書,藏書樓名"碧香居"、"映紅仙館"、藏書印有"乙未生"、"萬十二"、"萬十二淵北收藏印"、"碧香居主人"、"江上芙蓉"、"南昌萬氏珍藏圖書"等。

3、左下角收藏印章——程楨義聯珠珍藏印:印主是道光年間著名收藏家程楨義。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左下收藏印:程楨義聯珠珍藏印,萬十二淵北氏收藏印

4、右中部收藏印章——潘德畲審定:印主是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輿,祖籍漳州,世居廣州,是晚清享譽朝野的官商鉅富。潘仕成先祖以鹽商起家,他繼承家業後繼續經營鹽務,以至洋務,成為廣州十三行的鉅商。潘仕成一生主要在廣州度過,他既經商又從政,既好古也學洋,既是慷慨的慈善家,又是博古通今的古玩、字畫收藏家,他還出資自行研製水雷、從國外引進牛痘,獲得官員和民眾的普遍讚譽。他主持修建的私人別墅--海山仙館,成為嶺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
5、右中部收藏印章——曾存定府行有恆堂:印主行有恆堂主人,是第五代親王載銓(1794—1854載),載銓歷任禮部、工部尚書,晚年出掌宗人府,頗得道光、咸豐二帝的歡心。定府收藏的古玩較豐,是北京傳統工藝品的愛好者。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右中部收藏印:潘德畲審定,曾存定府行有恆堂

6、落款左邊印章——學殿堂鑑藏:是清宮的一個鑑藏場所。由此可確定,馮箕該作品被進貢給了皇室。
7、上方印章——宮廷御賜:意思是本畫作曾由皇家賞賜給某個大臣。此印說明該畫作又被賞賜而出了皇室,流入民間。


清中期傑出畫家馮箕《仕女浣紗圖》鑑賞

右上方收藏印:宮廷御賜,學殿堂鑑藏

綜上述,本品馮箕《仕女浣紗圖》構圖合理,場景人物位置經營準確,設色清雅、人物畫法符合清嘉道時期畫風,人物身姿、表情刻畫精準傳神;落款書寫自然流暢,行楷字體雋永有力;所有鈐印清晰、紋理自然,收藏傳承有序;無任何做舊作偽痕跡,判定為馮箕真跡無疑。
(原創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不得轉去用於商業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