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方式與堅韌精神雙舉才有可能戰勝病毒

早晨,拉開窗簾,陰沉的天空中雪花飄零。

因為一夜中,頻頻的打開手機,關注遙遠武漢同胞的消息而沉悶的心中,似乎被蒙上了一層更深的一層憂鬱。

早飯後,悶坐窗前無所事事中,突然聽到了手機微信的響聲。打開一看,是一個朋友轉自她在武漢的外甥女的一篇日記。

本來沒有心情的我,稍一略過,原想放棄的我卻抓緊了手機,仔細閱讀了數遍。

後來,我又坐回原位,沉思悶想中全是那篇日記。慢慢地,我似乎悟出了一種道理。她講述的是自身調理抗擊病魔的故事,然而,卻對大眾有益。在疫情超出人們想象,突然張開黑色翅膀席捲華夏之際,也許,她的故事能對我們有某種啟示。

這次疫情,專家有言,比03非典傳染力要大,傷害力要差。(當然,今年的疫情也是非典,權叫20非典)其意思是傳染的力度廣,人們更容易感染。而感染之後,造成的死亡率要低。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們(03和20非典)都沒有特效藥去治療。清楚點說,就是這一次的非典,容易感染,但比較容易康復。康復最主要的依靠不是藥物,而是你自身的免疫力。


科學方式與堅韌精神雙舉才有可能戰勝病毒

抗擊疫情的女孩


而這個女孩的日記,就是講述她如何調理自身免疫功能,抵抗20非典,直至徹底康復的故事。

日記很真實,真實的記錄了人本能的求生欲,以及物種進化千萬年後,人類固有而強烈的生存能力。

這個故事還有個標題:從確診到康復,一個醫學在讀生的生死10天。她本人24歲,是武漢某高校的在讀生。從呼吸接近窒息,到最後的康復,她得出結論,醫學知識是必要的,意志力也是必要的。渡過這一劫之後的她說,面對未來她將更無所畏懼!

我錄下最關鍵的一段與讀者分享:住院第二天,大年三十。晚上12點,我突然感覺自己呼吸有點無力。我摸了自己的心跳,發現弱了下來,再摸了摸頸動脈,幾乎感覺不到跳動。我明白,我缺氧了。

我拼命呼吸,同時讓自己冷靜下來……緊張會更缺氧。我呼叫護士送氧氣瓶,大口吸氧,身體胸廓努力地配合,起伏。我在自己意識中告訴自己,再艱難也不能睡著,不能躺下,否則會壓迫肺腑,所以始終斜靠著,腿和身子保持100度左右。

我告訴醫生,隨時準備搶救,搶救不過來器官衰竭,就儘早放棄,不要再浪費醫療資源。

我努力吸氧,努力活動四肢,想讓它們熱起來,同時錄了臨終視頻。我想和大家有個告別,斷斷續續錄了二十分鐘。

就這樣,掙扎了兩三個小時。兩三個小時後手腳熱了起來,整個人再不是瀕死狀態。再過一段時間,發燒近39度,我明白這是好事,它說明我自己的免疫系統又開始戰鬥了。

恍惚中我終於捱到了早上,感覺自己渡過了一劫拿開氧氣,我已經開始自主呼吸。

她得出了一個結論:既然想活著,就要平靜面對這一切。

她活過來了,她戰勝了病毒,贏得了一場從身體到精神層面的雙勝。那麼,我悟到了什麼呢?又為什麼極想把她的故事講述給讀者呢?

疫情很重,人們的心情很慌,一個謠言就可能擊垮一座城市。無謂的雙黃蓮被搶購一空,就是明證。而超市也可能會突然之間被一掃而光,人們的生活受到極大的衝擊。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該如何安排自己?一方面就是用科學的方式改變自己的生活。面對這種傳染力極高的非典,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隔離。這是唯一的不二法門,沒有其它方式。有效地隔離你自己,勤洗勤換,加強呼吸道的防護。另一方面,就是平靜。像這個在校學生經歷的生死時速一樣,既然來了,你只能平靜。從精神上強大起來,一切依靠自己,提升自身免疫系統的能力。成了,你將獲得新生,重新站立起來。敗了,那也是無奈,像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一樣,儘早放棄,不要浪費醫療資源。是的,這的確很冷酷,可人生中本就很多無奈,無奈就是冷酷的,它屬於平靜。

當我將這篇故事分享給你的時候,希望我們所有人都平靜下來,科學、理智的去戰勝疫情。中國必勝!


科學方式與堅韌精神雙舉才有可能戰勝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