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兩歲半,家裡面全是北京當地人,為什麼她說話總有口音?為什麼同齡的小孩沒有呢?

啦啦啦61570016


現在的北京人,成分太複雜了啊!真正京腔京味的北京話(1900年以前存續至今的北京家庭)已經基本消失了。尤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北京,這個城市的居民結構變化,更是翻天覆地。隨著時間推移,原本發育,流傳數百年形成的明,清都城老北京地方民眾方言,將會消亡。所以,只要孩子不是有特別怪的發音,能說一般普通話就不是毛病了。原因很簡單,連您自己或家長都不一定說得是老北京話,何況是一個呀呀學語的孩子啊。


男哥157255638


我家也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孩子也是從小說話有口音,幼兒園老師也問過我們家裡老人是不是有的有口音,孩子說話老是不清楚。我也帶孩子去查過舌繫帶,醫生說沒有問題。

後來無意中碰到一個培訓表演的老師,她說這樣的情況很常見,主要是北京人說話吞音厲害,孩子在學說話期間,主要是模仿大人說話,孩子沒聽清又去模仿,就造成了孩子說話聽上去有口音或者說的不清楚的情況。

建議你們跟孩子說話儘量做到清晰,語速儘量慢一點,叫寶寶聽懂聽清。慢慢的就好了。我家孩子現在上學了,已經說的很清晰了。所以不用太著急,有點耐心,會好的!


梅梅2382945


這個現象現在很普遍,我來說說我觀察到的情況。

我現在居住在北京市房山區,我有個鄰居,哥幾個住在一大片平房裡,家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從老人到大人,普通話發音特別標準,家裡有兩個90後的孩子說話也是標準的普通話,但家裡稍小一點的幾個孩子說話東北口音特別重。

開始的時候他家裡人說,周圍外地人多,所以小孩說話都跑偏了。人家怎麼說我們也沒在意。

近兩年他家孩子東北口音越來越重,家長有點慌了,一張嘴就是一股大碴子味,這怎麼能行?

後來我經過很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孩子的東北話跟周圍外來人口沒關係,孩子也不跟這些人說話,而東北話的來源竟然是“抖音”“火山等自媒體,孩子們沒事就捧著手機刷“抖音”,看東北人自嗨,包括小沈龍的脫口秀啥的,而東北人天生自帶幽默感,張口就能讓人笑,孩子們紛紛效仿,甚至跟家裡大人說話都會學“抖音”裡東北人的段子。

孩子們正是學習語言的時候,天天耳濡目染自然會影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可問題是,你現在強行的矯正也不現實了,孩子們已經離不開自媒體了,不讓他們看東北的小品,不讓他們刷“抖音”肯定是行不通的。

白巖松是我們內蒙古人,他通過學習普通話到中央電視臺工作,同樣,北京人也可以學習外地方言,只要具備正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行了。

為了研究這個問題,我還曾編輯過一組方言和普通話的圖片,發在了頭條裡。請大家翻我的頭條文章裡找《房山話VS東北話》瀏覽!











王沛山


看到這個話題我也有很多話要說。我家小孫子是在西城上的小學,這所學校也是我兒媳(孫子的媽媽)以及孫子的姨媽所讀過的學校。當初進入這所小學還有些波折,因為孩子的父親的戶口不在學區內,孫子的外公外婆搬走後戶口簿上只有兒媳和兒媳的姐姐了,孫子生下來戶口就落在了兒媳那裡,本應就近入學無可厚非,但還是遭到了學校的刁難,當時我們心裡就感覺:我們一個世代的北京人怎麼連上個小學都這麼難呢?那時我這個做奶奶的已做好上北京教育局去上班的準備,最後孫子還是進了這所學校,但上了學我才知道孫子所在的這個班共有四十個孩子,百分之八十都是外地的。上學沒多久我就發現孫子說話總帶有“啥呀、咋的”可以說小學上了六年我糾正了六年,班裡有些孩子雖然生在了北京但也會受父母口音的影響,不可不說北京的孩子在學校已是少數,口音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為家長真的很著急。


毛肉肉1215


家裡面都是北京當地人,為什麼兩歲的女兒說話有口音?我是城市問答專家@北京範兒。

為什麼同齡的小孩兒沒有口音,而你們家的小孩兒有口音呢?我認為,您要看看您鄰居有沒有東北人。這裡絕對沒有說東北人不好的啊,先澄清。我很多同學朋友都是東北人。我在這想說的是東北人說話口音的影響力超大。<strong>

舉個例子,我上大學的時候,宿舍有一個東北人,一個海南人,一個山東人,一個四川人,還有我這個北京人。我們其他幾個沒出三個月,口音就讓東北人給帶跑了,每人一口東北音。回家我媽都奇怪,說怎麼了這孩子,回家怎麼老是幹啥幹啥的,我們怎麼你了,你就改口音,這是要叛逃啊,還是要跟我們劃清界限啊?

為什麼直接把東北口音拎出來說呢。是因為我接觸這麼多同學,南腔北調都有。都沒有影響到我的北京音。但是,唯獨這個東北話對我們的影響相當大。可能是因為本身東北音就接近北京音吧。然後他們說話還特別大聲的緣故吧,反正只要是跟一個東北人呆時間稍微長一點,說話就會被他帶走。而且,試了很多回,很多人來實驗,都是這樣的。一點兒都不誇張。

您說了,我們家鄰居沒有東北人啊。那您就看看您家老人是不是愛看東北的小品吧。那些人的東北音多強大啊,成天在電視上“你瞅啥,瞅你咋地”,孩子要是和老人一起看這些小品,就肯定會沾染上這些方言。還有一些電視劇電影,東北音也是盛行的。甚至有些演員籍貫東北的,乾脆說臺詞的時候,都是東北音和普通話夾雜在一起。所以,電視也是一個影響很大的媒介。

總結:所以說,小孩兒在家,接觸的環境和電視節目都很重要。不要不當回事,回頭說慣了,再想扳回來就難了。您說是不是?


北京範兒


哪的話又能咋樣,孩子表達能力強說清楚就行,為麼介意什麼口音,我是黑龍江的孩子爸爸北京的,我兒子我一人帶大他就東北口音,別人問他就說自己是東北人,說他爸爸是農村人,哈哈,他還逗同學。幽默搞笑。沒啥不好。每年都帶他去東北玩,去一個地方學人家說話。學的可像了。




一棵女白菜1


丶就是欠打 我們家小孫子在順義上小學 開始以為囗音重聽不懂 罵了幾次不管用 後來打丫的一頓 回來跟他媽媽說了原委 她媽媽說 您冤枉孩子了 他們是全外教貴族學校 課上課下回家都必須用英語交流 不是有口音 我說 外語不是口音嗎 藏語 維語就是口音


深度丨


環境影響,小孩子在這個年紀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家人最好在寶寶面前說普通話,這樣孩子就不會被帶偏。跟你分享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吧。

我家寶寶3歲的時候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

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件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

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件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薯片話梅


公婆家往上捯好幾輩兒都是北京人,住西單那。但他們大學讀的是軍校,南來北往的同學都有,工作也在一直在部隊,慢慢的就沒有什麼北京口音了,除了很少一些土話,比如“姆們”之類的,其餘的北京味兒不重了。

老公和他哥哥也是說話沒什麼北京口音,就是普通話。但是舅舅舅媽大姨他們說的話都帶著特濃的北京味兒,尤其是舅舅,說話又快,北京味兒又重,有時候會聽不清說什呢。哈哈哈


芝麻辰小七


我是北京人110102。我沒北京口音,也不是標準普通話,北京味道話我都聽的懂就是不會說,原因是我小學,中學,高中都是寄宿制,南來的北往的同學,我有一度還河北口音,我奶奶說的,呦,怎麼說話河北味?沒轍,家裡4個大人3個醫生,忙。我父母還援外只能給我寄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