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明白,茅臺酒基本上是買的不喝,喝的不買。試問:茅臺酒價格瘋漲說明了什麼?

崑崙6


不認可,收入水平提升和中產崛起,平常自飲飛天茅臺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吧


需要堅定等待


現在的情形和過去不完全一樣,說基本上買的不合,這句話不完全正確。

12月份和1月份,我幫別人共買了30箱茅臺。有15箱是給一個賣酒的。開的酒類超市。

另外是給一個做房地產的五件。

還有一個公司的老闆自己買的自己存,他說每年要存5~10箱。有一次還專門讓我到他庫房裡看的,存了幾十箱了。讓我幫他鑑定一下真假。

他存著都是自己喝的。現在有錢的老闆春秋的比較多。前幾年我去鄭州。一個物流公司老闆就說他每年要買100萬的茅臺酒用於招待。


馬說新語


茅臺酒現在價格在國人心裡形成了共識,好喝價高,而且越藏,時間長了越值錢,簡直等同酒中黃金了!但我手中有兩壇洞藏茅臺酒,一罈酒有5斤左右,不小心碎了一罈,聞見酒香醇厚,讓人心曠神怡!把剩下一罈孤品都喝了,可又捨不得,就覺得時間越久的茅臺酒越值錢,硬是忍住沒有開封!現在就看那位有緣人擁有?








東山草堂珍玩


對茅臺酒來說,基本上是買的不喝、喝的不買,但是茅臺酒的價格瘋漲,這說明了什麼呢?既不是說明茅臺酒價格該漲,也不是說明人們比以前更有錢了,而是說明了一些社會現象:

一是茅臺酒廠方會講故事。從巴拿馬博覽會獲獎到國酒,茅臺酒的故事不斷,一個主題就是茅臺酒好!

二是茅臺酒的紅色基因為茅臺酒增光添彩。從紅軍長征直到現在,黨政軍和商務圈曾經大量飲用茅臺酒,茅臺酒成了高端酒的象徵。

三、以產量少、生產時間長為由定高價。茅臺酒產量少,1573比它還少,還有很多小酒廠的酒產量更少,就該更高價格?生產時間長的也不止茅臺酒一家吧?

四、茅臺酒經銷商大量囤貨不售導致市面茅臺酒稀缺,一些商家再以稀缺為由漲價。看看哪家賣茅臺的沒有存貨?有報道稱,歌德盈香和中糧的基金收藏了大量茅臺酒,網上可查為證。

以上是個人看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中原酒評王Sir原創首發)


中原酒評王Sir


淡季不淡的白酒行業

今年的年後,按道理是白酒的淡季,但是今年卻一反常態,反而逆勢漲價!茅臺,五糧液,洋河,等一線高端品牌全線漲價,一時間,讓人誤以為全面漲價時代到來了。

其實,除了水果等農產品外,以及白酒等少數品種外,大部分商品並未大幅漲價。

原因很簡單,今年經濟有壓力,消費不振,你漲了就沒人買了,比如蘋果,雖然漲這麼厲害,但是買的人少了很多。上次去買,有不少特價的蘋果,還是六七塊,說明不好賣,最終還得特價賣。

但是高端白酒為什麼即便漲價,還是銷量不錯呢?

最新披露的一季報顯示,2019年前三個月,貴州茅臺營業收入216.44億元,同比增長23.92%;淨利112.21億元,同比增長31.91%。其他白酒也都是至少15%以上的漲幅。這說明銷量並未受影響。

原因就是第一,高端白酒消費人群固定,不受漲價影響

高端白酒消費人群就300萬,這群人大都是政商人士,受漲價影響小,所以不敏感。

第二,就是高端白酒產量有限,供不應求

今年茅臺股東大會參會人員再創歷史新高,說明白酒這個市場還是很火。最近茅臺也是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經銷商體系,對打招呼,拿批條等過去的灰色手段採取備案制,就是防止內部腐敗。茅臺董事長也說了,飛天茅臺確實是產量跟不上。

如今,茅臺批發價1499一瓶,但是終端已經2000元以上了,甚至最高有的炒到2400元左右,逼近歷史最高價了。

稀缺,加上不易受漲價影響,於是茅臺神話就形成了。如今很多人買回來屯著,過幾年賣就翻幾倍,所以現在炒茅臺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趙冰峰財經


茅臺酒價格的瘋漲的背後,主要還是國人越來越富有了,大多數人喝得起茅臺,而茅臺在市場出現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況。

先來對比幾組數據:

  • 20年1999年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大概700不到,10年前是2400左右,如今是5700元左右,基本是8倍多;
  • 再對比我國的M2總量:從1998年的10.4498.5萬億元增長到如今的188.4700萬億元,翻了18倍
  • 20年前茅臺出廠價145塊,10年前是438塊,如今出廠價969元,基本是翻了6倍多,

不難發現,其實茅臺的出廠價增速,並沒有高過工資的增速,更沒高過M2的高速,

  • 反而是這些年,隨著茅臺酒本身品牌的溢價、產品的抗通脹性、高端酒的增值性、大眾輕奢消費性等,
  • 使得茅臺酒在終端市場出現供不應求,有價無市的狀況

別說你不喝茅臺,年輕人不喝,聚會時拿出來,懂的自然喝的是人生的品味跟質量,還有就是"面子",

正所謂,年輕不喝酒,人生路白走,白酒除了喝,還有面子


股海獵人


現在的茅臺酒和其他的普通白酒有著本質性區別,茅臺已經不是簡單的消費品了,感覺有點被人們當成了商品一樣,市場上現在流通的茅臺酒,以至於個人家中的茅臺,你可以去問問,真正用來消費喝的估計沒有多少,在大家的心目中這東西很值錢,就跟比較珍貴的商品一樣有收藏的價值,所以你要拿茅臺作為消費品是衡量肯定是大錯而特錯了。

普通的消費品通常是跟供求有直接的關係,就是說市場上消費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價格,可是這些年了茅臺酒的價格一直處於上漲過程,而且一直是求大於供應,即便是茅臺的銷量增加了,也是無法改變這種畸形的狀況,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以為在消費習慣上已經達成了統一的共識,就是大家覺得茅臺酒的價格下不來,未來就跟房子一樣只有漲一條路,那麼我現在珍藏了,是不是未來可以賣個更好的價錢,應該說就是在這種想法的促使下,現在更多的人喜歡珍藏茅臺酒了,這就造成了供需上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那麼價格出現瘋漲就理所當然。

我估計這種局面是很難出現改變的,就跟房子一樣,儘管這些年大家都在說跌,可實際的情況是並沒有跌多少啊,我估計未來茅臺也一樣。


春意萌生


茅臺酒好嗎?貴是出乎意料的。

以漲為主,漲漲跌跌,一瓶茅臺酒竟然要2000多元。就這價格老百姓是喝不起了,一杯酒下去幾十元沒了,還敢一口悶不,還敢酒逢知己千杯少不? 看來酒文化在茅臺酒面前不好使了。

        如此貴的白酒,市場上銷售並沒有受多大影響,誰買了?最後誰喝了?

        如今喝起茅臺的人應該是有身份的象徵了。即使不喝放在家裡也很有面子,一種變相的奢侈消費潮流。茅臺酒成了奢侈品,於是大家都去追捧,某人喜歡喝茅臺酒,下屬給買,求辦事的人給買,沒錢的人給買。在這種市場行為的引導下,茅臺酒就從低端流向高端,從下層流向上層。

        我想那些喝茅臺酒的人真正自己掏腰包買的不多,而那些買了茅臺酒送人的人是大有人在。

         茅臺酒再怎麼說也是酒啊,真有那麼貴嗎?我總覺得這裡面還是有炒作的成份,炒到天天漲,炒到買不到,這就達到了某些人的目的。


綠草如風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

要知道中國人的特點是什麼?就是隻買漲的,不買跌的,只買貴的,不買跌的!

無論是買房子也好,買奢侈品也罷,甚至是買那些炒作的東西,都是看著價格嘩嘩嘩的往上漲,就害怕自己以後買不到,踏空,從而高位接盤!

那麼對於茅臺酒廠家來說,就是看中了消費者的這一個特點,採取了所謂的“惜售”和打造高端品牌的理念,去經營茅臺!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幾年裡,茅臺的價格水漲船高,從出廠零售價1499元,到現在基本要花2000元以上才能買到的情況,大家還是樂此不疲!因為買茅臺已經變味了,變為一種時尚,一種收藏,一種理財,一種身份的象徵,而不僅僅只是為了喝!!!

我記得前兩年,我身邊許多的小夥伴開始囤積茅臺,甚至說要把茅臺作為理財。他們平時的生活是滴酒不沾,甚至喝個啤酒也會臉紅的人,但是買起茅臺卻是幾箱幾箱的買!

所以說,現在的茅臺酒價格瘋漲,其實就是一方面廠家正在做“惜售”的策略,不是酒不夠,還是故意不放那麼多酒,讓市場一直處於“飢餓營銷”的狀態。

而另一方面,茅臺酒在大家眼裡,已經不僅僅是“酒類”消費了,許多人更多的是理財,收藏,甚至面子上的需求!!

因此,當一個消費白酒達到了這種狀態的時候,可能是一個成功的營銷典範,但是也可能是一種悲哀!現在流傳的一句話是,喝“五糧”,送“茅臺”,也許不是沒有道理的!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每年的茅臺酒都是春節過後市場價價格小幅下調然後到中秋、國慶開始上漲,春節前達到高峰,今年確一反常態,春節過後一直上漲,其實也是經濟規律:大家看一下統計資料,2015年茅臺酒的產量與以往年度比,突然下降許多,原因是當時有人投機取巧,用東北高粱代替當地產的高粱,出酒率大幅度下降 ,二是現任董事長李保方上任後清理了400多家經銷商,有1600多噸酒的計劃不能投放市場,三是由於種種原因,市場需求增大,幾種因素疊加,造成了目前這種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