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喜歡獨處的人是自卑還是自信?

用戶110765718205


喜歡獨處的人是自卑還是自信,這種區分可能是一種誤解。

獨處是一種狀態,喜歡獨處也是一種選擇,與自卑和自信沒有太大關係。

獨處是一種狀態。雖然人是社會動物,我們基本上不能離開社會而生存。但是,這不妨礙我們當中的一部分人成為遠離人群的“獨行俠”。只要能舒舒服服的活下去,獨處還是群居,並沒有什麼差別。所以,獨處只是一種生存狀態,與群居、熱鬧相比,沒有好壞優劣之分。

喜歡獨處也是一種選擇。既然獨處是一種狀態,那麼,喜歡獨處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選擇。且不說獨處會帶來一些只有獨處才能帶來的獨有的好處。這些好處往往是生活在熱鬧的大群體中體會不到的。當然,喜歡群居與熱鬧,也是一種選擇。因為群居與熱鬧也有其自身的好處。所以,喜歡獨處或者群居,都只是一種選擇而已,沒有好壞優劣之分。

既然獨處只是一種狀態,所以獨處並不意味著不善交際、孤單寂寞等等,所以不一定源於自卑。同時,獨處也不一定源於孤芳自賞、眼高於頂,所以不一定源於自信。總而言之,喜歡獨處,不一定源於自卑或自信的心態。

因此,很難說喜歡獨處的人是自卑還是自信。或者說,決定一個人喜不喜歡獨處的原因,與自卑或自信關係不大。


比十哥愛木目姐


一個人獨處,不和他人相處的人。

第一:是自卑,我身邊就有很多,就像我的堂哥,他天生身體有缺陷,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使他一直不和別人來往,上學的時候,做什麼事都低著頭,不和同學有太多的言語,自己做自己的事,踏入社會也是如此,就連工作都是家裡人安排的,身邊除了家人沒有幾個能說得上話的。

第二:是個性。我們身邊應該也有那麼一個人,這種人對什麼都好像不感興趣,感覺他瞧不起任何人任何事。就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第三:也可以說是自信。他的自信來源於什麼呢?要麼他成績很好,要麼他家裡特別有錢,或者有權。目空一切,不削比他差的人結伴。

第四:應該可以說是(高人)。為什麼這樣說呢?有這種人他會喜歡一個人安靜的獨處,他並不是不願和別人相處,而是他更喜歡安靜的思考問題,不喜歡喧鬧,有一種世外高人的感覺。

第五:也有可能是失戀的人,😂😂我失戀的時候幾乎沒怎麼說話。





SMR丶清宇


這個問題抓的很好,我一朋友就非常喜歡獨處,經常一兩個月不出門。而獨處需要非常強大的能力,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自卑的人,這話怎麼講呢,自信和自卑通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往往是非常自信的人才會有自卑。下面給大家講講我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一個劇作家,也是一個內心非常強大的人。靈感來了非常的瘋狂,最長一次7天沒有睡覺,只在中間累了的時候小憩一下。這個時候大家都不能打擾他,一般不熟的電話都不接,給他發信息經常幾天才回。創作最旺盛的時候,也是他最自信的時候,那時候他會覺得自己所向披靡無所不能,聊起天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有的時候這傢伙又會很自卑,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活著沒意思,還總覺得自己要死了,絮絮叨叨的跟人說,說完就把自己關起來,幾天不見人。有一次約好去他辦公室找他,敲了半天門沒開,電話也沒人接,心裡急了把門一推,發現門居然沒鎖。辦公室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直接上2樓,發現哥們正對著牆壁說話。問他怎麼沒有員工,他說自己心情不好,給員工都放假了。又問屋門怎麼沒鎖?他說他的門從來都是虛掩的。

最近哥們老覺得自己活不長了,滿世界亂轉,從南到北那些小縣城小鄉鎮,他沒去過的都要去一遍。前段他轉過來半首詩,分享如下:

我問他在做什麼生意

他說正在死

一秒鐘死一次

每一次都比永恆徹底

絕對不會復活

你不要眨眼睛

你會錯過很多次



17譚


我喜歡獨處,或者和愛我的人相處。

我覺得這是自卑。

為什麼這麼說呢?感覺從小到大,都一直把自己的缺點看得太重。小時候,學東西很慢,總是受到責罵;在小學時,總是因為長得胖而嘲笑,外號數不勝數;到了中學,我開始變得默默無聞,想專心於學習,於是我一直努力,通過中考考上了當地的一所好高中,於是在高中達到了我自卑的巔峰。我高中的新班級沒有一個認識的同學,進班後發現大家都三五成群,而我卻很孤獨……慢慢的,高中三年過去了,我也沒有交到一個好朋友,到現在,我和高中同學都失去了聯繫。

上了大學,我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競選班委,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多交一些朋友。但是慢慢的發現,我不喜歡這樣。一個人獨處,可以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時候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在一個不熟悉的人面前,真的不知道該聊些什麼,以至於討厭那種尷尬的氣氛,變得不喜歡和大家交流。

自卑不是一個好東西,讓人會很膽怯,什麼都會不敢嘗試,懷疑自我。就算機會在你面前,你都會覺得不是自己的或者自己沒辦法做到。希望大家都可以沒有自卑,明天都開開心心,自信滿滿!





慕容白茶


我特別喜歡一個人待著,獨處在一個房間裡。

自己親密的朋友有時說到我家玩,我就會拒絕他,逃避這些話題,不喜歡和認識但不熟的人打交道,特別是不認識的人完全無視掉。

有的時候在親密的朋友或是家人面前喜歡熱鬧的場面,越是熱鬧的那種,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很活潑的樣子。

但是有時候一個人呆在房間裡,喜歡自己和自己說話,特別是在黑暗中的時候,喜歡一個人鎖在房間裡,把整個房間變成黑暗,不開燈,拉上窗簾。

在熱鬧的課間什麼時候,有時候常莫名的感到孤獨,很想哭。

看著別人的談話,總感覺自己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

不是自卑更不是自信,只是有的時候喜歡這種感覺,僅此而已。



魂牽夢繞醉相伴Y


獨處,既不完全是自信,也不一定是自卑。

久處紛繁的人群,需要一份放鬆的環境,而獨處是最好的放空,你可以肆意的發呆,盡情的享受一個人的時光,隨心所欲,也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著各種的可能和不可能。

獨處不會自卑,反而通過獨處可以建立起更多的自信。真正有意義的獨處,可以有更多支配自己思想的空間,昇華你的人生境界,提高你的人生層次。獨處時,可以有更多思考與整理的時間,喧鬧後的人需要有一份恬淡,多看書,多閱讀,通過閱讀來培養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分寸感,這樣不僅不會孤獨,反而能夠加強你人際交往的質量,以便於使自己從容自信地與人相處。

獨處只是一種狀態,你可以選擇與朋友一起出行,也能選擇一個人自由自在的獨行,可以享得了人群中的狂歡,也能適應一個人靜靜地發呆。獨處不孤獨,處得了繁華,守得住清歡。

獨處是一種精神釋放的自由,不用擔心在人群中說錯了話,避免了很多無價值的社交和矛盾衝突。人與人走太近就是麻煩,恰恰是通過獨處,可以使自己得到內心需要的那份充實與沉澱,空泛的喧鬧往往容易荒廢掉人很多的時間,從而造成時間上極大的浪費,生命之於人的短暫,有多少虛無可以追回?獨處,是豐富人生最佳境界的安靜。

正常的人類的生活必需要有獨處的時間,獨處不是讓你與世隔絕,而是使人在這個時間裡整理思緒,安靜狀態下的人更容易認識自己。獨處是將自己無限放大,使自己在相對更寬鬆舒展的狀態下擴充思想的緯度,相處是將自己無限縮小,小心翼翼的照顧他人的情緒反應。獨處是優化靈魂的最佳途徑,它表面上看似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實際上是在儲備與他人更好接近的能源。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人獨處是因為自卑而導致,因為膽小不自信而逃避人群,還有一顆敏感容易受傷的心,利用獨處的方式才能得以更好的自我保護。自卑的人又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因為這種複雜的情緒的交織,所以極容易產生孤獨,希望與人走進又害怕與人接觸,渴望靈魂的依賴卻又拒人千里之外。一個人的性格與生俱來,與先天所處的環境有關,很難糾正和改變,我們常常通過各種不同的文字方式去灌輸一些健康的人際交往方式,卻往往收效甚微。

尊重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我們不是演員,很難達到那種包裝以後產生的狀態,表面上的歡愉只是一種假象,它很難觸及到人的心靈,事實上虛假的歡愉更容易給人帶來內心的孤獨。


楓樺葦岸


喜歡獨處的人是自卑還是自信?

喜歡獨處是一個人的習慣,並不完全跟自卑和自信有關。況且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卑與自信的矛盾體,不可能一直自卑,也不可能時時自信。獨處就是從別人的空間裡抽出身來,獨自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獨處,從字面上理解是一個人單獨生活,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不愛合群,喜歡獨來獨往。“不與眾偶”是獨處者的鮮明特徵,《漢書.劉向傳》“君子獨處守正,不撓眾枉”中的“獨處”即指“不與眾人往來”。

獨處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更是一種獨立人格的體現。獨處的人,往往愛惜自己的羽毛,不輕易露出自己的破綻,不輕易信任他人,不輕易放縱自己。與其與人艱難溝通,不如自己一人打拼。有時候,獨處是為了逃避,逃避現實中的種種煩惱與無聊。眾人皆醉我獨醒,是獨處的最佳狀態,也是人格獨立的外顯。

獨處是一種處世的藝術,是潔身自好特立獨行的必要遮擋。獨處不是孤僻也不是孤獨,獨處時可以靜靜思考,可以冷眼旁觀,可以與世無爭,可以遠離吵鬧,可以迴歸本真,可以調節身心。

獨處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可以深層思考和體驗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話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獨處又是一種充實,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是與自己心靈交流的最佳機會,從而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

喜歡獨處的人不一定就是自卑,性格不一定就不開朗,不一定就沒有更多朋友。只是獨處的人,無論他們怎麼樂於與人交往,內心深處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的空間,任何人是不被允許進入的,獨處始終是獨處者生活中的必需。

面對面看見自己,需要勇氣,需要修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獨處,不是所有的孤獨、孤單都可以稱得上是獨處。獨處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保護和提升,自我暗示和擔當。


美文美生活


世人皆醉我獨醒。

——致喜歡獨處的人


看了一期關於猴子生活圈的故事。猴子的等級制度森嚴,猴王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它享有食物專屬權,擇偶專屬權......已然封建王朝的簡易版。

猴王身處金字塔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被猴們前呼後擁,另左擁右抱,還一呼百應,真是相當的威風。簡直了看人不如猴,錯,看人不如猴王。

猴王以外,幾乎無一倖免,單身狗猴比比皆是,無法,沒權沒勢活該了。於是很多單身狗猴們,要不三五成群扎堆聊天,要不閒得無聊約架互毆,要不獨自閒看白雲悠悠過。

猴王熱鬧日子轉瞬即逝,無它,眾多單身狗猴憋屈,於是集體造反來了,總有覬覦猴王至高無上的權力,於是一群猴單挑猴王,幾乎無一倖免,猴王孤獨一個逃亡去了。

於是,又多了一個獨處的猴。

上文目前有兩隻獨處猴。一隻是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坐看天邊雲捲雲舒的單身狗猴。一隻是逼得脫離猴子生活圈的猴王。

獨處若分境界高低,無疑前者屬享樂型,後者屬無奈型,前者安然自在,後者實屬無奈,前者幸福快樂,後者冷風淒雨。

獨處若分主動性,兩者都屬環境所迫被逼無奈,但前者是主動選擇和環境妥協,看透自然本質也自然和自己和平共處了。後者是主動選擇和環境抗爭,可是天意難為無奈和環境妥協,終是心不甘意難平,自然無法和自己和平共處了。

若問獨處是自卑還是自信。獨處有因必有果,究其因必知果,想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他當時所處背景也是時代的一股清流罷了,另“竹林七賢”也是如此類型。

南唐後主李煜,那些獨上西樓登高望遠的詩詞,又是後者即猴王一類。(詞王,在此失敬了)

所以獨處是自卑還是自信,初衷都是被逼無奈型。至於獨處時的狀態可分出自卑還是自信來。

獨處時衣食無憂,自由自在,享受獨處的好當然自信感會有。

獨處時衣食不保,擔驚受怕,接受獨處的壞當然自卑感會有。

獨處需要能力,一是身體安放的能力,一是靈魂安放的能力。

不然人不能任其獨處,充其量是逃避現實而已。



——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我是小柳說說,願看更多精彩分享,請點擊關注。


一隻貓星人的傳說


自卑的人很在意被人的話!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也是骨子裡自卑的表現,因為自卑的人內心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更是經受不起他人的打擊與批評,所以一點點負面的評價,都會放大她的自卑。

2、朋友聚餐!

從來不敢開口點菜,怕自己點了菜,別人有意見,或是口味不對口,說你點的不好之類的話。其實有誰會真正的說你點菜不會點呢,可能只不過是句玩笑話罷了。

3、猶豫不決!

自卑的人看事情,由於缺乏自信,所以經常會出現猶豫不決的情況,即便是遇到一個很好機會的時候,由於他們的猶豫不決,最後也會不了了之,自卑之人的猶豫不決,確確實實錯過了很多事。

4、情緒化!

當自己受到不公的待遇或者、別人瞧不起自己、往往容易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摔東西、打人等行為。常常為一件小事或一句話大發雷霆,因為內心的虛弱需要用外表的強悍來保護

自卑的表現主要就體現在上面的這幾個方面了,希望大家不要感到過於自卑,沒什麼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只要將自己的特長髮揮出來就實現了自我價值了。極度自卑的人通常會表現出孤獨、離群、抑制自信心和榮譽感、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如果受到人們的欺騙和嘲笑甚至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如果想要克服自己自卑的心理建議平時要發奮圖強,努力向上,多交朋友,善於表達,讓別人從新的認識你。

​喜歡獨處的人!

有自卑問題的人是喜歡獨處的,但是這也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這樣,還是有一部分的患者喜歡和很多人呆在一起,但是大部分自卑的人還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因為獨處就會沒有什麼對比,沒有對比就不會讓自己產生所謂的自卑感了。

​獨處既是一個人的清歡,也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喜歡獨處的人,是懂得安靜,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愛因斯坦曾說過:年輕時,我過著痛苦的獨處生活。但當我成熟後,我發現獨處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我來自北部灣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搞清楚喜歡獨處是什麼?

喜歡獨處是一種狀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需要處理好3種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以及人與自己的關係。喜歡獨處屬於人與自己的關係,獨處享受的是自己與自己對話的時間,這段時間不受外界干擾,一個人享受獨處的靜謐。

高曉松在《奇葩說》說過,他自己就是不合群的人,他也喜歡獨處,他有時候喜歡自己一個人拿著一本書躲在角落裡吃飯。高曉松的外貌被很多人調侃,不過他才華橫溢,你說他是自信還是自卑呢?

當然,並不排除有些內向的人獨處是畏懼社交,這類人群有些可能是自卑的,不過現在很多的牛人都喜歡獨處,特別是技術大牛。

所以,喜歡獨處是一種生活態度,而自卑和自信是一種心理狀態,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聯繫。喜歡獨處並不代表自信也並不代表自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