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好像要發生什麼?

北漂的文藝表哥回來,應約去朋友老家看看,好像冥冥之中有神引,巧遇好心的超哥,指著那邊,還有一個空置地方,要不要看看,從兩邊高聳雲集的樹木中間穿過,左拐上去,荒涼,滿目綠色籠罩著的院子出現眼前,“庭院深深深幾許”,進入看看,塌落屋頂的小倉庫,黴跡斑駁的兩層樓房屋,90年代初農村建築,建在小山丘院子,簡單裡面透著大氣。

我們交流,表哥說,不象身在森林裡嗎?是哦,不是森林卻似森林,深深吸幾口氣,沁人心脾的空氣洗滌心靈,鳥鳴狗吠,靜謐安寧,時間慢走。

鄉鄰來串門,說11年裡面沒有住人了,樹木野草肆掠侵佔,學藝術的表哥眼裡卻是美妙的,他這些年來自己在深山老宅搗鼓有一定動手能力,描述著這裡怎麼弄,那裡怎麼弄,眉飛色舞,興許感染,一拍即合,家裡老人,先生看過,老人喜歡得緊,先生難得爽快,小孩也滿心歡喜。城裡房子騰出出租,貼補這裡,老人養雞鴨,住農村的夙願能夠體會一把,三代人成長在城市,生活空間小,生活方式似乎總有欠缺,生命中缺失的東西,總感遺憾。在農村弄個宅院想來已久,真要落實卻是不太現實,親友多的家鄉驅車4小時左右,一年半載空置,老人探望,就醫不便,早已放棄,直到這個車距半小時的院子出現,感覺換個方式,活在當下,小孩的關鍵少年時期有了更多體驗,城裡房屋空間不足不便,現在院子招待親友,空曠隨意,想象不少,生命中比較重要的時期將在這個第二生活空間“家”裡,奇妙。

表哥把裡面有歷史年輪,物盡其用的,變廢為寶,從未有過農村生活體驗的我,這也不懂,那也不行,只能配合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要的”都在他的腦海,我們自己動手的地方多,於是慢慢想,慢慢做,看待生活一部分就心歡喜了。水電通了,我們在院子裡野餐照片發到一家人微信群裡,平時各自忙碌有了共同話題,改造過程,堂弟妹們也偶爾過來幫忙,體驗生活,幾十年未必有在一起共同使勁的場景,感染著,建議過程記錄下來,也是挺有意義的事情,說幹就幹,開始選擇性嘗試今日頭條,名字由第二生活空間改成家的第二生活空間,非常美妙,有很多廣泛性使用空間,表哥幹活中提了一句,“做,就來智慧了”,體驗中,好像“智慧”真是幹中源源不斷哦������

春節除夕起,空間成了記錄書法臨摹名家,和記載事物心情的載體,遇疫情,這個空間一段時間的記錄成了習慣。

世間路有千萬條,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孤獨是靈魂的盛放,舊交未必心相通,新知遠在千里外。於是把記錄下來的種種,照片,視頻,文字分享出去,真心感謝不相識朋友點贊,關注,收到一個感動一次,真是值了,有動力������。春節前天氣不易☔️,春節期間又遇兇險冠狀病毒疫情������,院子的事情至今擱置著,慢慢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