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想統一歐洲,為什麼希特勒就是法西斯而拿破崙就是英雄呢?

天蓬元帥114


這個問題非常好解釋,喜歡文史的人或許都聽過別人討論拿破崙或者跟別人討論過,回想一下你就會注意到大家說拿破崙的時候說的是他打仗有多厲害,在軍事指揮上有過赫赫戰功,這雖然是誇讚他,但是也沒說他是英雄啊,英雄是有英勇的品質,無私忘我的人,更強調品格高尚,所以在世人的眼力拿破崙是個出色的軍事天才,甚至被很多人誇張神話了,可是這不意味著是英雄。



而希特勒是個有才能的人,但是這個人很瘋狂、很極端,他麾下的納粹虎狼之師四處踐踏,很多城市變成廢墟,珍貴的文物和建築被毀滅,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慘死與納粹軍隊的屠刀之下,希特勒犯下的戰爭罪行是巨大的。拿破崙與他相比,沒他那麼瘋狂,即便有他那麼瘋狂也達不到他那個破壞水平,畢竟在軍事的武器發展上差了一百年呢,拿破崙的騎兵破壞力怎麼能和納粹的裝甲集群相比呢?



再有,希特勒在軍事上確實不如拿破崙,希特勒能在歐洲戰場上攻城掠地,他的將軍團隊和士兵的戰鬥力發揮的作用更大,加上德國工業發展比較快,武器很好,這些發揮的因素更大,希特勒的指揮能力並不是那麼強。甚至希特勒還經常添亂,當年保盧斯打到斯大林格勒,克萊斯特第一集團軍南進高加索,霍特的第四坦克集群被希特勒調來調去,又讓他支援克萊斯特,又讓他支援保盧斯,霍特就在路上來回折騰,哪邊他都沒發揮什麼作用。



我想如果希特勒的軍事才能很強,大家也會像討論拿破崙一樣討論他,但是殘忍的侵略者不是英雄,這是兩碼事。


鍋蓋頭司令


其實希特勒和拿破崙都指揮鐵蹄踐踏過歐洲,都鞭笞過世界,但是百年之後評價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英雄一個惡魔,只因為希特勒做錯一件事。

其實在今天看來,丘吉爾抽菸酗酒說髒話,斯大林黨同伐異殺人如麻,他們的人民沒有嫌棄他們,而是讓他們作為代表爭取自己的利益,如今歷史也不敢玷汙他們。反觀希特勒,不抽菸,不喝酒,不亂搞女人,嚴於律己,身先士卒,帶領日耳曼民族從屈辱的一戰戰敗國一點點站起來,爭取自己的空間和權力,這裡沒有哪一點不合理。

其實歷來成王敗寇,輸了的人被歷史塗抹成什麼樣子都不為過,但是對於輸掉了戰爭的拿破崙,人們是一種對英雄末路,壯志未酬的哀嘆,但是對輸掉了的希特勒,就不是那麼客氣。

首先,個人來說,拿破崙各方面都比希特勒優秀上進。

第一,拿破崙1769年出生,1785年,也是就是16歲那年,軍校畢業,授少尉軍銜。拿破崙小時候學習是很好的,勤奮好學,從科西嘉小島一直考到了巴黎。相比之下,希特勒就很蛋疼了,1889年出生,1907年,18歲的時候,報考藝校無果,父母雙亡,不得不混跡於街頭。

1793年12月,土倫戰役,拿破崙率部成功擊敗英國艦隊,被任命為準將。24歲准將!

1916年索姆河戰役,27歲了的希特勒還是一個下士,還受傷退出戰鬥。

1799年,30歲的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成為獨裁者,1802年8月,33歲的拿破崙修改憲法。1804年,35歲的拿破崙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皇帝,史稱拿破崙一世。

1923年,33歲的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成為階下囚。

在他們兩個人成功之前,我們能看到的,拿破崙是學霸路線,考學,讀書,高學歷,成為軍人,保家衛國,立下戰功,進入政界。

希特勒走的是屌絲路線,成績不好,父母雙亡,混跡街頭,參軍打仗,受傷嗝屁,混跡街頭,鬧事立業......

希特勒完全是一戰後混亂的國際局勢和糟糕的德國國情所成就的,如果把他放到拿破崙的那個環境裡,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

其次,從政治立場上說,其實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為自己的民族和國家謀福利,拿破崙稱帝,是為了鞏固權力,並不是為了貪圖享樂,希特勒成為元首,也是德國人民支持他,將他選出來的,然後他們兩個都要去欺負歐洲其他國家,也都遭到了其他國家的聯合絞殺。但是實際上區別很大。

第一,拿破崙要建立的是一種全新的制度,去推翻舊歐洲的封建帝制。這一點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而當時這種先進的制度得罪了歐洲大多數的封建皇權,所以要被絞殺。所以拿破崙給人一種生不逢時,英雄氣短的感覺,隨著歷史的推進,腐朽落後的體制被推翻,新的先進的體制繼承,自然就要承認拿破崙的優越性。然而希特勒就是納粹,就是搶,並沒有提出更先進的政治主張。在歷史上終究以一個強盜的身份亮相。在人類世界,雖然也動物法則,但是沒有誰是會去公開贊同一個毫無掩飾的壞人和強盜的。

第二,同樣是侵略和搶奪,希特勒非要排猶,同樣是排猶,希特勒非要搞大屠殺。政治立場不同,一個戰場上死幾十萬人是很司空見慣的事,然而你沒事去殺人玩,就屬於反人類反文明罪了。就連日本天皇都不敢公開說,我們進行種族滅絕是對的,日本侵華都要說個大東亞共榮,而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簡直就像是殺動物,給全人類都會帶來巨大的恐懼感,這種事和惡魔是毫無區別的。

拿破崙的對外侵略,是要用新制度替代舊制度,斯大林的對內清理,也是打著人民的旗號,而希特勒的對外侵略,對內的清理,本意是為德國人民搶奪財富,爭取生存空間,但是卻非要以種族,復仇這些無腦的由頭,這些由頭是放不上臺面也經不起歷史考驗的,這個也是和希特勒本身文化素質不高,政治素養不夠是密切相關的。他作為一個選舉暴發戶,在亂世中把握住了人民的情緒,幾下竄升為德國的最高統治者,之後就很任性很直男癌了。所以在斯大林,丘吉爾,羅斯福這些受過高等教育,或者經歷過殘酷的政治鬥爭的老油條看來,希特勒就是個跳樑小醜,幾個老鬼隨便編幾個為了人類和平,自由,正義的理由,就可以號召天下人一呼百應,群起而滅納粹,希特勒的身敗名裂也是必然之中的事。

出生於科西嘉的有口音的小矮子取代了法國貴族,帶領他們向更先進的社會進步,來自於奧地利的小鬍子被德國人選出來,帶領他們用暴力奪取自己的權力,其實嚴格意義上講,兩個人都是被一個自私的種群利用的代表,兩個人的共同點都是很努力為這個種群代言,戰鬥到死。

然而,只有激情和勇氣,沒有點文化,搞政治其實是件很危險的事,連拿破崙這種高素質都不免敗走滑鐵盧,希特勒比起他所處那個時代的其他幾個政治大流氓,真的就幼稚太多了。


HannibalLecter



和希特勒一樣,拿破崙也每時每刻都在想著統治整個歐洲。可事情就是這麼有趣,同人不同命,相比拿破崙的好名聲,希特勒的口碑就差得遠了。


拿破崙與法國大革命


拿破崙(1769-1821),科西嘉島走出來的一個“土包子”。科西嘉島位於意大利半島的西部,曾屬於熱那亞王國。但就在拿破崙出生的前一年,熱那亞王國將科西嘉島賣給了法國。


(右下角為科西嘉島)


拿破崙從小就對法國的認同感很低,不僅認為自己不是法國人,還以“科西嘉島的獨立”為己任。直到去巴黎上軍校,別說什麼締造法蘭西帝國,他最大的願望仍是有一天能讓科西嘉島從法國獨立出去。


沒讓拿破崙等多久,那一天就來了!1789年前夕,法國連續遭遇旱災,農業持續歉收,國內面臨著嚴重的糧食短缺。通貨膨脹越演越烈,成千上萬的貧困人口從農村湧入巴黎。


(23歲的拿破崙)


那個時候的巴黎不再浪漫,每天暴亂不堪,血流成河;那個時候的法國,國力衰落,社會動盪不安;那個時候的統治者,今天當家做主,明天“喜提”斷頭臺……變幻莫測的政局之下,法國大革命(1789-1799)爆發。


本想打包回島準備起義的拿破崙,機緣巧合之下,不知是聽了誰的鼓動,靈光一現,開始浩浩蕩蕩向法蘭西進軍。在那瘋狂的十年裡,人人都是審判者,誰救了國家,誰就是這個時代的領袖。


(攻佔巴士底監獄)


所以,這位年輕軍官,哪怕是一個政治小白,也逐漸登上了法國的歷史舞臺。事實證明了拿破崙不僅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


拿破崙,法國人的天才皇帝


法國大革命的鋒芒,不僅震撼了歐洲的封建制度,也讓歐洲各國團結一致。1793年,以英國為首,奧地利、西班牙、普魯士、荷蘭等國組成了第一次“反法聯盟”,開始武裝干涉法國大革命。內憂外患的情勢下,拿破崙來了。


(法國的英雄:拿破崙)


論西歐各國的國際關係,千百年來,英法兩國打的是“你儂我儂”,法國吃癟不少。所以土倫戰役中,拿破崙戰勝了英國,大有揚眉吐氣之勢。拿破崙也因此一炮而紅,24歲的他被破格提升為准將。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成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掌舵人。在拿破崙的帶領下,法國逐漸回到了以前的光榮巔峰。1804年,35歲的拿破崙加冕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立。


(拿破崙加冕稱帝)


隨後,他更是一路開掛,腳踢意大利,暴打普魯士,虐翻奧地利,當三色旗插變歐洲大陸時,拿破崙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法國人的皇帝”。可以說,當時整個歐洲,都是拿破崙的手下敗將,除了俄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極盛時版圖)


拿破崙與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隕落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57萬大軍遠征俄國,法軍勢如破竹,同年9月,拿破崙進入莫斯科。面對聲勢浩大的法軍,拿破崙原以為亞歷山大一世會妥協,沒想到迎接他的卻是全城的大火,俄軍棄城逃走。


俄羅斯的嚴冬,成為了拿破崙最大的阻力,再加上法軍後續補給不足,本處於優勢的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終只有3萬人慘敗而歸。在俄國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後,不可一世的拿破崙開始走下坡路……


(從俄國撤軍的法軍)


1813年,決定歐洲命運的萊比錫戰役打響,拿破崙以18萬軍與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30萬聯軍苦戰。隨著戰爭的失敗,法蘭西帝國的榮光不復存在。


1815年,拿破崙和反法聯軍在滑鐵盧進行決戰,戰爭結果眾所周知,拿破崙再次戰敗,滑鐵盧也成為了失敗的代名詞……


(滑鐵盧之戰)


拿破崙為什麼是英雄?


縱觀拿破崙的一生,前半生有多輝煌,後半生就有多唏噓。


22年裡,歐洲共組織了7次反法聯盟,這時的戰爭,更像是“自衛”戰爭——為了推翻封建統治制度,保護法國大革命的革命果實,是進步的。


而後來隨著法蘭西帝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拿破崙的野心也進一步膨脹,那時發動的戰爭則帶有侵略意味。那麼問題就來了,同樣的侵略戰爭,希特勒是法西斯,為什麼拿破崙就是英雄?


(拿破崙戰爭勝率達80%以上)


1. 個人魅力

當時的法國,政局一直動盪不安,經濟上也是一片混亂。內部“保王黨”賊心不死,外部反法同盟的來勢洶洶。時勢造英雄,拿破崙就是那個英雄。


雖說希特勒和拿破崙都是軍人出身,但兩人的上臺方式卻是天壤之別。


(軍事天才,拿破崙)


拿破崙的上臺,是通過戰爭的勝利,一步一步累積起來的威望,水到渠成。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膽識,雄獅的勇猛,一生軍功顯赫,別說是當時,時至今日,拿破崙仍有一大波粉絲。


反觀希特勒的上臺,則更有機遇成分,“忽悠”而來的元首之位,和暴發戶並無區別。本質上,希特勒的文化素養也不高,只是把握住了德國人的情緒。二戰後,別說粉絲了,希特勒幾個字都讓德國民眾蒙上恥辱。


(演講天才,希特勒)


2. 政治立場

為什麼歐洲各國拼命阻止法國大革命,是因為法國大革命的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拿破崙的戰爭,是為了建立一種全新的制度,無論從經濟、文化、藝術等各方面,拿破崙對法國,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有非常大的促進和發展。


而希特勒發動的世界大戰,沒有先進的政治主張,戰爭結束後,除了毀滅,並無其他。


(第二次反法聯盟)


3. 軍事才能

毋庸置疑,拿破崙的軍事才能堪稱天才級別,26歲就當上了總司令。作為近代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拿破崙打了大仗小仗50餘次,基本上是戰無不勝。


希特勒在軍事上和拿破崙沒什麼可比性,非要安個“天才”的名號的話,希特勒更擅長於演講。與其誇希特勒的軍事才能,不如誇他手上的一副好牌(希特勒手下的名將較多)。


(戰場上的拿破崙)


4. 《拿破崙法典》

1804年,拿破崙頒佈了《民法典》,隨後又頒佈了《商法典》、《刑法典》,這些成文法典成為了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範。


不僅在法律上保障了新建裡的小農土地所有制,確保了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還確立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交易和價值秩序,維護了法國普通民眾的基本人權。後來,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所有法律基本上都借鑑了這部法典。


(《民法典》)


正如拿破崙所說:“我真正的榮光,並非打了那四十多次勝仗,滑鐵盧一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全部記憶。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們忘記的,它將永垂不朽,就是我的這部《民法典》。”


所以說,拿希特勒和拿破崙比,希特勒越級碰瓷了。


你認為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區別是什麼?在評論區討論吧~


關注“全歷史”

在這裡

文明脈絡隨心玩轉,關係圖譜任你來盤

世有萬象,史有千面

換個角度看世界!!!


全歷史


提到拿破崙和希特勒,想必都知道兩位是聞名世界的重要歷史人物。

其中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希特勒則是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

兩位都是在“外國”擔任首領,而且都有統一歐洲的想法和野心,但為什麼希特勒給人們留下法西斯的壞形象,而拿破崙卻被人們敬仰為英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兩位首領的基本情況。

一、家庭背景與成長經歷不同。

拿破崙,1769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貴族家庭,在他10歲時,就被父親卡洛·波拿巴的安排進入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

拿破崙為人頗為好學,逐漸發現,他在數學特別是幾何學上展現出過人的天賦。

並於1784年10月19日,以優異成績畢業,隨即被選送到法國巴黎軍官學校,專攻炮兵學。

但在他16歲時,父親去世,使這個貴族家庭變得貧寒起來,迫使拿破崙提前畢業,並進入拉斐爾軍團並被授予了炮兵少尉軍銜 。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在部隊期間,他也沒有忘記學習,每天沉迷於書海之中,包括有關亞歷山大的戰史著作,應用物理學、數學、建築學、各國風土人情記錄等 ,還有許多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作品,其中盧梭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

為他走上政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而希特勒的出生跟拿破崙自然沒法比了,他是於1889出生在奧地利的小城布勞瑙,他的父親只是個海關公務員,過著比較拮据的生活。他的成長經歷是非常波折的。

儘管他的父親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投資,曾在希特勒6歲時就送到公立學堂上學,後來又上了林茨中學,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也非常酷愛讀書。

在林茨中學期間,他曾參加了林茨的成年教育圖書館和博物館學會,並且大批地借閱圖書,總是埋頭在書堆裡,其中,最喜歡閱讀的是關於德國的歷史與德國的神著。

但由於家境貧困,讓他們居無定所,曾經搬過7次家,特別是父母雙亡後,致使希特勒的生活更加窘迫。

這時,正趕上奧匈帝國徵兵,因為他內心非常憎恨這個多民族國家,不願意去當兵,多重的原因讓他被迫停止了學業,並且被迫逃到慕尼黑,開始了流浪、沿街乞討的生活,有時被僱傭掃雪、扛行李,後來又以賣畫為生。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希特勒的人生才有了轉機。

二、發展路線與政治基礎不同。

拿破崙是軍人出身,而且博覽群書,使積累了豐富軍事知識。他善於在實戰中運用各種軍事策略,極其重視炮兵的戰術應用,以及騎兵的機動作用。

因此,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貴婦約瑟芬·博阿爾內完婚後,便匆匆奔赴前線。

在意大利,拿破崙統率的法軍多次擊敗了奧地利帝國的維爾姆澤、阿爾文齊、博利厄等將領,最後迫使對方主動提出停戰請求,並簽訂了停戰條約。

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並佔領亞歷山大,面對驍勇善戰的馬穆魯克,他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卓越軍事素養;

7月,通過吉薩金字塔戰役震撼的戰果,一舉掃清了通往開羅的障礙,並使其在馬穆魯克和奧斯曼人間獲得恐怖名號。

1799年8月,拿破崙決定立刻秘密趕回巴黎。

在危險的地中海回航中,他機智的避開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巡邏艦隊,並於兩個月後成功登陸;

10月,拿破崙率領軍隊順利回到法國,他被當成“救星”來歡迎;11月9日,獲得眾人擁戴和支持的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 ,大獲成功,從此結束了大革命以來各種恐怖局面輪番交替的局面。

通過一系列戰爭的勝利,拿破崙逐漸獲得軍中威望,而且已牢牢掌握住軍隊。當拿破崙將法國軍隊都掌握到手裡後,他就是順其自然的被推舉上臺,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皇帝。

而希特勒出身貧寒,是從最底層的勞苦大眾起步的。儘管他16歲就開始研究政治,但因為他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根本沒有機會接受更多的教育和接觸政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卻給他創造了機遇。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希特勒志願參加了德國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在西線與英法聯軍作戰,先後參加了第一次伊普雷戰役、索姆河戰役、阿拉斯戰役、巴斯青達戰役。

1917年,他由“傳令兵”晉升為上等兵,且因作戰勇敢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和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

在兩年後的,1919年9月,希特勒被陸軍政治部指派,去調查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小政治團體的情況。從那以後,他就開始接觸上政治,可以說是迎來了命運的重要轉折點。

希特勒以特務的身份第一次結識了只有54名黨員的政黨。

一次開會時,希特勒列席,在發言時,痛斥了一個主張巴伐利亞脫離普魯士,並與奧地利組成一個南德意志共和國的言論,立即引起了與會者的注意和興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兩天後,希特勒突然接到一張邀請他加入德國工人黨的明信片,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加入這個黨,並擔任起這個黨主席團的委員。這使希特勒邁出了他人生中最具決定性意義的一步。

在希特勒加入德國工人黨後,在履行偵察員職責同時,就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德國工人黨的工作中去。他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竭盡全力擴大黨的影響,逐漸實現成為首領的目標。

一是他從事多方面的社會交際,在國家主義者刊物《慕尼黑觀察家報》上刊登黨的啟事,組織群眾集會,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煽動對“凡爾賽和約”、“11月的罪人”、“猶太人的仇恨”等等,希特勒組織的群眾集會很快吸引了大批追隨者,納粹黨的主席力排眾議,遂將希特勒任命為“宣傳部長”。

二是擁有權力後的希特勒,又進一步鞏固其在黨內的地位,重新安排了工人黨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又跟工人黨的主席起草了新的25條黨綱,基調是反猶主義、國家主義、社會要求,其內容,除了猶太人,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從中嚐到一點甜頭。

三是他籌劃了黨旗和黨徽,又在贊助者的支持下,買下了慕尼黑的《人民觀察家報》。在此期間有一批為希特勒的學識、膽量、驚人的口才所折服的各方人士加入到了納粹黨的隊伍中來,使納粹黨的勢力一下子增加了許多。

四是他還對黨章作了修改,取消了黨的委員會,廢除了選舉制度,確立了領袖原則,發展獨裁統治,並把黨名改為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納粹黨。

在希特勒擴大納粹黨期間,當工人黨內有人反對他的領導時,希特勒就以退出納粹黨相威脅,迫使工人黨同意他當元首,並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

由於希特勒的積極活動,納粹黨就迅速壯大起來。最後希特勒通過人手一票民主選舉上臺成為了納粹黨的黨首。

希特勒沒有金錢,沒有政治背景,沒有政治經驗,靠得只是聰明才智、一腔熱血、傑出的演說才能,遊說群眾,集聚政黨,終於拉攏了擁護自己的政黨,他能在不到十四年的時間裡,成功登上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寶座,確實是令世人震驚和欽佩。

三、做出貢獻與最後結局不同。

拿破崙執政後,擔負起鞏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後來又頒佈了《拿破崙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

與此同時,他率軍五破反法聯盟,打贏五十餘場大型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戰爭,在最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

這使得拿破崙在歐洲各國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並自然而然成為了人民英雄。

而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迅速對德國進行了全面改組,建立起集權統治的法西斯體制,並且加緊擴軍備戰。

而且他積極宣揚法西斯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資本主義、反猶主義。

試圖在歐陸建立以納粹德國為首的新秩序,力主擴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並重新武裝德國。

從德國自身的角度去看,希特勒的領導雖然一度給民眾帶來過難以言表的激情與狂躁,但最終卻招致毀滅性的打擊,使這個很早就步入工業化行列的國家在二戰結束的時候變成了一片廢墟,德國人對於這場戰爭付出的物質與精神代價難以計數。

而且在希特勒在掌權期間,實行歷史上無與倫比的種族滅絕政策。他是一個狂熱的種族主義者,特別惡毒地憎恨猶太人。

他公開明確的目標竟然是殺掉世界上每一個猶太人。因此,在他執政期間,建造了龐大的集中營,營內設有巨大的毒氣室。

在他所征服的每塊領土上,無辜的男女老幼就被捆綁起來,裝上畜車,投進毒氣室活活毒死。僅僅幾年時間,幾乎有6百萬猶太人就這樣慘遭殺害。

希特勒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是極端負面與惡劣的,他把自己推向整個歷史上最大的罪人。

綜上分析,兩位元首最大的區別在於,因從小受的家庭教育和成長經歷不同,所以導致心中樹立的理想目標不同,因此拿破崙會成為英雄,而希特勒卻成為人民憎惡的法西斯。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首先來講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做法是有區別的。

希特勒是通過個人的慾望劃分種族的階級,而被列為低等階級的很多民族被德國人所屠殺,希特勒所建立的政權是獨裁、專制的。同時在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希特勒很愚蠢的一面,希特勒通過戰爭侵略他國,屠殺他國的人民,在一些戰略決策上希特勒有一些很愚蠢的舉措,但是希特勒本人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愚蠢,而且嚴格的要求部下執行它,處於專政國家的部隊,面對愚蠢的領導所做的決定只能無條件的服從,因此專政、獨裁的政府是可怕的,如果希特勒想要毀滅全人類,那麼他的軍隊就會攻打全人類。

而拿破崙就和希特勒不同了,雖然拿破崙是通過霧月政變上臺不久後加冕成皇帝,但是拿破崙所推翻的政權是腐朽的符合國家人民利益的。對於拿破崙一生最重要的《拿破崙法典》,它以法律的形勢闡釋了民法典的意義,公民的私有財產是不受封建主侵犯的,因此在那個時代拿破崙雖然加冕稱帝但是拿破崙是走在反封建道路上最有影響力的人,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封建國家圍剿拿破崙,深受法國人民的愛戴,拿破崙在維護法國公民利益的同時也為世界其他國家開闢了新的道路,拿破崙想建立的歐洲是和平的、統一的、民主的、人民當家做主的,而不是獨裁的、專制的、沒有人權的制度。

雖然拿破崙失敗了,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在所有國家眼中拿破崙都是一個英雄的存在,而希特勒是反人類的劊子手的存在。

拿破崙為人類所做的進步功績是希特勒所不能比的,拿破崙的思想引導了全世界人類的進步,為人民認識自我,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奪取利益。而希特勒通過大規模的戰爭為世界人民帶來災難,引發了人性的倒退,因此在世界上拿破崙是英雄的存在而希特勒是人類歷史上的恥辱。


用文章記錄歷史的縮影


法西斯,希特勒,更多因為他是“草根”!在血統、文化上,尋求他自我的“證明”!

與其說證明“德國”,不如說只是證明“自己”罷了。

歐洲可以沒有法西斯,但不能沒有法國,法國也不能沒有“拿破崙”!

沒有“拿破崙”,就沒有現在的“歐洲”!工業革命、地理大發現也會變得“無所謂”;更不會像某些人“沒有拿破崙,也會有李破侖”的詭辯。

希特勒,是個癲狂、迷信天啟,並認為自己是“天命的人”。然而,最後除了絕望外,也沒有什麼了。

希特勒能拿來和拿破崙相比,在於“想統一歐洲”和“穩定時局”。

拿破崙,可以親帥法軍,打敗整個歐洲的“反法同盟軍”的干涉,能夠帶領一千萬的法國人口打服三千萬人口的歐洲。憑藉自己的功績讓教皇前去為自己加冕!

他的帝國雖然覆滅了,但是留下了“法蘭西民法典”。

拿破崙還有自己聞名中外的愛情故事,還有“英雄交響曲”,還有異常精彩,又悲劇的“滑鐵盧”。

  • 最後,英雄可以得到“安眠”,亦或悄無聲息被暗殺。
  • 而希特勒,法西斯為自己活著,為自己死去!

腓特烈將普魯士變成“軍人的國度”,他也曾不宣而戰,但是他為普魯士活著。


話史煙雲


拿破崙如果統一歐洲,那將是歐洲之福,如果希特勒統一歐洲,那將是歐洲之禍!

拿破崙是我最喜歡的歷史偶像之一,對,我們搞文史的也應該有偶像,哈哈哈!

我讀的第一本傳記不是《名人傳》,而是《拿破崙傳》,在我年少的時期,對拿破崙的軍事造詣充滿了崇拜。

從土倫戰役開始,拿破崙登上歷史舞臺,馳騁沙場23年,親自指揮60多次大型戰役,取得50多次的勝利,堪稱軍事奇才。

歐洲人有尚武的傳統,對於這位傳奇性統帥自然十分尊敬,稱他為英雄是很正常的事情,除了法國人一直對拿破崙充滿敬仰,即使他的對手,英國的將領在拿破崙敗北後也對其敬重有加。

我記得有一個資料中說拿破崙在被流放時,途徑英國本土,在碼頭上,拿破崙受到英國民眾的熱烈歡迎,雖然現在找不到這個資料了,但是通過很多資料都能夠佐證英國人對拿破崙的尊敬之情。

其實,拿破崙最大的貢獻並不是一系列的對外戰爭,從根本上來說,拿破崙是奠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秩序的偉大領袖,在拿破崙橫空出世前,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爆發,代表舊封建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1793年被處死,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組建反法同盟,想要扼殺法國大革命。

拿破崙與代表法國中小階級利益的羅伯斯庇爾兄弟關係密切,與雅各賓派密切相關,後來在鎮壓保王黨戰役中,拿破崙因功升任巴黎衛戍司令,一夜之間成為法國炙手可熱的人物。

此後,拿破崙多次鎮壓國內的反動勢力叛亂,多次擊潰英、普、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

拿破崙一生最大的貢獻是頒佈了資本主義國家第一部民法法典,此後畢生都在向全世界推廣,拿破崙的對外戰爭雖然帶有一些侵略性質,但是也客觀上推動了歐洲的發展,比如德國在當時還是一個幾千個封建地主組成的鬆散國都,1806年在拿破崙的橫掃下,成立“萊茵聯盟”,為德意志的最早雛形。

在拿破崙的瘋狂對外擴張情況下,不管是他的敵國,還是他的友國,紛紛破除封建立法原則,以《拿破崙法典》為藍本,完善各自的法律體系,這是拿破崙為世界作出的貢獻的。

拿破崙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延續,他的出現不僅保存了大革命的碩果,還用軍事的力量推向了西方世界的發展,此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建立歐羅巴合眾國的人,雖然被人看作是一種野心家的表現,但是現在的歐洲一體化的進程似乎越來越向這個目標發展。

相對於拿破崙來說,希特勒雖然也有志於統一整個歐洲,甚至是稱霸全世界,但是無論手段,還是目的,都是充滿惡劣性質的,對歐洲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場災難。

在個人魅力方面,拿破崙是一個有著強悍的軍事戰績,和政治成就的,而希特勒不過是一個陰謀鼓吹手。

希特勒雖然也是出身于軍界,並且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在這次戰爭中,他不過是從“傳令兵”晉升為“上等兵”,連個軍官都沒有混上,更別提指揮作戰了。

希特勒能夠在一戰後投身德國政界,是在1919年加入納粹黨開始的,在1923年發動了啤酒館暴動,暴動失敗後,希特勒被逮捕進了監獄,納粹黨也被政府下令禁止。

1925年出獄後,希特勒又開始進行納粹宣傳,相比於兩年前的衝動,此後的希特勒變得更加成熟,1929年爆發的世界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讓希特勒抓住了機會,在整個經濟危機期間,希特勒抨擊德國政府,並且煽動民眾,使得德國的經濟環境更為糟糕。

在老百姓都吃不上飯的時候,希特勒卻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最終獲得德國大部分餓著肚子的老百姓的支持。

縱橫是學經濟出身的,以前研究過凱恩斯主義(刺激經濟政策),可以說,不能否定希特勒上臺後作出的一系列政策,比如修建德國曆史最大的建設工程等措施對經濟的提振作用,但是這根本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德國經濟的困境,說實話,如果你相信給工人挖個坑,再讓他埋上,併為他支付一天的工資,就能解決一個就業問題,那純粹是痴人說夢。

誠然希特勒最終實現了他的承諾,老百姓都吃上了牛奶和麵包,但卻並不完全是希特勒經濟措施帶來的,而是希特勒利用民族歧視政策,對猶太人財富的掠奪完成的。

說白了,這就是煽動一部分人去搶另一部分人的糧食,搶劫的那部分人自然是吃飽了,但是卻並不是長久之計,為了能夠持續吃上面包和牛奶,希特勒最終成功將德國人民綁上了實現自己野心的戰車,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希特勒執政期間的思想控制政策,堪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破壞,德國以盛產科學家和藝術家而著稱,在希特勒的治下,這些人遭到瘋狂的破壞,只要是不滿納粹文化,就會遭到打擊報復。

而希特勒最不可原諒的就是實行殘酷的民族迫害主義,在希特勒的執政時期,大規模反猶太人的行動從來沒有停止,相關資料顯示,在這場屠殺猶太人的浪潮中,德國人屠殺了將近六百多萬的猶太人。

如果說希特勒的法西斯能夠同治歐洲,我相信整個西方文明都將遭到毀滅。


史論縱橫


法西斯是一種意識形態,跟統一與否無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是三種意識形態的三國戰爭,資本主義是英美,共產主義是蘇聯,法西斯主義是德國(日本被稱為法西斯但更多時候說是軍國主義)。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導致英美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苦,但相對的,法西斯主義的德國和共產主義蘇聯卻經濟蓬勃發展,形勢比資本主義好得多,希特勒及德國人民要復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仇,在此大好形勢下自然要向英法出擊,是這種態勢下顯得要統一歐洲。拿破崙是從封建時代向專制時代演變時,通過征服各封建諸侯而逐漸統一其地域的,輸出了民族主義。


所謂法西斯,是“權力”的音譯,它的圖騰是一把象徵權力的斧頭。希特勒時代德國的經濟體制,是壟斷資本主義,崇尚權力的法西斯主義符合其發展趨勢。


英美是自由資本主義,兩者互相對立,但終究壟斷資本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德國跟英美的對立,是不及與蘇聯那樣完全相反的,這從德國對蘇戰爭的殘酷程度比對英法更甚可見,也是德國必定會對蘇聯下手的根本原因(斯大林與希特勒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是拖延時間,但沒想到希特勒敢在未解決西線的情況下會啟動東線戰爭)。希特勒更沒想到,兩種對抗最嚴重的意識形態——共產主義和自由自由資本主義——居然會聯合起來打自己,這與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聯手打東吳一樣匪夷所思。


自由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是誓不併立的意識形態,它們聯手擊敗法西斯主義後,丘吉爾馬上啟動了終極意識形態戰爭,《鐵幕演說》宣告自由資本主義對共產主義的開戰,這就是冷戰——這世界上英美是最徹底貫徹自由資本主義的國家,其意識形態是高度一致的,幻想英國會不跟隨美國行動是不瞭解這點本質。冷戰本質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延續,蔣介石甚至盼望由此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隨著蘇聯的瓦解和東方某大國的倒向,共產主義被宣告“破產”,真空沒有填補,其他意識形態和文明會向自由資本主義挑戰。


意識形態是存在於人類知識體系中的,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存在左中右,沒有可能一種意識形態統治全世界。法西斯主義表面上被消滅,但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其思想始終會在人們意識中重新萌發,歐洲近年就有這種事實出現,而且不斷地發展著。給法西斯貼標籤是不管用的,關鍵是要弄清楚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同樣,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也始終是幽靈一般存在著,縱然學校不再教學(或歪曲)其理論,也會在時局中自發地產生其意識。


TonyDeng


關於都是“戰爭狂人”,都對歐洲的歷史進程產生重要影響的拿破崙,和希特勒的評價問題。為什麼正好相反,一個是英雄,一個是惡魔。這個問題,要從他們的生平,以及一生中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來評論。

拿破崙生平: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稱“法國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查理三世後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
對內他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佈了《拿破崙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對外他率軍五破英、普、奧、俄等國組成的反法聯盟,打贏五十餘場大型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在法國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發動了拿破崙戰爭,成為了意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法蘭西帝國殖民領主(包含各法國殖民地、荷蘭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輝煌時期,歐洲除英國外,其餘各國均向拿破崙臣服或結盟。形成了龐大的拿破崙帝國體系,創造了一系列軍政奇蹟與短暫的輝煌成就。

拿破崙於1814年退位,隨後被流放至厄爾巴島。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後再度戰敗於滑鐵盧後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拿島。1840年,他的靈柩被迎回法國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國塞納河畔的巴黎榮軍院(巴黎傷殘老年軍人院)。

首先,就拿破崙個人來說,他是一個正面人物,他有自己的野心,在共和國建立不久,他發動政變,自立為皇帝。

但是他做皇帝后的事,都超越了個人野心,他對內發展資本主義,而且還將革命擴散,頒佈《法典》,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而且《拿破崙法典》的意義,遠超法國,還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規範提供借鑑和起到模本作用。法國大革命可不僅僅是法國一個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它對歐洲和整個世界都有重要影響。所以,拿破崙不只是一個獨裁者,還是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希特勒生平: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納粹德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1914年8月,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9月,加入德國工人黨(納粹黨)並擔任黨主席團委員,1921年7月,成為納粹黨元首,享有指揮一切的權力。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1933年上臺成為德國元首。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序幕,1939年到1941年相繼佔領了歐洲的14個國家,並且把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變為自己的僕從國。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之後陷入蘇德戰爭的不利局面。1945年4月28日希特勒和愛娃·布勞恩正式結為夫婦,1945年4月30日下午3點30分,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開槍自殺。

希特勒積極宣揚法西斯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資本主義、反猶主義,改組並建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試圖在歐陸建立以納粹德國為首的新秩序,力主擴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間並重新武裝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犯下種種罪行,並迫害和屠殺六百萬的猶太人。

從人的本質上說,希特勒就是一個反面人物,他在世界體系穩定後,勾結其他法西斯軸心,發動反人類的世界第二次大戰,還宣揚民族優越論,大肆屠殺猶太人。這是反人類的錯誤,種族滅亡的理論。他的戰爭,沒給人類社會起到任何促進作用,還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是歷史的倒車。

關於他們的評價不同,可以做以下4點總結:

1.發動戰爭的目的不同。拿破崙是為了保衛法國,後期是為了宣揚革命,以立法的方式捍衛革命果實,是正面的。希特勒是以挑動國內民粹,後期為了滅亡其他所謂劣等民族,給德意志人騰地方而發起的反人類戰爭,而且打砸猶太人商鋪,將猶太人和其他國家戰俘拿來做科學實驗,大肆屠殺。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孽。

2.戰爭的進行方式不同。拿破崙都是以法國軍隊為基礎,與其他反法同盟國家進行正面對抗,正面作戰,真刀真槍;希特勒除了早期閃擊戰,後期用生化武器,細菌戰,方法過於殘酷,反人類。

3.戰爭的影響不同。拿破崙的戰爭有積極作用,後期雖然有封建王朝復辟,但是大革命,民主、民權,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也為後來的法蘭西共和國的最終建立打下思想基礎;而希特勒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屠殺大部分猶太人,還讓德國背下了更多的債務,據說至今仍有債款未賠完。而且戰爭使大量平民流離失所,傷亡慘重,經濟損失巨大,直接導致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倒退,後來,喪失世界領導作用,使美俄後來居上。

4.人們和主流社會對待他們的態度不同。對拿破崙,大部分的人是惋惜,他是戰爭天才,使法國擴大疆域,強盛一時,並未做傷天害理的事,第一次戰敗歸來,回到法國,還有大批追隨者,幫他復登帝位,再次與反法同盟交戰;而希特勒是一種瘟疫,他走了沒人想念。他對德國以及全世界造成重創,還使歐洲強盛一時的文明遭遇打擊,現在雖然德國經濟有些發展停滯,一些激進青年像要希特勒似的領導人迴歸,但也只是小眾,民粹思想作怪。

總而言之,評價一個人,不僅僅看他所做的事情的表象。還在於,他的思想,他的目的,他所造成的結果,對於國家、社會、全人類的幫助是否有用?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全面的人。


小小林家堡


僅從行為看,拿破崙、希特勒意圖一統歐洲並無區別;但從目的看,就是英雄和戰犯的區別

1811年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勢力接近其頂峰。綠色地區代表法蘭西帝國,藍、黃和粉紅地區代表法國的衛星國


拿破崙意圖統一歐洲就是拿破崙戰爭:

1、因為法國大革命處死法國國王路易十六,1792年,奧地利、薩丁尼亞、那不勒斯王國、普魯士、西班牙和大不列顛等6國組成第一次反法聯盟(反法蘭西共和國)。1797年,拿破崙擊敗奧地利,強迫奧地利簽訂坎波福爾米奧條約,取得第一次反法聯盟戰爭的勝利。

2、1798年,奧地利、英國、那不勒斯、奧斯曼帝國、教宗國、葡萄牙、俄羅斯等7國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1799年拿破崙在霧月政變後,重整法國陸軍。1800年,拿破崙擊敗奧地利,奧地利被迫退出反法聯盟。但英國依然盡力盡力反法。1804年,拿破崙廢除法蘭西共和國,在巴黎聖母院自封皇帝。

3、1805年,因為已經是法蘭西皇帝的拿破崙加冕自己為意大利國王,奧地利組建第三次反法聯盟。原本拿破崙是要用18萬法軍進攻英國本土,但因為法國-西班牙聯合海軍在特拉法加海戰被英國海軍所滅,不得不向東攻打巴伐利亞,在烏爾姆戰役(即三皇會戰)中擊敗俄羅斯沙皇、奧地利皇帝(即神聖羅馬皇帝)。

4、1806年,因為拿破崙要求普魯士放棄波蘭土地,英國、俄國、普魯士、薩克森、瑞典等5國組成第四次反法聯盟。拿破崙擊敗普魯士,佔據大部分德意志地區,並建立親法的華沙公國(波蘭)。隨後,法國和波蘭聯軍在但澤圍城戰、弗裡德蘭戰役中擊敗了普魯士和俄羅斯聯軍,普魯士和俄羅斯和法國言和。

1807年,因為英國攻打丹麥-挪威海軍,導致丹麥-挪威加入法國聯盟。1808年,瑞典加入法國主導的以經濟封鎖英國的大陸封鎖。

5、1808年,因為葡萄牙拒絕加入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拿破崙以處罰葡萄牙為由,發兵佔領西班牙——英國、葡萄牙、西班牙聯合對抗法國,開始了直到1814年才結束的半島戰爭。


6、1809年,奧地利和普魯士發起第五次反法聯盟。因為拿破崙在西班牙的半島戰爭還沒有結束,兩面作戰,因為早期法國形勢不利,後來拿破崙親自指揮,在瓦格拉姆戰役中重創奧地利軍,取得第五次反法聯盟的勝利。第五次反法聯盟中,拿破崙有很多盟友:瑞士聯邦、萊茵聯邦、華沙大公國、意大利王國、波拿巴政權(西班牙、意大利、西德意志),就連原本的敵人普魯士和俄羅斯也變成了法國盟友。

7、1812年拿破崙為了讓俄羅斯繼續留在大陸封鎖中、解除俄羅斯對波蘭的威脅,以65萬兵力發動俄法戰爭。這場戰爭讓法國聯軍喪失38萬人,俄羅斯喪失21萬人。雙方都說不說誰勝誰負。

8、1813年,因為拿破崙在俄羅斯的失敗,普魯士、瑞典、奧地利組建第六次反法聯盟,拿破崙組建新軍,擊敗反法聯盟盟軍,首先取勝;但因為西班牙的半島戰爭的失利,讓拿破崙不得不撤回法軍,結束半島戰爭;但拿破崙以90萬(包括很多不牢靠的德意志聯盟士兵),對抗180萬反法聯盟盟軍。拿破崙多次以少抗擊反法聯盟:萊比錫戰役19.1萬法軍對抗30萬反法盟軍、曾以7萬對抗50萬反法盟軍;反法聯盟在1014年4月6日逼迫拿破崙退位,並流放拿破崙到厄爾巴島。

9、1815年,拿破崙在法國人的支持下,廢除路易十八,建立百日王朝。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奧地利、荷蘭、德意志聯邦國家(小國家)組成第七次反法聯盟;拿破崙意圖用先發制人策略不給反法盟軍集結的機會,但因為格魯希沒有按照計劃追擊逃跑的普魯士軍,給了普魯士軍休整時間,最後功虧一簣,即滑鐵盧戰役的失敗。

小結:拿破崙戰爭,第一次反法聯盟戰爭是為了保護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果實;第二次反法聯盟戰爭時,拿破崙用廢共和國、重新帝制,來取得反法聯盟的理解,這袁世凱即位總統後又稱帝是一樣的心理;第三次反法聯盟戰爭時,拿破崙就是為了法國的霸業而作戰。

共和、統一歐洲,這就是拿破崙進行8次戰爭的目的和初衷;帝制、大陸均衡,就是反法聯盟的目的和初衷。

二戰時德國的最大疆域

希特勒的意圖一樣是統一歐洲

1、1936年援助西班牙長槍黨領袖佛朗哥奪取西班牙;

2、1938年將德國和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合併,擺脫普魯士的德意志方案,實現統一德意志的目的;

3、1940年,簽訂《三國同盟合約》,確立了歐洲歸德國、地中海歸意大利、東亞歸日本的規劃;

4、和蘇聯共同瓜分波蘭;攻佔丹麥、挪威、荷蘭、盧森堡、比利時、法國。希特勒基本上征服除了蘇聯和英國的歐洲。



為什麼拿破崙是英雄而希特勒是戰犯

拿破崙戰爭有三方理由讓人他是英雄:

1、保護法國大革命成果;

2、通過8次戰爭,將共和立憲思想擴大到歐洲,摧毀歐洲古老的帝制;

3、法國數次擊敗反法聯盟,給了反法聯盟為了勝利而學習法國政治和軍事制度;

4、大陸法系的基礎——拿破崙法典,造就了大陸法系基礎;

5、推行千克、米為單位的度衡量,進而普遍流行於歐洲。


希特勒是戰犯有兩條理由:

1、實行種族主義,推崇純德意志人;

2、反猶太主義,製造猶太人大屠殺,造成1100萬到1400萬人被有系統的屠殺;

滑鐵盧之戰的形勢圖


最後總結

拿破崙戰爭最大的價值是通過稱霸戰爭,摧毀帝制,推廣共和立憲,因此被人敬仰;如果希特勒只是讓德國爭霸、一統歐洲,採取開放、融合的政策,歐洲共和國很有可能出現,進而抗拒北方的蘇聯,但希特勒只尊崇德意志人,推行純德意志,實行種族主義和反猶主義,因此成為戰犯。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