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透支的美國人開始存錢了,儲蓄率上升說明了什麼?

淡淡禪風


理性看待美國人,真正能讓美國失敗的原因只能是黑人多生孩子,白人節育少生孩子,最後黑人中間出現第二個曼德拉。


米尼小兔


美國人開始存錢要從幾方面開始講了:一、經過08次貸危機,美國人也知道在“全民破產”時代銀行也是靠不住的,一味的透支未來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在關鍵時刻會要連自己的命。自己身上沒錢,銀行也沒錢,一方面要還款,另一方面又不能再靠借銀行的錢“以債養債”。造成的後果就是自己違約被銀行收回一切,來填補銀行的破產漏洞。二、美國現在鼓勵民眾存款,以前美國民眾一方面不喜歡存錢一方面是因為誘惑太多,另一方面就是國家 不鼓勵民眾存錢,民眾存在銀行裡的錢不僅收益低,甚至還可能要倒貼錢。現在美國政府提高了存款利息,民眾只要存錢到銀行就會有一定穩定收益,所以美國民眾就開始存錢了,這也就和過去的美國人投資股票、債券、期貨一樣,不過只是收益低且穩定。三、美國人現在手裡的錢比以前多多了,手裡錢不夠,哪裡有能力存錢到銀行,只有手裡的錢支付完了生活所需後才能滿足其他的心理需要,正因為現在美國人口袋裡的錢多了,才能存錢到銀行。四、美國人經過次貸危機,不再過分信任華爾街,正是因為華爾街引起了次貸危機,讓全民陷入破產危機。華爾街的股票、債卷、期貨不再是穩妥的理財方式了,所以美國人想要存錢銀行。


龍角大將軍


我反對通過談某個問題,把美國人塑造成非理性、朝不保夕的,側面反映中國人張弛有度、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樣子。

美國人經營家庭、經營個人資產、理財水平不低,沒有理由低,他們市場經濟歷史悠久,美國人是理性人。美國家庭負債率跟中國差不多,大約55%左右;美國個人(家庭)儲蓄率10%左右,中國46%左右;美國家庭不愛把錢存進銀行,高曉松說美國人經常拿不出三千美元現金。

中國40萬億個人儲蓄,平均到14億人,平均每人2.85萬元;假設一個家庭三口人,儲蓄額大約8.5萬元。把錢存到銀行,是最簡單的安排個人現金的方式,收益很少。因為缺少高收益而又安全的理財渠道,資本市場風險太大,儲蓄成為個人最常用的方式。這些錢與其說是為了應急,還不如說沒有更好的選擇。

美國人不愛把錢存到銀行;可他們畢竟工資水平是中國7倍,結餘總比咱們多吧?個人投資、買保險、買金融資產也不少吧?他們適當冒險屬於正當防衛無可指責。所以,美國儲蓄率稍微拉高一點點,可能也害怕10年牛市處於高位。還需要繼續觀察,輕易下結論,結論沒價值。


雲端美


最近美國儲蓄率上升,說明美國人開始存錢了。但是,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國人比較喜歡使用信用卡,往往提前消費,現在情況似乎有所變化,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來想一下,什麼樣的情況人們喜歡儲蓄呢?

一種情況是手裡的資金比較充裕,沒有其他的投資渠道,或者其他投資渠道存在風險,只好把錢放在銀行裡。

另一種情況就是對未來有擔憂,需要應對將來的子女教育,養老等問題,不得不提前儲備一些資金。

你覺得現在美國人儲蓄率提高,是上面哪一種原因呢?我覺得主要的原因,還是第一種情況,因為其他的投資渠道風險提高,由於避險情緒造成的儲蓄率提高。


眾所周知,最近美國的經濟發展遇到一些問題,雖然各項指標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有一些潛在的問題仍然不可忽視。

美國的股市已經到了歷史的最高點,美國的通脹率也處於較低的水平,對外貿易更是飄忽不定,這些都讓很多投資者感到憂慮。

我們無法知道美國儲蓄率提高的主要資金來源是什麼?但是作為普通美國居民來說,他們可能仍然延續著刷信用卡消費,然後等工資還信用卡的生活狀態,單純依靠工資提高整體儲蓄率難度比較大。

美國人原來的儲蓄率低,並不是說明他們貧窮落後,沒有錢,而是他們除了消費之外,把多餘資金都進行了投資,購買了一些股票、基金等金融資產。

美國人理財大都是委託機構投資者進行打理,不像我們主要依靠自己,所以,當市場出現風險的時候,資金管理機構會建議他們適當規避風險。

我認為現階段美國儲蓄率提高,應該是部分資金從社會投資轉向了銀行儲蓄,而不是老百姓省吃儉用,擔心將來的子女教育、住房、養老等問題。

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教育養老問題仍然不需要個人做專門的特殊考慮,因此,儲蓄率提高應該不是第二種原因,不知道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互金直通車


正如提問者所言,個人儲蓄率和失業率在過去是高度負相關的,但美國的經濟基本面與就業良好,美國人反而開始存錢了。筆者認為大家都被數據騙了!

數據怎麼騙大家的?

美國是也是一個貧富極端分化的國家,窮人在靠舉債過日子的一個基本現狀到現在都沒有變化,另外,美國一直以來宣揚的都是超前消費,這一習慣若沒有大危機出現是很難改變的。

在消費習慣沒有改變的提前下,美國儲蓄率為什麼會提高呢?答案只有一種可能,窮人被富人的儲蓄率平均了。也就是說這個儲蓄上升的背後其實是富人的儲蓄增加了,而窮人的儲蓄率基本沒有改變。正因為貧富差距的兩極分化,說5%的美國人佔據了80%的財富一點不為過。因此,只要富人有富餘資本,可以很輕鬆的將整個社會的儲蓄率拉昇來。

近幾年美國儲蓄率大增,美國富人的財富是怎麼增加的?

很簡單,美國股市走了10年的大牛市,從中獲利最多的就是美國富人階層,只有富人才有資本去投資,才有能力玩“錢生錢”的遊戲。我們能夠看到在美國大牛市中,上市公司在瘋狂的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金融機構在大力參與其中,股市上漲的紅利基本已經被富人瓜分,他們的財富得到了大量的積累,再加上富人的消費邊際較低,基本上物質條件早已經滿足,幾乎沒有消費動能,因此,儲蓄大增是再正常不過的。

在一切沒有改變的前提下,數據可能會撒謊,美國人大部分開始存錢了?我不信。

有態度,有觀點,有溫度,歡迎關注懿財經!

懿財經


從美國個人儲蓄率的圖上,可以看出2008年次貸危機後,美國個人儲蓄率處於上升趨勢中。

怎麼理解美國個人儲蓄率的上升,其實這種上升應該看做是個人儲蓄率的迴歸。從1959年到1981年,美國個人儲蓄率曾經長期穩定在11%左右。1981年後直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隨著美國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不斷增強,美國人的個人儲蓄率不斷下降,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

2008年次貸危機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非常長遠的,這次危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國人對未來的信心,美國夢在某種程度上破滅了。從那以後,美國個人儲蓄率就開始回升。這種回升表示了美國人對美國經濟的信心不再堅定,2008年之前超低的個人儲蓄率反應的是美國整個社會盲目的樂觀。一個社會正常的儲蓄率不應該那麼低。

但考慮美國個人儲蓄率,也要分析其結構。美國低收入家庭大多還是在借債消費,儲蓄率甚至還在下降,居民儲蓄基本都是由高收入家庭貢獻的。近期有個統計,全世界最富的26個人財富是38億窮人的總和,而這26個最富的人中,有16個人是美國人。貝索斯的財富超過了1300億美元。無疑美國最富的這16個人至少比美國幾千萬窮人儲蓄更多。

因此,儲蓄率上升在美國更多反映的是貧富分化的結構問題。當前美國貧富差距極化,財富前0.1%的人差不多擁有全國20%的財富。

美國近年來的減稅政策也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貧富分化。和個稅相比,企業減稅更多,企業減稅的收益大部分流向了擁有更多資本的富人。而個稅中,高收入階層減稅也比低收入群體更多。減稅政策也使得美國貧富分化繼續加重。

隨著中國、印度等國的崛起,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肯定還會繼續減少,美國將從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逐漸變成一個正常國家,美國人對美國國家實力和美國經濟增長的盲目樂觀也會逐漸消退,個人儲蓄率也將回升到正常水平上。參考中國儲蓄率為47%,世界平均儲蓄率為26.5%,美國儲蓄率的上升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上林院


最近,有網友提問,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個人儲蓄率快速上升,之後隨著美國經濟逐步復甦而回落下來。到了2018年以後再度上升。不過,數據顯示,近期美國的儲蓄率卻再度攀升。很多人覺得奇怪,喜愛透支消費的美國人為啥開始存錢了呢?美國人的儲蓄率上升究竟説明瞭什麼?

對此,也有學者認為,美國的儲蓄率上升,並不是美國窮人開始學會存錢了。窮人還是不會養成存錢的習慣。而是少部分富人出於對資金安全的考慮,把錢存入了銀行,從而拉高了美國人的平均數字。只要美國窮人與富人一平均,美國人的儲蓄率不就上升了嗎?

而我們認為,美國人開始存錢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美國經濟最近出現下行趨勢,所以美聯儲才會連續三次降息。從目前形勢看,美國企業債務上升、國債高達23萬億美元、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又居高不下。很多人都擔心,美國會再次出現經濟危機,這就導致了美國的富人群體意圖通過更多的儲蓄來應對危機。

再者,現在人們對美國遠期的經濟比較悲觀。從2008年以後美國國內的失業率持續下滑,目前仍維持在歷史低點。但市場卻發現,雖然失業率保持低點,但美國就業崗位增加更多處於薪資水平不高,或加薪困難的領域。很多美國民眾為了避免失業後一時找不到稱心的工作,現在開始儲蓄,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失業率的上升。

最後,過去美國人的儲蓄率低,也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喜歡吃光用光,甚至透支信用卡。也有很大一部分美國人投資了一些股票基金等金融資產。美股已經連漲10年,這使得美國投資者獲益頗豐,也間接的刺激了美國人的消費。而現在儘管美國經濟的各項指標還不錯,但美國投資者認為美股市場泡沫太大,有迴歸到合理價格區間的要求。由鑑於此,有部分社會投資轉向了銀行儲蓄,希望能夠規避提美股大跌的損失。

美國儲蓄率目前罕見上升,主要是美國經濟預期下滑,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大搞貿易摩擦,使投資者看衰美國經濟,將更多的資金由投資市場流出變為無風險的儲蓄存款。而這目前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只要未來美國股市調整到位,美國經濟重新強勢復甦,美國的債務危機有所緩和,那麼這部分資金還是會從儲蓄重返金融和資本市場進行博弈的。


不執著財經


這是美國貧富差距加劇的現象。

一、有錢人才存錢,說明美國有錢人越來越有錢。

二、普通勞動者賬上的錢,通常只夠付賬單。普通勞動者由於就業機會增加,儲蓄即使增加,也是少量的。

三、金融資產升值會使很多退休計劃分紅增加,使得退休老人賬上錢增多。

四、保守主義回潮,反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以及環保主義,使得較富裕家庭開始減少消費。

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不一一列舉。根本原因是經濟好轉,社會整體收益增加。


中一多元


朋友們好!

美國儲蓄率上升說明了美國老百姓的抗風險能力更強了,也說明美國人比原來勤儉節約了,而且現在美國人更願意買便宜貨,消費水平可能也會稍微有所下降了。

1

說明美國老百姓的抗風險能力更強了

儲蓄率上升說明美國老百姓的抗風險能力更強了。美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經濟危機,每次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大量家庭由於失業,因此導致房產被收回,流離失所,這樣的教訓是深刻的。

因此,從2008年次貸危機以後,美國老百姓也開始覺醒了,也開始想辦法存錢了。因為在經濟危機的時候,如果沒有存款,真的是很難受的事情的。

如果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能夠有存款,那麼日子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過的。這樣就能提升自己家庭的抗風險能力。

2

美國老百姓也開始勤儉節約了

儲蓄率上升說明美國老百姓也開始勤儉節約了。美國曆史上曾經經歷了一個發展非常快的時期,這個時期,大家收入增長很快,但是物價相對來說非常便宜,因此,大家的消費意願高漲。

但是這一二十年來,美國經濟發展出現了放緩的局面,美國老百姓的工資增長的幅度也是比較小的。但是這一二十年來,美國物價也在慢慢上漲了。

因此,好多家庭支出壓力增大,大家也都開始勤儉節約了,買更便宜的車,買更便宜的家電等,這樣省錢以後,就能夠存起來了。

3

消費水平可能在下降

美國儲蓄率上升,也說明美國老百姓消費水平可能在下降了。現在美國老百姓工資漲的並不算快,因此,普遍消費水平可能在下降。

現在的美國老百姓也想明白了,好多昂貴的東西也不見得就是好,因此好多美國老百姓也開始搶購特價商品了,也開始買更便宜的家電產品了,也開始買更便宜的汽車等。

因此,整體上來說,可能美國整體消費水平在下降了。

4

結論

美國儲蓄率上升,說明了美國老百姓抗風險能力有所提升,也說明美國老百姓開始勤儉節約了,也說明美國消費水平可能在下降了。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還是靠數據來說話吧,先不管數據統計的水份多寡,在沒有其他更精確的數據前,只能依靠現有的數據來分析了。

第一張圖包含美國失業率與個人儲蓄率,從兩者長期走勢上看,失業率上升時個人儲蓄也跟著上漲。在2009年10月起,兩者出現了不一樣的走勢。在2009年10月之後,美國失業率從最高水平10%一路走低,一直跌到2019年11月的3.5%,這是197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了。但是個人儲蓄卻繼續上漲。直到2012年7月,個人儲蓄率才開始下降,2013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個人儲蓄率處於波動狀態,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個人儲蓄就一直保持上漲。總體上看,失業率與個人儲蓄是背離的走勢,這倒是與上世紀60年代的走勢很像,失業率下降,但是個人儲蓄率一直上漲,造成這樣狀況的主要原因就是那時候美國爆發了多次經濟危機,美國人不得不提高儲蓄防範經濟危機對自己生活造成的影響。

第二張圖中顯示的是美國家庭債務佔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以及美國個人消費支出佔個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這兩個指數可以看出,家庭債務和個人消費支出都出現大幅下滑,美國的消費習慣在2009年就出現了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吃盡了苦頭,現在還是驚弓之鳥。

第三張圖中顯示的是離職人數和招聘人數,只有在經濟比較好的階段,工薪階層才更有意向主動離職去尋找更高待遇的職位,同時企業也有更多的招聘以滿足良好的經營狀況對增加僱員的需求。

第四張圖中顯示的是借貸消費佔比與全職週薪實際收入中位數的走勢,儘管薪資在不斷上漲創新高,但是借貸消費增速的走勢卻趨緩,遠遠沒有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