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藍耳病的潛伏期是多長時間,如何辨別?

用戶2998691560777


本病的潛伏期差異較大,引入感染後易感豬群發生PRRS的潛伏期,最短為3天,最長為37天。本病的臨診症狀變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狀態及飼養管理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影響。低毒株可引起豬群無臨診症狀的流行,而強毒株能夠引起嚴重的臨診疾病,臨診上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亞臨診型等

豬藍耳病感染後,會出現很多臨床症狀。 由於繼發感染常常較為嚴重而複雜,因此確切描述PRRS臨床症狀很困難。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發病期的症狀不盡相同。 在西班牙、德國和英國常常可見眼周水腫、結膜炎、眼瞼水腫;在英國還有頑固性下瀉

辨別豬藍耳病的五種情況分析

  藍耳病感染後由於繼發感染的影響,會表現許多不同的臨床症狀。共同症狀是發熱,體溫達40.0~41.5度,體表皮膚髮紺、出血,皮膚嚴重發紺時呈藍紫色,耳部發紺呈藍紫色的頻度最大,因此,又把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症成為“藍耳病”。體表皮膚髮紺、出血是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症病程發展的一個重要症狀階段。一般表現五種情況。

  毛囊出血

  毛囊出血又常見兩種情況:一種是出血點密佈全身,針尖大,不會擴大,若病情好轉,出血點會逐漸消失。另一種是患豬皮膚、特別是頸部和背部皮膚密佈鐵鏽色或藍紫色出血點。

  保育-生長豬 發病常突然出現厭食,體溫升高達40.0~41.5度,出現眼眶浮腫,發紺呈藍紫色,吻突發紺呈藍紫色,耳發紺呈藍紫色的三藍現象。

  哺乳仔豬發病往往是經胎盤感染後生下的弱仔。這種弱仔多在產後24小時死亡,不死的3~4天后就出現毛焦、消瘦、鼻唇乾燥、呼吸困難、體溫升高、發抖、四肢做游泳狀姿勢、蹄邊發紺呈藍紫色、站立不起、拉稀、無力吸乳,死亡率高。

  陰囊出血是公豬最常見的症狀。陰囊皮膚剛開始出血時是密密麻麻的淡血點,遠看似淡血斑,隨之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變為藍紫色,再進一步發展藍紫色出血灶壞死、幹固、硬結,類似藍紫色球形結痂。

5豬藍耳病注意事項

  耳病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PRRS)的俗稱,是近幾年新傳入我國的病毒性傳染病。藍耳病病毒可影響豬的免疫系統,進而影響到豬瘟等其他豬病防治的免疫預防效果。本文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了豬藍耳病活疫苗的應用注意事項,供參考,希望對廣大養殖戶有所幫助。

  患有藍耳病的豬,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食慾不振、部分豬雙耳、體表及乳房皮膚髮紺。母豬流產,產死胎、弱仔、木乃伊胎;新生仔豬呼吸困難、死亡率較高;青年豬和公豬的症狀較輕。

 







行者4066


豬藍耳病的潛伏期是多長時間,如何辨別?

  • 豬藍耳病是由豬藍耳病病毒引起,該病毒屬於動脈病毒屬RNA病毒。
  • 豬藍耳病病毒可以在肺內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內進行復制,肺泡巨噬細胞是藍耳病病毒的靶細胞。
  • 藍耳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說在非洲豬瘟發生之前,豬藍耳病有可能是養豬第一大豬病。
  • 如果出現豬場規模過大、飼養密度過高,晝夜溫差大,在加上後備母豬未經藍耳病馴化而引進母豬群,這些等因素往特別容易誘發藍耳病的發病。

豬藍耳病在我國流行主要可以分為3個階段期:

第一階段(1995年-2005年):

  • 這個階段為經典藍耳病流行階段,主要表現為母豬懷孕後期流產、早產等繁殖障礙。
  • 哺乳仔豬、保育仔豬出現呼吸道疾病,生長緩慢,整齊度差,免疫抑制,如果繼發感染一些細菌,死亡率較高。

第二階段(2006年-2009年):

  • 這個階段是就是我們常說的“高熱病”、“神秘病”。
  • “高熱病”實際上也就是變異後的高致病性藍耳病。
  • “高熱病”最先在江西省首先暴發,然後迅速席捲全國。
  • “高熱病”主要表現為“高熱綜合徵”,可以造成母豬、肥豬出現高熱高燒、呼吸困難,混合感染後會出現大量死亡。

第三階段(2014年-至今):

  • 2014年,我國部分地區開始流行藍耳病類NADC30毒株。
  • NADC30毒株使我國藍耳病毒株流行更加複雜,而且臨床症狀多種多樣。
  • NADC30毒株主要可以引起母豬妊娠後期流產,保育豬群繼發感染嚴重的副豬嗜血桿菌病、鏈球菌病等。

豬藍耳病的潛伏期是多長時間?

  • 豬藍耳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接觸傳播、空氣傳播、精液傳播、胎盤垂直傳播。
  • 豬藍耳病可以感染各種品種的豬和不同年齡的豬,但其中妊娠母豬、斷奶仔豬最為易感。
  • 一般情況下,豬藍耳病的潛伏期通常為21天到28天,潛伏期最短為3天,最長為37天。

那麼,豬感染藍耳病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在臨床上應該如果辨別呢?

1、基礎母豬:主要表現繁殖障礙,尤其是母豬返情、流產。

  • 母豬返情嚴重,返情率甚至高達50%左右;
  • 流產前母豬高燒厭食, 分娩時間延長;
  • 流產胎兒為紅胎、黑胎;懷孕後期流產比例10%~20%;
  • 母豬產後無乳;
  • 母豬背腹部或耳部有針尖大小出血點。

2、種用公豬:

  • 公豬的精子活力降低,精子密度低,死精增加,精液質量下降。

3、新生仔豬:

  • 仔豬呼吸困難,體溫升高,眼瞼水腫,逐漸消瘦,死亡率較高。

4、斷奶仔豬:

  • 仔豬呼吸困難,斷奶後日增重、整齊度差,呼吸道疾病頻發,治療效果不佳;
  • 常與與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圓環病毒等發生混合感染,死亡率較高。

5、育肥豬:

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症狀;

  • 育肥豬的日增重低,料肉高,整齊度差,出欄時間延遲;
  • 副豬嗜血桿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多發,死淘率較高。

《豬易知》將為養豬朋友分佈養豬消息、非瘟進展、市場行情、豬病分析,歡迎養豬朋友關注,謝謝!!!


豬易知


豬藍耳病是由於豬感染了萊利斯塔病毒,而引起的傳染性豬病。該病毒可通過空氣,接觸,精液等傳播,也可經胎盤垂直傳播。所有豬都可感染,易感豬通過口腔,鼻腔,肌肉,腹腔,子宮內等接觸到該病毒而感染。

該病毒有種較強的變異性,據稱該病毒是由鼠類的動脈炎病毒感染了野豬,再由野豬感染家豬而來的。但在互相傳染的過程中病毒發生了變異,形成了幾個類型(歐洲型,美洲型,新變異型)。雖然該病只對豬敏感,對人和其它動物無害,但由於其對生豬生產危害性大,且較難控制,易形成地區性疫病,所以在我國屬於二類傳染病。

感染該病毒的豬,有的可終身不發病(但其具有傳染性),有的在感染該病毒3天后發病,潛伏期最長可達40天左右。該病對妊娠母豬和1月齡內的乳豬,危害較大,感染該病後死亡率較高。對其他豬群危害相對要小一些,但嚴重影響其產能。那麼怎麼辨別豬藍耳病呢?

藍耳病,最明顯的恐怕就是其耳部體表發紫了,這也是其命名的由來。當然這是藍耳病比較嚴重時的主要體表特徵。但該病發病初期一般表現為豬精神沉鬱,食慾減退。發熱,呼吸困難,腹瀉,眼瞼水腫等常見豬病症狀,不易診斷。所以藉助實驗室血清檢測,更容易早期診斷髮現該病。

藍耳病分急性和慢性兩種。①急性藍耳病發病迅速,預後較差。特是懷孕母豬,極易引起流產,死亡等不良後果,其死亡率在50%左右。②慢性藍耳病致死率較低,但嚴重影響其生產效能,更可引起其免疫力低下,從而加大感染其他疾病的風險,往往引起後續死亡。

任何傳染病防一定要重於治。因為傳染病危害性大,就藍耳病而言,那怕是一頭豬感染,就可導致整豬場,乃至整個地區成為疫病區,給當地生豬生產帶來嚴重危害。所以防病非常重要。應從以下方面杜絕藍耳病。

①引種一定要到具有資質的良種豬場,且具有各種檢疫證明。

②引種後堅持自繁自養,不接觸使用其他豬場的用具,產品。嚴防交叉感染。

③搞好豬場的隔離,阻斷病毒傳入風險。

④豬場應通風良好,環境衛生乾淨,經常定期消毒。

⑤對豬的糞便,胎盤,死豬等極時無害化處理。

⑥對豬進行疫苗接種。

豬確診藍耳病後,應極時對症治療。藍耳病沒有專門的特效藥。可用複方花青素+泰禾菌素+強力黴素拌料飼餵。對不愛採食的病豬,可將複方花青素+牛磺酸+阿司匹林拌水供其飲用等來治療,效果較為明顯。

總結,豬藍耳病是一種危害性大,傳染力強的豬傳染病。感染該病病毒後,潛伏期為3到40天,其最大的症狀就是耳及體表發紫。結合血清或流行病學史更易診斷。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天數茫茫A


豬藍耳病的臨床症狀有哪些?豬藍耳病的潛伏期差異較大,引入感染後易感豬群發生PRRS的潛伏期,最短為3天,最長為37天。本病的臨診症狀變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狀態及飼養管理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影響。低毒株可引起豬群無臨診症狀的流行,而強毒株能夠引起嚴重的臨診疾病,臨診上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亞臨診型等。

 

 豬藍耳病臨床症狀表現趨於複雜,發病程度日漸加重。目前該病出現新的臨床症狀,如豬口鼻奇癢、腹瀉、肌肉震顫、共濟失調、後軀麻痺、眼瞼水腫、皮下水腫及耳部皮膚增厚等。

 

 1、急性型

 

 發病母豬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減少或廢絕、發熱,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妊娠後期(105~107天),母豬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豬流產率可達50%~70%,死產率可達35%以上,木乃伊可達25%,部分新生仔豬表現呼吸困難,運動失調及輕癱等症狀,產後1周內死亡率明顯增高(40%~80%)。少數母豬表現為產後無乳、胎衣停滯及陰道分泌物增多。

 

 1月齡仔豬表現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狀,呼吸困難,有時呈腹式呼吸,食慾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到40℃以上,腹瀉。被毛粗亂,共濟失調,漸進性消瘦,眼瞼水腫。少部分仔豬可見耳部、體表皮膚髮紫,斷奶前仔豬死亡率可達80%~100%, 斷奶後仔豬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過豬生長緩慢,易繼發其他疾病。

 

 生長豬和育肥豬表現出輕度的臨診症狀,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統症狀,少數病例可表現出咳嗽及雙耳背面、邊緣、腹部及尾部皮膚出現深紫色。感染豬易發生繼發感染,並出現相應症狀。

 

 種公豬的發病率較低,主要表現為一般性的臨診症狀,但公豬的精液品質下降,精子出現畸形,精液可帶毒。

 

 

 2、慢性型

 

 這是目前在規模化豬場PRRS表現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現為豬群的生產性能下降,生長緩慢,母豬群的繁殖性能下降,豬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繼發感染其他細菌性和病毒性疾病。豬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體感染、傳染性胸膜肺炎、鏈球菌病、附紅細胞體病)發病率上升。

 

 3、亞臨診型

 

  感染豬不發病,表現為PRRSV的持續性感染,豬群的血清學抗體陽性,陽性率一般在10%~88%。

 

 豬藍耳病的臨床症狀有哪些?豬藍耳病以繁殖障礙、呼吸困難、耳朵藍紫為主要特徵,目前尚無殊效治療藥物,目前多以預防為主。





農民工日記


豬藍耳病曾稱為“神秘豬病”、“新豬病”、“豬流行性流產和呼吸綜合症”、“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藍耳病”、“豬瘟疫”等,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傳染病。 藍耳病症狀 本病的潛伏期差異較大,引入感染後易感豬群發生PRRS的潛伏期,最短為3天,最長為37天。本病的臨診症狀變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狀態及飼養管理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影響。低毒株可引起豬群無臨診症狀的流行,而強毒株能夠引起嚴重的臨診疾病,臨診上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亞臨診型等。 可以使用高熱金針進行預防和治療。





三農專欄


你好,我是農村車軲轆,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該病潛伏期一般為4-7天,更有甚者潛伏數週,該病分急性和慢性型,急性症狀體溫劇升40-41度左右。食慾不振,愛喝水,呼吸困難,大便乾燥,豬耳,腹部和四肢內側出現藍紫色,母豬患病會引起早產,流產。慢性病主要發生在母豬身上,會引起繁殖能力下降,生產的仔豬生長緩慢,抗病毒性能力弱。這是我以前養豬的一點心得,希望能幫到你。


農村車軲轆


豬藍耳病毒 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病毒引起的一種以感染豬發熱、厭食,妊娠母豬晚期流產、早產、產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各種年齡豬(特別是仔豬)呼吸障礙為特徵的高度傳染性疾病。豬藍耳病症狀:豬群突然發病,初期發病豬表現為發燒,體溫41℃左右,以40.5℃的體溫為最多。精神沉鬱,不吃;眼結膜炎、眼瞼水腫;咳嗽、氣喘,呼吸困難,鼻孔流出泡沫或濃鼻涕等分泌物;皮膚髮紅,耳部發紫,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處皮膚呈紫紅色斑塊狀或丘疹樣;部分病豬出現後軀無力、不能站立或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

豬藍耳病解剖症狀:剖檢可見肺水腫、出血、淤血,以心葉、尖葉為主的灶性暗紅色實變;扁桃體出血、化膿;腦出血、淤血,有軟化灶及膠凍樣物質滲出;心肌出血、壞死;脾臟邊緣或表面出現梗死灶;淋巴結出血;腎臟呈土黃色,表面可見針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點;部分病例可見胃腸道出血、潰瘍、壞死。

藍耳病毒對整個豬場穩定性存在重大威脅,若母豬產下死胎紅鮮鮮的,多半都是藍耳病感染母豬造成!藍耳病毒還會造成育肥豬豬群咳嗽,眼結膜炎。但是很多養殖場就針對藍耳疫苗是否該做存在很大爭議,很多情況下豬場有潛在藍耳病毒存在,做疫苗適得其反導致大面積發病。所以很多養殖場針對自繁自養母豬採取藥物淨化,提升整個豬群免疫力。因為藍耳病控制得好,母豬整體生產性能會提升,保育小豬也更好養,豬場久治不愈的呼吸道症狀也得以緩解!關於母豬藍耳病毒淨化可根據豬場耐藥性:

只用板青顆粒就可以了!

也可以用替米考星+金黴素+黃蓮解毒散


千鴿坊國標中獸醫推廣


本病的潛伏期差異較大,引入感染後易感染豬群發生PRRS的潛伏期,最短為三天,最長為37天,本病的臨床症狀變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狀態及飼養管理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影響。低毒株可引起豬群無臨診症狀的流行,而強毒株能夠引起嚴重的臨診疾病,臨診上可分為急性型,慢性型、亞臨診型等。

豬藍耳病臨床症狀如下:

一、急性型豬藍耳病的常見臨床症狀:

發病豬一般表現為沒精神、高燒到40到42℃,吃食少或不吃食,呼吸困難,少部分豬出現局部皮膚髮紅,發自母豬還會發生流產,產死胎、木乃伊胎。或若在有的母豬產後沒奶,胎衣不能全部排出,陰道分泌物多等症狀。

一月齡左右的仔豬除一般症狀外,有時呈腹式呼吸,拉稀,眼瞼水腫,背毛粗亂,後腿無力,行走困難,逐漸消瘦,仔豬發病率可達百分之百,死亡率在50%以上,仔豬斷奶前比斷奶後死亡率高,耐過豬發育緩慢。

二、慢性型豬藍耳病:

是大型豬場的豬藍耳病常發生的類型,主要是母豬出現頻繁障礙,豬群免疫力下降,生長髮育緩慢,易繼發其他疾病,尤其是附紅細胞體病,豬支原體病,豬鏈球菌等呼吸道疾病。

三、亞臨診型豬藍耳病:

感染病毒的豬一般不發病,病毒在豬體內長時間存在,成為帶毒豬,可感染其他健康豬。


山裡人老田


豬藍耳病“”曾經叫做“豬瘟疫”、“神秘豬病”等,國家將該病的性質列為二類傳染病,傳播途徑是宿主(患病豬和帶毒豬)將病毒傳播,主要是接觸感染、空氣傳播、精液傳播、胎盤垂直傳播等。最早是鼠的動脈炎病毒通過傷口感染了中歐的野豬後產生的變異病毒,後來業主作為狩獵引進美國後,野豬將病毒傳播,隨著時間的推移,家豬和野豬接觸,病毒進入家豬,形成了藍耳病毒原型。 這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豬,各種品種、不同年齡和用途的豬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豬和1月齡以內的仔豬最易感,該病的臨床差異性很大,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豬群生產性能下降、生長緩慢、免疫力下降等情況,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本病的潛伏期差異較大,引入感染後易感豬群發生PRRS的潛伏期,最短為3天,最長為37天。


村莊老靳


豬藍耳病毒潛伏期為一個月左右。

豬藍耳病毒 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病毒()引起的一種以感染豬發熱、厭食,妊娠母豬晚期流產、早產、產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各種年齡豬(特別是仔豬)呼吸障礙為特徵的高度傳染性疾病

PRRSV(Nidovirales)動脈炎病毒科動脈炎病毒屬的成員,根據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組及致病性的差異,PRRSV可分為2個型,即歐洲型(LV株為代表株)和美洲型(ATCC-VR2332株為代表株),兩種毒株間氨基酸的同源性為78%~81%

豬藍耳病毒發現

該病於1987年最早發現於美國。1991年荷蘭人Wensvoot等首次從發病仔豬和母豬體內分離到了該病毒,當時稱為Lelystad病毒。隨後德國、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也分離到了該病毒。該病已遍及北美洲及歐洲,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郭寶清等(1996)首次從國內疑似PRRS感染豬群中分離出PRRSV,從而證實了本病在我國的存在。該病傳播速度快,尤其在技術進步和經濟發達國家,由於豬群密集、流動頻繁,更易引起流行。在一個嚴重流行期過後,此病常為地方流行性,長期危害養豬生產,給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1]

豬藍耳病症狀

豬群突然發病,初期發病豬表現為發燒,體溫41℃左右,以40.5℃的體溫為最多。精神沉鬱,不吃;眼結膜炎、眼瞼水腫;咳嗽、氣喘,呼吸困難,鼻孔流出泡沫或濃鼻涕等分泌物;皮膚髮紅,耳部發紫,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處皮膚呈紫紅色斑塊狀或丘疹樣;部分病豬出現後軀無力、不能站立或共濟失調等神經症狀;[2]

藍耳病高發豬群

仔豬發病率可達100%,死亡率可達50%以上;母豬流產率可達30%以上,繼發感染嚴重時成年豬也可發病死亡。

死豬屍檢情況

剖檢可見肺水腫、出血、淤血,以心葉、尖葉為主的灶性暗紅色實變;扁桃體出血、化膿;腦出血、淤血,有軟化灶及膠凍樣物質滲出;心肌出血、壞死;脾臟邊緣或表面出現梗死灶;淋巴結出血;腎臟呈土黃色,表面可見針尖至小米粒大出血斑點;部分病例可見胃腸道出血、潰瘍、壞死。

高溫季節,做好豬舍的通風和防暑降溫,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保持豬舍乾燥,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

接種疫苗:根據周邊疫情和自身豬場情況,接種藍耳病疫苗。

加強消毒:清除糞便及排洩物後,用“菌毒5醛殺”1:500對豬舍內及周邊環境消毒,特別是進出豬場的車輛。建議高熱季節一週2次。

規範補欄:發病高峰期,最好不去疫區引種。

妥善處理好病死豬,不流通、不宰殺、不食用。

防治四原則:補充營養、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混合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