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的“商”和“丘”是什麼意思?歷史上商丘為什麼又叫商邱?

福垊


河南商丘簡稱“商”,這裡的“商”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在古代有一個王朝就叫“商”,它就是商湯建立的商朝。

商湯是商朝的開國君主,他的老家就是商丘。而商丘呢,原來叫商,後來才改為商丘的。為何在後面加了一個“丘”字呢?這就要從商湯之前說起了。

商湯未建立商朝之前,是夏朝商國的君主,而商國的創始人就是商族的始祖,名字為契。契是上古五帝之一帝嚳的兒子,也就是堯的異母弟,他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了商邑。

商邑指的是商國和商朝的城邑,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商丘。它是商族的起源和聚居地,也是商朝最早的建都地。

知道了“商”的來源,我們再來說“丘”。我們都知道崑崙山有兩個別名,一個為崑崙丘,另一個為崑崙虛,崑崙虛也可叫做“崑崙墟”,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丘,為大虛也...丘謂之虛。所以商丘,也可以看作為”商虛“,”商虛“又可以叫”商墟“。

”墟“的解釋為有人住過但已經荒廢了的地方。當初契被封在商,後來從這裡遷徙,所以後人為了紀念這裡,就將商族人曾住過的廢墟稱為”商丘“。

那商丘為何又叫商邱呢?其實這和我們的聖人孔子有關,孔子姓孔名丘,在很多地方對他的名字都有避諱,寫丘的時候,經常會改變它的字形,讀的時候也會換種聲調。

清朝雍正帝為了避孔子名諱,下了一道詔,將所有丘都改為”邱“,因此商丘也就被稱為了”商邱“。


理科男讀歷史


商丘的“商”的含義。

商丘地標就是“商”字,那這個“商”字是什麼意思呢?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對“商”字的解釋是計算、估量。然而,小姐姐講史認為這種解釋有些牽強。因為對於商丘,比《說文解字》早五六百年的《詩經》,明確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且不說玄鳥是商朝、秦朝的崇拜,都是遠古女生吃了玄鳥下的蛋而生下的寶寶。也不說玄鳥是仙鶴(發明地動儀的張衡語)還是鳳凰(郭沫若語)或者是燕子,單單是這個“降而生商”, 就能證明,這個商字不是動詞而是名詞。



我們要考證商字的本意,僅僅靠殷商時期的文字甲骨文還不夠,就是研究夏朝的骨刻文(劉鳳君的發現)也不夠,還要研究破譯“降而生商”舜帝時期的陶文。不過,就目前而言非常不現實,小姐姐講史只能憑著自己對理解來看待破譯這個商字。 就商字的甲骨文來看,它很像錢。“錢”的本意就是農具,就是個鏟子,後來作為貨幣就是布幣。也就說在舜帝時期,帝嚳的兒子契是搞農業的。王國維在《說商》(《觀堂集林》第二冊卷第十二《史林四》,中華書局1959年版,516-518頁。)中並沒提到“商”地為什麼叫商?




小姐姐講史只好從燧人氏著手,燧人氏所在的地方就商丘,當時還叫燧明國。眾所周知,燧人氏發明了火,是人類始祖天皇,也是名副其實的火神。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契,也就是閼(e)伯並非是火神,他當時被帝嚳封在商地,是為火正。燧人氏發明了火,而火則是鑽木取火,這個木是不是跟“商”這個農具有些關係呢?以至於後來這裡這裡命名為商呢!

而且“契”的本意就是除草的意思,而且還是在獸骨、龜骨刻字的刀筆的意思。是不是獎賞閼伯治水有功,而把它封在商這個地方,讓他擔任火正,希望他能在農業方面取得像燧人氏一樣的成績呢?

商丘的“丘”的含義。

商丘火神臺即閼(e)伯臺
《說文解字》:“虛,大丘也。崑崙丘謂之崑崙虛。”又云:“丘謂之虛。從丘虍聲。” 而虛通假墟,我們知道殷墟就是殷商留下的遺址,那麼商丘也可以叫商墟,就是閼伯這個商部族的祖先留下的遺址。另外,墟有墳墓的意思,殷墟、商丘的意思就是這裡有殷人、商人的墳墓。商人很明顯是殷人的祖先,商人的墳墓就是火神臺。火神臺既是最早的觀星臺,也是紀念閼伯的聖地,更是閼伯長眠之地。丘也有陵(墓)、高臺之意,閼伯封於商地又是商人的祖先,他的後世子孫王亥善於經商,當年是“錢”的農具的“商”字,也成了流通貨幣。王亥將這裡打造成了三商之源,故而商丘就叫商丘!

商丘為什麼叫“商邱”?



這個跟孔子的避諱有關,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孔子就是大聖人了。孔子名丘,為了避諱在人名上丘字加阝(fu)成邱字,北宋改字讀作某(mou)。1545年嘉靖帝置商丘縣,此時小姐姐認為丘字應讀作某音。1725年雍正帝將人名、姓氏、地名所涉及丘字的都改成邱字,邱字的讀音為七音。上圖中的“騰心”、“圓丘”應為“朕心”、“圜(圓)丘”不過,天子祭天的圜丘,字不改,音不變。民國後,避諱制度消除,商丘不叫商邱又重叫商丘了。



商丘是美麗的城市,有美麗的日月湖;也是最古老的城市,擁有6000年的歷史;更是最有文化底蘊的城市,是道家(老莊)、墨家(墨翟)、名家(惠施)的發源之地,還是孔子祖籍所在地。劉裕、趙匡胤、趙構、韓林兒也因這裡或在這裡建國稱帝。


小姐姐講史


4000年不曾改名的城市,背後有怎樣神奇的歷史?孔丘遇見邱清泉

商丘有什麼歷史?商丘的地名有什麼由來?

這是老朋友@福垊的問題,@福垊兄弟又是商丘人,這個問題必須認真聊。

河南,是全體中國人的老家。正如非洲是全世界人的老家一樣。在河南老家,有句話叫做"8000年曆史看河南",傲視華夏。

在河南老家,古代八大古都獨佔四個,洛陽、鄭州、開封、鄴城。而商丘,雖然連十大古都都沒進去,比起其他省市的山寨貨,還是強太多了。

商丘,是一個隱藏的六朝古都:帝嚳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興之都、商朝開國之都、周朝宋國之都、漢朝梁國之都、南宋開國之都。

沒錯,這就是低調又拉風的商丘。

商丘歷史上名人很多,商朝開國君主商湯、道家逍遙派莊子、中國歷史第一奇女子花木蘭、借走文曲星毛筆的江淹才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商丘的名人,代表了商丘悠久的歷史,也引領著商丘文化的歷史走向。

商丘的名字,其實比商朝還要早。商丘的簡稱商,其實是古商國的名字。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後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

大禹治水應該發生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所以商丘算是中國歷史上4000年不曾改名的神奇之地。

公元前1500年前後,商湯滅掉山西南部的夏朝,建立了商朝。作為商族人的老家,商丘卻因為水患災害沒能成為首都,依舊是一片"廢墟"。

商朝延續了500年江山,最後毀在了不肖子孫"朝歌三賢人"手裡。朝歌三賢人,其實是周國設置在商朝內部的三個"線人",間諜。比干被商紂王弄死,箕子跑到朝鮮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微子啟則作為商朝繼承人回到老家建立了宋國。

雖然名為宋國,但沒有人忘記這裡是商人的老家,至少包括兩個人,美女南子和智者孔子。

南子是宋朝公主,卻嫁給了老頭子衛靈公,想要藉助衛國和宋國這兩個菜雞恢復商王朝,等於痴人說夢。

孔子和南子明顯不應該有緋聞,因為他們都是商湯的後人,都是子姓,同姓不婚,否則算是亂倫。

孔子生前是不得志的政治家,死後成了歷代政治家仰慕的偶像。孔子還不小心改變了商丘的地名。

孔子名丘,大概是因為父母在尼山的土丘上野合才有的他。

孔子死後1000年,唐朝皇帝李隆基把他奉為"文宣王",開始要求全國上下避諱。請注意,孔子的王位,不是封疆大吏割據一方的王,而是一統天下莫非王土的王,其實相當於皇帝。

大概就是唐朝時,人們避諱孔丘,開始把商丘叫做"商丘"。

丘這個字,和邱是同一個字,金朝到元朝的著名道士長春真人丘處機,也可以叫做邱處機,中間也許就有避諱孔子的道理。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唐朝,避諱是一件大事,可馬虎不得。

咱就說馬虎,李淵的爺爺叫李虎,為了避諱李虎的名字,人們當時叫尿壺叫"虎子",李淵當了皇帝,一聲令下,一律改成"馬子",後來演變成了馬桶。

所以,不管孩子的小名叫虎子,或者女朋友叫馬子,其實都和馬桶脫不開關係。

李世民一代賢君,活著時候不許"世民"兩個字一起用,死後孝順兒子規定,世民兩個字都不能用!於是,徐懋功,名叫李世績,不得不改名為李勣。而管理民政的民部,改為了戶部。

最缺德的不是李淵和李世民父子,而是唐德宗李適。他不但避諱"適\

歷史知事


“商”一意思指商族商朝有關,二意思是商人起源。“丘”字可能以前等同邱,小山丘的意思,所以商丘歷史上又叫商邱。

商丘傳為上古帝王之都,約在公元前24世紀,帝顓頊曾建都於商丘。帝嚳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於商,為商族人的始祖。約公元前16世紀,契的13世孫成湯,滅夏稱商,初都南亳(今商丘南)。

約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後,成王封殷商後裔微子啟於商丘,稱宋國。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齊、楚、魏滅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屬魏。 秦時,本地分屬碭郡與陳郡。西漢高祖五年(前202)改為梁國,屬豫州。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將梁國改為梁郡。後乳癌吧管理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時仍為梁郡。南朝宋、齊為南梁郡,屬南徐州。北魏為梁郡,屬南兗州。

隋開皇初梁郡廢,十六年(596)置宋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梁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為宋州,天寶元年(742)置睢陽郡,屬河南道,乾元元年(758)復為宋州。五代梁三年(909)升為宣武軍,五代唐莊宗同光元年(923)改為歸德軍,五代周時仍為宣武軍。

北宋初復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為應天府,屬京東西路(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路治,後為京東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詔升為南京。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更名為歸德府,屬南京路。元為歸德府,屬河南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降府為州,屬開封府。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州為府。清沿明制,仍為歸德府,屬河南省。 民國2年(1913)裁歸德府,所屬各縣劃歸豫東道。1914年改豫東道為開封道。1932年為第二行政督察區,直到1948年。

1948年11月全區解放後為豫皖蘇第一行政區,1949年3月改為河南省商丘專區,轄睢縣、民權、寧陵、柘城、商丘、虞城、夏邑等7個縣及商丘市。1950年5月商丘縣城關區改建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為朱集市。1951年7月設立谷熟辦事處(縣級),同年8月朱集、商丘二市合併為商丘市,市治朱集。1952年1月,永城縣(現在的永城市)由皖北專區劃歸商丘專區,同年8月撤谷熟辦事處正式建谷熟縣。

1953年1月,裁淮陽專區,其所屬淮陽、鹿邑、太康、沈丘、項城、鄲城等6縣劃歸本區。1958年12月,商丘專區併入開封專區,1961年12月恢復商丘專區,1965年6月,淮陽、鹿邑、太康、沈丘、項城、鄲城等6縣劃歸周口專區。1968年改為商丘地區。1977年10月蘭考縣由開封地區劃歸本區,1980年8月蘭考重歸開封地區。

1997年6月撤地設市,為目前的商丘市,轄梁園、睢陽2區,虞城、夏邑、民權、寧陵、柘城、睢縣6縣,代管縣級市永城市。總面積10704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85平方公里。

你有什麼看法呢


史海流浪


根據歷史記載,商族始祖契佐禹因為治水有功,領地被封於商,經過遷徙發展,後世人將商族人居住之地為稱為“商丘”。

“商丘”歷史起源:

一、契被封商丘

大約四千年前,帝嚳高辛氏出生並被封在高辛(現在的商丘高辛鎮),成為天下主宰後,在亳定都(現在的商丘谷熟鎮)。帝嚳去世後,長子帝摯受禪接帝位,大概執政九年左右,後來摯禪位於唐堯,帝堯又封摯在高辛。帝堯執政時期,商丘是后羿的封地。

帝舜執政時期,帝嚳的兒子契( 閼伯)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在商(今商丘睢陽區)做了火正,也就是商族人的始祖,他深受當地人的愛戴,後世人尊稱他為“ 火神”。契死後葬在了他的封地,因為契的封號是“ 商”,所以他的墓冢也被稱為“商丘”。

二、商湯興商

夏朝末年,商族部落首領商湯活動在商丘。商湯任命伊尹為相,勵精圖治,國力漸漸增強,公元前16世紀商湯取代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在亳定都(現在商丘谷熟鎮西南)。仲丁元年,因大水淹沒了亳都,商朝被迫將都城西遷。

三、葵丘之盟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戰國七雄爭霸天下,兼併戰爭不斷硝煙四起。公元前639年,“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在葵丘會盟諸侯,並在此立下了息戰的盟書,從此各國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史稱“葵丘之盟”。

四、泓水之戰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率大軍進攻鄭國。楚莊王率兵攻擊宋國支援鄭國,楚、宋兩國大軍在宋國境內的泓水(今商丘市柘城縣)相遇,宋襄公以強調“仁義”治軍,不聽謀士的勸告,兩次錯失了滅楚的大好機會,致使宋軍全軍覆滅,宋襄公身負重傷,不久不治身亡。

五、秦置郡縣

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縣制。商丘被劃分在碭郡(郡治睢陽縣,今天的商丘市睢陽區)治下。公元前209年,劉邦在沛縣起兵,次年他率大軍攻佔了碭郡郡治。

至此,商族人居住的地方“商”也被稱為“商丘”。


公元前


商丘是商人的發源地,其實商丘最早叫“商”,它是遠古五帝到夏朝這一段時間的一個地名。

相傳大禹治水時,他的助手有契[ xiè ]為有大功之臣,得到了封賞。契封到了“商”,契所率領的部落以地名為號,稱為商族。從此商族在“商”這塊土地上不斷繁衍壯大,契也就成了商族的始祖。

契死後就埋葬在“商”,埋在他生前所建造的觀星臺下,觀星臺就是現在的閼伯臺。他的墓地被後人稱為“商丘”,以後逐漸演變為整個“商”地的稱呼。

這就是河南商丘市名稱的來歷。契就是火神閼伯。商丘叫商邱是同音,沒有其他意義。


用戶8393026706863


據史載,商始祖契居商,後來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商丘,簡稱商、宋,位於河南省東部,處在豫東平原,是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和中國東西部地區的銜接處。

商丘,古稱歸德府,秦置睢陽縣,隋改宋城縣,明改商丘縣。商丘,曾是商朝都邑所在地,意即商朝的廢墟。故址在今商丘縣城的南面,因這是商部落的廢墟,故以商丘為名。

“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這是《史記·殷本紀》記載的關於商部族起源的一個美麗傳說。在《詩經》、《楚辭》、《呂氏春秋》等很多史書中都有簡狄因為吞下玄鳥的卵而生下契的記載。玄鳥生商不僅源於古典文獻的傳說,反映可靠歷史的甲骨卜辭也有類似記載,在甲骨文中,“商”字上像鳥冠,下像穴居,意思是穴居的商人以玄鳥為圖騰,並把商作為自己的族名。

王亥經商 中國商業之源從此延綿流傳

商始祖契曾輔佐大禹治水,封於商地。商族興起於黃河下游,黃河下游是一個洪水經常氾濫的地區,所以從契到湯,經過了14代,8次遷徙。商部落的畜牧業發展很快,王亥就在這時馴養牛馬,開始了中國最早的商業貿易。著名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在《中國史稿》中這樣寫道:“傳說相士作乘馬,王亥作服牛,就是馴養牛馬,作為運載的工具……在各部落之間進行貿易。” 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還說到,王亥到了有易氏的部落(今河北易水)一帶後,“有易氏奪取了王亥的牛,殺死王亥。”對此史書也多有記載,如《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記載有“有易殺王亥,取僕牛”;《竹書紀年》記載“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之”。王亥所帶物品太豐盛了,怎能不遭人眼紅;王亥所在的商部落太強盛了,怎能不遭其他部落忌妒。王亥在易水被有易氏部落之君綿臣殺害了。另據古籍記載,王亥的兒子上甲微為報父仇,起兵滅了有易氏,商人的勢力由此擴展到易水流域,並把商人的經商傳統帶到更遠的地方。以至於,王亥的七世孫商湯靠經商而興盛起來的部族實力一舉推翻了夏朝。

閼伯引火造福百姓

有時候,人們飲毛茹血,多吃生食,後因天然火偶吃熟食。帝嚳的兒子閼伯帶領人們保留火種,造福人數。後被帝嚳封為“火正”(管理火的官),這片地方就成了帝嚳給閼伯的封地,封號為“商”。 由於閼伯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商”的百姓們不但可以到處生火,而且還能讓火經久不息。大家感激閼伯,都說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給百姓造福來了。 閼伯死後,人們以當時最厚的葬禮把他葬在生前存放火種的土丘上,按照當時的風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墳上添一包黃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來越大。因為閼伯的封號是“商”,這座土丘從此便被稱為“商丘”。時間長了,“商丘”便成了這兒的地名,直到現在。這也是“邱”字的由來。

商丘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 、中國重要古都 。燧人氏在這裡發明人工取火;炎帝朱襄氏、顓頊、帝嚳先後在此建都。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晉梁國、兩宋、金朝等朝代均在此建都。商丘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 ,享有“三商之源·華商之都” 、“兩宋龍潛之地”之稱 。芒碭山被譽為“漢興之地” 。東周華夏聖人文化圈 、西漢梁園文學 、北宋應天文學 、明清雪苑文學均誕生於此。 商丘也是一座紅色城市,曾是淮海戰役 、渡江戰役兩大總前委所在地。商丘古城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 商丘擁有不可移動文物1.6萬多處。2014年被評為“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


志者有智


商丘簡稱“商”

“商”的意思根據傳說,是因為商族的始祖契因為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地。後來進過遷徙,形成了部落。而契的封地,因為契的關係,都以部落名字為稱呼,把此地叫作“商”。

古代這種根據官職,某一個大人物居住過而以姓為地名的很多。

後來商族人建立了商朝,作為起源地的商丘也就一直被稱為“商”。再到後來,武王伐紂商朝覆滅,而這個原本商族的居住地也在歷史中成為了廢墟,後來人就稱為“商丘”。

“丘”在古代既有小山包的意思,也是指墓地。對於曾經被商族居住過,而後來成為廢墟的商丘,這樣稱呼在古代完全是說名知義。

至於商丘又叫商邱,這個就不知道了,不過個人認為是同音。畢竟不知道歷史上商丘以商邱這個名字出現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