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永年的歷史,您知道嗎?


河北邯鄲有個年輕的市轄區,說他年輕,其實也不年輕,永年這個名字在隋朝就定了,只不過一直是縣,之所以說它年輕是因為在2016年才改的市轄區。


扒一扒永年的歷史,您知道嗎?


永年,古稱曲梁,曲梁的治所在今天的廣府古城,不過在那時候曲梁的轄境包含了今天的永年、肥鄉、曲周和雞澤的一部分,其實永年的得名並不是因為曲梁,而是廣年。廣年縣是西漢時期置的,大致範圍就是管著永年中部一些地方吧,治所在今天曲陌的故城村,後來在北齊時廣年縣治遷到了曲梁,並取代了曲梁這個名字,到了隋朝因為避楊廣的名諱才改成永年的。廣年雖然存在早已消失,可是好歹也算個編制,畢竟山東秦瓊的曾祖父還在這裡幹過一任縣令呢。

扒一扒永年的歷史,您知道嗎?


上面呢說的草率,從漢朝來捋,永年境內有三個縣,曲梁、廣年、易陽(治所現在今天的西陽城幾百年後遷到臨洺關),最後還是廣年的改進版永年和易陽存活了下來,這其中北魏時期易陽還升級為郡,不過馬上就下馬了。說話間就到了隋朝,永年還是縣,屬廣平郡管,這裡面還有個小插曲,廣平郡也經歷了被改名,叫武安郡,這也就是後來的廣平府知府稱這裡為武安的原因了。到唐朝,永年歸洺州管也就是原來的武安郡,這裡還是州治,縣西邊的易陽縣還在存活,可是馬上改成了臨洺縣了。

扒一扒永年的歷史,您知道嗎?


到了宋朝,臨洺縣徹底被廢除了。此後永年縣一枝獨秀,經過了金、元、明、清,上司也由洺州改成廣平路、廣平府,這裡並且還一直是治所。所以說這廣府古城既是府城又是縣城,這城裡除了屬於廣平府的一套設施還有屬於永年縣的一套班子,像古代的縣政府——永年縣衙,孔廟——永年縣文廟,城隍廟——永年縣城隍廟都在這裡,可惜的是都已經混的和普通人無異了,在廣府城裡縣前口那個地方,要沒人說誰知道這以前還有個縣衙啊。

永年縣衙建於明朝,因為在明朝之前大部分地區連磚城都少見,更加上永年縣一直和大哥洺州、廣平郡生活了那麼久,何必要分家呢?可是家還是一定要分的,明朝初年知縣陸禮創建了縣衙,在他之後還有耿琚、孫允中、宋瑛再加上清朝的錢敏,剛好湊一桌麻將外加一替補的,這幾個人要見了面估計的建一個群了。當年的永年縣也是五進院落的,畢竟在大哥眼皮底下生活,見好就收吧。大家有興趣的可以來看看,縣前口往東路北那可都是啊。

扒一扒永年的歷史,您知道嗎?

永年縣衙圖

隨著清朝覆亡,又過了民國,新中國成立後這裡再次變成永年縣城,後來縣城遷到臨洺關,原來的永年縣城這裡就成了廣府鎮,再後來廣府鎮也搬出城了,就剩了四個自然村。看來歲月真是把殺豬刀啊,諾大的廣平府永年縣就這樣淪為路人甲了。縣城的功能已經成功的移交給了當年的易陽縣城臨洺關,這座昔日重鎮已經下崗,逐漸和一千五百年前的兄弟廣年城一起解甲歸田。

時光在老去,所謂的滄海桑田不就是這樣嗎,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