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是崇拜上帝教嗎?

世外人26206120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不是一回事,下面我來具體講講,我先來介紹下"拜上帝會"這個組織。“拜上帝會”是清代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創立的一個農民組織洪秀全在動員和團結農民起來反抗清朝統治時,吸收了基督教教義的一些內容,借用到對上帝的信仰;但他們所拜的上帝,與西方基督教信仰的上帝並不是一回事。


下面我們從拜上帝會的由來說起。 鴉片戰爭後,龐大的戰爭費用開支及向西方列強支付的鉅額賠款大大加重了國內民眾的稅負;農村的土地兼併愈演愈烈,貧富差距日益懸殊;多種社會矛盾交織、激化,各地的民眾起義和騷亂事件頻頻發生。


“拜上帝會”就是在這樣的時代出現的。這一組織的創始人洪秀全是廣東花縣人,出身農家,少年時在鄉間接受私塾教育,後受聘為本村塾師。和古代中國大多數讀書人一樣,他曾努力走科舉的道路,但幾次應試都沒有考中。1843年他再次落榜後,鬱悶中偶然翻看了以前從傳教士手中得到的一本宣傳基督教的通俗小冊子—《勸世良言》,從中得到啟示,覺得可用書中教義動員和組織民眾,成就一番事業。於是,他創立了“拜上帝會”,自稱是上帝耶和華的次子、耶穌的弟弟,下凡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他和同鄉馮雲山一起,深入到廣東、廣西各村鎮進行宣傳工作,為拜上帝會發展信徒。

當時的兩廣地區地瘠民貧,連年災荒,百姓生活無著,很多人成為流民,洪馮兩人的鼓動得到他們的響應,拜上帝會短期內就吸收了大批會眾,後來成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的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等就是這個時期相繼入會的。他們秘密地建立了軍隊,製造軍械,籌備軍費糧餉,在廣西桂平縣紫荊山麓的金田村建立起鞏固的據點。在此期間,拜上帝會與鄉村團練、清軍多次發生衝突,矛盾逐漸尖銳化。咸豐元年初,拜上帝會在金田村正式宣佈起義,舉兵反清,並建立政權,建號“太平天國”。在此後十多年裡,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半個中國。太平軍作戰勇猛,曾連連大敗清軍,極大地撼動了清朝的統治,直至同治時期(19世紀60年代末)方為清軍徹底鎮壓。



作為太平天國的“國教”,“拜上帝教”曾滲透到太平天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教義體現在洪秀全仿《勸世良言》所寫的《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中。洪秀全借用基督教的一神教思想,宣佈只有真神“皇上帝”是天下最高的主宰,而民間信奉的所有神仙菩薩、妖魔鬼怪等只是“閻羅妖”的化身,他號召會眾獨尊真神皇上帝,擊敗閻羅妖,實際上是用宗教的語言號召民眾起來反對當朝的統治。洪秀全在書中巧妙地將基督教和中國農民樸素的平均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宣佈人們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要團結起來改變不平等的現實世界,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社會。為控制會眾的思想,樹立他自己作為“天王”的權威,洪秀全曾數次讓楊秀清、蕭朝貴分別裝扮為靈魂附體的天父、天兄下凡降旨,以讓會眾相信太平天國的所有活動都是奉天命而為。



在洪秀全那裡西方的基督教已與中國儒家的大同思想、農民的平均主義理想、民間宗教甚至是巫術相糅雜,被改造成為太平天國反清的精神武器。洪秀全等人曾認為,他們對基督教義的理解已經超過了西方。但在西方人眼中,拜上帝會供奉的不是上帝,而是一個不倫不類的野菩薩。


尚武菌


洪秀全獲得基督教神學知識的最初來源是梁發編撰的《勸世良言》。1836年,洪秀全第二次前往廣州應試,得到基督徒梁發的傳道書《勸世良言》,但當時的洪秀全對它並不感興趣,稍稍瀏覽後便放在一邊,專心備考科舉,此後經歷了4次科舉失敗,迷茫彷徨的洪秀全重讀《勸世良言》,書中描繪的“人人平等”的世界使洪秀全很快皈依上帝,並按他己的理解自行洗禮,要把美好的天堂從天上搬到人間。接著他砸碎家裡孔子的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自稱上帝次子,在家鄉組織拜上帝會,作為組織管理農民起義隊伍的手段。他還進行革命理論創作,模擬《勸世良言》寫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書。1847年春,洪秀全又專程來到廣州的美國新教傳教士羅孝全處學習基督教知識。


(《勸世良言》)

(《原道救世歌》 《原道覺世訓》 《原道醒世訓》)

洪秀全接受了基督教的“創世”說,但把宗教神學的“上帝”改造為號召農民的精神象徵。萬事萬物都是上帝產生的,因此就沒有其它的偶像,太平軍多次搗毀神廟和各種偶像。上帝教宣傳獨一真神,中國是一個多神國家,民間信仰中,各路神靈龐雜多端,保佑人們消災免禍,治病祛邪,人丁興旺,五穀豐登。人們各自祭拜神靈,組織散漫,難成氣候。而上帝教天神的獨一性和全能性使得太平天國開始便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洪秀全樹立了“皇上帝”的唯一真神地位,指控君主僭越稱“帝”,冒犯了“皇上帝”,他自稱是上帝的次子,耶穌的兄弟,受上帝的派遣,代表神的意志。

洪秀全還利用了基督教原始教義中的“平等”說,但基督教承認的是死後靈魂的平等,仍然承認和容忍現實生活中的貧賤、富貴的不平等,洪秀全則繼承了過往農民戰爭所倡導的平等、平均的思想,如《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男女平等和平分土地的主張,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中國傳統儒學推崇的三綱五常之類的封建倫理思想。

(《天朝田畝制度》)


基督教的“天國說”也被洪秀全改造為“地上的天國”,基督教所宣揚的天國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之外,實際上是一種虛幻的理想,但在清末政治腐敗的情況下,太平天國為了號召和鼓勵人民,以“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地上天國滿足了處於困頓無望、始終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的人們的願望,激發了他們投身革命的熱情,成功地聚集起一股股反抗清政府腐朽統治的力量。

另外,基督教認為人的身體是上帝賜予的,主張人要愛惜自己的身體,1853年,洪秀全嚴令婦女悉去腳纏,違者斬首。太平天國的放足運動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後來有些放足的婦女開始參加勞作,為太平天國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

也有人認為洪秀全只是穿著宗教的外衣,在宗教狂熱的背後都隱藏著實實在在的現世利益,比如羅爾綱先生的《太平天國史》認為太平天國只是利用上帝教作為發動起義和反清鬥爭的工具,但是“如果把太平天國起義特別強調宗教方面,甚至論為宗教革命,那卻是大錯特錯的”。言下之意,宗教在太平天國並不重要。但實際上,意識形態或宗教的作用在歷史上遠比今日人們所認識的要複雜的多,既可以看成是宗教因素,又可以看成是哲學因素,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理解。


楊早講史


認為太平天國宗教是邪教的說法在立論上存在著極其明顯的破綻。他們首先缺乏對太平天國宗教應有的研究和了解,並且避重就輕、裁剪史料,片面羅列一些所謂的史實,採用以點代面的方式來全盤否定太平天國。他們對於太平天國進行籠統的否定並非客觀的研究、而是隨意裁剪拼湊史料。 對洪秀全的評價要和太平天國的評價聯繫起來,他創立了拜上帝會,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時間最長的農民起義運動,在南京建立了和滿清政府相對抗的革命政權。動搖了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基礎,還具有反帝的性質,從這方面來講,洪秀全也是人雄了。總體而言,洪秀全仍不失為時勢所造的英雄。


漩渦之影


眾所周知,洪秀全創建了拜上帝會,太平天國也自稱是信奉上帝的,但當時的列強、西方人卻不但沒把他們當“兄弟”,反而組織了洋槍隊幫助清軍剿滅他們。

這的確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問題的關鍵,出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教義問題,一個是利益問題。

先看教義問題。客觀地說,洪秀全創建的宗教理論與友邦的基督教義出入頗大,其中又以“天父天兄”論與“三位一位”說的衝突為最大硬傷。

所謂“三位一位”,原指“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而非分開的三個神,但革命伊始,洪秀全即自稱在夢中見到天父、天兄並自命為“天父幼子”。

老實說,這種自附神靈以抬高自己的言說無疑是對上帝的大不敬,如果放在中世紀歐洲,如此胡說八道非被當成異端燒死不可。

耶穌曾說過,任何罪都可以赦免,唯有褻瀆聖靈的罪不可赦免,洪秀全雖然拜在了上帝的門下,但這種“扛著紅旗反紅旗”異端之舉讓當時的友邦人士怎麼也親近不起來。

對於楊秀清、蕭朝貴兩人動不動“哐當”一聲倒地並聲稱自己是“天父、天兄”下凡的駭人之舉,友邦人士更是痛心疾首、深惡痛絕。

道理很簡單,這種帶有中國特色的民間迷信雖說在關鍵時刻能哄到無知識的下層會眾,但其冒充上帝妄傳聖言的傾情表演,無疑讓上帝本身成為一個任意侮弄的工具。

1854年,一些英國人來到天京並質問“洪秀全自稱是耶穌的弟弟”是什麼意思時,東王楊秀清不無機智地反詰他們:

“你們這些老外自以為拜上帝的時間長,但你們可曉得上帝有幾高大?腹幾大?生何須?須何色?須幾長?會題詩否?耶穌長子今年幾歲?耶穌生有幾女……”

這50個關於上帝的十分具體的問題,把友邦人士問得瞠目結舌、啞口無言、幾至崩潰而不得不落荒而逃。

其次是利益問題。事實上,在太平軍佔據南京後,西方列強出於對清廷的厭惡而對同樣信奉上帝的太平軍報以較大的期望,不僅是傳教士,包括外國使節也都到天京拜訪過。

但令他們失望的,太平天國基本就是一個流寇政權,所謂基督教的教義也只是一個欺騙性的工具,其中的無知、腐敗、顢頇更勝過清廷數倍不止。

1860年英法北上後,在英國的主持下,西方列強與清廷達成協議,最終決定支持清廷剿滅太平軍。

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清廷雖然保守頑固,但還算是一個正常的政權;與其把寶壓在更不可靠的太平軍上,倒不如儘早幫助清廷平定南方,以擴大在華貿易和利益。 是以,在洋槍隊及列強軍火的支持下,清軍將剿滅太平軍的速度提高了不少。當然,早點結束戰亂,這對老百姓來說也未必不是好事。


坑爹史冊


這個問題很有趣。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回答。第一,西方如何看待拜上帝教;第二,西方打擊太平天國的原因;第三,宗教與戰爭的關係。



一、西方如何看待拜上帝教

毋庸置疑,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國建立的思想基礎之一。

要說明的是拜上帝教本身是吸收了基督教理論由洪秀全自己建立的一門宗教。它雖然比較初級,也不完善,但依然有自己的理論和思想體系。我們可以說拜上帝教不是邪教,但也不是基督教。

拜上帝教的核心理論,不是基督教所提倡的精神超脫、靈魂不朽、實現博愛、來世進入天國,也不是要顛覆人類社會;相反,而是要在崇拜上帝唯一真神的前提下,斬邪留正,建立人間天堂。

基督教是教人們忍受現實中的苦難,把希望寄託在來世的天堂;拜上帝教是鼓勵人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天堂從來世的虛幻變成今生的現實。

太平天國初期,西方世界的傳教士曾因為拜上帝教而以“宗教傳播”視角來看待它,只是他們與拜上帝教真正接觸後,最終卻對這個披著基督教外衣的宗教無比失望。

以羅孝全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最終認為,對於洪秀全和太平天國而言,與其說拜上帝教是以西方文化為基礎的運動,倒不如說它是與明清時期各種秘密教門並無二致的幫派運動。西方基本認為拜上帝教是異端,是對基督教的褻瀆。

所以,西方世界並不會因為拜上帝教而對太平天國有所好感,更多的反而有更多的反感。


第二,西方打擊太平天國的原因

西方國家普遍站到天平天國的對立面,根本原因當然不是拜上帝教,而是利益。

太平天國主張堅持中國的獨立主權,這和西方的根本利益存在衝突,其次,太平天國禁止鴉片貿易,這顯然也並不符合西方的利益。

來看看當時英國首相巴馬斯頓的言論;“我們干涉了中國的事務,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條約權利受到了危險,我們的國家利益處於岌岌可危之境!”

由此可見,宗教其實在很多時候是讓位給利益的。

所以,拜上帝教是不是真正的基督教還是異端,在利益面前,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第三,宗教與戰爭的關係

我們最後要講講宗教與戰爭的關係。西方世界對天平天國的干涉其實已經充分證明宗教有時並不是戰爭的本質原因,不是同一種宗教就不會沒有戰爭,如果同門宗教就會和平的話,那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打不起來。

當然,這個問題不是此次回答的重點,所以我們不再深入探討,但我們要說的,多少戰爭披著宗教的外衣,其實本質不過是利益而已。。。


胡笳胡談


當時西方基督教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派。太平天國建政時,最初誤傳為新教派系政權,傳教士過來考察才發現哪派都不是。如果太平天國控制中國,那麼就成為第四派,而且人數超過三派中的任何一派。本著同行是冤家的原則,這個新教派必須要往死裡打才行。


科技文化鄭軍


太平天國成立的名字是拜上帝會,是自己瞎編的會名,和上帝,耶蘇沒任何關係。只不過打著上帝的名義騙人而已。而且在成立之初,便埋下爭權奪利內訌的根子,洪秀全扮演上帝之子,本意是當領袖統治眾人的,可楊秀清卻能代天帝傳旨。你洪秀全不是天帝之子嗎,我楊秀清代天帝傳旨,是你爹!完全是一個邪教!


手機用戶雲天野鶴


造成世界空前災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由信仰上帝的基督教國家打起來的,為什麼?這說明這個世界不是以信仰作為戰爭標準,而是以爭奪利益為戰爭的目標!因為太平天國在國家利益前絕不妥協,絕不象清政府一樣賣國,拒絕了西方列強的很多不平等要求,因此在利益他們是對立的,為此洋槍隊和清軍才能同穿一條褲子,狼狽為奸共同鎮壓太平軍!


龍金露


首先,基督教不允許任何活人自稱上帝代言人搞活人崇拜。天主教教皇也不能,儘管天主教是層層管理的。但教皇不是終身的,更不是自封的。所以,西方認定這是邪教。


其次,長毛瘋狂屠殺江南民眾,摧毀一切商業工業企業店鋪。尤其是黑社會社團小刀會在上海的造反,讓西方人相信,這是暴亂,不是革命。


jack200351227


洪秀全廣西一個自以為懷才不遇的落魄秀才,某年月日在大街上看了一本西方傳教士的一本宣傳上帝的小冊子,於是乎冒出個拜上帝會的邪教,自稱天主次子,天兄之弟,在金田,造反了。這在當時,一開始中國皇帝還沒拿他當個事,西方倒是行動起來了,特別是梵蒂岡,當時的教皇大人一聽說這事,大喜,要知道在這個有幾億人口的東方大國,一下子有了幾億信徒,對於基督教會,絕對是個大事情,好事啊,於是乎教皇馬上派了個大主教來中國傳播福音,結果,主教大人來了一看,氣的一口血沒吐出來走了,鬧半天這位洪大教主給基督天主帶了個綠帽子,還鬧出私生子來了,叔可忍,嬸子堅決不忍,於是,西方人組織了洋槍隊,和清政府合作,堅決打擊這個以洪秀全為核心的邪教組織,堅決鎮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