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魚”深海鮟鱇

深海鮟鱇這種魚屬於鮟鱇魚目,正式的中文名稱是深海鮟鱇魚,但很多人俗稱它燈籠魚。鮟鱇頭部上方形似小燈籠的肉狀突出,是由鮟鱇魚的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


“燈籠魚”深海鮟鱇

體短,幾呈球形,很側扁,腹部圓凸,後部較狹小。頭大,背緣隆起。吻短,為眼徑3.7~4.0倍。眼甚小,為皮膜所蓋,上側位。眼間隔較寬,為眼徑7.5~11.0倍。眼後上方有一鈍尖的蝶耳骨棘。鼻孔每側2個,開孔於鼻管的端部。口裂大,幾垂直狀,後端不伸達眼。下頜明顯突出於上頜,下頜聯合處具1縫合棘。齒細長,尖銳,可倒伏,末端稍彎曲,上下頜各具2行齒,排列較稀疏,內行齒較大;上領每側20~27枚;下頜每側18~41枚;稍大於上頜齒,最長下頜齒為頭長25%~27.9%。犁骨前緣平直,上具3~6尖齒,排成一橫列。舌上無齒。第二、第三咽鰓骨具齒。鰓孔小,位於胸鰭基下方。肛門後位,約在背鰭基底中部下方。


“燈籠魚”深海鮟鱇


第一背鰭僅具1鰭棘,形成吻觸手,位於吻背中央,接近吻端,吻觸手中長,頭長為吻觸手長1.0~1.8倍;吻觸手末端具球狀發光擬餌體,擬餌體寬為頭長7.6%~13.2%,其前後方有側扁皮瓣。第二背鰭位於體後部,基底較長,後部鰭條與尾鰭接近或幾相連。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起點在第二背鰭最後3~4鰭條下方。胸鰭上側位,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無腹鰭。尾鰭後緣圓形,上下緣鰭條不分支,中間6~7鰭條分支。


“燈籠魚”深海鮟鱇

深海鮟鱇體長為體高1.1~1.9倍,為體寬2.9~3.6倍,為頭長2.2~2.4倍。頭長為吻長3.0~4.5倍,為眼徑11.2~17.7倍。

體無鱗片,密被絨毛狀細刺,皮膚較厚。 頭、體及各鰭均黑色,口腔黑色,僅擬餌體端部白色。


“燈籠魚”深海鮟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