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訓練30組起?談談我們的健身容量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聊聊訓練容量的問題。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施瓦辛格,我們的終結者,第一個闖進我們國人大眾視野的肌肉男。施瓦辛格,連續七次獲得奧林匹亞先生,著有施瓦辛格健身全書。可以說在訓練水平以及天賦,施瓦辛格在當年都是最頂尖的。


每次訓練30組起?談談我們的健身容量

那麼我們的州長施瓦辛格訓練容量有多大呢?州長曾在他的書中提過,他每天在工地搬完磚,都要去健身房呆上四個小時,可見州長的刻苦。國內健身圈也一直是這樣一種訓練方式,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只要我夠刻苦,訓練時間夠長,做好飲食,睡好覺就能練的很好。


每次訓練30組起?談談我們的健身容量

然而,很多研究卻表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學術帝傑夫尼帕提出,健身容量讓我們的增肌效果變差。通過實踐發現,三組人不同訓練容量的人當中,每次訓練五組的人,增肌效果反而最好。而訓練了十五組的,效果反而最差。


每次訓練30組起?談談我們的健身容量

零重力戰隊健美冠軍教頭ryan bentson也提出,每次訓練的時間做好不超過一小時,不超過五個訓練動作。他給出的理由是訓練時間過長,會錯過肌肉修復的最好窗口期。訓練時間過長,反而會消耗掉肌肉。當然,訓練容量小的前提是,訓練強度必須大。每組訓練都要儘自己的全力,突破自己。


每次訓練30組起?談談我們的健身容量

小杰瑞米後面 就是他的教練ryan bentson

我們的祖師羅尼 庫爾曼,就是典型的高強度訓練代表。祖師爺的訓練方式簡單粗暴,沒有花裡胡哨。就拿練胸來打比方,祖師爺一次訓練只做三個動作。臥推,上斜臥推,以及啞鈴飛鳥。祖師爺習慣用大重量突破自己,也沒有很長時間的訓練,當年卻無人能敵。所以在訓練容量和強度上,還要自己去實踐,有用的才是最好的,其他的也只是扯淡。畢竟每個人的身體都不一樣。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給我留言吧。


每次訓練30組起?談談我們的健身容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