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家庭NAS服務器有什麼好方案?

家居小幫手


如果不想折騰,有一定預算,對數據安全性要求比較高,內網和外網都需要訪問,而且家裡不是專線,那麼建議買群暉,容量大就選四盤位以上的,型號後綴帶+的性能略強!省事省心,手機端安裝套件可以完美配合!

如果自己想折騰,那麼可以考慮DIY,一個低功耗平臺+多盤位機箱,軟件可以用FREE NAS,或者黑群暉(當然,還有其他NAS系統),但是最好用的還是黑群暉,教程網上一大把,仔細學習就會了!

如果發燒級玩家,可以選擇一塊多網口主板+至強+大內存,安裝虛擬機,跑軟路由和NAS,多合一,打造影音娛樂中心


曹強1985


NAS這個東西想便宜其實挺容易的,但是弄不好卻是一個特別吃米的東西。

1、便宜,能用,不吃太多米。我的選擇是路由器+大硬盤。好處自然就是便宜實用,我家的播放端是手機,電腦,投影。連接方法就是連接局域網共享。

成本:

1)帶USB接口的路由器一臺,我選的是100多的小米的設備。

2)大移動硬盤,就這個看個人喜好了,我選擇的是一塊2T的2.5硬盤+硬盤合的方案。大概500塊左右。

總計大約800塊能搞定(配合組網)。

說下問題吧:1、路由器下載的時候是真的熱,很熱很熱。本來我是放在抽屜裡的,最後沒辦法抽屜一直處於打開狀態,不然裡面實在太熱了我怕他罷工,畢竟還有一個機械硬盤一直在工作。都是發熱大戶。

2、下載穩定性一般,經常出現異常中斷現象,有時候還會出現硬盤找不到的問題(具體原因未知,猜測是太熱了)。

3、外網訪問其實挺成問題的,也不好控制,雖然對接了迅雷賬號的遠程下載,很多東西還是很不方便,比如任務批量上傳等都是問題。

4、播放端,需要一定的腦洞,對播放端要求比較高,需要訪問局域網內的共享路徑 ,我也是在網上百度之後才知道如何操作的,這個還好,主要是播放端要支持,如果不支持就麻煩多多了。

2、中規中矩的NAS,這個方案其他朋友們都說了很多了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3、PC方案:這個是我現在計劃實施的方案。需要PC一臺,內部掛接設備2硬盤(一塊固態一塊機械),系統計劃是WIN2012。成本方面大概4000元以及偏高的電費。NAS主機據我所知功耗都比較低,我這個方案的PC功耗可能會達到150W的樣子,所以功耗會比較高,所以把電費算了進來。

優勢:1)由於是全功能PC,所以基本可以實施所有你想實現的功能,可以對接幾乎所有的播放設備(比如接在純輸出設備上),甚至可以實現脫網播放(直接用HDMI線代替網線,信號等的穩定性,流暢度遠高於網絡播放。)

2)全功能PC實現NAS功能之外,可以利用一些方案比如RDP等實現遠程連接主機,利用PC的資源在輸出設備上玩大型遊戲。這個是我比較看重的。本人DOTA2愛好者,苦於看直播的時候不能隨心所欲的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畫面,希望在投影上用DOTA2內置的錄像播放軟件播放錄像,只有這種狀態下才能實現我這個願望。是的,投影dota2直接幹也可以。考慮到RDP可以實現雙端同時登陸,一臺PC還可以分給2個人一起用。老婆在上面刷劇也不耽誤我DOTA2還是很不錯的。

3)既然投影上都可以看了,手機自然也不在話下,畢竟手機的功能還是要比投影強一些的。那手機是不是也可以dota2呢,弱弱的說在網絡問題不大的情況下基本也可以實現,不過需要外接OTG鼠標鍵盤,不然手機上操作這種級別的即時遊戲估計要被隊友罵死。

在我看來,未來可能臺式機的用處越來越被筆記本,被手機取代,家用臺式機的出路可能就只有計算能力輸出這一條路可走了。可能這是IT產業下一次的浪潮也說不定。

對於NAS的其他解決方案大家還有什麼呢?有什麼意見建議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傻缺歡樂多


想玩NAS的都是有先見之明的,不過入坑之後發現NAS也不盡如人意。

多終端極速看片,一鍵備份共享,這是不少網盤用戶和NAS的終極剛需。不過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網盤不可信任,只能作為輔助;本地化NAS,買品牌整機費錢,自己DIY又需要技術支持,而且即使是家庭NAS,遇到硬盤報廢也是個坎兒,如果這些坑你都踩過,估計也會對新的產品報以希望。

筆點君也是這麼想的。數據無價,存儲備份很重要。作為一個入坑不長時間的老油條,面對這種可能一不小心就要折騰好久的物件兒,必須貨比三家。另一方面,如果有靠譜的新技術,我也有興趣埋單體驗。用死票子換“精力+科技力”,值。

好了囉嗦這麼多,進入正題。文章封面上這個“很方”的盒子就是筆點君評測的主角:我家雲L1 Pro分佈式存儲系統。

當然誰家銀子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在入手了這款“我家雲L1 Pro分佈式存儲設備”之後,我的內心也是懷疑的。什麼是分佈式存儲?比雲盤和NAS好用嗎?一開始我也挺懵。事已至此,是噱頭還是奇招,唯有開箱慢慢摸索。

開箱

我家雲L1 Pro聽名字就是面向家庭用戶的雲存儲產品,不過它與NAS及網盤備份方式都不一樣。簡單講,它是以“本地+雲端”雙線存儲的方式來完成數據備份,即使本地硬盤損毀也不會丟失數據數據,在分佈式存儲技術下,僅需更換硬件即可恢復寶貴數據,因此也被冠以“區塊鏈”技術之名。下圖就是它的黑扁盒包裝,除正面一枚LOGO加出品方CHAINEDBOX外就沒啥了。

包裝膠貼說明是內置了2TB本地硬盤,實際上官方宣稱有5TB的存儲容量,一時讓人摸不到頭腦,等待會開機再看。設備挺沉的,四周緩衝泡棉保護得蠻好,主機還有塑膜保護,附帶一份安裝指南,一側小黑紙盒裝著電源適配器和網線。

“穩重風”。我家雲L1 Pro主機確實像個超小號機箱,四周為一體化金屬鋁製外殼,不過線條走得四平八穩,沒有啥乖張噱頭,份量也不輕。右側正中一枚LOGO,左側僅有條碼貼紙,拒絕花裡胡哨,也算有點剛硬。

儘管線條平直,金屬外殼鄰近2面依然做出圓潤過渡。正面只有“一扣一孔”兩個開孔,分別是電源鍵和LED指示燈,後來發現這個指示燈是雙色三顯,可以發出藍紅自三色對應不同的服務狀態;而太陽紋電源鍵是“軟開關”,必要時還是要通過拔電源斷電來做重啟處理,這是調試的後話。

背面特寫。上方銘牌帶參數和相關標識,我打碼的是用於下載手機APP的二維碼;下方左側直排5個開孔,右側圖形或英文標出功能,從上到下分別為重置孔、USB3.0、USB2.0接口,RJ45千兆網口和電源插孔。

底座設計特寫。可以看到金屬外殼的做出細膩噴砂工藝處理,並於黑色塑料底座之間隔出些許空隙。

翻過來看底部。四角各有一隻圓形防滑腳墊,應該還同時起到低效整機運行震動的作用。內圈還有4個小一些的圓形膠塞,裡面藏著螺絲,拆解時要扣出膠塞才行。為了保修我還是不拆了,不過官方數據內置硬盤為東芝出品的3.5英寸SATA3監控級硬盤,容量2TB轉數5700緩存32MB,低功耗低噪音,可以長時間穩定運行,非常適合作為雲存儲設備的盤芯。

我家雲L1 Pro頂部同樣是黑色塑料材質,靠近前面板的一側印有“智能存儲系統”字樣,靠後的方形散熱孔區域內部對應的是一款直流風扇,是整機散熱出風口位置。

配件與擴展

對應主機的千兆網口,我家云為自己標配一根黑色麵條網閒,線纜上印著Cat 6證明是超六類線,一下子讓我想到最近把玩的某款華碩路由器。不是我挑理,你3k售價的千兆路由器居然配了一根Cat 5e五類線,是什麼鬼操作?可能商家有自己的成本考量,不過良不良心用戶最清楚,從這一點看,我家雲的電源適配器質量也蠻到位,12V 3A供電,線纜質地結實,不過塊頭略寬,肯定要擠佔插孔間距不大的插排空間了。

插網線、接電源。雖然標配了六類線,但線纜長度僅為1米多,不同家居環境下,可能要更換為更長一點的網線才能夠到遠處的路由器。我家客廳的安置條件就遇到了這個情況,後來我搞了一條3米長的TCL原廠六類線做替換品。

電源適配器剛一接通插座就開機了,後來通過APP與官方客服詢問,得知這個圓紐扣開關也是調用內部程序進行關機之用,如果遇到程序故障,需要通過拔掉電源適配器來徹底斷電、然後再接電實現重啟,所以是“軟開關”。

開機之後,貼近我家雲能聽到細微運轉聲音,離遠一點幾乎無聲。仔細分辨這個聲音應該是來自風扇,在讀寫數據時盤芯和風扇的動靜,合起來也比我之前使用的NAS要小得多。當然也跟它只內置一款監控級硬盤、安置一個朝上的靜音小風扇、較重的份量+腳墊減震有很大關係。

由於自帶2個USB接口,我家雲L1 Pro可以隨時接插擴展U盤或移動硬盤等存儲設備,我試過智能手機也可以臨時接入,選擇U盤存取模式就行了。當然手機這樣直連我家雲是大材小用的,我家雲的強項正是將PC、智能手機、平板設備,乃至智能電視等多個終端集結到一起,使各個設備都能彼此分享或讀取文件。此時家中局域網和WiFi的功能效果達到最大化,手機相冊自動備份到我家雲、用智能電視直接看我家雲裡中存儲的電影、外接硬盤/U盤雙向備份、與電腦傳輸或備份文件等等操作,讓我家雲成為家庭媒體及文件管理的中樞系統。正巧,我之前剛剛撤了實用性不高的一款NAS改為桌面移動硬盤接常用筆記本,用了我家雲之後,就將這塊希捷4TB移動硬盤接到我家雲的USB3.0接口上;接下來用手機堅果Pro 2特別版來試試手機APP是否好用。

我家雲手機端使用體驗

我家雲的手機APP界面以藍色二色為主,UI設計簡潔。初始先註冊我家雲賬戶,在已經將主機接入局域網的情況下,即可通過手機WiFi對設備進行激活,在機身條碼處核對序列號完成綁定,此後還可以在APP中進行保修信息錄入,生成電子保修卡,比傳統的電子保修卡穩多了。

如下圖所示,我家雲手機APP前三大頁面分別對應文件管理系統、智能相冊+相冊備份管理,以及共享圈。三個功能各有側重,備份、共享的操作思路非常清晰,最開始我做了一些基礎功能測試,感覺單項目呼出菜單的可操作選項也比較周全。相比之下,我用過的某品牌NAS(在軟件系統、包括PC客戶端的軟件功能,上很長一段時間被用戶噴為“不肯改善”,什麼品牌你自己猜)的APP功能顯得非常孱弱,高下立現。

除以上三個常用功能頁外,第4個頁面“更多”安置得也很有條理。下圖是我特意PS的功能講解圖,大家可以通過此圖做個大致瞭解。其中上半部分相當於“我的”我家雲,下半部分有更多實用功能。我這臺L1 Pro顯示的確實是5TB,截圖時已經通過時間備份相冊向我家雲儲存了2.41GB文件,狀態/容量下有藍、綠、黃三個功能按鈕,分別對應雲下載任務、設備管理和外接設備管理。

其中“設備管理”中可以查看網絡和數據擴散狀態,還可以對我家雲進行遠程重啟、開啟/關閉SAMBA協議、更換設備(硬盤損壞時通過更換硬盤即可恢復所有數據)、初始化設備、錄入電子保修卡信息等操作;“外接設備”可以看到我剛連上的4TB移動硬盤,可以直接對硬盤內文件做讀寫及導入(備份到)我家雲的操作。

這其中,我個人最認可的功能有3個,一是雲下載(操作體驗順暢得想流淚,後面我再細講)二是雙重備份功能(手機文件可以同時備份到我家雲 + 我家雲的外接設備,實現雙保險),三是管理1-5個家庭成員,可設置管理員、授權微信等,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家裡人分享文件更靈活,還可以隨時將我家雲的照片分享給未註冊用戶。

作為基礎備份功能,我家雲的手機備份可以設置自動,也可手動上傳;自動備份可以選擇是否備份視頻、是否用數據流量備份等。實測備份過程流暢,家中百兆寬帶+千兆AC無線路由器WiFi環境,手機5GHz頻段聯網,10分鐘即可左右完成千餘張照片備份。

我看重的雲端下載功能勝在“搜片順手”,一個搜索框,即可以粘貼網址、BT、磁鏈,也可以直接搜索關鍵詞調出APP的瀏覽器,直接以“百度模式”搜尋資源站點網頁內的鏈接。點擊頁內標黃的磁鏈即可快速建立下載任務。不僅如此,我家雲L1 Pro可以將這些實現類似某雷“離線下載”式的雲端任務快速完成,實現“即點即播放”。看看下圖(中圖),這誇張的下載速度“95MB/s”讓我慌了,不符合常理啊!跟客服聊了半天,原來這個每秒鐘近100MB的速度,是資源下載到雲服務器的速度,並不是下載到本地硬盤的速度。

為此我還特意做了個試驗,就是用PC端將手機端已經“下載”好的電影下載到PC硬盤中,這時發現速度恢復合理的2-7MB/s,由此可以判斷電影還並未下載到我家雲硬盤之中。跟客服反饋後得知,“雲下載任務”是先以近百兆速度完成“雲對雲”下載,隨後你就可以在列表中隨時點擊任一電影播放,這跟早年某雷的雲播APP還健在之時,離線觀影“即點即播”的極速播放效果一致。老車司機官復原職了有沒有!此外,雖然電影還在服務器雲端,但也會緩慢下載到2TB硬盤中,這就是所謂的“緩存硬盤”。

說到這裡,分佈式存儲的好處似乎顯露幾分,不過我還是沒有徹底搞明白它的原理。其實,我們作為使用者對這些原理大多不求甚解,只求好用!你想想,“下載”一部5GB容量電影僅用1-2分鐘就能痛快觀影,誰還管它是不是下載到了本地?

電視版和PC端軟件體驗

上一節筆點君討論了我家雲手機端在相片備份、雲下載、共享圈分享方面的優勢。這一節說說我家雲的電視版和PC端有何體驗。智能電視端安裝我家雲電視版APP後,即可像手機端一樣查看我家雲設備上的文件,包括共享電影、權限內文件、乃至外接硬盤上的文件,都可以在電視大屏上觀看。

如果你有通過手機投屏APP實現的“大屏看小屏資源”的經歷,就知道我家雲解決了怎樣的痛點:你可以直接將手機上想要投到電視的電影或其他文件上傳到我家雲,然後直接用電視看我家雲裡的文件,如果你像筆點君一樣家裡智能電視與路由器有線連接的話,這種方式播放電影將比投屏APP更流暢、基本上跟本地硬盤播放無異;傳統投屏APP的那種一卡三頓、動不動斷連閃退的尷尬終於可以滾蛋了。

之前說到極速觀影的童鞋不會在乎電影文件是否真的下載到了本地硬盤,想存檔的童鞋咋辦?用PC我家雲客戶端就能實現。如下圖所示,將共享文件夾裡的電影下載到電腦硬盤就可以了。

與手機端一樣,電腦客戶端,也可以自動同步文件、備份到我家雲系統。

電腦客戶端跟只能讀取的TV端不一樣,它擁有手機APP的大部分主要功能,不僅可以下載,可以將電腦文件往我家雲上備份;另外,同樣支持“保險箱”功能。由於可以直接讀取外接設備,我的移動硬盤沒有直連PC,也能暢快傳輸文件,可以說藉助我家雲把家裡幾大存儲設備全部打通了。

下圖是我家雲的傳輸列表,由於界面更大,查看上傳下載狀態比手機APP更直觀,而且還可以選擇完成傳輸後自動關機。個人覺得可以借鑑某雷,增加“傳輸後自動休眠/關閉軟件/執行XXX任務”等等實用選項。

數據安全不安全?

最後還想說說的數據安全性。首先要明確一點,如果你偏要認為文件傳到無服務器上就洩密了,那傳統網盤豈不更不安全。事實上,我家雲的分佈式存儲是並不是簡單的將用戶文件存到了雲端,而是“先剁碎再上鎖”,將加密的碎片文件分佈到不同的我家雲用戶硬盤中,並對碎片多次備份;調取文件時,服務器則執行相反的操作,“先解密再拼合”,將完成的文件“恢復”給擁有權限的機主。

這樣,利用多個節點進行存儲備份,即可避免硬盤損壞造成的數據丟失;而任何用戶的本地硬盤裡,有的只是加了密的碎片,無法通過破解獲得完整數據,也就無法偷窺你的隱私。從這裡一點看,我家雲的數據備份是相當靠譜的。

總結

之前已經提過,我最喜歡的我家雲功能分別是雲下載極速觀影,自動備份手機或電腦的照片/視頻等文件,和家庭成員共享管理。

APP功能設計便捷易上手也是一大優勢,使用期間剛好度過國慶七天樂,很快就教會爸媽用我家雲分享文件,軟件易用度可見一斑。

另外,我家雲可以將家庭智能設備、電腦等文件資源集結到一起,讓以往繁瑣的“雲播放電影”、“投屏到電視”、多終端分享、雙向備份不再難辦,與NAS和傳統網盤相比,勝在多終端打通、操作便捷。

在創新設計方面,分佈式存儲的設置兼顧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可以充分閒置網絡資源,也算是為共享經濟添磚加瓦了。不過一涉及到“區塊鏈”,總有人大加吐槽,自己的肉切碎了送人保管也不放心,估計光靠理論是掰不過來的。全沒那麼敢用與否,全看觀念新舊了。

我也想過,這樣的分佈式存儲,萬一遇上品牌倒閉會咋樣(請一直堅挺)。那就想想那些大牌網盤倒閉之後,數據得提前拿回本地的事實吧——而我家雲,可是有雙重備份的呀,平時連個移動硬盤做後備,連倒閉的損失也解決了,我還有啥可挑剔的?

接下來就是等著使用幾個月之後再來反饋噪音、性能、功能是否有縮水/提高了。就寫到這裡吧。


筆點酷玩


你的需求沒有寫明,不好推薦具體的方案,但總體有以下幾種:

1.不差錢的。群暉、威聯通的4盤位的正品行貨,價格3000-4900之間,不包含硬盤。群暉的總體更易用些,威聯通的易用性相比群暉略差,但有HDMI接口。如果觀看NAS中電影、電視劇需求較大的話,推薦威聯通,有需求但需求不大、或者沒需求的,直接群暉沒二話。

2.米不怎麼夠、動手能力強的,或者喜歡折騰的。華擎J3455集成主板+NAS機箱(某寶有4盤位的298)+益衡7025B或7015B電源,自己安裝Win或Win+黑群暉或黑群暉,不方便的地方在於外網鏈接不方便,可以用花生棒等辦法實現。

3.米不夠、動手能力弱的。小米路由器硬盤版、其他內置硬盤的單盤位NAS、二手2盤位群暉。

我目前在用小米路由2,覺得按我的需求夠用(主要是自動備份照片視頻,存儲一些文檔,另有臺式機定期備份照片視頻)

如果米壓力不大、需求比較大(存大量藍光視頻、給小姐姐找房子的)的話,推薦4盤位的。買2盤位NAS的很多都後悔了。

硬盤推薦單盤3T、4T的,需求大的還是推薦4T,而且是西數的4T金盤(黃色的),不怎麼推薦紅盤(看評測說壞盤率反倒高,沒實測,倒是單位有塊金盤,用了挺久了沒事,藍盤都壞2了)


我得意的笑sinper


搭建家庭NAS服務器有一下三種方案:

1。直接購買群暉等專業NAS服務器

如果對於NAS服務器的存儲性能、質量和功能要求較高,可以直接考慮購買群暉NAS產品和硬盤,就可以輕鬆組建家庭NAS服務器了

2、購買支持NAS功能的智能路由器產品

如果對於NAS服務器的存儲性能和功能要求不是很高,只是簡單的做一些照片、影音和資料的備份和影音播放,可以直接購買一臺支持NAS功能的智能路由器和一塊移動硬盤,搭建簡易的NAS系統。

3、搭建黑群暉NAS服務器系統

如果感覺群暉NAS的價格太高,智能路由器的NAS性能較弱,可以考慮搭建黑群暉NAS系統。搭建黑群暉NAS系統,和電腦DIY相似,在選擇電腦主板等硬件時,儘量選擇功率較低和群暉系統兼容性較好的硬件,機箱根據個人喜好選擇nas專用機箱。組裝好NAS後,需要安裝黑群暉系統,網上有很詳細的教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詳細瞭解一下。黑群暉NAS從性能和穩定性方面和群暉還是存在一定差距,但基本可以滿足需要,但

綜上所述,搭建家庭NAS服務器看個人具體情況,如果配置了NAS,想要實現遠程還可以通過零遁nas伴侶隨時隨地進行訪問。


恩酷科技


你沒有問清楚,你搭建NAS的目的是什麼。但一般家庭來說,在存儲容量大小來說,基本只有2種功能。

①、個人文檔、照片存儲。只要你不涉及視頻類設計工作,文檔存儲容量要求不算很高,照片也是。預計存儲容量4-10T滿足需求。NAS盤位要求2-4盤位,價格在3-5千左右。

②、個人電影倉庫、文件、照片存儲,我就是這種類型。預計存儲容量需求10T以上,甚至20-30T不奇怪,我現在容量已經達到17-18T左右。因為電影存儲,標準1080為例,REMUX是基本,10-20G一部片,原盤則30-40G一部片。盤位要求6-8盤位,價格5千-8千。

上述均不含硬盤,建議硬盤以4T為起步最佳。

第①點說明,如果你使用4盤位,則最滿可提供4X4=16T 最大存儲空間。預計未來10年內均可滿足存儲照片及一般辦公文檔的要求。

如果前期未有達到滿載要求,建議硬盤還是一個個來買。就是先買一個4T,滿了之後再添加一個,硬盤的價格只會越來越便宜的,不會貴。


下圖為群暉918型號,4盤位,支持最大10T硬盤,則滿載4X10=40T。


為什麼起步選擇4盤位?如果你起步貪便宜,上了單盤或2盤位(貌似沒有3盤位的)。基本都後悔。使用2年多NAS,加入NAS群暉Q群,裡面有滿500名國內的群暉用戶。從來單盤及雙盤都基本在後悔,喊著升級的。沒見過滿足的。

原因很多,你有個便利的存儲空間,你會往裡面放很多東西。照片及文件最常見,你想象一下,當孩子長大了要離開你獨立生活,你把他出生到現在的照片給他,或者老了以後回看這些視頻及照片,滿滿的回憶啊。

島國大姐姐的視頻必須有的,觀摩學習的態度是繼續保持。

之後你會存儲一些電影,特別是經典的,阿凡達、虎膽龍威、黑鷹計劃、星爺系列、成龍系列、漫威系列什麼的,隨便幾個月,2盤則達到滿載。你則開始後悔....

所以,強烈建議4盤位起步。

再次強調

強烈建議4盤位起步。

強烈建議4盤位起步。

第②點說明

關於家庭網絡的佈局,詳見本人另外一個關於網絡組建的回答。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501452720258416910/

6-8盤位是滿載高清發燒友的,你擁有自己的家庭影院、投影之類。就對片源需求很高,則基本一REMUX及原盤為主,基本都幾十G量級一部電影。

這裡就不講太多,差別無非就是空間大小,一句到底就是越大越好而已。

這裡反到要講講網絡速度的問題。

常見美劇、壓縮版本1080影片(最常見2-4G一部)那種,在WIFI網絡下,手機、平板等均可流程播放,很方便。

但REMUX及原盤類型(則為10多G起步標準1080),WIFI只能很勉強播放,甚至出現頻繁的緩衝,帶來的就是觀影體驗極差。

我自己就有家庭影院,使用開博爾Q5播放器,使用WIFI連接NAS播放,卡頓較多。使用有線網絡播放,流暢到不要不要的。

實際測試數據:

WIFI內網下載一個5G視頻,網絡不擁擠情況下5-7M/S,擁擠情況下3-4M(如老婆在看劇,老爸老媽刷微信)。

有線網絡傳輸,80-100M。

回答完畢 謝謝


泡泡電影會


不差錢的話,上群暉918+ 3800-4200 (不含硬盤)

對我這種屌絲又愛折騰的人來說成本過高了,又不願意只買2盤位的群暉,糾結了一年多,剛好在閒魚看到蝸牛,價格超級誘人,從頭到尾下來不到1000(含硬盤)。後來又配了蒲公英解決了黑裙外網訪問的問題,現在跟白裙沒兩樣出,速度有點受限罷了,足夠用了



chonghui2046


家用NAS配置不用太高,夠用就行。我用的是華擎Q1900主板+4G內存,一塊32gSSD做系統盤,我還上了一張Dell 6i陣列卡,用4塊硬盤組了raid6。系統用的是openmediavault,是一個基於Debian的開源NAS系統。

這個方案有很多不足之處,J1900CPU和核顯的性能不夠好,如果經常用NAS看4k電影的話不推薦。還有陣列卡其實不是很必要,看個人需求,如果上的話還是建議使用更好一些的陣列卡,比如Dell H700陣列卡,這是別人給我推薦的,我沒有使用過就不評論了。如果要求較高可以上永擎C236 WSI + 志強E3 1235LV5,上雙通道8G內存。內存盤不用太大,親測我的NAS系統盤佔用不到8GB。openmediavault採用的是系統盤和數據盤分開的方案,如果系統出現問題甚至重裝系統都不會對NAS中的數據產生影響(軟Raid重裝系統後可能需要恢復陣列)。OMV還有很多插件,基本上很多功能動動手指就可以實現了Nextcloud、Seafile等軟件的安裝也和在其他Linux發行版中一樣,我也專門寫了教程,可以參考一下。

不過如果只是偶爾使用的話可以採用軟件方案,比如可以在電腦上安裝Nextcloud等軟件實現同樣的效果。


航天俠


首先:部署家庭NAS共享存儲系統,你應該接觸過類似的案例和產品,在前期我們要有預算的概念:準備花多少錢處理好這套系統!

確定了價格和需求,怎麼選擇NAS品牌、型號還是利用置閒計算機設備,動手DIY,達到家庭網絡存儲的要求?

當然,如果沒有基礎,自己動手能力差的情況下,我建議你直接選購品牌的NAS網絡存儲器:省心、省力、簡單……

當然,選擇具體型號,要考慮自己的預算、數據存儲容量(例如:單硬盤,雙硬盤,多硬盤)、安全可靠性(例如:Raid0,Raid1,Raid5)、管理簡易性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同時,在購買前,最好電話或在線尋求廠商售前支持(或專業人士),將自己需求和功能要求表達清楚,瞭解該品牌或型號的NAS是否能滿足你的要求!

在這裡,我根據以往的經驗,詳述幾款NAS網絡優缺點:

一、千元級單硬盤NAS存儲

  1. 群暉(Synology)DS119j 單盤+ 3.5英寸硬盤

  2. 海康威視HS-AFS-H90 +2.5英寸筆記本硬盤

經驗點評:

這二款單硬盤低價位的NAS存儲器,主要針對個人、家庭用戶推出的NAS產品,功能完善,都支持異地遠程存取,都能實現私有云功能!

海康威視HS-AFS-H90 +2.5英寸筆記本硬盤由於採用2.5英寸硬盤,功耗低,性能性能較慢,全新產品,與海康威視安防類產品能夠無隙集成。

群暉是一家專注於NAS存儲的老牌廠商,有著廣泛的客戶部署和案例經驗,功能完善,可靠性相較於新品牌,更能讓用戶放心!

二、2K-3K級雙盤位NAS存儲

這個價位的NAS考慮了網絡存儲數據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量等方面,是各品牌廠商必爭的市場。選擇的餘地非常大,以下我隨機選取幾款進行比較:

  • 威聯通(QNAP)TS-212P3 兩盤位(千元以下)+ 3T*2

  • 群暉 DS218j NAS網絡存儲(千元出頭)+ 3T*2

  • 鐵威馬(TerraMaster)F2-220+ 3T*2

經驗點評:

總價在3千元以上的雙盤位,追求容量數據安全低的情況:NAS可組建Raid0,總計6T的容量應該能滿足大部分家庭需求了。

對要求性要求高的用戶,可以對雙硬盤設置為Raid1,數據同時往兩塊硬盤存放,當單硬盤出現故障時:數據無損

結束語

家庭需要更大容量的情況,可選擇更大的硬盤作為存儲硬盤,例如:4T、6T、10T、12T……,當然,價格也會有一定提升

當然,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硬盤,針對客戶也稍有區別,對數據要求高的:選擇企業級硬盤

追求性價比的,選擇普通的臺式機硬盤……

雙盤位不夠的情況,還可以考慮四盤位、五盤位、六盤位,或者更多盤位的企業級NAS產品,前提就是,你的預算要足夠多!


IT運維民工


我是win10開共享,htpc兼顧nas,然後虛擬機做軟路由。

一機多用。

amd7860k的u,帶2塊4t的硬盤,日常待機功耗50w左右,開了一年,全天運行不關機,空閒時段自動休眠,平均每個月電費在22~26元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