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在發完朋友圈之後,過一段時間會刪除,這是什麼心理?

趣味無憂


微信朋友圈,雖然看似只是一種針對親友的分享生活、見聞的一個信息發佈載體,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發佈、分享功能,卻因為你的朋友圈受眾群體的不同、所寄託的情感和期望值差異,而常常存在著發佈後刪除、重新編輯、只對分組的人可見等等不同的操作。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發完朋友圈後刪除這一類人可能的心理:

1.所發佈的內容是片刻的負能量,過後即刪


雞湯文氾濫的時代,並不意味著說每個人都是充滿正能量的,畢竟生活是現實且殘酷的。緊湊的生活節奏、生存壓力下,很多人難免都會自然或者間接的產生一些類似於焦慮、失落、迷惘等不可控的負能量,因此在朋友圈發佈一些帶有私人情緒的圖片、文字、視頻或者上傳分享一首暗沉頹廢風格但卻能撫慰自己的音樂都能短暫的給自己的壞情緒找到一個發洩的途徑。等情緒發洩完了,或者過了一晚上第二天情緒正常了,覺得昨晚發的內容不妥,回過頭來就被內容刪除了。

2.對所發佈內容有所期待,期待值達到後刪除;達不到,面子掛不住,也刪


這一類內容我們可以從平常一些商家的營銷方案,比如轉發積贊滿多少優惠多少這類時不時就有朋友來群發求讚的行為可以看出,很多人積完贊符合商家優惠條件並且消費完就會刪除內容。另一類就是屬於高估了自己的人際關係,發了一個內容主導倡議一個活動,後面發現願意跟從響應的人寥寥無幾,預期目標跟實際情況相去甚遠,面子有點掛不住,就把文案給刪除了。

3.覺得所發佈的內容透露了太多自己的隱私,不想被打擾


很多人的微信好友中都潛伏著不少默默關注自己的人,有些人你又不好刪除拉黑對方。如果是理性的關注還好,但有一些別有用心人對你的密切關注有時候會有一種虎視眈眈如芒在背很不自在的感覺。特別是女性,不管是單身還是已婚的,總難免會有一些蒼蠅時刻盯著你,所以有時候發動態朋友圈時如果透露太多自己的地理位置、房間佈置結構、情感狀態的話,會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機可趁。因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狀況發生,當覺得透露太多隱私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刪除動態。

4.對你特別希望對方能看到你動態的那個人,心存糾結


每個人都有難以言說的一些秘密,就好像你發微信朋友圈指定某個人可見而屏蔽其他人的時候,你肯定是希望對方能夠及時看到、讀懂你發佈的內容。但如果你發佈了兩三天,對方毫無反應或者沒有做出你期望的回應的話,那麼過時不候,這兩三天的糾結就算了,你覺得自己的卑微已經不值得了,留著動態不是打自己的臉麼,那麼就果斷刪除了吧。

總之,微信朋友圈也是一個微型社會的縮影,或者說因為它的非面對面而空餘出來的空間感給予了每一個使用者更多的興趣去自如、謹慎的對待它。有些人天馬行空,取悅自己勝於取悅別人,有些人比現實中更真實,有些人戴上了更厚的面具。但不管如何,經營微信朋友圈就像在經營自己一樣,願你我在彼此的朋友圈裡融洽相處,又不過分打擾。


(我是天山折梅手,微知微見,若對你有一些幫助,請賜評,不妨也關注點暫哦,謝謝!)

圖品來自網絡,侵刪!


天山折梅手03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以前我也發朋友圈(從去年關閉了,確實沒時間沒精力看朋友圈),我有時候也會刪掉剛發不久的朋友圈,一類是當時發了就發了,後來覺得可能不太好,乾脆刪除了吧。一類是發的時候是正確的信息,後來發現是錯誤的信息,為了不留後患,趕緊刪除吧。我覺得我自己沒有什麼問題啊,反正現在朋友圈都關了。但是,剛發朋友圈不久有刪除,這種動作經常發生,說明有以下幾個心理:

一是過於敏感心理。比如,華子發了一條朋友圈,本來以為朋友都來捧場都來點贊,結果呢,一盆冷水兜頭,居然沒人點贊。華子就會猜忌,我這條信息怎麼啦?是不是惹人不高興了?為什麼沒人點贊?乾脆刪除吧。

二是經常反悔心理。有些人做事不過腦子,喜歡衝動做事,事後又後悔又補救的。比如,桔子看朋友買了一個包包,看朋友炫耀不爽,自己也發一條朋友圈,曬一個更貴的包包氣氣她。當她不點贊不回覆,又開始後悔,是不是得罪她了?那麼,還是刪除吧。

三是自尊心太強了。大軍工作不強,但自尊心強,生怕別人看不起他。大軍發了一條朋友圈,結果朋友們都留言,而且都是批評意見,讓大軍的小心臟不舒服。你們不是批評我嗎?我乾脆刪除信息了。

四是自卑心理。這種既敏感,又自卑。安迪輕易不發朋友圈,那天發了一條朋友圈,結果響應者寥寥,讓安迪自尊心受到傷害,原來自己在“圈”裡,這麼不引人注意,原來自己並不給朋友們看重啊,那麼,就不留這條冷冷清清的信息了,乾脆刪除了吧。

五是追求完美的性格。有些人追求完美,對自己太挑剔。比如,林子發了一條朋友圈,開始挺滿意的。後來,再看就有瑕疵,越來毛病越多。不完美,自己過不去這個心坎,乾脆刪除吧。

六是格式化重啟的心態。比如,有些人總是後悔自己以前的事情,總是希望格式化一下,重新開始,忘記過去。阿美就是這樣的人,動不動就要重新開始,與過去割裂,放下過去。乾脆把朋友圈刪除了,告別過去,重新開始。過了一段時間,這一段也不要了,又要重新開始,那麼,再刪除一些信息。

各位朋友們,你們看看你或你朋友,經常刪除朋友圈信息,是不是這六種心理?還有其他的心理活動,請留言交流。

PS:職場火鍋,二十年風風雨雨,經常回答問題。歡迎你關注職場火鍋,並翻閱頭條上的專欄,一起交流,一起成長。


職場火鍋


感覺這說的就是我呀,我經常會發一個朋友圈,然後過一段時間,就刪掉!


因為過一段時間再去看前幾個小時發的朋友圈,我有時候會覺得我很幼稚……

有時候是故意為了發給某個人看的,但是某個人好像並沒有看到,覺得還是刪了吧,以免尷尬。

有時候發了之後才覺得,這個事情,可能不想讓某個人知道,發完之後才想起來,最後還是決定刪了。

其實更多的時候還是覺得上一刻的自己比較傻,比較幼稚,這一刻的自己比較理性,所以就刪掉了之前發的朋友圈。

還有可能那個朋友圈,是自己並不想發的…


果子神叨叨


過一段時間就刪除的情況很多,就我自己而言,就經歷過好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緒失控。

比如經歷了某種不公平待遇,或者遇到某種奇葩發生爭執,引發了憤怒的情緒。很想發洩出來,於是衝動之下發了朋友圈。事後自己想開了,看淡了,再看看那條朋友圈,難免讓人覺得幼稚又憤青。

昨天朋友發了一條狀態,說:我買了一條紅裙子,如果誰再說她恨嫁就一拳打爆他。細問原因,原來她冬天的時候穿過一件大紅色外套,周圍的人紛紛沒完沒了地和她開玩笑,說她是不是想結婚了。她覺得可笑,於是告訴了一個關係蠻好的朋友。可那個朋友勸說她還是不要穿大紅色的衣服了,那個顏色表示自己非常想結婚了。

聽完這個說法,我也是覺得又誇張又可笑,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難道還要看世俗的眼光嗎?更何況並不是正式場合,只是日常生活裡。我說,穿什麼衣服是你的自由,不用理會他們,你們只是意識不同。

她想想也對,不用在意那麼多的,發那條朋友圈也顯得過於矯情了,於是沒一會就刪除了。

第二種,你發的朋友圈被你好友中一些人的覺得指桑罵槐時。

有沒有這樣的時候,你無意間在某個地方看到一段話非常貼切,或許是關於友情,愛情,或者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但你一旦發到朋友圈,一些人看到後總覺得你是在影射自己,進而會引發系列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想想覺得不妥,還是刪了好。

第三種,喜歡的人沒點贊不過是自討沒趣。

有時候,一些說不出口的話用朋友圈代替傳達給對方。可是等你發了之後,喜歡的人卻沒評論也沒點贊,可你看到他已經發了自己的朋友圈,所以一定不是沒有看到。這時候你滿是失落,就像告白信沒有回覆一樣。一條沒有回覆的狀態,與其讓自己刺眼扎心,還不如刪除來得痛快。


千言丸語


有的突然聽了一堂雞湯課,說朋友圈要正能量,要積極,一反朋友圈,兩年前失戀發了一條負能量一點的,趕緊把它刪了。

有的朋友圈當時只是想讓某個領導看到,自己在加班或沒有偷懶什麼的,發一張拜訪客戶的照片,當時就想好了過幾天就刪的。

有的朋友圈是發的小情侶恩愛時你儂我儂,誰曾想兩月過去,舊愛已逝,又有了新歡,趕緊的翻到朋友圈開通的那一天,挨個刪,還檢查好幾遍。

有的乾脆就是朋友圈覺得一點意思都沒了,不如刷刷抖音,玩玩頭條什麼的,就毅然決然的刪了所有朋友圈。

其實,刪的理由千萬種,就是不想留了唄;

其實,如果非必要,留著也無妨,因為別人也不會去刷了,你剛發的朋友都不一定看得見,只是自己覺得有不好或其他什麼的,但留著確也是一份紀念,也許到老了的哪一天什麼都不記得了,那朋友圈留下的點滴就都變成了美好。


黃聘


初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發QQ空間。那時候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有朋友來評論點心,非常喜歡那種大家都參與到評論中來,不管認識不認識,而最開心的莫過於一大堆評論點心。大家都看到。非常有虛榮心。我依然記得,那種感覺。

高中的時候。出了微信朋友圈。那時候也非常崇尚發朋友圈。非常期待那種小紅點的喜悅。後來我發現,以前發QQ空間。點贊評論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朋友圈的點贊和評論是為了給自己看。

突然我發現了。原來我們已經從為了給他人的滿足心變成了滿足自己便可了。

直到後來參加工作。從每天的分享日常瑣事到分享心靈雞湯到最好的直接不發朋友圈。或者發完過段時間刪除。

有時候突然很想分享喜悅的事情,在那一刻發了朋友圈。後來發現點贊少了。評論也變得那麼客套。

後來總結得出:不是通訊軟件變了。是人心變了。隨著年齡和生活的增長。我們的圈失去了以前的活力。其實這不是什麼心理。單純的大家都累了。不想去維持什麼罷了。


你的故事我們的人生


我以前也很喜歡發朋友圈,發完之後過了一會兒,或者幾天,或者半年一年的,就覺得哇當時怎麼會發這樣的狀態呢,有點傻,真矯情這類的,過去的狀態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我的心境了,或者不想讓別人再看到這樣狀態的我了。


所以經常刪。


但現在回過去看,有點遺憾,畢竟那些都是記錄了自己的回憶,想翻閱都沒有痕跡了。現在就不刪了,不是上面的心理消失了,而是因為不想放出來的時候可以把那條狀態設為私密了,朋友圈還可以設置3天、半年可見。


福音功能哈哈哈。


莫小瑜


朋友圈人人能看到,有自己比較親的人。有時發朋友圈沒注意,就發出去了。想著有些東西不能讓某人看上,所以就刪除了。

有一天,我把頭條公益捐贈了多少錢。捐的什麼東西。發到朋友圈。當時很多朋友,包括親屬都在問我,你在網上幹什麼。當時我還沒回答,我就馬上把內容給刪除了。謝謝


用戶52027123209周圍


到這個問題的一個的反應是:“哈哈哈哈,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病啊。”

但是沒辦法,我是來嘗試解析這種行為背後的心理的。

大概可以從下面幾個來解析:

1)自戀敏感度

當我們在發朋友圈的時候,是期待得到一些好的回覆的。一般是稱讚表揚這類的,或者是增加別人對你的好感,覺得你很棒,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一個人“自戀”的需求的。頻繁刪除朋友圈的人,大概在自戀的需求上的程度會比別人多一點點,就比如,我有一些自戀需求,但是大家的評價不會很大程度干擾到我的決定和是否發這個朋友圈。這樣的話,我的行為和決定不會“很大”程度受到影響。所以本寶寶發了也就發了。但是有些人的自戀“敏感度”很高,所以對別人的評價和反饋很敏感,導致常常一言不合就刪了。

2)社交管理

我們都在“維護”自己的社交印象。我們有時候會有一時的感慨,一些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者不吐不快的情緒和想法。所以就想要寫出來。但是當你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的時候,這個是自我真實的表述,這個本身沒毛病,但是要想的是,當我發出來的那一刻,我會感受到“社交的壓力”。比如“別人對我發的這個會有什麼想法呢”“我剛才這麼說,我喜歡的那個男生會不會覺得我很激進呢”。所以這種社交的壓力,有時候會迫使你刪除自己的朋友圈,從而對你自己的社交形象進行維護。

我能想到的大概是這兩點吧。另外,不用治吧?哈哈。

祝好。


希樸羊


微信朋友圈也是深得人們喜歡,可以說微信朋友圈就像一片天空,在陽光裡,你各種“暴曬”:曬幸福、曬甜蜜、曬吃貨、曬心情……而好多很喜歡定期刪動態,這是怎麼樣的一種心理?

你為什麼刪除朋友圈的動態?(看看網友的回答)

網友做生活的有心 人這樣說到:刪朋友圈狀態的,其實究其原因,分了很多類的:

1、當時發朋友圈可能是要表達一個什麼心情,事後冷靜下來,又覺得有些不妥,於是會選擇刪掉;

2、分手了,會想要刪掉和那個人有關的一切東西,可能不光是朋友圈狀態,所有有關的一切,全都刪掉;

3、出於求職吧,以前瞭解過,有的領導就可以通過你的朋友圈大概瞭解到你是什麼樣的人,可能體現出來的不成熟,就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吧!

還有就是要因人而異吧,個人原因可能也會導致刪朋友圈的啦~說不定只是單純想要刪個動態呢!

網友喲喲鄭哈哈這樣說自己:任性一陣子,雜七雜八的隨著性子發一些動態,可是時間過去後,總會回過頭來定期清理一二,留下的,都是一些簡單、利落的圖文。

1、當時發的時候也只是想讓個把人看見:有一類朋友圈動態,本來就是暫時性的。某時某刻,專門發給一個人看的,現在時間過了,人也走了,還留著幹嘛呢。於是我也就把那些清理了,乾乾淨淨的,好像他從來沒有來過的樣子,繼續過自己水波不興的平凡生活。

2、回頭了感覺那時候的自己好裝逼:還有一些動態,當時發著炫耀的,雖然現在回頭沒覺得有啥好炫耀的,但是當初就是想要找尋那份存在感啊,大事小事都馬不停蹄的發著,現在回頭,感覺那時候的自己好裝逼啊,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給刪除了。

3、強迫症使然:還有一種動態,就是平時無聊的時候發的,像個小孩一樣,情緒多變,有時候會寫很多很多的話,用很多很多的標點符號,比如感嘆號這種。可是我個人喜歡的風格,無論是聊天還是髮圈,都是簡簡單單的,不用標點符號的最好。所以有時候回頭的時候,會把這些唐突的小動態都給清理了。朋友圈於我而言,是簡簡單單的真情表露吧,不需要囉裡囉嗦,簡簡單單就好。我喜歡那種整潔乾淨的感覺。

其實,相信很多人都是這樣的:為什麼要刪掉朋友圈?有時候人心情不好發洩情緒,發了朋友圈,看看傷神,傷感,偶爾發個,相反心情有了渲洩。不要太較勁,朋友圈如流水帳,當你回過頭來還是發現此時的你很可愛,不怕人笑話,說庸俗。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下面這段文字,我喜歡,如果一段情、一個人,得讓你耗費巨大精力來取悅,這已註定不是能陪你到最後的緣分了。

你們是不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