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敏感現象:用愛去正視自己內心的強韌,你原本就很美好


高度敏感現象:用愛去正視自己內心的強韌,你原本就很美好

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擾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為了抗擊肺炎贏得勝利,大家都選擇了宅在家裡,儘可能減少出門,網友也調侃說過一個全國人民一起“坐月子”的春節。

疫情之下,如果你也屬於高度敏感的人群,或者身邊有情感細膩的人。那麼有可能會遇到一些家庭關係的矛盾和衝突。在家意味著跟父母、愛人相處的時間更多,疫情下,無論自己還是家人,可能都會有不同以往的焦慮表現。因為對待一些事情的態度不一樣,會頻繁出現摩擦,導致關係變差。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天聊到這一塊,這段時間他經常因為一些家庭瑣事跟妻子吵架,本來夫妻之間,對於一些事情有些分歧也在所難免,可是這位朋友卻表現得過度敏感了。

比如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打算去做點事,不帶孩子和愛人。只有一個男性朋友和他。當他把這個打算告訴妻子時,她同意了。但是妻子的表情和身體語言卻告訴他相反的事:不,她根本不同意。很有可能她是有點介意這件事的。妻子真實的感受以及她的不誠實,他都能感受到。然後就會出現一些精神壓力、疲憊、精疲力竭的表現。在一段關係中,他覺得這點尤其具有挑戰性。面對陌生人時,他通常會對自身感受隻字不提,因為根據經驗,陌生人不太可能理解自己。但是面對愛人,他沒有辦法忽略自己的感受。與妻子交談時,他能第一時間覺察到妻子有不對勁的地方。打電話時對方的第一句話,一條微信的表達方式,見面後的第一眼,這些信息就足夠他得出結論了,他說自己可以感覺到一切。

高度敏感現象:用愛去正視自己內心的強韌,你原本就很美好

其實這就是高度敏感的典型特徵,高度敏感這個概念來自心理治療師、大學教授伊萊恩·N.阿倫博土,她是高度敏感研究的先驅。

高度敏感乃一種人格特徵(而非一種“症狀”),具備這種人格特徵的人約佔總人口的15%-20%,高度敏感的人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對微妙刺激的敏感加工上,這是他們最基本的特性。

高度敏感是一種生理特徵,主要體現在具備這種特徵的人群常常能感受到別人忽略的微妙事物;會自然而然地處於一種激發狀態,,往往受到激發的速度往往比別人要快,從而會讓他們自己感到不舒服。——百度百科

瑞士一位從事高度敏感研究的心理學家指出,95%的高度敏感者都共有三個明顯的特徵:1、較小舒適區域。2、受刺激過後易產生過度反應。3、被刺激後,得經歷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平靜。

對高度敏感的人來說,一個舒適的環境必須滿足更多的條件,如果周圍沒有任何的刺激,我們很容易感到無聊,當我們進入正常的生活環境時,我們又將面臨過度刺激的危險。

儘管自己很敏感,但還是想在生活中想要變得堅強,這是很多對高度敏感的人的願望。 但是自己敏銳的感覺總是給他們造成負擔。 高度敏感的人,對自己的認知也是清楚,就越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和身邊的人。 對敏感感覺的困惑也可以逐漸轉變成讓生活變得有趣的因素。

生活是豐富多彩和深刻的,對許多敏感的人來說,這往往意味著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們比那些一般敏感的人更能感受到生活美好的一面,並且我們擁有反思的能力一一這是我們可以時刻成長並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機會的前提條件。認識高度敏感性是最重要的一步。當我們可以識別與高度感知能力相關的標誌和特徵時,就擁有了掌控自己命運之舵、揚起生活之帆、穿行於風雨之中的前提條件,從而踏上成為一個敏感且強韌之人的征程了。


高度敏感現象:用愛去正視自己內心的強韌,你原本就很美好

恐懼感和罪惡感

由於敏銳的感受力以及經驗,我們覺得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和我們設想的不一樣一一它更吵鬧、更華麗、更具攻擊性這些都有可能引起我們的恐慌。我還記得,我小時候每天晚上輾轉反側,不停地想會不會發生核戰爭。我的腦海中會浮現個人持有核按鈕的形象,同時我也害怕得發抖。此外,對外面那些捉摸不透的人的恐懼也統治著我的內心。那時候真是需要一些生活經驗啊。還有就是這個事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像保險公司吹噓得那樣“安全”。死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雖然可以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但卻永遠無法徹底掌控它。認識到這些,我的恐懼感慢慢消失了。我理解了,我必須得做出決定:是讓恐懼感伴隨我一生還是選擇走另一條路。認真生活,形成一種“所有事物都有其意義”的信念,對於我們這種感覺靈敏、感受深刻的人來說會是一條很長的路。但這是值得的,因為我們在這條路上走得越遠,內心的恐懼感就會越少。

另外一種讓我們很沉重的因素就是罪惡感。究其原因,方面可能是我們接受的教育,另一方面則是我們的特徵:由於我們的認真及理想主義、對和諧的強烈需求和移情能力,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對其他人的責任感。但是我們其實忘記了: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只需要對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負責。但是在孩子身上,我們的影響力是有限的。我們可以幫助別人(如果對象是我們的孩子,這就意味著承擔責任),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在他們身邊。但是照顧別人的感情這種責任,我們是可以不承擔的。

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下列情況並不少見:高度敏感者由於能預知他人情緒,希望避免使他人出現負面情緒,因此會對他們隱藏一部分事實。這樣做的後果通常是損害自己的利益和需求,可惜只要我們不反思自身的問題,這個後果就會直持續下去。這種情況在一段關係中造成的破壞越大,我們的罪惡感就會越強烈,我們的責任感也會越強,這便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結果就是我們忽略了自身感受和對自己負責。然後我們就成了為別人活著,把自己的幸福捆綁在他人感受和認可上的人。這個惡性循環會消耗我們的精力,毀掉我們生活的樂趣,並且對關係完全沒有好處——還是我們和那些我們喜歡的人的關係。

我們對別人的感情並不負有任何責任,我們越清楚這一點,就會越少感到自己的情感受到了壓抑。這樣做,我們便能在困難時刻保護自己,保障自己的利益,關注自己的需求。同時,我們也能變得強韌,將恐懼感控制在個健康的範圍內。


高度敏感現象:用愛去正視自己內心的強韌,你原本就很美好

自我懷疑和脆弱感

很多時候我們就會傾向於對周圍人所說的話賦予種過高的意義,並且曲解他們的意思。在職場中,陷在這種惡性循環中的表現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下降,不知從何時起就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將自己“推銷出去”以及與他人競爭。

《敏感的人——如何面對外界壓力》——[美]伊萊恩·N·阿倫寫道,對高度敏感者而言,我們很容易覺得自己“被針對”了,這會導致我們產生怨恨的心理。除此之外,那些踏上“自我懷疑和脆弱感”這條彎路的人們,不知道從何時起會把每一種感覺、每一句話以及身邊人臉上的每一個表情的變化都跟自己扯上關係,為了不再造成心靈創傷,我們必須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當我們還可以控制我們的自我懷疑,總體來說表現得還不錯時,在我們身邊那些非高度敏感的同伴看來,我們就已經是情緒變化無常的人了。當我們突然反應過激或情緒驟變時,就會讓我們身邊的人很生氣,從他們的角度看,我們簡直令人抓狂。

因此,認識和接受高度敏感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會讓我們不再困惑,給我們一個契機打破固有的模式,整理我們的自我懷疑和脆弱感。為了讓我們肯定自己,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YouTube上有一個心理學家的視頻。視頻向我們展示了一些對高度敏感者來說比較典型的困擾。我從中總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議:

  • 告別完美主義—放鬆控制,將注意力放在感受上,讓自己沉浸其中,而不是期待一個可以立刻實現的完美的結果。
  • 享受勇於定奪的快樂,面對潛在的危機。改變關注的焦點:減少外部關注,增加內部關注。
  • 重視自己的需求,減少理想主義。
  • 不再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多說“不”“我”以及“我這樣很好”一類的話。
  • 自信和自愛,而不是擔心失敗。
  • 社交的關鍵是展示真實的自我。
  • 尋找志趣相投的人,而不是迷失在局外人的角色中。
  • 對自己負責,給生活一個積極的回應。從犧牲者的角色中跳出來,進入一個有創造力、自信的角色中。

結論:只有當我們不敢走自己的路,並給自己設定一些適用於一般敏感者的目標時,高度敏感才會讓我們不安和脆弱。


高度敏感現象:用愛去正視自己內心的強韌,你原本就很美好


允許:給生活一個微笑

“我沒辦法劃清界限。”很多高度敏感的人用這句話來描述他們所面臨的某個挑戰。自身的經歷、對別人的感情和故事的感知,都使我們陷入了刺激的洪流中。我們雖然也經歷了很多,但是每次看到我們周圍存在的大量事實時,還是會感到驚訝。當我們開始接受它,同時不再記錄思想和感情,而是讓它們隨風飄逝時,我們就不再需要劃清界限了。我們可以感受,然後放手,再感受,然後再放手。一些高度敏感的人把它稱之為滲透性。

我們可以容許所有事情發生,不需要對它們進行評價,同時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需求,並且做一些對我們有益的事。於是就會產生一個空間,在這裡我們可以放鬆地面對其他人和整個世界。

但是我們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感情呢?因為除了美好的感情還有一些讓人不舒服的感情。

舉個例子:我們可能會突然感覺到深深的悲傷,這並不意味著它對於我們來說一定有什麼深層的意義。它只是一種簡單的感情,它產生了,也會消失。當我們開始思考它時,事情就變得複雜了。我們記下這種感情,自動提出問題或者開始反抗這種感情:我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了嗎?我到底怎麼了?現在可真不是時候啊!就這樣,我們給這種感情的空間比它需要的大多了。

有一些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的感情,它們想要告訴我們些關於我們自己的事,它們會尋找空間並且再次降臨。當它來敲門時,我們可以決定,我們是否想要在此刻放它進來。我們要給那些重複出現的感情一些空間,允許它們進來並在我們身體裡流淌,哪怕它們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因為如果我們總是對它們說不,讓它們吃閉門羹的話,它們反而會變得更加強烈。不知什麼時候它們會完全不受控制地衝開大門、開始搗亂,甚至開始影響我們的健康……

為了能讓我們把感覺當作禮物,生活得開心,並且保持健康,我們需要了解一個常識:我們不用害怕自己和別人的感情。我們沒有義務去理解和解釋清楚所有事。

請你接受生活原本的樣子——色彩斑、豐富多樣。請你細心地感知,不要評判,給生活一個微笑。

高度敏感現象:用愛去正視自己內心的強韌,你原本就很美好

原諒:通往自由的道路

弱者是不會原諒的。原諒是強者的特徵。——甘地

我們可以選擇原諒一與人們,與這個世界和解。當我們開始原諒時,我們就開始將我們的能量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了。它不再被耗費在我們受的傷害上了,同時我們又重新擁有了做其他事的“空間”。原諒意味著重新開始。

傷害越小,原諒的過程也就越簡單。口誤、侮辱或爭吵比暴力容易被原諒。哪怕事情看起來毫無希望,我們的痛苦非常巨大,受到的傷害非常嚴重,但能夠開啟通往幸福的大門的鑰匙也只有一把:勇敢、充滿信心地踏上原諒之路。這也包括與自己和解,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因為過去我們已經無法改變了。它永遠都會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

不原諒自己,也就無法原諒別人。但是評判是沒有意義的,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讓我們拋開完美主義吧!我們要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不管犯錯的是我們自己還是別人。讓我們開始接受自己,尊重人群以及生活的多樣性:高度敏感的人並不比其他80%~85%的人要好。每個人都充當過受害者和加害者。我們在傷害別人,別人也在傷害我們。我們在對別人做評判時,就會忘了自己。

萬物都互相關聯著,我們所有人都互相關聯著:仔細觀察,把我們對別人的評價,套在我們自己身上,這對我們有好處。因為那些我們身上最讓我們看不順眼的地方,通常最會惹我們生氣。

如果無法放下曾經受到的傷害,我們就會記住它。我們的思想和感情就總是會集中在我們經歷過的事情上。這樣,我們就賦予了傷害能量,強化了和加害者之間的聯繫。但是如果我們放開它,我們就自由了。

如果我們不原諒,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其實非常清楚:我們生活的能量會消失,憂鬱會來臨。當憂鬱和傷害聯合起來時,我們就離抑鬱不遠了。對於高度敏感的人來說,報復並不是一個選項。俗話說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大多數的傷害都不是故意為之,也不包含什麼惡意。恰恰是那些比較親近的人才更容易互相傷害,例如父母和孩子,在大多數情況下、父母做事的出發點是愛,而不是因為他們要傷害自己的孩子,每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的、大多數父母在任間時候都會把最好的事物留給自己的孩子。

父母也會有不懂的事、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也許因為他們自己曾經經歷過一些苦楚、所以會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總結出一些想法,認定某些做法必然導致幸福或不幸的結果。如果孩子們走自己的路、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那麼可能會引起父母的反對、批判和不理解:“注意了、孩子們!你們有可能會受傷!”除非我們把內心的孩子保護在自己的懷抱中,停止評判,承擔起對自己的責任、練習如何原諒……

原諒是一個過程。它不是一種純粹的思想行為,也不單是由理智決定的。只有在情感上對一件事進行消化加工以後,我們才能真正地做到原諒。原諒並不意味著忽視別人的錯誤,而是正視它,為自己著想,不再給傷害我們的人權力,讓他們去把我們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高度敏感現象:用愛去正視自己內心的強韌,你原本就很美好

實踐中的原諒

  • 時間和空間

請你自己決定,什麼時候開始原諒的過程。請你確認一下你是否想要獨自完成這個過程,還是希望一個親密的人陪伴著你,或是尋求你信任的朋友或者心理醫生的幫助。選擇一個能讓你感到舒服和安全的地方。

  • 正視,為傷害命名,允許感情進入

寫下來:什麼傷害了你?你能原諒什麼?不能原諒什麼?請你找到讓你感動的東西。你很快就可以把那些可以原諒的東西擱置一旁了。至於那些你最初無法原諒的東西,你需要勇氣,允許感情進入,仔細感受痛苦在哪裡。

  • 經歷感情,保持距離

對於高度敏感的人來說,感情的力量可能極為強大,甚至可以決定生活。但是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即使是消極的感情也有一種淨化的功能。請你盡情流淚,大聲哭泣,跑到森林中大聲喊出你的憤怒,捶打坐墊。當你給感情留出空間時,它就會走:前提是你能在內心裡與當時情景或者那個人保持距離。

  • 放手

請你放下那些傷害。我們可以下決心,擺脫受害者的角色不再承擔這個角色。我們越瞭解自己,就越容易克服困難。

  • 保持距離

請你給自己的身體和靈魂留足空間,不要沉浸在那些痛苦中。請你讓這個過程也發揮感情方面的作用,與那些傷害過你的人有一段時間保持距離。

  • 坦誠卻不期待

和一個人的關係越密切,想要水遠把他排除在我們生活之外的想法就越沒有意義。距離很重要,但是你們之間的聯繫卻不會因此消失。請你保持一種坦誠的態度:不要對對方抱有任何期待,併為積極的想法創造空間。因為我們的想法會影響現實。

原諒是一種神奇的淨化力量。它能讓我們接受生活中的痛苦經歷,並且學習如何和它們相處。原諒意味著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因為當我們有意排除一些東西的時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會從我們的心中消失……

高度敏感現象:用愛去正視自己內心的強韌,你原本就很美好


總結語

我們得學習如何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可能我們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卻發現大門明顯關閉了。此時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內心的“不”,並且學會向外界表達出這個“不”。在必要的時候捨棄負罪感、哪怕存在著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我們也要和那些對我們有害的人和事保持距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清楚地看到前行之路。

這需要我們做好冒險的準備、敢於踏上陌生的地帶,建立新的網絡,走向人群一一這對於很多高度敏感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如果在我們開始一步一步地前進時,身邊有令我們感到舒服的人相伴,有正確的策略和方法,有理智和情感,那麼我們會對自己的進步感到吃驚。因為當我們回頭看時,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已經走過了多遠的路,我們已經完成了什麼。同時我們還會感受到自己強烈的塑造生活的願望以及做對了事情的良好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