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年輕人越來越反感親戚們?

資源多多姐


這是一個矛盾的現象,按常理來說,親戚與我們有著血緣關係,理應更加親近,然而,有些年輕人越來越反感親戚們,為何會出現這種反常的現象呢?

無意義的社交狀態

首先,無意義的社交狀態是導致年輕人反感親戚的主要原因。對於絕大多數年輕人而言,他們面對著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有著繁忙的生活節奏。因此,平常他們只能抽出有限的時間、精力參與社交,將自己的閒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那麼,為什麼年輕人往往不願意把親戚納入到自己的社交範圍中呢?這就與社交的本質意義有關,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指出,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通過社交,能夠使人獲得情感上、資源上的支持,從而幫助自己調節情緒狀態,應對壓力情境。

沒有了社交,人會體驗到孤獨感,並且在面對困難時,無法從他人身上獲得寬慰與支持,進而自己的內心被封閉起來,很容易崩潰。而社交併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簡單交往,要想獲得真正的支持,必須立足於有意義的社交。

距離感

一般而言,大多數親戚與我們的生活是有距離感的。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平日裡很難見到的親戚,自然不會太瞭解我們的生活境況,也很難聊得到一塊。並且由於生活環境不同,年輕人與親戚之間的思想也有差別。

例如,有的年輕人一到過年回家,就會被各種親戚催婚,而他們卻會認為目前事業為重,還不用著急結婚。諸如此類的觀點不一致,導致年輕人越來越覺得親戚不理解自己,也不會與自己的生活有過多交際。因此,他們越來越反感自己的親戚,認為與其社交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社會心理學規律

另外,有的親戚總喜歡問一些令人尷尬的話題,比如工資多少、有對象了嗎。這些話題會讓本來與親戚關係就不是很熟悉的年輕人,感到尷尬,但是往往出於禮貌,又不得不回答。

特別是對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剛步入社會不久,感情與事業都處於起步階段,不會有什麼成就。而親戚的各種打聽,會讓他們感到很沒面子,進而產生一種自卑感。社會心理學規律發現,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總傾向於和那些讓自己感覺良好的人相處,而有意識的疏遠那些讓我們感覺糟糕的人。

因此,在與親戚的交流、相處過程中,親戚的各種問題會讓年輕人產生不自信感,降低自尊心,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與感受,還要偽裝出一副客氣、耐心的形象。久而久之,這些負面感受讓他們越來越壓抑、不愉快,進而排斥與這些親戚相處。


第一心理


就我個人曾經的經歷來說吧,我曾經也是很反感親戚的。因為他們各種無聊的攀比,各種摻雜了目的的關心,還有各種明朝暗諷,反正很是讓人煩躁啦。

還沒有接觸過社會的小孩子的內心往往是純潔而敏感的。而在一個大家庭裡面,這些叔叔阿姨們現在的生活狀況有好有壞,脾氣也各不相同,就可能會產生一種不順眼的想法,總想同過其他方面來找回面子,或者維持優越感,就這樣,孩子成了親戚之間相互攀比必不可少的一項。而孩子能感受到惡意,卻無法理解於是就用討厭,反感的方式去反抗。

說說我曾經的經歷吧。我家住在農村,但是是那種混的比較好的,小車兩張,大貨車三張。然後我們姐妹的吃穿用度自然也不會太差。我大姨媽家住在城裡,家裡五口人住在兩間租的房子裡。不知道我的兩個姐姐是哪裡來的自信認為我們住在農村就是比不上住在城裡的他們。總是在我們面前各種吹噓,各種炫耀,還總是說我們有啥啥東西,買了多少錢,可以給你們看看之類的。反正有時候就很噁心。後來我考起了大學,我大姐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混了,家裡發生了一點事。他發朋友圈罵我媽,罵我,還說我是高級知識分子了麼了不起,總是很是讓人心寒。後來我就屏蔽了他們一家人的朋友圈,還有QQ都刪了。我記得我還很小的時候也總是仗著年齡優勢欺負我。我現在過得很好,直接無視他們。我一直記得那些日子,我不感謝他們,但我會努力過得更好讓他們真的高攀不起。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自己來嘗,遇見奇葩親戚的話忽略就好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東西,沒有誰會是永遠的贏家。

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就點個贊吧(๑• . •๑)


葉丫丫366


只能說現在這個社會太現實了,坦白說有點現實無助,太殘酷了,真的,我小時候活在無憂無慮童年裡,那時候我就特別的想長大,穿漂亮的衣服,當我長大了,穿上漂亮的衣服,我以為我會高興,但我一點都不高興,我常常懷念我的童年,我看到云云眾生皆苦,人,動物,植物都是苦,組成了一個地球。人在這時空裡為了生存產生了貪念、自私、野心、利益、大愛、親情、友情、愛情、殘殺、幸福等等,所謂酸甜苦辣都在裡面。按理說親人與親人之間應該是最親的,但時常因為這些左右,距離也慢慢變遠了,我時常想如果大家都寬容點,不要那麼勢利,多些理解,互相幫助,會不會距離沒那麼遙遠。通俗一點,親戚之間見面,互相不攀比,互相不勢力,互相不戳對方痛點,互相多些關心,不要問那些尷尬問題,會不會多接受對方一點,更親近一點。言歸正傳,年輕人為什麼反感親戚?如果親戚能讓對方舒服話,可能不會反感,可能親戚一些想法,言行舉止讓年輕人覺得不舒服,不想理親戚,這也證明了現在年輕人不會說一些偽心客套話,他們內心非常孤獨,更渴望得到理解,包容,也不能說他們人際關係不行。反正親戚嘛,什麼樣子親戚都有,誰家都有一些奇葩親戚,多理解,多包容,多關心,不舒服地方笑笑就行了,多擔待,實在不行就遠離了。


貴州果子


親戚也得看素質和人品。我一個遠房姨爹,他們一家和我們家就不算特別血緣很近的,但處的比相對近的要好,年幼時他們家就人特別好,到現在我們兩家分佈在歐洲和澳洲,他上次來玩我就全程接待,一分錢都不會要。一些老家親戚,一代比如一代,基本不成才,慢慢也就說不到一起了,完全不是勢力,而是價值觀完全不一樣了,我們幫忙了很多人家也不大領情。


麥秀Mat


相處少了,缺少溝通

以前我小時候,經常去舅舅家或者姑姑家,一呆就十天半個月的,和表哥表嫂們一起玩,這玩多了自然就會產生感情,而且有一點什麼事,這親戚間都知道,走動都很頻繁,過年過節的都要相互送點東西。就好比我現在雖這麼大了,但提起我的舅媽就很感謝她,對她的感情也很深。

而現在我兒子對於爸爸都沒有啥感情,也就是每年春節回家的叫一聲“外公” 除此之外平時都很少互動,對於小孩來說“外公”就只像個陌生人一樣。在他的意識裡也根本不知道這外公是舉足輕重的人。

說到反感這還是有些誇張,有些小孩沒有和親戚接觸,比較冷漠,還能理解。如果動不動就反感的話,那這個小孩我認為是他的大人沒有教育好。憑什麼反感? 我們中傳統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尊老愛幼,如果連自已親戚都要反感的話,這對其他外面的陌生人還能好到哪去?沒興


細說往事


我就是超級反感我的親戚,從縣城回家搭坐他摩托車還要我加10塊錢油,吃老表一碗燴麵就要求我去他廠裡給他打工,在一起說話共事的時候一點不順著他的意思就給臉色看,要麼就是愛理不理的,所以我現在直接換號碼一個都不聯繫了,這樣多好,這樣的親戚還不如一個陌生人,各位有沒有同感的,舉下手


王玉斌2020


與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反感親戚,不如說是親戚們給了很多年輕人的壓力,以致於年輕人想逃避、甚至反感。

圍繞這個問題,我認為造成這一現狀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越位。從小我們就說親戚是“血溶於水”的,是除了父母兒女唯一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但是我們往往太不拿自己當外人,越了自己的位置。有的親戚喜歡手伸得很長,願意操心別人的家裡事,什麼事都想過問過問,甚至要給你把把舵,礙於親人面子不認同掃了大家的興,認同了自己又不情願。雖說一片熱心,但給對方造成了尷尬和困惑,時間久了難免會下意識的迴避這種親戚。

二、失衡。二三十年前,物質精神生活匱乏,親戚之間肩膀一邊齊,一起窮、一起樂,沒有過比較和攀比。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發展,人與人逐漸拉開了距離,親戚中有腰纏萬貫的、也有的平淡過活的;有孩子出國留學的,也有外地打工的。這無形中就造成一種你行我怎麼就不行的失衡心態,把控不好就會溢於言表,帶給你一種陰陽怪氣、話裡有話的語氣。甚至還有一中“我弱我有理,你強你應該”的強盜邏輯,這種親戚接觸起來傳遞的都是負能量。

三、說教。說教一直是中國社會里長輩對晚輩的重要的溝通方式。我們從小大多都是要被親戚等長輩們說教的。不能否認這裡有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之情,但也有是通過說教這種方式來強化親戚間的這種尊崇關係,通過說教的方式來顯現其在長幼關係中個人地位、面子的一種方式。

四、挑理。大家都有過回家過年被親戚追問催婚、工資、晉級等困惑,那麼被挑理是不是也是一種遭遇麼。“一年也不給我打個電話”,“弟弟去你那你也不請吃頓飯”,“姐姐生孩子了你也不回來看看”,“親情不能淡了,得常聯繫”……,被挑理時一時間真的覺得自己好過分,但是回頭想想自己也有很多的無奈,並非不是看淡親情,而是缺少了聯繫親情的東西。

當然這些,也有當代社會給年輕人造成的影響,比如獨生子女,情感比較單一、自私;身處外地,疏於聯繫;不同教育,沒有話題;……等等這些也都是當代年輕人面對的現實問題。


劉來來的日記


沒辦法,現在的人現實多了。

親戚就是一個平日不聯繫,借錢的時候就馬上找你的群體。

親戚是在生活上不會為你提供任何實質性幫助不單止,還瞎逼逼七嘴八舌好像他們都是對的你都是錯的群體。

親戚是一個喜歡演戲,明明不怎麼熟還要套近乎的群體。

親戚是一個最看不得你好,你好他們表面不會表現出羨慕,但會在背後說你不是的群體。

親戚是你過得壞沒錢啥的他們就把你當人茶餘飯後的話題的群體。

親戚聚會是各種明著裝b暗著踩你,見高拜見低踩的聚會。說難聽的就是隔段時間來收集一下八卦的聚會。

反正一句到位,準沒好事。


毛線小乖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的父母或者親戚沒有明確的家庭界限,甚至無法理解和支持獨立家庭觀念,模糊的界限會直接導致在某些事情上過多插手別人家(註明一下,別人家就是指直系長輩或同輩等,甚至旁系!),雖然很多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畢竟是不舒服的,而且絕大多數並沒有很好的化解問題,反而升級了矛盾。


傾聽者MrStone


有這樣的一組人群,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關心你,打聽你,盼你過得不好,那一定是親戚;

他們當中人的最大特點是:好為人師&道德綁架;

他們逐漸成了我們生命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們太瞭解你了,

如果你自己不變成中國式親戚,世界終究會好起來,就怕...

其實反感親戚的根本原因是

來往不多,管的挺多

境界不高,眼界挺高

能力不大,口氣挺大

根本不熟,裝的挺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