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中瑰寶——玲瓏瓷裡話玲瓏

而景德鎮青花玲瓏是景德鎮的“瓷中瑰寶”,歐洲人稱為“玻璃的瓷器”,又稱“螢火蟲”。青花玲瓏瓷造型端莊優美,裝飾新穎別緻,料色青翠欲滴,晶瑩剔透,釉中有釉,花中有花,互相襯托,相映生輝,具有濃郁的東方藝術特色,給人一種清新明快的藝術享受。

青花玲瓏瓷是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但與其他三大名瓷相比,其聲名要遜色得多,因文獻史料及歷史遺蹟亦寥寥無幾,從而導致專家學者投身其研究者甚少,研究亦不透徹,以致人們對青花玲瓷之發展脈絡知之甚少一、青花玲瓏瓷藝術溯源青花玲瓏瓷是青花工藝與玲瓏工藝的完美結合,因而其前提條件必須是青花與玲瓏工藝都比較成熟。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青花瓷始於唐,興於元。元代景德鎮青花瓷採用從中東引進的蘇麻離青料進行繪製,昭示著青花時代的開始。明代時,青花瓷已成為中國瓷器的傑出代表。玲瓏瓷是鏤雕技藝與施釉工藝的結合。就鏤雕而言,龍山文化時期黑陶鏤雕技術已較高超。而玲瓏的出現則可以說是從鏤雕工藝缺陷中得到啟示而發明的。當鏤雕器物施釉過厚時,融化的釉下流堵住鏤孔,燒成後即產生通透之感。宋代時,景德鎮湖田窯即發現了鏤孔中填滿青白釉的器物殘片,證實早在宋代景德鎮即已有了萌芽期的玲瓏瓷。明代早期,瓷工們開始有意識地製作玲瓏瓷,其工藝已經達到成熟。

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學瓷瑣記》中提到:.明初永樂年間有景德鎮玲瓏瓷燒造。.但產量極少。明成化時,玲瓏眼製作工藝提高。明末時,青花玲瓏瓷仍時有燒造但難達佳境。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清乾隆時期的青花玲瓏瓷至鼎盛階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乾隆帝對前朝瓷格外推崇,據部分專家認為,乾隆御窯廠之所以製作青花玲瓏瓷即是出於對永樂玲瓏瓷的模仿。

其次,乾隆時期制瓷工藝的爐火純青促使青花玲瓏瓷工藝臻入化境。清康熙中期始,景德鎮御窯廠正式恢復。雍正時期唐英的到來使御窯廠技藝更加精進,乾隆時期,唐英正式接任督陶官,從此進入中國製瓷業高度發達時期,工藝和藝術上均精益求精。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最後,乾隆青花玲瓏瓷因製作格外精良美觀而受到西方王公貴族廣泛青睞,從而成為重要外銷品種之一,在外銷的 刺激下,青花玲瓏瓷生產更顯興盛。清乾隆以後,隨著國力以及制瓷工藝的衰退,青花玲瓏瓷亦開始呈現出一定的下滑之勢,但總體而依舊擁有較大的國內外市場,產品則日益傾向於日用。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最後,當代青花玲瓏瓷藝術發展概況新中國成立以後,青花玲瓏瓷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由手工製作時代向現代化生產邁進。1961 年,被譽為.玲瓏之家.的景德鎮光明瓷廠成立,成為專門生產青花玲瓏出口瓷的企業,其產量由最初的數萬件至改革開放後的上世紀90 年代初的約2900 萬件,使青花玲瓏瓷享譽寰宇。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外,景德鎮紅旗瓷廠、紅光瓷廠、藝術瓷廠亦曾大量生產青花玲瓏瓷。1960 年,紅旗瓷廠將釉下彩料填入玲瓏眼,首次創造出青花彩色玲瓏眼。1965年,藝術瓷廠陶瓷藝術家潘文復、設計師田慧娣成功配製出紅、黃、青、藍四種彩色玲瓏釉。

瓷中瑰寶——玲瓏瓷裡話玲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