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紓困中小微企業 經濟戰“疫”需固本築基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10日電 題:《程實:紓困中小微企業 經濟戰“疫”需固本築基》

  作者 程實(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

  經歷十餘年的產業變遷,不斷壯大的第三產業成為中小微企業的主戰場,而批發零售業、旅遊業、住宿餐飲業等卻恰是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存在直接風險敞口的領域。

  中小微企業吸納了全國約80%的就業,貢獻了近 70%的營業收入,滲透於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它們的生存狀態直系經濟,關乎民生,亟需政策應對。

  我們建議,政策儘快從經營與融資兩方面介入,向中小微企業伸出援助之手。為緩解經營壓力,建議重點扶持風險敞口相關行業以及對潛在的損失適時補貼。為打通融資渠道,建議廣泛借鑑國際經驗,向處於財務困境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短期資金支持。每一個大型企業都曾是中小微企業,呵護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的意義不僅在於穩固國民經濟的根基,也在於孕育國民經濟的未來。

  從就業、產業、貿易以及創新等多個維度均可驗證,中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石。其一,中小微企業吸納了中國約 80%的就業,貢獻了近 70%的營業收入。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2018 年中小微企業數量達到 1,808 萬家,佔全部企業的 99.8%,就業人數約為 2.33 億,佔全部企業吸納就業人數的 79.4%。其二,以私營為主的中小微企業在出口貿易中同樣舉足輕重。 2019 年私營企業的出口佔比首次超過外資企業,突破 50%。其三,中小微企業滲透在各行各業,它們的缺失將直接影響產業鏈完備度。此外,作為一國創新之源,中小微企業是每一個大型企業的成長必經之路,友好的創業環境有助於企業家醞釀新的商機與創意。誠然,中小微企業應開展自救,在因疫情而變化的消費者需求與習慣中尋找新的商機。疫情來襲伴隨著產業變遷,也正催生在線辦公、在線教育、機器替代等全新業態。但是,中小微企業也存在資金鍊斷裂的燃眉之急。建議政府對策也從中小微企業的經營與融資兩大弱勢入手,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難關。 借鑑“非典”時期各國家和地區採取的措施(如圖1),建議政府對策充分考慮中小微企業的緊迫需求,並依據輕重緩急對症下藥。

程實:紓困中小微企業 經濟戰“疫”需固本築基

  各地區與國家在“非典”時期採取的針對性措施

  第一,經營層面開源節流。為緩解疫情來襲對中小微企業造成的經營壓力,建議政府從收入和成本兩方面切入。收入端,建議政府重點扶持直接受衝擊的相關產業。受疫情影響,政府機關的差旅會議等費用將大幅縮減,財政上可相應減少行政費用撥款,將其用於中小微企業援助。例如,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建議政府通過發放市民福利等途徑,提供餐飲、住宿、旅遊等消費券,刺激相關產業迅速復甦。支出端,建議政府及時關注中小微企業遭受的三類損失,並實行定向補貼。其一,由於新冠肺炎被 WHO 列入 PHEIC,出口企業將承擔額外的檢疫成本及新訂單需求下降的隱性成本,建議政府對此類成本進行覆蓋。其二,租金是中小微企業的高額固定成本,也將直接惡化企業現金流。建議政府對主動減免中小微企業主房租的房企實施政策鼓勵和適當補貼。其三,對於交貨期在即的企業,延遲復工將影響生產,或需承擔延期交貨的鉅額賠償,建議政府依據具體訂單情況給予補助。

  第二,融資層面短期發力。根據上述分析,短期資金支持是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難關的重中之重。央行發佈的《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中顯示,中國中小企業所獲得的金融資源已顯著高於日本、法國等主要經濟體,但貸款結構有待改善,且融資利率居高不下。LPR 機制改革後,雖已出現小幅降息,但利率傳導機制尚未完全暢通,短期內 LPR 的下調難以直接降低企業貸款加權利率。因此,除對中小微企業定向降準、降息之外,建議政府推出更具針對性的專項應急基金,通過申請審批等規範流程,向處於財務困境的中小微企業進行政策性貸款,並短暫放鬆銀行對中小微企業借貸的資本監管要求。長期來看,讓中小微企業增強風險抵禦能力還需更長效的機制改革,建議著重提升銀行的風險定價與識別能力,順應於企業生命週期客觀規律銜接好不同融資模式。(中新經緯APP)

程實:紓困中小微企業 經濟戰“疫”需固本築基

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